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餐厅为什么都地摊化了#现在的餐厅出现“地摊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原因:
1.?全民的地摊情结:疫情使得人们向往和追求“开放空间”与“烟火气”。地摊充满烟火气,没有距离感和约束,能让人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各类冠以“地摊”等名称的餐饮品类将室外的体验搬到室内,满足了消费者“假装”在地摊的需求。
2.?契合消费降级趋势:过去一年餐饮行业面临疫情反复、内卷和消费乏力等压力,同业竞争加剧,消费降级成为不争的事实。“地摊餐饮”被冠以“平价、亲民”的标签,其自选形式和小份食材能做到丰俭由人,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好吃不贵”的心理。
3.?符合创业者低投入预期:相比大型连锁品牌,地摊火锅、市井烤肉等品牌的加盟费较低,大多在十几万左右。其门店面积普遍在100平以内,房租压力较小;采用“自选或半自助模式”,人工成本相对可控;装修适度“简陋”也能被接受,整体投入相对较低,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条件下风险也相对可控。
然而,“地摊餐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部分存在价格“刺客”现象,比如一些地摊火锅、“破店”等品牌,客单价并不低,与“平价、亲民”的标签不符。
2.?同质化严重,装修风格、出品形式和产品结构等大同小异。
3.?流行度面临考验,与真正的地摊相比缺少真正的烟火气,且不能一直依靠场景吸引顾客,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人士给“地摊餐饮”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选址逻辑应从重视流量转变为重视复购,回归社区培养回头客;要坚持做性价比,不能只注重装修、环境设计而忽视口味提升等。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地摊风”可能不会一直流行下去。当新鲜感褪去,能够长久经营并拥有大量回头客的,必定是那些真正能提供地道风味美食的餐馆。当然,也有人觉得只要市场有需求,“地摊风”就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只是可能不会再处于舆论的“C 位”。
总之,餐厅的“地摊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应理性看待,不仅仅关注形式,更要注重餐饮的品质和性价比。#你如何看待菜摊# #你考虑过摆摊吗# #不是大店吃不起# #餐饮人的礼拜五# #摆摊就是个错误# #餐饮人加油共勉# #摆烂不如摆摊呢#
天(2022年05月20日)礼拜五的大盘走势:
大盘早上大盘低开高走,早盘量波不健康,靠近午盘慢慢走好,下午开盘后保持稳定。今天收了个假阳,等待明天确认。前面我一直强调新的太极线成立,短线机会来临。
明天(2022年05月20日)礼拜五的盘前三线:下线3063一线---中线3088点---上线3110。
明天(2022年05月20日)礼拜五我的操盘策略: 明天继续关注3088一线得失,只有有效站稳3088一线,且量波健康,才有机会上涨。有效站稳3110一线,且量波健康,才有机会进一步上涨。 这里的上线非常重要。
操盘策略:控好仓位,紧跟热点,快进快出。
一旦大盘向上有效突破3110点且量波健康跟进;如果不能有效突破3110点且量波不健康,注意高抛;没有有效跌破3063点,低吸,有效跌破3063点减仓。
明天(2022年05月20日)礼拜五需要关注的板块:
领涨板块:电器仪表、纺织服饰、职业教育、HJT电池、东数西算;
领跌板块:酒店餐饮、日用化工、煤炭,草甘膦、磷概念、CXO概念;
行业热点:汽车类、建筑、纺织服饰、化工、软件服务、商业连锁、通信设备、5G、物联网、东数西算、智慧城市、PPP模式、一带一路、装饰园林、电商概念、新零售和央企改革;
当前热点:汽车类、建筑、5G概念、央企改革;
潜在热点:数字货币、物联网、锂电池、光伏。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建议。
店110天后,
长乐路上的“台湾风味小吃”
终于重新开张了!
7月4日上午11点,
记者踏进小店,
收音机里放着流行歌,
空气中有着饭菜香气,
似乎一切都没有变。
但老板娘一把撕去的4张挂历纸,
还有门口的场所码,
以及只能搭配三张椅子的长桌,
依旧带着疫情的痕迹。
新民晚报记者张钰芸 摄(下同)
“本店于7月4日(周一)恢复营业(堂食、外卖)。”7月初,老板严邦灿在店门口贴出这张“启示”,很快就被热心的老顾客拍下照片,发到了大众点评上。“每个味道都不错,多点几个也不贵”,这样的评价在寸土寸金的淮海路商圈难能可贵。
不过,开了26年的小店第一次停顿如此之久,严邦灿对于何时能恢复正常有点“吃不准”。“如果一天能做200个客人的生意,就可以保本了。但昨天我在周边马路上走了走,感觉人还是不多。”
即便如此,小店重开的准备功夫却一点不马虎。打扫卫生,擦洗厨房,采购食材……整整忙了一天。“今天上午我们早来了一点,第一天要多做准备。”交谈间,严家爷叔一刻不停,他的手里拿着蓝色抹布,把桌子又擦了一遍,再把几张椅子摆正。点餐的小本子放在餐位正中央,旁边配一支铅笔,确保客人坐下来就能立刻点餐。
没多久,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双胞胎儿子进来了。“你们终于开门了!我们要两份鲁(卤)肉饭,一碗牛肉面,再来一份番茄炒蛋。”这位妈妈告诉记者,她每周两次带儿子在附近游泳,结束后就到这里吃午饭,6月以来几次路过长乐路,小店始终大门紧闭,没想到今天终于开了。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热腾腾的鲁(卤)肉饭上桌,两个小朋友立刻拿起勺子“干饭”。“我是‘干饭王’,可以吃两碗。”5岁的弟弟一口一口吃得特别香,对面的哥哥更加斯文,配上酸甜的番茄炒蛋也是大快朵颐。“他们两个也算得上‘老客人’了,来附近游泳的一大动力就是好吃的鲁(卤)肉饭。”
三人结账50元,这位妈妈带着小朋友吃好离开了,临走前还不忘说一句:“爷叔,我们礼拜五再来。”严邦灿也爱逗这两个一口上海话的小朋友:“下次来多帮你们加点饭哦!”
说话间,85岁的老伯伯撑着拐杖走进来了,打包了两碗鲁(卤)肉饭,一份小菜,带回去和老伴一起吃。“我就住在隔壁,每天在外面兜兜,今天终于看到老板开门了。”他说,吃了十来年的味道,一时还真是想念。
隔壁服装店的老板娘推开玻璃门,伸进头来:“你们终于开了啊,这条路上也能多点人气了。”原来在闭店的日子里,经常有老客人到门前打样,落在老板娘的眼里,既有唏嘘也有期盼。“台湾风味小吃”是长乐路上的“人气王”,老邻居终于回来了,老生意应该也不远了。
临近12点,店里陆续有客人进来,单身一人的白领小姑娘,点了一饭一汤;小情侣两人分一碗鲁(卤)肉饭,再加了咸蛋肉饼等两三个小菜;年轻小伙子来吃饭,爷叔总要多问一句,多加点饭吗?花园饭店的员工来打包,点了三四个菜,老板和老板娘都说够了,点多了浪费钱……细节里都是老上海餐饮人的妥帖。
走出小店时,仍在午餐时段,小店里的人不算多,远不及高峰时期。严邦灿说,希望这周能见到更多的新老客人,把过去110天的损失追平。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