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间隙,快递员躲在树荫下休息 摄影/本报记者 解丽
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快递员、外卖骑士。北京青年报记者一番调查下来,9家较为有名的快递公司中,有四家表示会发放高温津贴,这意味着过半快递公司未设高温津贴。同时,设立了高温津贴的都对具体数额讳莫如深。而对于外卖员,不少公司采取的是高温时段每送一单给予额外奖励的方式。
昨日午后,天气晴热。北青报记者看到,快递员、外卖骑士们并未因天气而有所懈怠,仍在脚步生风地送着快递。而当北青报记者问及是否能领到高温津贴时,不少快递员都先是一脸茫然,回问一句:“你说啥?”像中通的一位快递员就马上回问:“什么叫高温津贴?”圆通的也表示,没听说过;而申通、韵达的则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啥哪!”EMS的快递员则称:“哪有高温津贴啊,现在每个月就发4000多元的工资,低得我都准备离京了。”而一提到高温津贴,不少快递员就说:“好像只听说京东的有。”北青报记者于是求证了一位京东快递员,该快递员马上笑着露出一口白牙说:“有,有,这两天就该发工资了,里面就应该有这个高温津贴。”对此,京东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华北区确实6月至8月会以货币形式发放高温津贴。顺丰北京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会按照国家标准正常发放高温津贴。此外,每日优鲜、盒马生鲜也表示,会发放高温津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快递人员,无论是否发放高温津贴,解暑食品倒是都有配置。像顺丰会购买西瓜、香蕉等水果饮料,发放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板蓝根、克咳片等高温防暑药品。中通会在中午给各站点送西瓜,圆通给每个快递员配发藿香正气等等。
对于外卖骑士,北青报记者调查了6家外卖公司,其中仅有两家没有高温津贴,情形稍好于快递。
像背着一个大大盒子的麦乐送外卖骑士就表示,根本没有高温津贴,“别说高温了,就连过年过节都是一个价钱,我们这个箱子还带加热的,这热天背着,像一火炉子。”
当问到百度外卖的一位外卖骑士时,其表情很是复杂:“我们这个月被饿了么收购了,然后之前本来有的高温津贴就没有了。以前是高温天10点到两点每送一单就多补贴2元,这样,20单就能多赚40元。”
而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防暑降温费将以货币形式,直接纳入外卖骑士的工资中,金额是固定的,但是具体数字不便透露。除发钱外,饿了么还在每个站点配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每日给配送员提供冰镇饮料、雪糕和西瓜等。此外,7月中旬会集中给骑手采购并提供冰袖。
美团外卖负责人则表示,一直很重视骑手的配送安全和保障,要求各地加盟商按照国家规定为骑手提供高温补贴。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例,在每年的7-9月份,骑手只要当月出勤状况合格,就可以获得按照当地标准发放的高温补贴。同时,高温天气时期,大部分配送站点还会为外卖小哥提供西瓜、饮料、冰棒等餐饮,以及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物。
此外,到家美食会、必胜客宅急送的外卖骑士都表示会有单独发放的高温津贴,但对具体标准并未留意。文/本报记者 解丽 李佳
1月17日,在合肥市蜀山区客如意三分店就餐的张先生发现,饭店提供未密封餐具,每套收费1.5元,一桌6个人,光为餐具就多花9元钱。张先生对此有点哭笑不得:饭店难道不应该向消费者提供餐具,如今碗碟都要收钱,而且还没密封,连消毒与否都不知道。记者从客如意三分店了解到,餐馆一楼仅提供收费餐具,在店内贴有告示,属于明码标价。
合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餐饮经营者可以提供塑封收费的“一次性消毒餐具”,但前提是需要提前告知或者张贴告示。此外,餐饮经营者应同时提供其它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免费餐具,供消费者自主选择。
顾客: “餐馆就餐 结账时被告知收取餐具费”
1月17日,张先生和朋友一同前往客如意三分店就餐。在结账时,张先生发现对方多收了9元钱。经过询问,张先生得知,6个人使用的餐具是需另外付费的。
“当时,服务员说是疫情期间,餐具被蒸汽消毒过,需要收费,而在吃饭前,对方并未告知餐具需要收费。”张先生回忆:“在用餐的过程中,餐馆也没有提供热毛巾,使用的餐具也不并是密封的,都无法确定是否消毒过。”
在张先生提供的结账单中,记者看到,蒸汽消毒餐具6套,餐馆确实收取了9元钱。“虽然钱不多,但花得有点冤。”张先生表示,饭店本来就该向消费者提供餐具,如今连碗碟都要收钱了,以后是不是使用饭店的桌椅、洗手间也要收费了呢?
商家: “自营业起就收取餐具费 一律明码标价”
1月19日,市场星报、安徽画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记者前往客如意三分店发现,在一楼收银台附近,放有一台高温蒸汽消毒机。蒸汽消毒机上方的海报上,标有“高温蒸汽消毒餐具 1.5元/套”。
一旁的塑料箱内,放有用透明塑料薄膜密封的餐具,薄膜上印有“有偿使用,每套2元,有偿使用,自愿选择”的字样,里面装着包括茶杯、碗、勺、碟在内的四件套。两位服务员正在将被透明塑料薄膜密封的餐具,逐一拆开。
其中一名服务员介绍,餐具可能有破损,为了保证客人使用舒适,在使用前,会进行筛选,然后再放进消毒机里进行二次消毒。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并不是疫情期间才收费的,我们店里也贴了告示说要收费。”客如意三分店经理张女士告诉记者,该店从2020年8月份开业起,一楼的餐具就是明码标价,有偿使用的。
张经理介绍,一楼的餐具,是从专业的餐具消毒公司采购的,是需要有偿使用的。而二楼的餐具,属于店内自备,相对较高档点,放在消毒柜消毒,是无偿提供的。记者看到,二楼的餐具有茶杯、玻璃酒杯、碗、勺、碟等的六件套。每套餐具旁,放有一包湿巾,上面标注“有偿使用,开包两元”。“我们一楼的餐具都是有偿使用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餐馆一楼并不提供免费餐具。
探访: 收费餐具并非个例 市民态度不一
1月19日,记者走访多家餐馆发现,不少商家都有收费餐具。
在潜山路附近的银泰百货内,记者询问多家餐馆发现,店内均有收费餐具。4楼某餐馆前台告诉记者,店内除了收费餐具外,也提供免费餐具,具体提供是根据顾客需要。
随后,记者以饭店采购员的身份拨通了合肥市一家餐具消毒公司的电话,接电话的李先生介绍,该公司的餐具都要经过380℃高温消毒并烘干。消毒餐具标价一般在1~2元钱,采购价在8角钱左右,如果采购数量多的话,可以再优惠。
针对商家能否收取餐具费的问题,市民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些钱虽然只要一两元,但是积少成多,也不是笔小数目。”家住博澳丽苑的吴阿姨表示,在就餐时,商家往往会提供收费餐具,并不会告知是否有免费餐具,令人难以接受。
住在半岛新村的刘先生坦言,有些饭店的餐具是真不干净,现在疫情期间,卫生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这种消毒餐具不仅卫生安全,收费还不贵,完全可以接受。
合肥市消保委: 可以收费 也要提供免费餐具
合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餐饮经营者可以提供收费的有塑封“一次性消毒餐具”,不过,餐饮经营者需提前告知消费者,或是在店内显眼处张贴收费公告。
该工作人员介绍,《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经营者为顾客“免费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餐具”是法定的基本义务。餐饮经营者除了提供有偿餐具外,应同时提供其它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免费餐具,供消费者自主选择。
同时,合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消费者一旦遭遇不合理收费,注意保留收费小票,拨打12315进行投诉。
北日报网讯 (全媒体记者 李玉麟 通讯员 陈维 实习生 谢紫怡)
三伏天,烈日似火。酷暑之下,还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辛勤工作,他们的劳动保障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2元的高温津贴落实了吗
根据2013年省人社厅等7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我省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2元,执行时间为6月至9月共四个月。“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高温津贴发放存在“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记者联系鄂旅投、武钢集团等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单位高温津贴均已落实到位。部分企业,除“规定动作”外,还给室内工作人员也配发了暑期降温费。
记者进行随机街采。在武昌东湖路,环卫员工郭师傅说:“去年发了高温津贴,但今年是否有,还要等到夏天过完了才知道。公司说哪天高温就是哪天,我们也不会去算,日常排班还和原来一样。太热时就自己找偏僻的位置偷着休息,还提心吊胆。”
在某餐饮酒店户外站岗的安保员华先生称,每个月有300元的高温补贴。“但如果按每天12元的标准算,好像不达标。”他顿一顿说:“不过,有就不错了。真说降温,一天12元也不够啊!”
据悉,我省现行高温津贴始于4年前。“从全国来看,我省现执行的高温津贴标准处于较高水平,今年暂没有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的计划,重点是推进制度的落实。”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人员称。
高温津贴是福利待遇吗
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其实并不太清楚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之间的差别,有的把高温津贴当做不合理的员工福利给“一刀切”了。
对此,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解释:高温津贴是纳入工资总额的。根据我省《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津贴增加而降低劳动者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高温津贴从成本中列支,计入工资总额。”
此外,高温津贴也并非“天天有、人人有”。只有法定4个月中满足“35℃以上高温”的日子,且工作地点为“室外、露天、及不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的职工,才能拿到高温津贴。
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工作人员明确指出:“高温津贴是国家规定的津补贴项目,不是单位福利。高温津贴是劳动者在特定环境工作的权益保障制度设计,各单位可对照文件的有关情形进行发放。”
偶尔户外工作如何发放
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的保险销售员张女士咨询:“对于保险销售员这种‘有时室内办公、户外奔波’的劳动者,所属单位应该如何发放高温津贴?”对此,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回复:“我省高温津贴具体执行是以天为单位计算的,不是以月为单位计算。这有利于解决上述人员的高温津贴问题。”
如果职工对高温津贴发放有异议,“员工到人事劳动仲裁调解部门申诉时,可要求用人单位举证‘已发放’,这样可省去劳动者自证的麻烦。”省人社厅调解仲裁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建议。
气象部门预计,近期高温仍将持续。高温作业易导致人员身心疲惫、生产设备运行异常,从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对此,省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要合理安排或调整劳动者夏季高温天气工作时间,适当增加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时间。武汉市安委会昨日再次发出通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对于违反国家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