场监管总局8月2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开6起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涉及的6家店分别是“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的茶”奶茶店、“大润发”超市。
这6家店也算是品牌了,然而品牌店的东西都不能吃了,我们出门又能吃什么呢?
< class="pgc-img">>以前点外卖会选择便宜实惠的,而且味道还不错,后来爆出很多外卖都是小作坊做的,现场不可描述,而且因为吃外卖还拉过几次肚子,后来再也不敢随便点了,只能选择有去过的实体店或者品牌店。
现在品牌都不能吃了,而且爆料出来的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食品安全路在何方。
以后吃饭只能在家自己煮?上班自己带饭?可行吗?
不可行,一是没时间,每天上班至少都是朝九晚五的,内卷的还有996;二是出远门怎么办。
即使可行,那就觉得安全了吗?NO NO NO
看看市场监管总局8月16日的通告:
< class="pgc-img">>在家里煮饭的原材料也不安全了。
< class="pgc-img">>看来最安全的模式就是自己种菜自己吃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感觉社会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
< class="pgc-img">>食品安全是很重要也很严重的问题,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影响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各种奶粉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监管和整顿,但无良商家的套路太深,总数打不完,需要我们群众的眼睛,发现一个举报一个,让他们曝光死,无处遁形。
江日报评论员常少华
据报道,北京“胖哥俩肉蟹煲”门店被媒体曝光存在“过期食材继续用,隔夜蟹当活蟹卖”等问题后,企业负责人于昨日被约谈。市场监管总局公开6起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4月份以来,“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的茶”奶茶店、“大润发”超市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出现问题的门店品牌,大多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均消费价格有高有低,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新闻出来后,不少网友吐槽“吃了拉肚子”“上医院”“肠胃不适”等。
这次针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加大,态度坚决。如今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而食品安全本就是底线而不是“追求”,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只会更加严厉。当发展损害到人民的利益时,这种发展定会被“叫停”。
【编辑:邓腊秀】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食材过期后仍继续使用、主管带头篡改保质期、承诺不过夜的糕点次日偷偷上架……12月13日,有媒体曝光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篡改食材保质期等食品安全问题。星巴克官方迅速发声称“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两家涉事门店已闭店进行调查与整改,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但是,屡次被伤害的消费者们,还能继续相信“星巴克”们的自查吗?自今年以来,连锁餐饮企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接连翻车。难道是这些企业没有标准吗?难道是这些企业没有自查机制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星巴克的官网上就言之凿凿地标榜: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针对此次事件,“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从曝光的情节足可以看出,所谓的“金标准”,不过是自己往脸上贴金;所谓的制度,不过是摆设。而且,从星巴克的道歉信来说,对问题性质的认识,也并不深刻,显而易见且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只是被轻飘飘地描述成“营运操作上的违规问题”。其自大与傲慢可见一斑,其大事化小的“公关”目的,也是一目了然。
企业是逐利的,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频频发生,不论是主体责任没有落实,还是思想认识不够;不论是内控失控,还是监管不到位,归根结底,无非是“利益”二字。特别是作为落地中国几十年,全国门店数千家的知名品牌,星巴克自然应该具有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反之依然出现如此低级而恶劣的问题,只能更加说明了在利益面前,他们有多么心存侥幸,有多么忽视食品安全。
所以,我们再也不能轻易相信“星巴克”的“自查”表态——即便“星巴克”们现在就可以拿出一大堆各门店自查合格的报表出来——因为他们的自查,从来没有“自查”出上述问题,最终还是靠媒体、靠消费者、靠监管部门,才彻底扯掉他们的遮羞布。
即可订阅2022年《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