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做咖啡的品牌实在不少,单纯餐饮界里的“近亲”都挺热闹,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1
麦当劳:麦咖啡,不止卖咖啡
麦咖啡提过很多次,也算是较早做咖啡生意的餐饮品牌。2010 年时,它已经在一线城市有了独立的麦咖啡门店。
▲独立麦咖啡门店
在麦咖啡,以星巴克 2/3 的价格就可以喝到一杯现磨咖啡,虽然整体种类不多,但常规的浓缩、美食、卡布奇诺、拿铁、摩卡还是有的。
很多人眼中,其品质、环境不逊星巴克,发展势头受到看好。
2
肯德基:低价杀入咖啡市场
2015 年年底,全国2500 家门店的肯德基才开始提供现磨咖啡。
与麦咖啡相比,肯德基十分低调,没有独立品牌,只是用 10 元起的价格提供给顾客美式、拿铁、摩卡、卡布奇诺等经典咖啡选择。
▲还记得这个可以吃的咖啡杯么
3
必胜客:从一家咖啡馆式概念店开始尝试
在卖咖啡这件事情上,必胜客有着自己的打算。它曾在香港开了一家全新咖啡馆式的概念店 Pizza Hut Super Delco。
这家店一改普通必胜客门店中坐下点餐、等食的流程,而是让顾客自己到柜台前买咖啡、三明治,并且店铺面积也相对较小,整体走的是轻松、休闲的精致路线,店内也供应一些特有甜品。
▲店内环境
对必胜客来说,卖咖啡可能不会是最重要的部分,但通过卖咖啡的形式来转变品牌形象,或许会是不错的路子。
4
哈根达斯:把彩色咖啡卖给90后
哈根达斯的特色在于“多彩”,其主要产品是颜色鲜艳的调制咖啡,口味涵盖抹茶、香草、巧克力等等。
▲颜色鲜艳
当然,哈根达斯的咖啡也自带着冰淇淋属性,这不仅关乎于材料,透明玻璃咖啡杯、彩色的咖啡产品都独具特色,目的是为了吸引 90 后。
5
狗不理:国内的高乐雅咖啡是它的……
你知道么?天津狗不理包子也有一个咖啡品牌——澳大利亚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高乐雅的中国区永久使用权。
▲看起来还不错的门店
在高乐雅咖啡门店内,咖啡是最主要的产品,其次还包括果味冰饮、热狗、炸鸡、盖饭等产品。
— End —
统筹:咖sir | 编辑:政雨
文章整理自理想生活实验室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微信:yantairan
>< class="pgc-img">>ICE COFFEE是由三名创始人创办的咖啡品牌
via :小方R
< class="pgc-img">>主营是线下咖啡店,同时售卖咖啡产品以及衍生品。
NICE COFFEE的品牌立意点是“亲切的咖啡文化”
比起市面上的网红咖啡店容易产生的距离感或者连锁咖啡店容易产生的快餐焦虑感,NICE COFFEE希望通过自然舒适的店面装修以及品牌设计,让咖啡文化能被更多人接受。
阳康”后消费仍在逐步恢复。而我发现,最近咖啡品牌都开始卖午餐了。
上周,Tims上新了3款披萨,将暖食延伸至午餐场景,Manner也在近期更新了轻食菜单。
在广深、江浙等地,咖啡品牌也都关注到了午餐场景,还有品牌打出“全日咖啡轻食堂”的概念,中午高峰期可以翻台3次。
梳理过后,我发现此次咖啡馆“加餐”的3个变化。
Tims、Manner都在推
咖啡品牌开始发力午餐了?
最近我发现,咖啡品牌都在花样推午餐:
上周(12月20日),Tims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上新消息,推出黑椒鸡肉披萨、意式肉酱披萨、榴莲披萨3款新品。同时上新柠檬、菠萝、荔枝三款果味气泡饮,搭配披萨食用。
价格也十分友好,最低只需要29.9元,即可购买一份披萨+指定饮品套餐。
12月16日,Manner 也发布了冬日轻食的上新消息:
推出玛格丽特薄底披萨、招牌意大利小炒皇、牛肝菌温泉蛋拌饭和夏威夷风情和牛堡等西式简餐,单品售价在35~70元之间。
Manner上新冬日轻食系列
>今年起步的库迪咖啡,营业范围涵盖咖啡、烘焙、简餐等,布局全时段。目前其官网在产品系列中显示,轻食西餐、新鲜烘焙即将上线。
与此同时,不少区域品牌及独立品牌也都关注到了午餐场景。
在深圳开出2家店的BOOONS,在最新的品牌升级中,打出“全日咖啡轻食堂”的概念。
“目前,科技生态园店有70多个座位,中午高峰期可以翻3次。”BOOONS创始人李泽栩介绍。
BOOONS科技生态园店
>杭州本土连锁咖啡品牌八角杯,在新开的EFC欧美金融城店以及富阳春秋北路店,增设了简餐产品线。
起源于广州的连锁咖啡品牌store by .jpg,也在今年5月份,宣布汉堡回归,并同步推出意面产品。
咖啡馆卖简餐并不新颖,早年的上岛咖啡、咖啡之翼等品牌都是以“咖啡+餐”的模式走入大众视野;后来,精品咖啡进入市场,不少品牌选择与西餐轻食相结合,甚至还掀起了一阵brunch热潮。
近期这一轮咖啡馆“加餐”上新浪潮,有哪些亮点?
瞄准白领刚需
这次“加餐”有3个变化
1、更针对白领刚需,主打性价比
近期咖啡品牌“加餐”,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更聚焦白领刚需场景。
比如主打全日咖啡轻食堂的BOOONS,面向年轻精致白领推出咖啡+健康轻食的搭配,客单价在50元左右。
如“充能风味碗”等系列简餐,相比市场同类型产品,单品整体定价低10~20元,份量也更足。
“接下来会专注商务区,做白领日常的咖啡需求,价格方面也会继续向下调整。”李泽栩告诉我。
Manner此次冬日轻食上新,最低售价的菜品为黑虎虾奶油烩饭,单价为35元;最高售价的菜品为红酒慢炖小牛肉,单价为70元。此前,Manner推出轻食的单价也多为30~40元。
对于在上海、深圳等高端商务区的职场人来说,可谓是“具有性价比的一餐”。
2、由早午餐、下午茶,延伸至全时段
其次,是场景的扩容。相比一杯下午茶,一日三餐,是更日常、更高频的消费场景。
今年11月,Tims中国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时,就曾表示,Tims中国将延续“咖啡+暖食”的产品特色,扩容产品体系。基于早餐19.9元组合的成功,计划年底推出以满足午餐刚需产品组合。此次上新披萨,便是对午餐场景的一种尝试。
据库迪咖啡品牌资料,库迪咖啡主打全时段餐饮,早上为用户提供咖啡、意式饼干等佐食,中午提供餐食,下午供应小吃,晚上则有酒,多维度切入用户消费场景。
杭州本土连锁咖啡品牌八角杯,在新开的EFC欧美金融城店以及富阳春秋北路店,增设了三明治、卷饼、焗饭等简餐。“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去满足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想我们要做什么。”八角杯联合创始人周劼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早餐+咖啡、午餐+咖啡、晚餐+酒,或将成为咖啡馆的生存方式。
3、更具中式特色,咖啡和牛杂/馄饨也能搭
一直以来,便捷是职场人午餐的底色:较低的决策成本、足够的性价比、口味过得去,如能满足上述组合,就已经是一顿比较理想的餐食了。
相比早年brunch刚流行时,咖啡店清一色推出的火腿、班尼迪克蛋,这次能明显感受到,咖啡店在简餐的选择上,不再一味追求“轻”,种类更加多元,也更具中式特色。
八角杯三台云舍店,推出咖啡+拌川特色组合
>从Manner此次冬日轻食上新也能看出,不仅增加了更多热食的选项,口味上也做出了更偏中式的调整。
杭州的两条人食志,凭借着咖啡+馄饨的特色组合,成为附近打工人的日间食堂。
广州的CowCow其其·牛杂咖啡公司,主打咖啡+牛杂饭等特色餐品,一天能卖出200+份,上榜天河区小吃快餐热门榜Top3。
“咖啡和西餐轻食都是舶来品,我们固有的思维会认为这是一种合理搭配。但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在东南亚、日韩也有非常多咖啡搭配其本国餐饮的店面。”CowCow其其·牛杂咖啡公司主理人钱澄说。
CowCow其其·牛杂咖啡公司门店
>“随着咖啡本土化进程加速,与中餐融合的咖啡店会越来越多,价格也会更亲民,咖啡+简餐也将回归到日常化和性价比。”钱澄认为。
打工人的“吃喝搭配”
咖啡馆的下一个机会点?
在消费者捂紧钱包的当下,咖啡+简餐这一经典组合,是咖啡品牌做出差异化的一种途径,也是提升平效的有效方式。
但在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后我发现,咖啡品牌布局简餐,还有3个问题需要关注:
首先是资质的问题,增设简餐产品线,一定要证照先行。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需及时变更,不可超范围经营。
其次是成本的考量。一方面,增设简餐线,无论是产品研发、成立简餐团队,还是合作供应链,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一方面,门店布局可能也要因操作间的搭建、排烟系统的升级而推倒重来。
此外,还有不少位于写字楼的咖啡门店属商业办公性质,按照相关规定不允许使用明火,这也意味着,只能在有限的食品中进行选择。
最后还要考虑简餐口味的问题,警惕1+1<2,餐食如果出品不过硬,反而会拖累整个咖啡线。
总的来说,付出同样的租金,卖出更多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无疑会让门店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
随着疫情散去,堂食放开,咖啡+简餐的模式或将再次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