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手中冰美式换成壶中新中式(引题)
医院版“宝藏茶饮”今夏破圈爆火(主题)
新华日报记者 杨 彦
五月底,社交媒体上,医院版的乌梅汤、养发饮、熬夜水,正成为足以和网红奶茶、咖啡并列的新流量。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荷叶饮,上线24小时便卖出115万帖,该院互联网医院一度被挤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1.3元一帖的“养发饮”,上线首日也开出了2000多帖,很快库存告急……
各种来自中医院的中药茶饮“破圈”爆火,手中“冰美式”换成壶中“新中式”,拥趸者还以年轻人为主。记者了解到,江苏各地中医院“本土版”的中药茶饮包并不少。此外,各医院也开发了不少中药产品,很多背后都有名家献方。业内专家表示,医院版中药产品要“出圈”,切中年轻人痛点很关键,同时也要解决产能等问题。
酸梅健身饮(南京市中医院供图)
网上“下单”快递上门
医院版“宝藏茶饮”出圈了
小李是一家4s店的业务员,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吃饭不规律,经常看起来面容憔悴。加之夏天来到,气温渐高,经常感觉胸口闷闷的,吃不下饭,心绪更加烦躁。偶然,他在手机上刷到了南京市中医院拍摄的短视频,被一款“酸梅健身饮”种草了,于是在该院互联网医院的小程序上下了单。隔了一天,分装好的茶饮包就送到了小李的手上。
尝试了之后,小李觉得这种医院配来的中药茶饮放心又靠谱,又下单了其他中药茶。他把平时爱喝的冰美式换成了中药茶饮,还特地买了个养生壶,工作之余就在办公室煮一煮,有时还会给想尝试的客户来一杯。“喝了一个礼拜,感觉胃口变好了,同事还说我气色也好多了。”小李很开心,主动把自己发现的“宝藏茶饮”分享给了大家。
杨小姐今年五月份就在网上刷到了外省医院中药茶饮包热销的“盛况”,但一直没抢到,于是咨询了家门口的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没想到家门口医院就有,品种还不少,医生还给杨小姐进行体质辨识。“我平时症状也不是特别重,医生说属于阳虚体质,于是开了一个月的阳虚体质调理茶,感觉比自己在网上盲买要有针对性,还顺带买了个宁神香囊回家。”杨小姐说,总体来讲单价不贵,所以没犹豫,特别期待效果。
沐足包、眼罩、中药曲奇饼……
不少“宝贝”脱胎于中医古方、名家验方
记者采访中发现,省内不少中医院其实早已“上架”了中药产品,品类也不局限于茶饮包,有些产品“脑洞”很大,不少都脱胎于中医古方、名家验方。
南京市中医院在售产品包含有普通版、增强版的“酸梅健身饮”以及“养发生发饮”“解酲护肝饮”“减脂瘦身饮”等多款养生茶饮。治未病中心主任余波介绍,该院的养生茶饮都来自医生组方,乌梅饮本身是古方,但市中医院的“酸梅健身饮”加入了菊花和麦冬等药材,升级版的还加入了枫斗,也就是石斛,两款“酸梅健身饮”更重滋阴。而“养发生发饮”则脱胎于余波自己在临床开的生发方子,综合了近两年来病人使用后的反馈情况,进一步精简优化而成。
江苏省中医院的橘井泉香健康商城内,上架中的“宝贝”品类更丰富,除了“精山饮”“梦香饮”等茶饮外,还有防流感香囊、沐足汤、伴眠枕、中药曲奇饼干等。以“梦香饮”为例,“梦香饮”由江苏省中医院全国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沈林献方,具有养血安神、调理睡眠等药理作用。该院商城内单个“宝贝”的月售量在800—1300份。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从2022年起就推出了中药茶饮。“最开始是健康管理中心门诊开方,然后市民自己去抓药,但对市民来说比较麻烦,后来我们就提供了制作茶包的服务。”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栋介绍,现在医院有香囊和茶饮两个主要品类,茶饮品类主要有阳虚、阴虚、气郁、痰湿等体质调理茶,还有春季柔肝茶、夏季宁心茶、秋季润肺茶、冬季益肾茶等四季茶饮。“香囊近期每月开方在1000—1500个,各种茶饮的月开方总量在2000份左右。”
昆山市中医院的茶饮包也已经推出五六年的时间了。“茶饮包有降血压、血脂等偏重治疗的,也有乌梅饮、美颜饮这样以药食同源食材为主、较为温和的。”昆山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徐诚介绍,茶饮之外,医院还有针对眼睛干涩疲劳的中药眼罩、可以热敷肌肉或是关节的热奄包,也都很受欢迎。
中药产品如何变时尚?
改变做药思维,切中年轻人痛点
中药茶饮包的“出圈”,是中药现代化、时尚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出圈”,在余波看来并不意外。
“首先这是对中药简、便、廉、验特色的又一次验证。”余波告诉记者,“简”就是用材简单,“便”就是治疗手段便捷,“廉”就是花费少、经济实惠,“验”就是疗效确切。茶饮包取材简便,用药轻灵,随时饮用,取效于无意之中,比开方喝中药更方便,因此会受到追捧。在余波看来,中药茶饮包等中药产品,瞄准的是改善体质这一抓手。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体质容易出现偏颇,但可能还没有发展到症状困扰需要看病的程度,通过中药茶饮包等方式来改善体质,既方便,又体现出“治未病”的意义来。
“对医院来说,也要主动去改变思维,贴合年轻人的需求。”余波说,在产品的开发上要改掉做“药”的思路,“喝药大家不会在意药汁黑黢黢、苦津津,但买中药茶饮包不一样,汤色、口味都要照顾到。”
南京市中医院的药学专家、刚刚获得“江苏省老药工”称号的李文主任也表示,该院每一份经临床专家开具的中药茶饮处方,都要经过药学专家的煎煮、品尝,对于口感不佳的,还会会同临床专家进行处方微调,既要保证药茶的口感,也要保证药茶的疗效。
徐诚主任则表示,中药产品“破圈”的首要环节是大众知晓,单靠传统院内介绍、发发传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宣传推广方面,医院也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多借助社交媒体,才能让中药产品走出医院的大门,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
中药茶饮包“破圈”后,有医院被挤上了热搜,库存告急很快出现延迟发货的情况,将医院产能问题也暴露在大众面前。多位医院药房负责人告诉记者,单靠药房人力,肯定难以接住“泼天的流量”。不少医院仍然希望可以由医生来问诊把一道关,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原方上增减,这又会制约“备货”的速度。
提醒:
别把药茶只当茶, 也需参考个人体质
医院推出中药茶饮的初衷,是尽可能地方便群众消费者,让中医药养生理念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余波主任提醒,中医理论讲究“君臣佐使”,消费者在选择中药茶饮的时候也需谨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中药食材炮制的茶饮,仍然适用于不同的体质,哪怕药性温和也有禁忌症:酸梅健身饮益处多多,但并非人人皆宜,消化性溃疡患者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养发生发饮能够养血祛风、补肾固发,适合经常熬夜、脱发、口气重、易疲劳者,但体寒易腹泻者则不宜饮此茶……消费者需先了解清楚自己的体质,再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
徐诚主任则提醒,不能把养生药茶完全地当“茶”而不当“药”,“药茶处方中有中药材,短期内服用不会出现问题,但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消费者不能掉以轻心。在现实生活中,市民在享受中药茶饮带来的便利与益处时,仍需保持理性与谨慎。对于长期服用的市民,建议请医生把关,避免潜在的风险。
此外,尽管中药茶饮有利于健康,但是养生的重点仍然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一味依赖中药茶饮。如果持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还是要调整作息、饮食和情绪,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新华日报
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一帆 记者 秦文 实习生 孙婧媛 济南报道
开胃、降压、消脂、美白、安神……近日,中药咖啡、中药茶饮陆续出现,养生经济下,藏在药材铺的中药材开始走入年轻人的视野。截至8月12日,抖音话题“中药奶茶”播放量达4.2亿次,中药制品,似乎成功抓住了这届挑剔的年轻人。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中药店、奶茶店、医院,了解中药饮品的情况。
近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济南市多家中药店、奶茶店及医院发现,济南有不少药店推出夏日解暑中药泡茶包,以养生茶为主题的中药奶茶店也悄然开了多家;今夏,山东省中医院推出的养生方剂颇为火爆,线下、线上日均可开出超3000副,均价2块钱一副的价格让喝惯了咖啡奶茶的年轻人十分惊喜。
“中药代茶饮”热销
均价2元一副,每天开3000副
8月9日上午,在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区二楼的药房处,在各个窗口处,领取中药的市民排起长队,而在药房一侧,快递纸箱堆成一排,不少“中药代茶饮”方剂线上开方,由此处邮寄到家。
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区二楼的药房一侧,快递站将不少“中药代茶饮”方剂邮寄到各地。
“我们大概在今年6月底推出了养生的代茶饮叫‘十姐妹’,针对夏季使用,一共有10种方剂。”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昕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最为畅销的是开胃酸梅饮,还有健脾轻身饮、醒酒饮、降压饮、降酸饮、降脂饮、安神饮、淡斑美颜饮等,方剂中,不乏乌梅、山楂、 陈皮、葛根、枳椇子、百合、土茯苓等中药。
张昕主任正在进行号脉问诊。
“7月份我们医院推出连续三天的中医药夜市,单夜市的三天便开出了17000副。”张昕介绍,目前,山东省中医院两个院区每天均可开出1000副,再加上新推出了线上开方渠道,日均一共能开出超3000副。
记者了解到,想要开“中药代茶饮”的话,可以到医院门诊问诊,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推荐相应的代茶饮,开出方子后,可直接到药房拿药。
而值得注意的是,线上开方“中药代茶饮”是该医院为“十姐妹”首次推出的。
“今年我们专门为‘中药代茶饮’开辟了一个通道,可在互联网医院内的便捷购药窗口,回答几个问题后,开出茶饮方子,快递到家。”张昕表示,目前,互联网线上开方渠道的开方量远高于线下渠道,“线上开方的第一天,系统一下子挤进来了500多人,当时我们的网差点‘崩溃’了。”
记者在该医院的线上渠道看到,“中药代茶饮”单副价格在2元左右。
除了养生外,价格也是“中药代茶饮”较为热销的原因之一。记者在该医院的线上渠道看到,养生方剂一包的价格在一元多至四元不等,降酸饮1.4元、降压饮1.26元、开胃酸梅饮2.51元,最高的为健脾轻身饮4元一包,价格也远低于一杯奶茶钱。“代茶饮口味以中药为主,我们一般不建议一次性开太多,一次7包到10包,花费在20元至30元之间。”张昕介绍。
“中药+”成新流量密码?
济南中药奶茶店悄然变多
近年来,不论是早前受到追捧的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咖啡,还是现在的中药冰淇淋、中药雪糕,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药食品,都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医院以外,卷到极致的茶饮赛道也出现了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品牌。目前,全国已有超30个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茶饮品牌。如陆藜·开了个方子、青楠五味茶、椿风、知嘛健康、百草间、一方四季等,这些品牌大部分茶饮的价格在20元上下。
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中药奶茶”,济南地区也出现了十多家“新面孔”,大多数店铺售卖的饮品主打养生、中药奶茶,以祛湿、美白、润肺等功效为饮品名称,多数饮品标有陈皮、甘草、当归、金银花等大众常见的中药材,单价在10元至30元之间,店月销量在300单至3000单不等。
记者看到,卢济堂中药奶茶店门口标有“中医门诊”和“中药奶茶”的字样。
乌梅饮、熬夜奶茶、清火饮、瘦瘦刮油水、痰湿体质茶……8月12日,在济南市的卢济堂中药奶茶店,记者看到,店面上标有“中医门诊”和“中药奶茶”的字样,店内还有“艾草蛋糕”“姜汁饼干”“茯苓桂花糕”等本草糕点。
“我们所有东西都是药食同源的,没有添加剂。”店内,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晚安奶茶和熬夜奶茶销量最佳,“晚安奶茶加了酸枣仁、五味子,有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的作用;熬夜奶茶添加了人参、黄精、甘草一类中药,可以补气抗疲劳。”
工作人员介绍,到店选择特定的几款饮品,还可以免费号脉问诊,由个人身体情况再进行推荐,“目前在试营业期间,销量和顾客反响都还不错。”
“有点中药的味道,但不是很浓。”采访中,大学生孙同学正在店内饮用中药茶饮,她表示,年轻人生活不规律,爱熬夜,“同样的价格,买奶茶喝,不如喝些养生茶饮保养一下。”
办公室同事之间刮起了“养生风”,济南市民小莉也跟着大家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线上渠道购买了乌梅汤:“乌梅汤不贵,甚至比网上买的其他茶包还要便宜,就想试一试。”
小莉告诉记者,乌梅汤味道不错,随后她又购买了多种中药饮品,“健脾祛湿的,清咽利嗓的,还有提气凝神的,每种买了5副,一共花了不到100元。”小莉表示,方剂泡出来有淡淡的中药味,希望能在坚持饮用后有所效果。
中药饮品安全吗?
据艾媒咨询《中国中药茶饮行业消费行为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尝试中药茶饮,购买意愿不断攀升,75.47%的消费者表示相对于传统茶饮而言,更愿意购买中药茶饮。此外,有超七成的消费者满意中药茶饮的功能效果。
采访中,不少药房提醒,尽管中药茶饮以饮品形式呈现,但其本质仍属于中药范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我们还是建议,如果要使用中药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判断,中药分四气五味,还分有毒无毒,有些药量少一点没关系,擅自用多了,可能会对身体有损伤。”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昕表示,虽然代茶饮中的药品基本都是“药食同源”的,比如,山药、薏米,除了是中药外,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但在食用时,仍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判断,“有些药物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仍有偏性,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天都市报记者李晗 实习生李雯靖
走入医院门诊大厅,映入眼帘的不仅有导医台和挂号窗口,糕点店、饮品吧等也在大厅“安营扎寨”。近年来,江城多家医院的门诊出现各类轻食门店:售卖面包蛋糕的糕点店、提供咖啡、果汁的饮品吧台,刮起了一股轻食风。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到,医院门诊不仅仅是挂号、取药、导诊的场所,还可以购买食品和饮料,不少前来看病的市民感觉新奇的同时,也对这些轻食店是否会导致病毒交叉感染表示担心。
糕点店进驻多家大医院
家住武昌的胡女士有一个7岁的女儿,上周女儿不时出现咳嗽。上周日,胡女士带着女儿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挂号就诊,经过问诊和检查后,发现女儿并无大碍。正当胡女士准备牵着女儿离开医院门诊大厅时,女儿指着门诊大厅中央位置内的一家糕点店,说肚子饿了想吃芒果蛋糕。胡女士牵着女儿来到糕点店的柜台,发现售卖的面包、蛋糕等糕点种类有十多种,还搭配售卖牛奶、矿泉水等饮料,如同一家迷你糕点店。店员看到胡女士后热情招呼,并从玻璃柜台拿出一盒胡女士女儿想要的芒果蛋糕。“门诊大厅卖的食物,虽然买起来方便,但会不会不卫生?”前往收银台的时候,胡女士心里闪过一丝担忧,但禁不住女儿的催促,还是付款买了一盒。
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湖北省中山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医院门诊都设置了糕点店、饮品吧等轻食店,这些店面均有营业执照。在武汉儿童二楼手术门诊的等候区旁,占地面积4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售卖的糕点品种更为丰富,上午前来购买的人流量较大,购买者大部分是前来看病的患儿家长。某品牌糕点店的店员表示,在医院门诊内开店受到场地等限制,售卖的种类相对较少,但销售业绩并不逊于该品牌在街头的实体店面,特别是周末患者较多时,有时两三位店员还忙不过来。
市民态度有赞有弹
这些饮食休闲场所出现在医院,市民反响如何?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多家医院门诊大厅随机采访了41名患者,其中19人认为这是一种便民举措值得肯定,10人表达了对卫生等方面的担心,11人认为无所谓。
47岁的市民林先生表示,到医院排队候诊时特别累,等候的时间动辄一两个小时,医院门诊大厅里开些便民的轻食店,方便一些有需要的市民。特别是盛夏和严冬,等候时饿了渴了想垫个肚子,也不用顶着酷暑寒霜跑到医院外面去买。
“店面的装饰很漂亮,而且看起来比较干净。患者生病了都想买点吃的,医院里开设糕点店挺人性化的。”32岁的阮女士表示,这些店面给门诊大厅原本紧张、压抑的氛围注入了一股休闲风,可以让前来看病的市民的心情稍稍放松。
不过,也有市民对门诊大厅开店的做法提出担心和质疑。“门诊大厅里患者多,环境又封闭,肯定有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我就是再饿再渴,也不会在医院门诊大厅买吃的喝的。”56岁的冷女士认为,医院门诊大厅本来就觉得拥挤,开店又占了一块地方,显得更加局促。许多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这些糕点也容易被“污染”,导致病从口入。
“一边是在叫号取药的窗口,一边是售卖零食的糕点店,这画面有些‘违和’。”市民刘先生表示,医院是特殊场所,没有人会专门到医院来买面包喝咖啡,医院应该把心思多放在减少患者排队候诊等服务质量上。
部分医院对门诊开店有顾虑
除了轻食店入驻,近年来,医院门诊大厅的“花样”层出不穷。武汉儿童医院在门诊大厅常设了一台钢琴,定期由志愿者为患者演奏曲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门诊大厅开设了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书吧,供患者免费阅读。
不过,并非所有医院对门诊的这些新功能表示认可。汉口一家三甲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透露,医院的门诊大厅也有一些“富余”的空位,两年前就有糕点店等上门寻求合作,去年医院领导也到兄弟医院实地考察,不过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还是决定保持门诊大厅原样。
“门诊大厅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各类病情的患者较多且流动性大,担心传染风险增加。”该负责人坦言,毕竟医院门诊的最主要用途是看病,目前在门诊大厅摆钢琴、开各种店的医院还是少数,也担心有患者投诉医院“不务正业”,为了慎重起见,暂缓了门诊大厅的“多功能化”。
“在门诊大厅开设糕点店,我们经过长期考察和筹划,建立了严格的防护和监督机制。目前未接到一例交叉感染致病的投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曹清表示,在门诊大厅开设的糕点店是一家口碑良好、知名度高的大众品牌,产品的质量和配送环节得到最大程度保障;糕点在送到医院前必须用塑料袋或者盒子密封,售卖过程也是由店员戴着手套取拿糕点,这样的层层防护,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极低。
武汉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李能表示,门诊大厅属于医院的重点清洁区,平时的卫生消毒和管理非常严格,医院经过评估,认为售卖特定的食物和饮品,不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专家表示国外有先例
“这些轻食店不仅是为了方便患者,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服务。手术结束后可以到饮品吧来一杯咖啡提神,门诊患者太多来不及吃午餐,可以买一袋面包充饥。”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认为,轻食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体现了医院对本院职工的人文关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赵剡曾在法国行医多年,他认为,医院门诊大厅的“多功能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国外医院这种模式非常普遍。
“法国的许多医院不像中国的医院规模这么大,但很多医院在门诊都设有餐饮服务区,为就诊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服务。医院从细节出发,希望给患者多提供一些方便,”赵剡表示,医院里的人文设施或休闲场所可以通过店内装饰,提升温馨程度慰藉患者,让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得以短暂放松,也令被疾病、痛苦笼罩的医院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暖意。
赵剡认为,医院开设轻食店,应该体现服务性而不是盈利性。必须在售卖的食品的种类进行规范,比如不要售卖一些气味较大的食物,食物的制作过程也最好在医院外完成,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方便患者的同时,避免风险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