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一般餐馆都使用这种收费消毒餐具。
大多数规模较大的餐饮店仍会提供免费的餐具,且这些餐具看起来更有档次。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对免费提供餐具做出了明确要求。近日,南京一位较真市民刘女士致电本报消费评审团栏目,怒斥餐馆不提供免费餐具的做法。她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好好管管。与此同时,扬子晚报记者随机走访了街头的6家餐馆,结果有5家餐馆存在不免费提供餐具的情况。
消费者不爽
餐馆不提供免费碗筷,一顿饭餐具收费36元
南京市民刘女士近日在该市玄武区的一家饭店请客,在结账的时候,刘女士发现在结账单中关于餐具一栏的费用居然有36元。她当时就向饭店的营业员提出疑问,这餐具怎么要收这么高费用?
“当时营业员就对我说,他们提供的是消毒餐具,每套3元,我们一共有12位客人,因此餐具总额36元。”刘女士告诉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饭店所提供的消毒餐具包括一套筷子、毛巾和一套消毒的碗和勺子。刘女士当时反问饭店营业员,这里有没有免费的餐具提供,营业员摇摇头表示没有,并称所有的收费餐具都是来自餐具消毒企业,饭店只提供饭菜,消费者用过的餐具也是由餐具消毒企业进行回收。
“饭店不提供筷子和碗,那么我们怎么用餐呢?”刘女士认为,进饭店吃饭使用餐具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应该是饭店提供的基本服务内容之一,但现在饭店理直气壮不提供免费餐具的做法显然有强迫消费之嫌,她想咨询本报,饭店的这种做法究竟是对还是错。
记者调查
6家街边“小饭店”,其中5家的餐具都要收费
消毒公司说:饭店为省成本都愿订有偿餐具
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来到了位于南京建邺区中和路的清荷园小区。在这里,小区周围的沿街商铺遍布着大大小小十几家小饭店,因离河西CBD距离较近,“上班族”租客与当地居民很多,每当夜晚来临,这些小饭店大多顾客盈门,非常热闹。
记者就其中的6家饭店进行了暗访,发现有5家餐厅都存在餐具收费的情况,其中:老川东烧鸡公、味道家主题餐厅、卧香楼私房菜每份2元,而味当先土菜馆与家门口土菜馆每份1元。这些饭店的收费餐具都是用保鲜膜将碗、盘、茶杯、玻璃杯包装在一起,表示是消毒餐具。在暗访中,记者询问了这5家店是否可提供免费餐具时,服务员都表示并没有免费餐具,并且说周围的餐厅都是这样收费的,并不是自己一家收。
目前南京饭店里提供的消毒餐具上大多有“1122”的标识,记者随后致电一家消毒餐具提供商,该人士表示,很多饭店目前都不再设有餐具的清洗间,主要考虑的是人工和场地成本,而多由他们这种餐具消毒企业来提供。他所在的公司主要负责餐具的清理和配送,收费标准根据饭店的要求也不相同,不同的消毒餐具价位不一。以基本的经过消毒的碗筷、碟子、勺子为例,平均一套餐具的提供费用大概在0.8元至0.9元。据他了解,饭店一般向消费者收取1—2元的使用费。
管理部门怎么说
12358热线:只要明示就合法
刘女士所遭遇的情况在价格主管部门看来,饭店存不存在违规的情况呢?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致电南京市价格举报中心的12358热线。
对于刘女士的遭遇,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判断商家的行为是否属于强迫消费或是欺诈行为,首先要判断商家在提供餐具的时候,是否对消费者进行了提前告知义务,如果商家所提供的消毒餐具上没有明确标价,同时在店内也无任何公示的标志,这时候,消费者就可以保留下证据,物价局才可以接受投诉处理。而从刘女士的遭遇来看,如果商家告知了她的餐具收费,那么商家并不存在问题,而对于该店家是否应该提供免费餐具,这个问题应该咨询工商部门。
12315热线:应提供免费餐具
12315热线工作人员就此问题表示,2017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在第三十五条就明确规定,“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明示所提供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数量和规格。未事先明示告知的,不得收取费用。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使用集中消毒套装收费餐具的经营者,应当同时提供免费餐具供消费者选择。”
依据该条款,商家提供收费餐具饭店并不违规,但只提供收费餐具,没有免费餐具,就违反了《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相关案例
常州消费者较真,饭店最后赔礼道歉
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正如12345热线工作人员提到的,今年7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餐饮业经营者提供餐具的问题有明确规定。如果要向消费者收取餐具费,就必须明示价格,没有事先明示告知的,不得收取费用;且餐饮业经营者也应提供免费餐具供消费者选择。根据相关条款,店家如果违反该法规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不过现实情况是,新规实施了四个多月,真正因为不提供免费餐具而受罚的饭店寥寥无几。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省内最近的一起针对有偿餐具使用的纠纷发生在常州。
这起纠纷中,当事人徐先生和朋友到常州钟楼区宝龙广场内的一家餐厅吃饭。点菜时,徐先生发现,一次性消毒餐具须另外收费,便找来服务员,要求餐厅提供免费餐具。可服务员称,餐厅内没有免费餐具。双方因此陷入尴尬。
接到投诉后,消协工作人员向商家强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商家也有义务提供免费餐具供消费者选择。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徐先生向商家提出更换免费餐具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最终经调解,商家向徐先生赔礼道歉,并承诺整改。
有请大众评审
不提供免费餐具违背诚信原则
评审员:孙育浩,玄武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
餐馆必须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卫生餐具,不得误导、强制消费者使用收费餐具。而且,收费餐具应当明码标价,并事先向消费者告知,如果餐馆没有提示,消费者可以拒付。
此外,根据餐饮行业卫生方面的相关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餐饮经营者改为收费服务,实质是变相降低与消费者约定的服务标准,转嫁随附义务,是对企业的随附义务进行二次销售,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不提供餐具违反消费者选择权
评审员:曹义怀,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商家只提供有偿餐具的做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是从《消法》所赋予的消费者的选择权来看,消费者去饭店用餐肯定要用餐具,如果饭店不提供免费餐具,那就是等于强迫消费者购买餐具的使用权,在这一点上,饭店就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让消费者被迫去花钱,这种做法也就是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而从合同法角度来分析,消费者到酒店去需要使用餐具,从双方的约定来说,商家本身就应该履行提供餐具的约定,如果商家不提供餐具,那么显然已经涉嫌违约。因此无论哪个角度去看这一个问题,商家都应该提供免费餐具供消费者使用。
着城市“便民店”之称的“六小门店”(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小旅店),是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这些行业为附近居民提供了餐饮、住宿以及其他服务,具有分布广、受众多的特点,其规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这些行业中部分店面存在卫生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完善、服务规范不达标等问题。
< class="pgc-img">城中村内“驻扎”着不少小旅馆、小浴室,环境有待提高。
>小寨兴善寺东街人多车多,附近有多个老旧小区以及配套商业等。8月24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这里看到,这条道路南北两侧聚集着多家小餐饮店、小食品店等,北边沿街的一排小店有牛肉拉面、米粉、泡馍、川菜等。现场观察,记者发现每家小餐馆门前均堆放着几个大的黑色垃圾袋,袋内装着垃圾。由于垃圾清理不及时,导致这里蚊蝇乱飞,环境较差。
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小餐馆,店内未设置“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一侧墙面较高位置“亮”着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餐桌靠墙位置张贴的禁烟标识不够明显,被物品遮挡。另外,禁烟标识比较老旧,边角出现破损,上面沾了油污。记者落座后,服务员提示扫码点餐,餐桌上设置了公筷公勺的宣传牌,但未摆放公筷公勺。30分钟内,记者观察发现,不少食客做到了“适量点餐”,食物浪费现象较少。
< class="pgc-img">小餐馆内的禁烟标示不明显,被物品遮挡。
>美容美发店也是市民常接触的一个行业。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多家小理发店以及小旅馆、小公共浴室等。走进翠华路与雁南一路交汇口处的一家理发店,店内桌椅整齐摆放,地面干净,理发用具也在相应的位置摆放好。在洗发处,地面干净整洁,洗头用品整齐摆放,毛巾已做消毒处理。正在工作的理发师、洗头人员都戴着口罩。在雁南三路一家理发店,记者看到,店内环境卫生都不错。由于理发店周边未设置停车位,不少车辆临停在非机动车道,一位交警正在路上对违停车辆进行劝离。
< class="pgc-img">小浴室环境较差,楼内昏暗。
>小浴室、小歌舞厅、小旅馆等行业一般都“驻扎”在城中村,位于西影路东段的延兴门村,村内随处可见宾馆、浴池等招牌字样。记者走进一家小浴室,该浴室位于二楼,楼内昏暗无光,楼梯地面、墙面都“黑漆漆”的,环境很差。“洗澡8元一位。”售票大姐说。记者看到浴室售票处贴着禁烟标识以及价位表等,售票大姐在屋里看手机,门敞开着,房内摆放着床等生活物品,显得很乱,前台也未挂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小浴室周边有多家宾馆,记者随机进行了走访,发现这里过道昏暗,住宿环境条件较差。
< class="pgc-img">每家小餐馆门口都堆放着垃圾,垃圾清理不及时蚊蝇乱飞影响整体环境。
>< class="pgc-img">>每家小餐馆门口都堆放着垃圾,垃圾清理不及时蚊蝇乱飞影响整体环境。
>“六小”行业虽为小行业,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随着创文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今“六小”行业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也有些小餐馆、小旅馆等经营环境不尽如人意,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整治,让市民消费更放心。
来源: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晓云
编辑:王少颖
源:武义传媒中心-武义新闻网
公共场所在日常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也丰富了休闲时光。但是公共场所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公共场所个人安全小知识吧!
公共场所疫情防护
1
乘坐公共汽车、出租车、共享单车等
公共交通工具
1
出行前准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3
注意手卫生,减少不必要的触摸,避免用不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等部位。
4
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
5
在室外公交站台等候时,若人员稀少可不佩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乘车高峰期或在室内公交(地铁)站台时,应佩戴口罩。
6
出租车、网约车载客期间乘客和司机要全程佩戴口罩,在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勤开窗通风。
7
骑行共享单车前,建议用消毒湿纸巾擦拭车把和坐垫部分,等自然风干后再骑行。
8
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
9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摘下口罩,用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将外穿衣物置于通风处。
2
前往商场、电影院、餐厅等公共场所
1
出门前准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等物品。
2
尽量采用步行、骑行、驾乘私家车等出行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尽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安全距离。
3
进入公共场所要求出示健康码时,请主动出示并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
4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方式,如到楼层比较高的地方购物,优先使用扶梯,乘坐扶梯时与前后人员保持一定距离。乘坐厢式电梯时,应避免同梯人员过多过密。
5
商场购物时,尽量缩短购物时间,采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电影院观影时,尽量使用网上购票或现场扫码等购票方式,有序入场和退场,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集。
6
尽量不要触摸公共部位或公共物品,及时进行手卫生。
7
在外就餐时,选择间距较大、通风良好的位置落座,避免拥挤,错峰就餐。用餐前应规范清洗双手,两人以上合餐时应使用公筷公勺;尽量使用扫码点单和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
3
前往超市、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
1
前往超市、农贸市场时,应尽量避开客流高峰期,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便携式免洗手消毒液。
2
尽量采用步行、骑行、驾乘私家车等交通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3
全程佩戴口罩,及时做好手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4
购买商品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缩短排队和购物时间。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
5
对于冷冻食品,购买回家后,可用75%酒精对冷冻食品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再做好独立封闭包装储备。加工前要认真清洗并防止水花飞溅,食物煮熟、煮透。食品加工、存放要保证生熟食分开。食物处理过程中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等部位。烹饪加工完成后,要对台面、厨具等进行清洁,并洗手消毒。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
01
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不易控制。公共娱乐场所一般采用多种照明和各类音响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大,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局部过载、短路等而引起火灾。公共娱乐场所由于用电设备多,连接的电器设备、线路也多,大多数影剧院、礼堂等观众厅的顶部和舞台线路纵横交错,如若安装、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往往还需要各类明火或热源,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引起火灾。
02
发生火灾蔓延快,扑救困难。公共娱乐场所的歌舞厅、影剧院、礼堂等发生火灾,由于建筑跨度大,有的处于垂直或悬挂状态,空间巨大,空气流通,加之采用大量的可燃物料和可燃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燃烧猛烈,极易造成房屋的倒塌,往往会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03
人员集中,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人员聚集的公共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在火灾的发展阶段人员是很难疏散完毕的,即使是小的火灾事故,也会导致人们惊慌失措、争相逃生、相互拥挤,不能及时疏散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不同于影剧院,顾客随意性比较大,有时人员相对集中,密度较大,加上灯光暗淡,一旦起火,人员拥挤,秩序混乱,极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04
室内装修、装饰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火灾荷载大。公共娱乐场所内可燃物多,火灾负荷大。如一些影剧院、社堂的屋顶建筑物件是木质物件或钢质结构,舞台结构和木地板是可燃的,加上道具,布景等可燃物最集中;观众厅、天花板和墙面为了满足声学设计音响效果,大多采用可燃材料,火灾负荷大幅度增加,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几率和危险。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应对方法
1、熟悉环境,牢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一旦发生火灾,按照疏散标志指示的方向迅速撤离。
2、简易防护,蒙鼻匍匐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一般在上空,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防止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湿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等防护工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子裹好,再冲出去。
3、不入险地,不贪财物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为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了最佳逃生时间。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
4、听从指挥,有序撤离火灾发生时,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不拥不挤,相互照应。
5、善用通道,莫入电梯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高温的原因致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导致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逃生的时候,切勿乘坐电梯。
内容结合网络
编辑:张铖倩
审核:何灿
监制: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