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陈琳)作为北京消费季“国潮京品节”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聚势蓄能——2022国潮新消费品牌成长发布会今天(7月21日)在首创郎园Station举办。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表示,北京将以“文化+科技”优势为支撑点,采取“基金+基地”“首店+首发”“线上+线下”手段组合,在“老字号+国潮”“新科技+绿色”“新设计+时尚”“新零售+数字”四个领域为品牌蓄力,持续提升品牌创造力、技术力、向新力、竞争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地、原创品牌孵化地。
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和天猫宝藏新品牌联合发布了新消费品牌活力榜单,上榜品牌为近年来线上销售规模和增速突出、爆款商品众多、货品力营销力强、把握新消费群体潮流风向的实力企业,涵盖智能科技、食品饮料、美妆等九个细分领域、36个优质北京新品牌。
北京新消费品牌Top30榜单。北京市商务局供图
发布会上,20多个时髦吸睛的新品牌纷纷亮相。现场展示企业中有不少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如北冰洋、一得阁、白塔寺药业等。在不断迭代的消费浪潮中,这些老品牌不仅固守根本,也在谋求创新,身披“国潮”新装,主动走近新一代消费者。
例如,借助传统技艺,在国际化、时尚化上下功夫的红都、铜牛;制造沉浸体验,形成网红现象的北平制冰厂;让年轻人一边熬夜一边养生的同仁堂知嘛健康跨界枸杞咖啡等,都在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消费体验上不懈努力。
发布会现场,不少市民在企业展位前挑选心仪物品。北京市商务局供图
新品牌培育和老品牌创新,与北京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心是分不开的。其中,试点孵化基地在发现新品牌优势、关注品牌发展、提供孵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文杰表示,北京正值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时期,更是本土品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实施新消费品牌孵化行动是培育消费新动能、进一步推进消费提档升级的新途径。下一步,北京不仅要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地、原创品牌孵化地。同时,要利用好北京老字号的宝贵资源,助力老字号企业拥抱新国潮,实现文化传承、品牌创新和企业焕新。
作为今年“国潮京品节”的创新板块,发布会也拉开了“国潮新消费品牌成长计划”的序幕。“国潮新消费品牌成长计划”将开展一揽子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新消费品牌活力榜、访谈栏目《老字号对话新品牌》、国潮新消费品牌设计大赛、国潮体验官等多个内容,同时会有多家老字号企业创新计划和新品牌企业联动,协同京城多个商圈、上百家商业企业共同参与,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服务消费产业,为企业商家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新消费品牌茁壮成长铺路。
编辑 陈静
校对 杨许丽
据《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到2025年,北京将孵化超百个新消费品牌。近日,记者从东城区商务局获悉,东城区新消费品牌孵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全区3处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在孵品牌已达23个,力争将“扩内需”的重心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新模式。
在综合考量企业发展规划、场地空间条件、业态定位等因素基础上,东城区商务局一期共推出“南阳共享际、红桥市场、王府井19号府”3处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并于今年3月29日完成孵化基地挂牌。数月以来,3处孵化基地已逐步摸索建立了各自的品牌发现、遴选、培育、退出机制,并物色了20余个潜在优质新消费品牌,同时推进多项软、硬件建设,为新消费品牌孵化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王府井19号府
以王府井19号府为例,孵化基地聚焦高端餐饮和精致生活方式类品牌。在对孵化基地的品牌培育方面,采取了四合院短期孵化展示、王府中環存量空间长期孵化经营、孵化器IP打造相结合的模式。孵化基地还成立了专业运营平台子公司——“19·21”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发挥孵化机构职能,为品牌分担前期投入成本,对品牌建设给予扶持。
在品牌选择上,王府井19号府孵化基地注重运用四合院空间环境和文化格调优势,将文化艺术展、商业沙龙、专业测评会等高端活动与品牌短期孵化展示相结合,通过市场、行业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筛选潜在种子品牌。其中新消费品牌“时久酒”,在此前咖啡节活动期间3天现场销售近3万元,表现突出,被孵化基地引入商业空间开设品牌第一家实体门店;其他在孵品牌中,中国原创高端包袋品牌“端木良锦”已于今年完成A轮融资,并实现实体门店在高端商业体的初步布局。目前,该孵化基地已容纳了8家高端餐饮和精致生活方式类品牌。
据了解,c区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参照科技孵化器的运作模式,在相对固定的场域空间内,通过孵化基地发现、引入潜力消费品牌,利用一系列赋能孵化手段,帮助新消费品牌成长。在制定新消费品牌孵化工作方案和梳理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东城区还协调解决孵化基地运作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先后理清了王府中環四合院产权承租关系,简化承租环节,明确中长期合作意向,为企业制定新消费发展规划吃下“定心丸”。
东城区商务局表示,未来,东城区还将结合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新消费品牌孵化模式。其中,将结合隆福寺城市更新项目,将商业散点式分布于街区的空间,植入快闪店、网红店等新消费品牌,激发街区活力。同时,积极探索“新消费”品牌与“老字号”企业间的跨界合作,全面、高效地落实好孵化项目的成型落地。
京报讯(记者陈琳)7月24日,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周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朴学东从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强链条、增效益、优环境等6个方面,介绍了下一步北京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
加快建立商品消费比较优势。着力壮大新型消费,实施好北京市绿色智能消费品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化妆品等时尚消费,支持建设美丽健康产业生态链发展,用好首店政策,吸引更多知名品牌首店落地北京。
积极拓展消费增长发展空间。推动消费领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中高端生活消费品、高科技消费品进口,深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线上线下体验消费等试点工作。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巩固北京网络零售规模。
对标国际丰富高端消费供给。打造高品质高能级消费空间,加快推动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持续优化消费环境配套。全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提升餐饮消费品质,探索建立全球餐饮品牌名录库,完善落地选址等配套服务,支持各区建设风味美食街区、餐饮聚集街区。
做大做强北京特色国货潮品。鼓励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品牌馆,与文化IP和新消费品牌等跨界联动开发爆款产品。支持老字号、文博机构、主题公园等具有北京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必购必带”商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一批“北京礼物”主题店。发挥红桥市场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的示范效应,助力新消费品牌培育。
联合打造融合消费爆款项目。实施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各区培育街区、近山、亲水、演出、赛事、夜间、数字等新消费场景。策划各类多元融合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跨界经营、异业联动。繁荣演出经济、赛事经济,延长消费链条,促进演出、赛事对餐饮、零售等产业带动作用。
全力提升供需两端满意度。发挥“两区”政策优势,稳妥推进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好批零、餐饮等系列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大型活动审批环节“一件事”办理要求,完善“一事一议”综合审批机制。以“标准”“效率”“诚信”为支撑,强化全社会服务意识,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环境。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