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又涨价了!
从7月2日起,LV中国门店全线涨价,涨幅从3%-6%不等。查询Louis Vuitton中国官网发现,不少包袋产品的售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人气较高的CARRYALL小号手袋从2.06万元涨至2.18万元,CARRYALL中号手袋从2.15万元涨至2.28万元,涨幅分别为5.8%、6%。
不少网友评论称,“涨呗,我又不买”“我现在根本不会在这上面花钱”。
也有人说,听到太多次涨价,麻木了!
据媒体报道,与之前LV专柜在涨价前排起长队,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进店不同,这次在专柜前排队的顾客似乎“消失”了。LV涨价前的7月1日,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湖滨、万象城等多家LV专柜门店,均未发现排队现象。
7月1日,湖滨LV专柜的店员热情接待了以顾客身份到访的记者,当记者提及2日是否要涨价的疑问时,店员给出了肯定答复,“这次是全线涨价,服装鞋子也在涨价的范围内。”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店里人流量中等,进店基本不需要排队。
一位顾客正在购买LV的大热包款speedy20,当媒体记者提出想看看新款牛仔LOOP和老花“牛角包”时,店员也都取出了相关商品,给记者试背,不过当记者提出想看看CARRYALL小号手袋时,店员表示,目前没有现货,要预定。
万象城LV专柜,店里只有三四位顾客,门口同样没有出现排队现象。
“如果不是前几天进到店里听到店员说LV要涨价,我都不知道LV又要涨价了。”杭州顾客金女士感叹,“涨价次数太多,对这个已经麻木了。”
跟金女士一样,对LV等品牌多次提价觉得“麻了”的还有程女士,“它涨它的,我过我的。”
三年已至少涨价10次
其实在今年2月下旬,LV便已上调部分产品售价。再次提价后,不少产品价格的涨幅也较为突出,如前述CARRYALL小号手袋在年初调价前为1.96万元,如今不到5个月的时间上涨了11.2%。
在年初的财报会议上,LV母公司LVMH集团高管曾表示,决定取消原定的涨价计划,以维持市场的稳定。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近年来LV频频出手上调产品价格,且近三年已至少涨价10次,平均每年约涨价2次,去年在中国市场更是实施了三次调价。
对于涨价的原因,LVMH集团此前曾表示,LV提价主要针对皮革制品,以缩小全球不同市场的价格差距。因通货膨胀和货币波动,这种区域价格调整只会影响少数国家。
此外,同属LVMH旗下的Dior也在6月底涨价,包括Lady Dior戴妃包、Booktote托特包、Saddle马鞍包等产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调整,涨幅约3%~9%。
此前,6月26日,LV母公司LVMH集团收购瑞士高端钟表制造商L'Epée 1839的母公司Swiza,现任首席执行官兼创意总监Arnaud Nicolas继续领导品牌。LVMH腕表部门首席执行官Frédéric Arnault表示,L'Epée 1839的机械艺术品和独特专业知识将为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扩大制表业的创意视野范围,未来集团将助力L'Epée 1839开发更多限量版收藏品,从而进一步巩固在高端钟表市场的地位。
2024年第一季度,LVMH集团的收入约为207亿欧元,同比下降2%,其中手表和珠宝部门的收入同比下降5%。通过收购,LVMH集团不断寻求新增长点,以应对市场疲软并巩固其在奢侈品行业的主导地位。
6月20日,该集团收购了巴黎老字号餐厅Chez l'Ami Louis的多数股权,未来它将加入LVMH集团的酒店餐饮部门。同时,随着女性健康科技概念的兴起,更年期女性专门护理产品正不断涌现。6月25日,LVMH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路威凯腾(L Catterton)收购美容品牌Stripes Beauty,由前欧莱雅高管Cara Kamenev担任总裁,前露华浓首席执行官Debra Perelman出任执行主席。L Catterton的收购负责人Whitney Casey表示,Stripes将着眼于推动营销投资和团队扩张,研发更多面向更年期女性的健康护理产品。
↘来源:新闻晨报
阅读推荐
“劣迹艺人”复出直播带货?网友热议!
上海地铁这一幕刷屏!网友:看哭了
“500万瞬间没了”!上海一法拉利自燃烧毁!车主:车借给朋友,代驾还车时出事
突发!上海出发豪华邮轮,一男性乘客翻越栏杆后落海
天,一封“成都餐饮老板联名求援信”,在朋友圈刷屏了。
成都知名餐饮连锁品牌盖章、签字,直击成都餐饮的惨烈现状,呼吁减免、缓交房租,用词恳切,令人动容。
在近期无明显疫情发生的成都,发生了什么?作为非刚需的饮品,今年还有希望触底反弹吗?
成都老板抱团取暖,联名求助
昨天,是成都餐饮人抱团求助的一天,一封由成都餐饮私董会发起的“求助信”在朋友圈刷了屏。
这封信以餐饮人“无比焦虑的五一”写起,直击成都餐饮真实现状,呼吁“成都好房东”,能够减租、免租,言辞恳切,读之令人动容。
成都知名连锁品牌,书亦烧仙草、九锅一堂、霸王虾、吼堂老火锅、甘食记等品牌纷纷盖章签字,联名求援。
一时间,除了成都餐饮人抱团转发外,其他地区也感同身受,激情转发,与其说这是一封求助信,不如说是餐饮老板们抒发焦虑的一个出口。
成都,作为中国餐饮的另一个高地,孵化出很多全国知名品牌,比如茶饮领域的头部玩家书亦烧仙草、茶百道;以及创新品牌圆真真、丸摩堂、宜北町,还聚集了一批新锐品牌,如霸王茶姬、SEVENBUS等。
这些敢闯敢拼的成都餐饮人,如今也被疫情逼到了“联名求助”。
餐饮高地成都的现状:
顾客消失,营销失效
1、顾客大量消失
今年五一,作为餐饮人上半年最为期待的黄金周,成都餐饮人发现,顾客却大量“消失”了。
作为旅游城市的成都,与长沙、西安类似,游客经济是餐饮另一支柱,但疫情之下,消费者不敢出远门,让成都的客流断崖下跌。
图片源自成都文旅官方微博
>另一方面,消费者不太爱出门了,“走过路过”就成为密接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自己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学,还会“连累”父母家人,这让消费者外出的欲望大大降低,不出门不聚集,也就不消费了。
2、人均消费下滑
今年以来,种草平台上,各种平替产品又火了起来,喜茶、奈雪带头调价之后,中腰部品牌也开始价格下滑,上周,喜小茶更是承诺“不推出15元以上饮品”。
疫情的长期性复杂性,让人们产生了消费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不由自主地捏紧了钱包,大手大脚的年轻人,也开始节衣缩食能省则省。
以前,大家比拼的是品牌溢价,现在比的是“把产品做便宜却不降质”的能力。
3、品牌营销失效,顶流商圈变成了“风险”
今年4月3日,一直以小店模型为主的圆真真,在成都开了一家百平的手作概念店,开业当天邀请了众多KOL现场助阵,创新模式的门店引发了大量传播,但没想到第二天所有人都变成了密接,接下来几天业绩下滑,不得不暂时停掉既定的品牌推广。
媒体人出身,以品牌营销见长的谢瑶发现,“很多营销动作,在时代大环境下,都失效了。”
谢瑶告诉我,圆真真2019年还在川大附近的红瓦寺商圈,开过一家店,如今因为学校封闭管理,红瓦寺商圈没落,昔日转让费需要十几万的店铺,现在不要转让费都转不出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春熙路。“以往春熙路周边的酒店,五一都是要涨价的,今年均价一百多,还随时能定到房。”谢瑶表示。
什么是开始,什么是结束?触底的底在哪里?明天还会好起来吗?
这是很多创业者的真实困惑。
在疫情下,饮品行业,今年还会好起来吗?
非刚需的饮品
似乎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至暗时刻”这个词,2020年就被提到过。如今发现,2020年的困难,和如今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
快速发展的新茶饮,似乎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首先就是疫情多发,就像是打地鼠,不知道下次会在哪里冒头。
闭店、暂停营业,成了家常便饭。前几天一则视频显示,郑州从2020年至今,已经累计“封”了约200天,这对线下实体店来说,像是被偷走了一年。
网络视频截图
>断货随时发生,因为面临闭店风险,老板们不敢多备货;原料流通也受阻,常常发生无米下炊的窘境,形成恶性循环。
因为担心偶遇密接被赋红码,所以大家尽可能减少去商场、避免聚集,这让这几年大规模挺进购物中心的品牌,腹背受敌。
降价,成了多品牌的自救措施之一。但鲜果价格上涨,设备、物料价格升高,人工房租不降的情况下,降价是对成本结构的一次重塑,对行业来说,并不是每个品牌都有能力做到。
对茶饮行业来说,更难的是,疫情叠加了行业的周期性回落。
2017年~2019年,是茶饮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制茶饮消费意识萌芽,喝一杯奶盖茶、水果茶成为消费者的社交货币,这也是茶饮品牌大规模诞生,并全国跑马圈地的时期。
2020年,行业的窗口期开始收紧,在第一次疫情的冲击后,又有一些大品牌快速拓展,在行业红利末期实现了规模化的扩张。
好日子,似乎只持续到了2021年上半年。2021年下半年,在内卷之下,行业开始回归理性,年轻人野性消费的欲望降低,反种草能力日益增强。“抖音曝光+小红书种草+点评排行榜”式的营销三件套,ROI越来越低。
如果说前几年,茶饮老板担心的是增长的多与少,2021年,行业普遍性的增速放缓,让所有行业人都感受到了市场“去泡沫化”的开始。
就在本身行业周期的回落中,2022年年初,东北、深圳、上海、北京、郑州等40多个城市相继发生疫情,让整个行业雪上加霜。
就像有句话说的,如果说前2年是困难模式,今年就是地狱模式。
触底的人多了,都在等反弹
很多茶饮老板告诉我,公司的现金流还没断,但自己的心态有些崩。
触底的人多了,大家都在等待反弹。
身处成都的谢瑶,有一套心理建设的方法,可以参考:
- 第一,预判最坏的结果,看自己是否能承受,能承受就坚持;
- 第二,当下不要去想太大的规划,想想基于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能做什么、如何保住现金流活下来;
- 第三,不要比较,不要和过去的营业情况比,更不要和别人比,着眼于眼前,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即便没有疫情,所有的创业也都会经历高低起伏,“虽然不确定未来,但我不焦虑,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事实上,作为一个崛起还不到10年的行业,茶饮还无比年轻,还有无数的可能。
大众需求一旦被建立起来,就不会轻易消失。奶茶已经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泡沫洗去,留在牌桌上的,一定是准备充足、心态稳健的企业。
只要你还喜欢这个行业,只要不把路堵死,就不要放弃希望。
V又涨价了!
从7月2日起,LV中国门店全线涨价,涨幅从3%-6%不等。查询Louis Vuitton中国官网发现,不少包袋产品的售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人气较高的CARRYALL小号手袋从2.06万元涨至2.18万元,CARRYALL中号手袋从2.15万元涨至2.28万元,涨幅分别为5.8%、6%。
< class="pgc-img">>不少网友评论称,“涨呗,我又不买”“我现在根本不会在这上面花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也有人说,听到太多次涨价,麻木了!
< class="pgc-img">>据媒体报道,与之前LV专柜在涨价前排起长队,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进店不同,这次在专柜前排队的顾客似乎“消失”了。LV涨价前的7月1日,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湖滨、万象城等多家LV专柜门店,均未发现排队现象。
7月1日,湖滨LV专柜的店员热情接待了以顾客身份到访的记者,当记者提及2日是否要涨价的疑问时,店员给出了肯定答复,“这次是全线涨价,服装鞋子也在涨价的范围内。”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店里人流量中等,进店基本不需要排队。
一位顾客正在购买LV的大热包款speedy20,当媒体记者提出想看看新款牛仔LOOP和老花“牛角包”时,店员也都取出了相关商品,给记者试背,不过当记者提出想看看CARRYALL小号手袋时,店员表示,目前没有现货,要预定。
万象城LV专柜,店里只有三四位顾客,门口同样没有出现排队现象。
“如果不是前几天进到店里听到店员说LV要涨价,我都不知道LV又要涨价了。”杭州顾客金女士感叹,“涨价次数太多,对这个已经麻木了。”
跟金女士一样,对LV等品牌多次提价觉得“麻了”的还有程女士,“它涨它的,我过我的。”
三年已至少涨价10次
其实在今年2月下旬,LV便已上调部分产品售价。再次提价后,不少产品价格的涨幅也较为突出,如前述CARRYALL小号手袋在年初调价前为1.96万元,如今不到5个月的时间上涨了11.2%。
在年初的财报会议上,LV母公司LVMH集团高管曾表示,决定取消原定的涨价计划,以维持市场的稳定。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近年来LV频频出手上调产品价格,且近三年已至少涨价10次,平均每年约涨价2次,去年在中国市场更是实施了三次调价。
对于涨价的原因,LVMH集团此前曾表示,LV提价主要针对皮革制品,以缩小全球不同市场的价格差距。因通货膨胀和货币波动,这种区域价格调整只会影响少数国家。
此外,同属LVMH旗下的Dior也在6月底涨价,包括Lady Dior戴妃包、Booktote托特包、Saddle马鞍包等产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调整,涨幅约3%~9%。
此前,6月26日,LV母公司LVMH集团收购瑞士高端钟表制造商L'Epée 1839的母公司Swiza,现任首席执行官兼创意总监Arnaud Nicolas继续领导品牌。LVMH腕表部门首席执行官Frédéric Arnault表示,L'Epée 1839的机械艺术品和独特专业知识将为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扩大制表业的创意视野范围,未来集团将助力L'Epée 1839开发更多限量版收藏品,从而进一步巩固在高端钟表市场的地位。
2024年第一季度,LVMH集团的收入约为207亿欧元,同比下降2%,其中手表和珠宝部门的收入同比下降5%。通过收购,LVMH集团不断寻求新增长点,以应对市场疲软并巩固其在奢侈品行业的主导地位。
6月20日,该集团收购了巴黎老字号餐厅Chez l'Ami Louis的多数股权,未来它将加入LVMH集团的酒店餐饮部门。同时,随着女性健康科技概念的兴起,更年期女性专门护理产品正不断涌现。6月25日,LVMH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路威凯腾(L Catterton)收购美容品牌Stripes Beauty,由前欧莱雅高管Cara Kamenev担任总裁,前露华浓首席执行官Debra Perelman出任执行主席。L Catterton的收购负责人Whitney Casey表示,Stripes将着眼于推动营销投资和团队扩张,研发更多面向更年期女性的健康护理产品。
来源:新闻晨报、北京商报、中国基金报、21世纪经济报道、潮新闻、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