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一位网络博主在众多火锅店打卡的视频冲上热搜,视频中这位博主带着事先准备好的电子秤到火锅店就餐,针对火锅店所上菜品进行现场复称,发现多家火锅店存在“短斤缺两”的现象。部分商家为了能够“合理化”达到其“短斤缺两”的目的,甚至在菜单上做起了文章。他们通过修改菜单,将对菜品的标注由原先的70元/100g,修改成70元/份,用以模糊描述菜品分量,以达到其“短斤缺两”的不法目的。笔者认为商家“短斤缺两”的行为,不仅违背商家诚信经营的理念,还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 | 江苏省常熟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 陈伟
审核 | 于成龙 张丽娟
编辑 | 黄圆圆
中国工商出版社新媒体和数字出版部制作出品
?罗文:三方面帮扶个体工商户 让“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一图速览!
?两会声音!食品标注“零添加”是误导消费者!
?新征程上,总书记指引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遏制职业打假人恶意索赔行为!
?最全!一图读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最新!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的规章在这儿了(1-63号令)
都讯 炎炎夏日,不少市民喜欢围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吃着热腾腾的火锅,但一定要注意通风透气。
近日珠海市一家火锅店内,有4户家庭共8人一起吃火锅吃着吃着竟然晕倒或出现不适,所幸经过及时救治,8人都已好转。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在空调房里吃个火锅会就晕倒了呢?经珠海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一氧化碳引起的不适事件。
原来,8人吃火锅为了凉快,大门、窗户紧闭,排风扇也未打开,吃久了,室内氧气浓度不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超标 ,最终造成此次事件。
珠海香洲疾控中心提醒,冬夏两季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 盛夏,长时间开空调,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用液化气等燃料烹饪煮食,容易会造成室内氧气不足,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又难以排到室外,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据介绍,使用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不通风都容易产生危险。
珠海香洲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家开着空调并使用液化气或煤炉做饭时,千万不要把门窗关实,应开窗通风。烟筒及烟道口要定期检查和清理,保持排烟通道畅通,防止烟气倒灌。冲凉房记得开窗通风,洗澡不宜太久。使用炭火或液化气的餐馆要经常开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吃火锅时,要选择通风良好或排风设施较好的餐馆。
南都记者杨亮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到店里吃火锅,你愿意服务员包办一切,还是自己动手?
在成都,一家开业约半年的火锅店,尝试了一种“无人”服务模式,没有服务员端茶倒水、取菜打油碟、煮底料,全靠顾客自己动手,甚至吃完之后还需要顾客自己收拾餐桌。
据了解,无人火锅店在一些地方已有零星出现,这个新的模式吸引了很多年轻的顾客。不过,无人运营的模式在操作便捷度、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尚有挑战,成都这家无人火锅店会有什么新突破呢?
两个痛点让传统餐饮路越走越窄
这家店的创办人杨亮在餐饮行业打拼快20年了,早期他在火锅店做了8年印度飞饼,2013年开始出来单干,做过烤鱼、冒菜、烧烤、锅巴土豆,等等,也开过厨师培训机构。一开始他自己下厨,后来店开多了,杨亮就主要负责运营管理。
在行业一线的打拼,让他对行业的痛点有切身的感触。回顾起来,他总结了两点:人力成本高、房租贵。
杨亮的第一个自主创业项目是冒菜。他物色了一个大约30平方米的店面,自己当厨师,雇了五六个服务员。因为味道好,客流量很大,还吸引了不少人来洽谈合作。杨亮说,2013年正是冒菜行业的风口,因此店铺扩张很快,高峰期时开了10家连锁店。在还没有互联网外卖平台的时代,他认为这个经营业绩已经很不错了。2018年,杨亮扩大了经营范围,涉足小龙虾、烤鱼等夜宵小吃。正值世界杯期间,生意火爆,最多的时候一天卖了2000斤小龙虾。
但人力缺乏的矛盾随之凸显。夜宵店开业的一年多时间里,厨师换了4个,服务员流动的就更多了。有的厨师是因为家里有事,有的则要求涨工资,薪水达不到要求就离职了。杨亮觉得,自己常常被厨师牵着鼻子走,“生意好的时候要求涨工资,可是生意不好的时候你又不能给他降工资”。
换厨师对一家餐饮店来说影响很大。杨亮说,传统餐饮业的味道做不到标准化,厨师换了,味道也就变了,顾客就会流失,消费粘性就会降低。他的夜宵店生意在世界杯结束后陷入低谷。服务员一年间也换了十来个,而且大都平均年龄40岁左右,20多岁的年轻服务员很难招到。杨亮说,在年轻人眼中,传统餐饮又脏又累,不是一份好工作。
他一度感到担忧:如果这批上了岁数的人不做餐饮服务了,以后谁来做呢?
不是未雨绸缪,而是迫在眉睫
瞄准了餐饮业的上述痛点之后,杨亮想,如果谁能解决人力、租金成本这些问题,那么餐饮市场就能做大。无人店铺的模式开始进入他的视野。
启动无人火锅店项目,杨亮并不是一时冲动。他说,自己作出改变,不是未雨绸缪,餐饮业面临的这些困境,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杨亮认为,现在餐饮产业链上的中央厨房、净菜厂等已经很成熟了,如果把这些资源通过智能化的形式整合到一起,可能是一条新出路。他四处考察,到广州了解软件开发,到重庆、徐州考察冷柜厂家,还联系平台做支付接口。搞了半年,一家无人火锅店所需的运营系统初步成型。
2021年9月,在成都金牛区一个普通的街区,杨亮的无人火锅店开张了。没有服务员,店内有9张桌子,一排冷柜倚墙而立,最里侧的空间被单独隔出来当作收纳餐具的后厨。从调制锅底汤料,到收拾餐具,一切都需要顾客自行操作。冷柜在顾客扫码后开启,自动识别取出的菜品及其数量,手机端自动扣款。顾客需要自己去架子上取锅,扫码购买锅底后自己去倒水调制锅底。
按照无人火锅店的流程设计,顾客用餐后需要自己把锅底端到后厨去倒掉,并把脏锅碗放在指定位置,最好还能把桌面清理干净。对于这些流程,一些新顾客有点不知所措,但回头客就轻车熟路了。
当然,这家店并不是完全“无人”。会有一名服务员每天17时到22时在店里工作,主要负责菜品补充、打扫卫生等工作。在其他时段,若出现菜品不够或其他突发状况时,后台会发出提示,提醒服务人员马上到场处置。
基于智能化的运营模式,这家无人火锅店的确节约了不少人力成本,在菜品价位上也比传统火锅店低了大约30%。
杨亮坦言,目前这家店的盈利能力比传统火锅店更强,运营起来也比传统的轻松了很多。过去做传统餐饮,还要一大早去菜市场买菜,回来还要洗切,现在净菜厂配送即可。
杨亮说,因为有成熟的产业链,火锅这个传统行业也能做到标准化了,比如通过净菜厂配送的菜品重量可以精确到克,盒子上的代码可以溯源,以保障食品安全。火锅底料也是调配好的,顾客撕开包装袋倒进锅里即可。
杨亮介绍,在开店之前,团队投入了大约30万元用于开发这套系统,首家店铺的投入成本大约20万元。但一位资深餐饮人士对杨亮说:你这个创意就值500万元。
“无人”运营模式尚有升级空间
无人火锅店并不是杨亮的首创。此前,重庆、黑龙江等地曾有无人火锅店的探索,知名餐饮品牌海底捞也在2018年尝试了从等位、点餐到上菜全部实现自动化的“智慧餐厅”。
不过, 2021年年初在重庆开业的一家火锅店在运营大约半年后已经关门。据报道,当时的员工分析主要是操作和选址问题,消费者抱怨操作繁琐,比如每开一次冰柜都要重新扫码,其中一家分店因为选址在老年人居多的街区,愿意来尝试的顾客较少。
杨亮曾去重庆那家无人火锅店体验过。他分析认为,主要是味道没有竞争力,另外设备经常出问题,比如打不开柜门或者乱扣费。杨亮说,考虑到前车之鉴,无人火锅店在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升级。
毕竟是“无人”运营状态,杨亮的这家无人火锅店也有一些意外情况,比如新顾客不熟悉流程,不知道怎么取菜,有的顾客离开后没有收拾餐桌,甚至忘记关闭电磁炉。杨亮说,这些问题会通过增加现场提示指引、提高设备智能化等方式来解决。比如考虑到顾客离开时可能会忘记关闭电磁炉,他们请厂家专门修改了芯片,电磁炉连续工作10分钟后会自动关闭。
此外,店内空调是人体感应式的,有客人进店时会自动开启。灯光可以远程操控,以节约能源。监控发现有顾客进店后,会在管理服务人员的手机上推送提示,方便了解店内情况。
杨亮说,他们正在思考应对更多的意外情况,比如针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或者忘带手机的顾客,计划增设刷卡、刷脸等支付方式。此外,他还从运营的角度在思考,今后店铺开多了怎么办,“一家店好管,那10家呢、100家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通讯员 汪龙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