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植下树苗的毁林现场,对比一年前巨石嶙峋、寸草不生的照片,代表们更理解了检察机关所强调的恢复性司法实践的必要。贾北辰摄
“大草原、大森林、黑土地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用公益诉讼来保护这片土地,真是太有意义了!”7月24日至27日,12位全国和自治区两级人大代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实地感受公益诉讼保护青山绿水之魅。
每一起案件都有着“智慧+”的痕迹
呼伦贝尔地大物博,总面积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面积的总和。4天的时间里,代表们大多时间奔波在路上。于是,疾驰的汽车上、热闹的微信群都成了公益诉讼工作的普法小课堂。
“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联通”“如何准确发现公益诉讼线索”……代表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当代表们走近呼伦贝尔“1+ N智慧呼检”平台,踏上草原检察直通车,观看了公益诉讼指挥车现场演示之后,不禁豁然开朗:草原检察直通车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向一线的延伸,公益诉讼指挥车实现了环境保护的动态管理,“1+N智慧呼检”则为公益诉讼搭建了现代化的平台,这一系列智慧利器使公益诉讼工作跨越了距离与地形的阻碍,“真的没想到!”自治区人大代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富林路小学副校长刘锐表示,“这些设备让人耳目一新。”
公益诉讼工作实施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不断倾斜,两级院都装备了公益诉讼取证车,8个院购置了无人机,2个院配置了草原检察直通车,1个院装备了公益诉讼工作车。
“这些智慧元素让案件的调查取证示证等工作更加扎实。”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生态资源检察部部长刘耀国说。
自2015年7月公益诉讼试点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共立案272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226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3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13件。几乎每一起案件中都有着“智慧+”的痕迹。
让谁破坏谁恢复成为常态
在海拉尔区,代表们冒雨走上西山生态环境恢复现场;在阿荣旗,代表们倾听着奶牛养殖场的环境之变;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代表们对比着从巨石嶙峋到覆上黑土的大地;在扎兰屯市,代表们俯瞰近万株树苗倔强地生长……无论是一蓑烟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翻山过坎还是泥里徐行,代表们始终兴致不减,他们不时地询问,不时地记录,不时地讨论。自治区人大代表刘锐坦承:我们沿着公益诉讼人的足迹走这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办案披风戴雨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的艰辛。
的确,呼伦贝尔有草原、森林、湖泊等多种自然形态,很多遭受破坏的土地都掩藏在密林和草原的深处,为了转变发现难的实际,除了借助智慧检察手段外,跑断腿、磨破嘴,也是检察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代表们在视察中发现,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公益这个核心,积极探索“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立体化生态检察模式,全区先后恢复被损毁的国有林地和生态公益林116万多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50公里。然而,“十年树木,毁林易,恢复难”。自治区人大代表、包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赵瑞平直言。“公益诉讼还是要确保谁破坏谁恢复,还要及时恢复”,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马春雨强调。“处罚不是目的,是手段,能不能加大处罚力度,提升生态环境违法成本。”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城生产部组长刘洪亮建议。“很多案件当事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违法了,应当建立警示警告制度,通过公益诉讼宣传月等形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公益诉讼工作中来,成为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现者、支持者、举报者。”自治区人大代表、包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主任科员伏凌燕表示。
代表们字字珠玑,引起检察人员更多的思考。
要监督更要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绿色环保成了我们的标志!”站在整洁的场区里,北京双娃乳业阿荣旗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孙国斌一脸自豪地向代表介绍。
就在几年前,企业还因为环保不过关,被阿荣旗政府列入关停企业黑名单。阿荣旗检察院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推动了环保局履职,最终,企业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场区焕然一新。
“这里有几个满意”,代表们一一细数,“养殖场的粪液衍生产品成了绿色种植的香饽饽,村民和政府满意;一举解决了10年的难题,环保局满意;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企业满意;还有检察院,工作做到位了,也满意……”自治区人大代表、阿拉善左旗林业局副局长胡胜德表示,“这个案子很有典型意义,在惩治的同时注重保护,才能真正地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在随后查看的几个案件中,代表们发现处处体现着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公益保护目的的一致性。“公益诉讼是要在法律监督、维护好公共利益的同时,实现各方公权力的最大公约数。”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民行处处长王彦春说。
“事实证明,公益诉讼不是独角戏”,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海市一中教科研处主任郭根娣表示,“随着环境问题从选做题变成必答题,公益诉讼工作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行政机关的支持,更要形成人人都是公益诉讼宣传者、支持者与参与者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全区三级院形成了一体化办案机制,自治区检察院成立了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和公益诉讼专班等,跨区域协作配合机制正在形成等等,这些工作都受到了代表们的充分肯定。
“希望公益诉讼之旅中,检察院引领、各部门配合、全民的参与,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白云绿草地!”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公司西来峰焦化厂测温工吴英憧憬道。
“我们将积极投身到公益诉讼工作中,群策群力共同为打造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努力!”代表们纷纷表态。
返回大众网首页>>
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7月13日至17日,由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包头市文联主办,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包头分院等承办的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英雄会内蒙古站暨“盛夏包头·美丽草原”全国摄影创作PK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办。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刘宇,《大众摄影》杂志副社长、执行主编郑壬杰,第十三届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严志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陕西分院院长王应超担任导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参与挑战的4支队伍不畏酷暑、逐鹿包头,在“城中草原”赛汗塔拉生态园、包钢集团、大李湾生态景区、召河草原等拍摄点展开为期3天的实战拍摄。
实战成果丰硕,涌现出许多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独具风格的佳作。最终,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务长袁钦玲担纲主持的评审中,经过选手自述、评委甄选、导师助攻,在现场观众的监督下,各项荣誉花开有主。重庆分院队吴磊凭借作品《离离原上草》赢得“超级摄影英雄”荣誉;浙江分院队杨倪好(14岁)、网络分院队张顺毅(19岁)荣获特设的“摄影小超人”称号;全体队员获颁“摄影英雄”证书。本次活动为摄影队员提供了一次实践创新、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同时将内蒙古之美、草原之魅凝固在影像中。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它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与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共同构成了内蒙古独具发展活力的优势区域。作为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通要冲,这里沉淀了厚重的草原文明。随着城市发展,草原风情和工业文明在此交相辉映,展现了“草原钢城”“休闲之都”的独特风采。(文/张希红)
< class="pgc-img">>眼中的景 李世洲 摄
< class="pgc-img">>月光星火 吴乳玲 摄
< class="pgc-img">>三姐妹 戴俊岭 摄
< class="pgc-img">>暮色 周志豪 摄
< class="pgc-img">>甘露 董伟跃 摄
< class="pgc-img">>印记·五当召 杨永健 摄
< class="pgc-img">>我眼前一米的风景(组照之一) 杨倪好 摄
< class="pgc-img">>小憩 张海霞 摄
< class="pgc-img">>“醉”美包头 姜铭音 摄
< class="pgc-img">>草原骆驼 郑白莉 摄
< class="pgc-img">>离离原上草 吴磊 摄
< class="pgc-img">>巍巍包钢 崔建玲 摄
< class="pgc-img">>30公里行程后稍事休息 刘丹沁 摄
< class="pgc-img">>北方的树(组照之一) 倪伟 摄
< class="pgc-img">>朝日格图的故事(组照之一) 李继雍 摄
< class="pgc-img">>蒙古包(组照之一) 于晓动 摄
< class="pgc-img">>颜色(组照之一) 刘文娟 摄
< class="pgc-img">>幸福两代人(组照之一) 赵逢让 摄
< class="pgc-img">>钢铁强国 王敏 摄
< class="pgc-img">>乌日娅的暑假生活(组照之一) 吴凡 摄
8月8号开通以来,截至8月29日贵荔段全线发送旅客38万人次,其中荔波站发送10.8万人次。
贵南高铁让荔波在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上突破了交通制约的“瓶颈”,插上了高速发展的“翅膀”。
为了全媒体立体展示贵南高铁和地球“绿宝石”的独特魅力,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8月30日—31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网信办主办,多彩贵州网承办的“‘我要去荔波’——贵南高铁全线开通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将正式开启。来自长沙、成都、重庆、南宁、北海等地的网络媒体及互联网大V将乘坐贵南高铁前往荔波,来一场清凉之旅。同时,来自全国的近30家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将进行联动宣传,创作并发布一批微视频、创意海报等高质量融媒体作品。
活动包括“坐贵南高铁·享贵州清凉”网络主题宣传、“350码的速度·五百年的古寨”网络打卡及“不需要滤镜的绿境”系列网络话题发布。
荔波风光。
穿山越岭 向山而行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位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上的贵阳和南宁被列为物流枢纽建设重点。贵南高铁北起贵州贵阳、南至广西南宁,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包头到海南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一带一路”倡议南北新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云贵高原最快高铁,让贵阳、南宁两地之间通达时间从原先的5小时压缩至2小时左右,两城将形成“2小时经济圈”,两座城市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助力两省区经济大步迈上新发展阶段。
作为贵州南下出海的最近通道,贵南高铁将成为北部湾、粤西、海南地区通往川渝黔地区的客运主通道,牵引着两地内外贸双向奔赴,实现陆海互通、货达天下。
对于荔波而言,高铁的到来将重新定义荔波“1小时通勤圈”“2小时生活圈”“8小时交通圈”,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速流动,进一步助力荔波与高铁沿线景区的联动和资源共享,共享区域发展红利。
一边是面朝大海,一边是内陆山城,贵南高铁将不断激活黔桂发展新动能,出行便捷的同时,让更多看海的人来看山。
“世遗”之旅 向美而行
贵南高铁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还是一条旅游产业大通道。
贵南高铁贵荔段一头连着全国重要高铁枢纽——贵阳,一头连着世界自然遗产地——黔南荔波,沿线分布着甲秀楼、青岩古镇、花溪十里河滩、荔波小七孔景区、樟江风光带、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等数十个全国旅游名胜。其中,最负盛名的荔波同时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荔波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贵南高铁的开通,让火热的南方城市,更便捷地享受到贵州的清凉气候。此次活动中,媒体团将走进茂兰与小七孔,感受喀斯特森林之美,领略贵州绿境之魅,解锁荔波的清凉新玩法。
荔波集山、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精华。在这里,可畅游大小七孔,观赏古朴幽静的七孔古桥、林溪交错的水上森林;可探秘喀斯特地貌,在茂兰自然保护区中探秘峰峦叠翠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可到访村落古寨,邂逅古朴神秘的瑶山古寨,回归自然恬静。
当地为了打通游客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在高铁站周边打造了城区综合交通服务平台。荔波站距离“全球十大最美景点”的小七孔景区仅11公里,驾车仅需17分钟。
今年以来,荔波接待游客达1400多万人次,同比增幅42.03%;旅游总收入达137亿元,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向山而行,向美而生。贵南高铁的开通为荔波开启一个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进入高铁时代的荔波将实现旅游产业迭代升级、跨越发展,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进发。(文/黄晓云 图片由荔波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