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环球时报
彭博社7月16日报道,原题:湘菜崛起标志着精致餐饮没落奢侈品行业进军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对精明的中国年轻专业人士来说,这些作为精致美学代名词的产品已令人生厌。例如,精致餐饮正败下阵来。在北京的高端意大利菜餐厅Opera BOMBANA已关闭,人均消费近2000元的上海玉芝兰暂时歇业。
在价格光谱另一端,来自中国内陆省份湖南的连锁餐厅正蓬勃发展。出售该地区特色美食臭豆腐的连锁品牌“黑色经典”在全中国开设1800多家门店。湘菜连锁餐厅“费大厨辣椒炒肉”受到通常不吃辣的广东人欢迎……
相比豪华餐厅,在湘菜馆吃一顿饭通常不到100元。但节俭并非唯一因素。最近热门网站的一篇文章解释了高端餐饮在中国失去魅力的原因。不少食客吐槽高档餐厅,比如,打着毕加索画作《公鸡》的名头推销鸡翅;还有些令消费者困惑的菜据说来自主厨的灵感,比如“纪念自己的奶奶”。
如今,中国消费者不愿再将这些噱头视为创新,甚至不愿为它们花钱。与此同时,价格实惠的餐饮越发受追捧。因为年轻人对拍摄社交媒体照片的重视不亚于对美食的喜好,此类餐厅还推出取悦年轻人的小创意。外出就餐只是思考中国消费趋势的一种方式。吸引中国人消费的门槛已经提高。别再对他们耍花招了。(作者Shuli Ren)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京报讯(记者王萍)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线下餐饮行业投融资遇冷,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双降。全年交易总数仅为57笔,回落至2020年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追风口、抢占市场的方式不再成为主要投资路径。供应链基础扎实、单店效益好且已显现出扩张潜力的餐饮企业依然有被资本发掘的机会。
《报告》称,投资机构对线下餐饮赛道的关注点开始转向餐饮企业的业务实力,聚焦企业的单店模型与实际盈利能力等。烘焙饮品、中式餐饮赛道的投融资交易数量锐减,资本对于前两年火爆的茶饮、咖啡、新中式点心以及中式面食类的偏好逐渐回归理性。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国内线下餐饮投融资的交易金额明显下滑。全年过亿元的大型交易数量仅有8笔,比2022年减少近一半。平均交易规模0.9亿元,下滑至2020年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整体消费大环境的挑战、二级市场的不明朗以及投资逻辑的转变,均使得资本对于餐饮市场的投资态度更为谨慎。
从细分赛道来看,烘焙饮品、中式餐饮赛道的投融资数量依旧占据了2023年整体交易并购的半壁江山,但与2022年相比数量下滑明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分析认为,前几年处于风口的中式面食赛道的跑马圈地已经告一段落,中式面食品牌放缓拓店步伐,以做好已有门店运营、思考新的市场及产品策略为重。资本也转向其他中式快餐类。此外,资本对西式餐饮赛道的投资热情也逐渐降温。赛道内的投融资热点集中在中式汉堡品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23年是餐饮行业一级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等影响,消费者需求出现新特点与变化,另一方面,投资人对餐饮赛道持续保持较为谨慎态度,以往追风口、抢占市场的方式不再成为主要投资路径。考察餐饮企业业务是否长期可持续、是否有稳定增长潜力成为更核心的关注点。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