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体验至上的时代,顾客不再以消费为主要目的,更多考虑体验感。相对于奶茶店而言,店铺装修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奶茶店主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然后通过装修将品牌形象还原呈现出来。具体奶茶店怎么装修呢?
< class="pgc-img">>
1. 顶部轻量化
很多奶茶店主,一味追求店铺装修的华丽感觉,就连店铺的顶部都采用欧美风格的双层顶部,让整个店铺显得比较矮小,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如果在固定的楼层高下,去掉厚重的顶部,将顶部轻量化,相信整个店铺空间都会变得开阔明亮。
2.壁面纯洁化
墙面和天花板尽量采用同一色系,从视觉上制造模糊感,这种边界模糊感容易让人的视觉对空间的高会产生错觉,让整个店铺的空间看起来很高大、宽敞、整洁,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果店铺的面积较小,可以在店铺的地板上下功夫,选用浅色的底板模块,增加店铺空间质感。
3.桌椅矮小化
矮小的家具便于显现出店铺的空间视觉美感。采用简约,矮小的有设计感的桌椅,让店面整个的设计一目了然,便于营造空间舒适感。另外,店内的沙发尽量使用浅色系,桌椅保持统一色调,可以用玻璃制品,既有质感又有美感。
4.空间敞亮化
大量引进自然光,通过光效应,让门店显得开阔,可选择落地玻璃窗。如果没有自然光,就应该利用人工照明,增添店铺内的亮度。
5.空间虚拟化
其实比较多时候空间感只是人们的一种感官错觉,是一种视觉假象。奶茶店装修时,利用镜面将店铺里面的空间虚化,空间视觉感受会很大的升高,很多甜品店、眼镜店等,都喜欢使用镜面。但大面积的使用镜面,需要注意摆放的位置,建议在奶茶店角落墙面转折处,设置一些狭长的镜面,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哦!
6.视觉焦点
店铺要想获得开阔的视觉感受,就需要纯化店铺整体的色彩,使用单一色和类似色布置店面,单一的“视觉焦点”,因为凌乱的空间和繁杂的色彩会给人空间局促狭小的感觉。
奶茶店装修不是简简单单一两句就能解释的清楚的,还会涉及各个方面,各位奶茶店主在装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
>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应珑珑 记者 肖淙文
图源:视觉中国
点一次外卖,打包费最高9元。
近期,一快餐品牌门店全面增收打包费的消息,将外卖专属附加费送到舆论风口浪尖。各大外卖平台上,餐饮外卖增收打包费的现象普遍存在。消费者反映,其中,该费用收取标准不一,不少商家打着“限塑令”名号乱收费,让消费者默默承受这笔糊涂账,严重侵犯相关权益。
外卖增收打包费的行为是否合理?价格能否更规范?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5.1元的打包费,到手只有一个盒子
“在小程序上点奶茶外送,2杯奶茶装在一个袋子,却要收两份打包费。再加上4块钱配送费,还没喝上奶茶就额外花了6块钱。”在杭州下沙大学城读书的姚乐乐(化名)是奶茶爱好者,但越来越高昂的外卖附加费,常让她下不去手。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外卖服务已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点单量的增长,刺激了平台“野蛮生长”,外卖相关附加费用水涨船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到,订单上的打包费常被系统“动手脚”。
收取打包费合理吗?
去年以来,杭州、苏州、上海等多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指出,消费者购买外卖食品时,打包是服务的一部分,理应被含在食品价格中,无需额外收费。单独收取打包费无异于对消费者进行了二次收费,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
多名消费者称,自己可以理解商家收取打包费,但打包费标准缺乏、价格不透明,让他们感觉做了“冤大头”。
一些餐厅打包费用偏高,订单上显示每道菜品单独收取打包费,实际却是商品合并打包。这种现象在烧烤、火锅等行业比较常见。
受访者供图
下单等待40分钟后,刚下班的王响(化名)收到了烧烤外卖。订单显示,抵扣红包后总消费19.18元,其中,5.1元是打包费。订单详情页面显示,打包费按件收取,每串收取0.3-0.4元,大串甚至要收取1元。
“最后,拿到手就一个盒子。”王响说。
为了提高打包费价格,更有商家进行过度包装。一盒就能装下的食品,被硬生生分成多个小盒子。泡沫纸、塑料膜等不仅造成材料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美团外卖打包费专项治理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品类纷繁复杂,从一个烤串到一份烤鱼,所用的包装材料完全不同。不同商户的包装成本确实也存在差异,很难一刀切地对商家打包费进行限制。
记者观察到,饿了么、美团两大平台近期均设置了打包费新规,但其中,对商品类型、打包规格的分类宽泛,依然难以实现价格统一。
转移成本?商家也有“委屈”
一家外卖平台的打包费说明,试图阐明收取打包费的合理性,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保障您的商品安全、卫生送达,需基于外卖业务特性对您的外卖商品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材料进行打包,收取相应的打包费用。
以“限塑令”为初衷设置打包费,成为不少商家转移成本的手段。采访中,有人坦言,希望通过打包费抵消部分平台满减、红包抵扣的费用。也有一些商家通过销售包装物来获取利润,包装越贵,获取利润越大。
从订单上看,是赚到了钱。但提到打包费,不少餐饮老板也觉得“委屈”。
“实际上收1块钱打包费不够我们回本。”杭州某家甜品连锁店负责人李先生说,店里最普通的打包盒成本接近一元钱,“外卖碗七毛三一个,勺子两毛多。”
向消费者收取的打包费,也不是全额进入商家口袋,“平台还要抽成,哪里赚得回来?夜间配送的、高楼层的,我们商家出得更多!”
“客户在平台上会用红包,还有满减,这些补贴都是平台和商家一起出的。”经营冰店的邱爽(化名)说,收取打包费是无奈之举,即使加了打包费,有时也收不回成本。外卖平台的订单抽成比例约为20%-30%,消费者的红包补贴也由商家和平台共同承担。她店里的刨冰打包需要打包盒、勺子、封条和冰袋,成本约为1.5元。“前阵子芒果涨价,我想上调商品价格,结果告诉我打包费不能设置超过1元了,相当于倒贴钱。“邱爽希望,能从源头加大对平台的管理。
图源:视觉中国
明码标价,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权
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松涛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商家打包食品需要一定成本,适当收取额外打包费可以理解,“平台上的打包费明码标价,就不会影响市场的公平交易,但要注意故意制造消费陷阱的行为。”
“明码标价”,必须显而易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天册(上海)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丰骏杭指出,外卖服务要保证消费者对商品及其他服务价格的知情权,但消费者在外卖APP下单商品时,“打包费”小小的三个字眼藏在购物车的展开界面中,很容易让消费者忽略商品本身之外的消费。“平台故意弱化‘打包费’字眼,这种设计对消费者极为不利。”丰骏杭认为,打包费价格明细应当和商品价格一样清晰显眼。
如何进一步平衡商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专家表示,应从规范平台运营机制入手。
“平台应当制定更细化的外卖包装费收取规则,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方式、打包费的收取规则等关键内容予以规范。”丰骏杭建议,商家也应在商品详情页说明打包的具体情况,如展示打包盒的成本,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平台和商家应给予消费者打包的选择权,设置不同类型的打包方式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根据杭州消保委的提示,外卖商家或者外卖平台就外卖收取适当的包装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胡乱收取“包装费”“打包费”,则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消费者遇到被乱收打包费的情况,可直接找平台客服投诉,若无法协商,可向市场监管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规范的难点,可能在于商家和平台的意识不强。”丰骏杭鼓励商家主动在平台说明打包信息,而平台也应对主动提供环保型和便携型打包方式的商家进行页面推荐,以此形成外卖生态圈的良好循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吃得放心!节前探访多地餐饮市场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张格、文静
江苏扬州富春茶社的包子开启热气腾腾的早茶时间,甘肃天水古城小巷的麻辣烫吸引着众多食客,湖南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伴着人们畅游夜市……五一假期在即,各地诱人的美食引发人们无限向往。
记者在多个热门旅游城市探访发现,为了让游客吃得放心、吃得好,一些餐饮企业在选材用料等方面下功夫,文旅、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监管、综合发力,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餐饮消费环境。
游客在长沙火宫殿牌坊前拍照“打卡”。(石亮 摄)
——让游客吃得新鲜。
香拌马兰头、樱桃酱汁肉、碧螺虾球……在苏州古城,沿着“苏州十大碗·春天的味道”的广告招贴,游客就可以找到苏州的当季美食。各大餐馆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了20道春季时令菜品点心。
“为保证口味,我们的点心都是现做现吃。”扬州富春饮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颖宏说,“美食之都”扬州的餐饮企业十分注重原材料时令和新鲜度,现做现吃已经成为当地美食的一项基本要求。
假期物流繁忙,但以龙虾为主打的长沙“文和友”,要求鲜虾必须在当天到店。“文和友”总经理孙平说,从源头保证食材鲜洁度,才能为顾客守住安全入口。
现做的小吃最能勾起老饕们的食欲。火宫殿运营部负责人龙维说,“小吃王国”的菜品按时令进行了调整,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满足食客多样化需求。
走进苏州观前街的得月楼,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备料。“我们的招牌苏帮菜松鼠鳜鱼开发出了低糖卤汁的新版本,成为不少外地游客的必点菜。”苏州市得月楼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冏说。
顾客在苏州得月楼用餐。(受访者供图)
品尝免费的老长沙茶摊茶水,玩跳房子、丢飞镖等怀旧游戏,欣赏怀旧风格乐队的巡游表演……长沙“文和友”为提升顾客用餐体验,特别策划了“回到过去”系列活动,让顾客可以边玩边吃,吃出不一样的感觉。
考虑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酒店或景区点外卖,许多餐饮企业加入外卖平台的假期“必点榜”。在线订购、按时送达的咖啡、奶茶、点心、烧烤正成为游客的美食伴侣,让他们既可以“逛吃逛吃”,也可以足不出户享美食。
近期,苏州市商务、文旅等部门以“鲜”为主题,举办“老食客品鉴会”,策划“十碗菜”系列名菜名厨、特色美食共赏会,游客五一假期来到这里,不仅能满足“口舌之欲”,还可以体验文化之美。
——加强监管,营造安全有序餐饮消费环境。
为了保障顾客就餐安全,长沙“文和友”店内各楼层增加了负责安全引导的工作人员,并制定了人员分流预案。
以现场环境卫生、进货查验、人员健康管理为重点,长沙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对旅游景区、大型夜市街区和热门商圈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巡检。
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处处长吴峰说,假期市民游客消费集中,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巡查检查,做好应急值守和投诉举报受理工作。
游客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的一家麻辣烫店吃麻辣烫。新华社记者马希平 摄
天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科副科长何祯介绍,针对五一期间消费特点,天水市市场监管局提前部署开展大中型酒店、农家乐、麻辣烫店、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缺斤短两、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餐饮浪费等违法行为。
在扬州和苏州,市场监管部门还组织了重点餐饮单位约谈培训会,剖析食品安全案例,提醒企业引以为戒。同时,对旅游团餐等重点环节加强管理,采取“简案快办”的机制,从重从速处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