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之中,香飘飘(603711)、均瑶健康(605388)、李子园(605337)等软饮料品牌的产品比比皆是,充满竞争;在资本市场上,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等软饮料上市公司也“你追我赶”,各不相让。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我国软饮料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经历近20年高速发展之后于2014年开始增速放缓并于2016年总量见顶。
此后为了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软饮料企业开始选择登陆资本市场谋求更大的品牌传播与市场空间,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三家软饮料上市公司就是在此后陆续上市的。
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均在2023年大力推广新品,站在目前时点,市场将更加关注这些软饮料上市公司的业绩持续性。通过对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的观察,或可一窥软饮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李子园资产规模增速较快
在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三家软饮料上市公司中,登陆资本市场最早的是香飘飘,上市时间是2017年11月30日;均瑶健康的上市时间是2020年8月18日,李子园的上市时间是2021年2月8日。
虽然上市时间不同,但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公司市值上,香飘飘都将均瑶健康、李子园远远甩在了身后。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的资产规模分别约为52.35亿元、25.03亿元、30.59亿元,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分别约为33.51亿元、19.33亿元、17.05亿元,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5.99%、22.77%、44.24%。
以2021-2023年作为考察区间,香飘飘的资产规模从50.11亿元增至52.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为2.21%;均瑶健康的资产规模从22.96亿元增至25.03亿元,CAGR约为4.41%;李子园的资产规模从21.02亿元增至30.59亿元,CAGR约为20.64%。
仅从资产规模的增速来看,李子园的数据最高,但这是因为李子园在2023年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6亿元。
上市以来,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的公司发展战略各不相同,其中香飘飘上市之初的战略是“继续聚焦奶茶行业,稳定开拓固体杯装奶茶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液体即饮奶茶市场,以固体、液体奶茶的双轮驱动”,到了2023年基本上依旧延续“聚焦奶茶及饮料行业,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在稳定开拓固体冲泡奶茶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液体即饮饮料市场,以固体、液体的双轮驱动。”
均瑶健康上市之初的战略是“通过夯实基盘,树立巩固‘常温乳酸菌饮品领域第一股’的地位。通过二次创业,发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到了2023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变为“向‘做全球益生菌领跑者’的战略愿景奋进。”
李子园上市之初的战略是“在巩固含乳饮料行业优势地位的基础上,以‘专业专注专心做好一瓶奶,充分满足消费者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企业使命,……推动公司跻身全国含乳饮料行业领军企业。”到了2023年年报中,李子园的公司发展战略几乎没有变化。
不同的公司战略在二级市场上也带来了不同的市值变化,2023年12月29日(2023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的公司市值分别约为70.40亿元、53.92亿元、55.58亿元。
到了2024年6月13日收盘,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的公司市值分别约为61.90亿元、35.13亿元、42.01亿元,较2023年末分别下降了12.07%、34.85%、24.42%,分别蒸发市值约8.50亿元、18.79亿元、13.57亿元。
可以看出,在2024年过去的五个多月时间里,香飘飘的公司市值依旧最高,蒸发的也最少;而在2023年末市值相差不大的均瑶健康与李子园出现了差距,其中均瑶健康的市值下降幅度与蒸发市值都比较大。
香飘飘复合年增长率下降
尽管都是软饮料行业,但是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的主营业务、产品类型各不相同。
资料显示,香飘飘的主营业务是饮料相关的冲泡与即饮业务,其中,冲泡业务的产品主要是“香飘飘”经典系列、好料系列,“如鲜”燕麦奶茶、“鲜咖主义”燕麦拿铁等;即饮业务的产品主要包括“Meco”杯装果汁茶、“兰芳园”港式茶饮、“香飘飘”即饮牛乳茶等。
均瑶健康的主营业务是益生菌健康食品及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产品主要包括“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青幽爽”及“畅饮爽”的益生菌乳酸菌饮品及益生菌咀嚼片系列产品为主益生菌休闲零食系列产品、以“UE 君”及“纤美君”为主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系列产品。
李子园主要专注于甜牛奶乳饮料系列等含乳饮料和其他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及其他等产品,其中甜牛奶乳饮料系列是公司畅销近三十年的经典产品。
由于上市日期不一致,使用过去5年的财务数据做对比,更能科学严谨地看出上述三家软饮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Wind数据显示,2019-2023年,香飘飘的营业收入从39.78亿元降至36.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为-2.30%;归母净利润从3.74亿元降至2.80亿元,CAGR约为-6.98%。均瑶健康的营业收入从12.46亿元增至16.34亿元,CAGR约为7.01%;归母净利润从2.95亿元降至0.58亿元,CAGR约为-33.41%。李子园的营业收入从9.75亿元增至14.12亿元,CAGR约为9.70%;归母净利润从1.82亿元增至2.37亿元,CAGR约为6.82%。
从过去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来看,香飘飘是处于下降状态的,均瑶健康的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但是归母净利润下降。李子园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在2022年也出现了下降情况,但是营业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要好于归母净利润的数据。
分产品来看,2023年,香飘飘“冲泡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86亿元,同比增长9.37%;“即饮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同比增长41.16%。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同比下降10.88%;“益生菌饮品”实现营业收入0.32亿元,同比增长4.95%;“益生菌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05.62%;“其他饮品”实现营业收入0.55亿元,同比下降22.84%;“商品供应链”实现营业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462.83%。李子园“含乳饮料”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1.62%;“乳味风味饮料”实现营业收入849.19万元,同比下降56.70%;“复合蛋白饮料”实现营业收入540.49万元,同比下降24.39%;“其他”实现营业收入986.37万元,同比下降22.21%。
浙商证券认为,李子园2023年盈利能力提升主系提价及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下降。
均瑶健康毛利率同比减少
2023年,香飘飘的销售费用约8.60亿元,同比增长53.42%;管理费用约2.28亿元,同比下降1.06%;财务费用约-0.64亿元;研发费用约0.33亿元,同比增长15.17%。均瑶健康的销售费用约1.88亿元,同比增长0.42%;管理费用约1.27亿元,同比增长55.52%;财务费用约-0.07亿元;研发费用约0.25亿元,同比增长40.12%。李子园的销售费用约1.68亿元,同比下降3.63%;管理费用约0.66亿元,同比增长13.84%;财务费用约-0.25亿元;研发费用约0.19亿元,同比增长25.36%。
从期间费用的管理角度来看,香飘飘的销售费用增长明显,超过了同期的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该公司的解释是“主要系增加广告费及市场推广费支出、组建即饮销售团队增加人力支出所致。”
均瑶健康的管理费用增长幅度最大,该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本期合并均瑶润盈管理费用,导致本期管理费用增加。”
西南证券认为,均瑶健康2023年由于合并均瑶润盈、泛缘供应链业务,公司盈利能力变动较大。“随着味动力产品提价落地、益生菌新品起量,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回升。”
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2023年,香飘飘的综合毛利率为38.08%,同比增加3.4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冲泡类产品”的毛利率为44.68%,同比增加4.03个百分点;“即饮类产品”的毛利率为18.41%,同比增加6.73个百分点。
均瑶健康2023年的综合毛利率为24.41%,同比减少8.62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乳酸菌饮品”的毛利率为36.82%,同比减少2.27个百分点;“益生菌饮品”的毛利率为28.90%,同比减少11.16个百分点;“益生菌食品”的毛利率为49.33%,同比减少0.70个百分点;“其他饮品”的毛利率为18.92%,同比增加0.17个百分点;“商品供应链”的毛利率为10.92%,同比增加5.82个百分点。
李子园2023年的综合毛利率为35.78%,同比增加3.43个百分点。其中,公司“含乳饮料”的毛利率为36.34%,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乳味风味饮料”的毛利率为6.85%,同比增加6.07个百分点;“复合蛋白饮料”的毛利率为-5.47%,同比减少7.50个百分点;“其他”的毛利率为4.92%,同比增加13.09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香飘飘的综合毛利率水平较高,这势必直接提升了公司2023年的净利润。华鑫证券认为,香飘飘2023年“全年收入符合预期,利润增长超预期,主要系成本下降、提价及精益化生产等多重因素影响。”
从整个行业来看,软饮料2023年的营收增速位居食品饮料板块的第三名,为13.07%,居民消费对于软饮料需求刚性较强,但是业绩分化也比较明显。
软饮料作为消费频次较高的同时需求多元化的快消品,短期受到整体消费力降级影响,但是长期增长仍取决于其所在行业的容量大小与公司的禀赋。
对于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等软饮料上市公司来说,2024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因此,在软饮料行业中,尚在培育期的细分板块和差异化新品的放量,将是推动业绩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香飘飘、均瑶健康、李子园等软饮料企业,谁具备这些因素,谁就会笑到最后。
< class="pgc-img">>品伙伴网讯 2月软饮料行业动态:春节期间,饮料新品扎堆上市抢占市场,多家企业推出气泡水新品,布局气泡水市场;雀巢出售部分瓶装水业务,均瑶健康加码矿泉水业务;资本市场,奈雪的茶启动上市流程,李子园A股主板上市。
新品扎堆上市 企业布局气泡水
春节期间,饮料新品扎堆上市抢占市场。其中,蒙牛、娃哈哈、酷氏、百事、喜茶、可口可乐等均推出气泡水新品,布局气泡水市场。
2月5日,喜茶喜小瓶推出了海盐柚子味无糖气泡水。
2月9日,新希望集团三勒浆推出一款名为欧气苏打气泡水,有夏黑葡萄味和白桃味两种口味。
2月28日,蒙牛旗下乳酸菌品牌“优益C”官方微信号推出了一款气泡饮料——活菌泡泡,首次将“活菌”概念引入气泡水,有原味、红提朗姆酒两种口味。
还有,娃哈哈推出小轻薰苏打气泡水,有莫吉托、桂花香槟、茉莉冰啤三种口味。酷氏上线了新品榴莲味气泡水。华彬集团旗下VOSS芙丝推出蛋白肽气泡水,新品有荔枝玫瑰、香茅两种口味。
此外,可口可乐和百事两家企业也推出了气泡水。据外媒报道,可口可乐在美国推出了橘子口味的Topo Chico气泡水。百事公司旗下气泡水品牌Bubly宣布推出一种新的含咖啡因的气泡水饮料Bubly Bounce。
除气泡水外,尖叫、脉动品牌推出了功能新饮料。
2月25日,农夫山泉在官方微信号上推出了尖叫系列新品“等渗尖叫”,主打专业补水功能,有含糖款海盐柚子和无糖款海盐青橘两种口味。
2月26日,达能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旗下脉动品牌推出首款0糖维生素饮料,含有维生素C、烟酰胺和膳食纤维。新产品有香水柠檬和白桃两种口味。
另外,香飘飘、统一、光明乳业等也推出了新品。香飘飘推出了一款“控糖奶茶”新品。统一推出一款黑糖姜茶风味饮料——小野。光明乳业推出了健能Jcan系列益生菌固体饮料。
雀巢出售部分瓶装水业务 均瑶健康加码矿泉水业务
2月,雀巢发布消息称以43亿美元出售美国加拿大部分瓶装水业务。2月17日,雀巢在官网发布公告,同意以43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瓶装水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One RockCapital Partners和Metropoulos & Co,包括Poland Spring和Deer Park等知名品牌。但高端品牌巴黎水、圣培露和普娜不在此次交易之列。
与雀巢相反,均瑶健康加码矿泉水业务,拟收购三座山至少70%股权。2月7日,均瑶健康发布公告,公司与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的股东胡伟、胡星朗签订了《收购意向书》,拟以现金购买的方式向原股东收购其所持有三座山饮品不低于70%股权。
另外,可口可乐也有收购的打算。可口可乐计划收购快运动饮料品牌BodyArmor的控股权。可口可乐于2月21日表示,公司已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交了收购前申报。
资本市场:奈雪的茶启动上市流程 李子园A股主板上市
在资本市场上,奈雪的茶启动上市流程,开始冲击新茶饮第一股;李子园已经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
2月11日,据港交所披露,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启动港股上市流程,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2月8日,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据了解,公司本次发行3870万股,发行价格20.04 元,发行市盈率 17.75 倍,发行后总股本15480 万股。
作者:食品伙伴网
编辑:食安伴
食品伙伴网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食品伙伴网
瑶健康预计上半年净利下滑超六成
7月12日,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健康”)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61.01%到64.73%。
均瑶健康称,报告期内,受国际环境影响,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发生较大幅度地持续上涨,叠加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比上年同期成本端负担大幅上升,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产生较大幅度波动,影响业绩表现。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报告期内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等因素导致公司生产、发货、销售等多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
农业农村部: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
农业农村部7月13日召开的生猪生产座谈会认为,由于能繁母猪产能充足,后期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要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保持生猪产能继续稳定在合理区间。
会议提出,各地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好生猪生产,确保猪肉市场稳定供应。
麦趣尔预计上半年净利亏损1.3亿-1.95亿元
7月14日,麦趣尔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3亿元-1.9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94万元。
麦趣尔表示,根据2022年7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要求新疆市场监管局严查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问题》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严查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问题进展情况的通报》,公司已停止纯牛奶生产,并下架、封存、召回纯牛奶产品。
因此公司重新评估该事件对报告期内销售以及存货的影响,对下架、封存、召回的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预计发生的相关费用而导致亏损。
认养一头牛:宣称一天奶牛伙食费80元,实际呢?
7月5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认养一头牛近三年营收接连增长,但仍面临自有奶源不足、过度依赖线上销售渠道等诸多问题。
根据招股书数据计算,2021年每头奶牛每日的伙食费约9.4元,但认养一头牛“五好奶牛”标准中则提到,奶牛每天伙食费约80元,认养一头牛的奶牛伙食费不足宣称的1/8。
另外经计算,2019-2021年认养一头牛产品所用自主奶源比例分别为46.65%、57.16%、50.43%。
除此之外,认养一头牛拟募资18.51亿元,其中,5.2亿元则计划用于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项目,该项目中,3.28亿元将用于购买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信息流推广工具进行品牌推广。
业内人士则对认养一头牛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认养一头牛的产品并无明显优势,当消费回归理性后,会选择真正性价比高的产品,未来继续炒概念玩噱头,如此发展前景并不大。”
全聚德2022年上半年预亏1.45亿元-1.56亿元
7月13日,全聚德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1.45亿元至1.5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4245.29万元。基本每股亏损在0.47元/股-0.51元/股,上年同期亏损为0.14元/股。
关于亏损的原因,全聚德表示,报告期内全聚德1-2月开局良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但自3月份各地疫情加剧后,涉及高、中风险地区门店的堂食乃至外卖均遭遇阶段性停摆,直营门店停业32家,平均停业天数42天,门店收入受到影响,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牧原股份上半年预亏63亿-69亿元
7月14日,牧原股份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亏损63亿-6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95.2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牧原股份在公告中称。
掉地面包摆回货架? 涉事麦当劳餐厅被立案调查
近日,一段网络流传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位于广州一家麦当劳门店内,一名员工将掉在地上的面包放回货架。7月12日麦当劳中国官方微博回应称:“视频中个别员工行为不符合麦当劳的操作规范,我们非常抱歉。食品安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收到反映后餐厅查看了监控,并对涉事员工停班处理。针对该餐厅出现的问题,我们11日上午已要求餐厅停止对外服务,对所有员工进行再次培训和校准,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介入,当即组织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及辖区市场监管所开展现场调查处理,目前该涉事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乳企美庐生物IPO被终止
美庐生物曾计划募资3.83亿元,其中2.21亿元用于新建年产1万吨婴配粉、乳粉及加油乳清配料粉生产线;8174万元用于品牌推广及销售渠道建设,4913万元用于营养健康研发中心,3016万元用于企业信息系统改造。
2021年年初,美庐生物冲刺深交所主板未果、最终终止审查,公司决定转战创业板,并更新了招股说明书,但并未改变募资的金额和用途。同年9月,深交所官网显示,美庐生物的IPO申请已受理;10月,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近日,美庐生物撤回上市申请,创业板上市审核随之终止。
“镀金”蛋糕不该做更不能卖
金箔蛋糕、金箔咖啡……近年来,在“网红美食”“高颜值”等词汇包装下,“镀金”食品广受消费者的追捧。然而,这类含有金银箔粉的食品不仅吃不得,生产还涉嫌违法。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食品安全监管,食品生产者不得采购使用金银箔粉生产加工食品,食品销售者不得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
奈雪的茶二季度净新增门店50家,关停数达15家
7月8日,奈雪的茶发布关于2022年第二季度运营情況的公告。其中显示,奈雪的茶本季度净新增50家奈雪的茶茶饮店,关停15家奈雪的茶茶饮店,并将19家奈雪的茶标准茶饮店开始转为奈雪PRO茶饮店。截至2022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共有904家奈雪的茶茶饮店。
茅台冰淇淋被热炒溢价超2倍,茅台:不认可加价行为
有网络店家或以代购的方式,或以转卖的方式,将茅台冰淇淋售价推高至官方零售价的2倍甚至3倍。
茅台方面7月8日回应称,目前也在高度关注这一情况,茅台并不认可这样的行为,也会抓紧扩大配送范围,尽快与更多城市的消费者见面。
张一元、谢裕大等5批次茶叶因过度包装被通报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市30批次茶叶进行了商品包装监督抽查,5批次不合格。
其中,标称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张一元金福礼盒四大名茶组合装225g(“張一元”商标,规格型号:50g+50g+75g+50g,生产日期/批号:2021-12-22),包装层数项目不合格;
标称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祁红毛峰茶(“謝裕大”商标,规格型号:240g,生产日期/批号:2021-12-14),包装空隙率项目不合格。
《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将于10月1日实施 辣条减盐降脂更有益健康
7月6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京举办了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发布会及调味面制品发展研讨会。《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除了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相关指标外,还对减盐降脂指标作出了明确要求。
该标准对调味面制品作出明确定义,即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品辅料和食品添加剂,经配料、挤压熟化、成型、调味、包装而成的即食型方便食品。食品名称也可标注为辣条,应同时标注产品真实属性名称调味面制品。
“边角料”也要遵循食品安全标准
在社交App上,牛排、肉脯、火腿、面包等食品的“边角料”笔记很受欢迎,很多人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新挖掘的宝藏和省钱新方式。
消费者选择购买“边角料”食品,主要是冲着物美价廉而去,既能省钱,又可满足食用需求。目前来看,面包房、糕点房等现场制作产生的面包边、蛋糕边等“边角料”,因量少、新鲜、价格便宜,制作过程消费者看得到,食品安全也相对有保障。但是,在线上销售渠道中,部分商家打着知名食品品牌“边角料”的旗号,售卖包装简陋、口味有差异的食品,食品安全便无法得到保障,有些价格还不便宜,换算下来甚至比成品还要贵。
习酒“单飞”欲为上市铺路?
7月12日晚间,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将所持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82%股权无偿划转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在业内看来,习酒或是在为自身上市扫清障碍。此前,习酒曾因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或存“同业竞争”,上市未果。
古茗奶茶一门店因使用过期原料被罚
7月12日,#古茗奶茶店使用过期原料被罚#登上热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隆回县古茗茶饮店由于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被隆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9000元,并没收违法使用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金字火腿因期货交易信披违规被罚50万元
7月14日,金字火腿公布证监会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结果,因期货交易员在公司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时违规交易但公司未及时信披,金字火腿被罚50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施延军、时任董事会秘书王启辉、时任财务总监吴月肖分别被罚20万元。(来源:每日食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