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珍惜粮食、厉行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日
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
对一家鱼餐馆的经营场所
进行了现场检查
当事人正在营业
但在经营场所内就餐处
未张贴“禁止食品浪费”等标语
违法事实
当事人为取得《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的食品经营者,主要从事热食类食品制售,在开展食品经营活动中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未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未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
该行为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属于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行为。
处理结果
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对当事人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行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防止食品浪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餐饮经营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要求做到对消费者防止食品浪费的提示提醒,保障食品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
本案的处罚
对于餐饮经营者既起到了惩戒的作用
更多的是起到了以点带片的教育作用
也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
温江区市场监管局
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始终坚持以服务好民生为工作宗旨
在社会各领域持续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努力为社会大众创造一个
安心舒心放心的生活环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长的嘴呈汤匙状,和鸭嘴非常像,几乎占到了身体的二分之一长,细看上面有纵横交错的花纹……不久前,市民战先生在庄河市一家饭店看到,店里在售卖一种此前他从未见过的怪鱼。它是什么鱼?野保专家表示,它是鸭嘴鲟,原产地美国,庄河发现的为人工养殖鱼。
饭店里售卖的鸭嘴鲟为人工养殖。受访者供图
庄河一饭店售卖长相奇特怪鱼
战先生今年60多岁,居住在庄河市。不久前,他在当地一家饭店看到,店里在售卖一种活鱼,自己竟然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鱼类。“这种鱼长着长长的嘴,深灰色的身体光溜溜,细长的鱼嘴差不多赶上半条鱼长。”战先生说,他从饭店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这种鱼叫鸭嘴鲟,也叫鸭嘴鱼。
战先生称,这种鱼之所以称之为鸭嘴鲟,他觉得理由可能很简单,就是因它们的嘴呈汤匙状,和鸭嘴非常像,但比鸭嘴更扁更长,仔细端量,鸭嘴鲟的嘴几乎占到了身体的二分之一,细看上面有纵横交错的花纹,简直就像个鞋底。
此鱼原产地美国,饭店为养殖鱼
战先生称,经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被中国人称为鸭嘴鲟的这种鱼学名叫美国匙吻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被很多国家养殖。有相关资料显示,是从3亿年之前(即恐龙时期)就在地球上生活,并存留下来的一种珍稀鲟鱼类,是世界上匙吻鲟科中仅有的两个品种之一(据360百科)。在我国,野生鸭嘴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饭店工作人员对我说,我在店里见到的这些鸭嘴鲟都是人工养殖出来的,否则他们是不敢卖的。鸭嘴鲟的特点是肉多刺少,而且鱼刺可以咬碎吞下,真正做到‘吃鱼不吐骨’,在外地一些省市,鸭嘴鲟比较受食客欢迎,所以他们才买了一些,尝试售卖。”战先生说。“我没有吃过鸭嘴鲟,估计很多庄河朋友也没吃过。”战先生说,从这家店了解到,此鱼售价不贵,因为新奇,放在鱼缸里观赏也是一种乐事。但店里经营这道菜,并没有太出彩,因为这种鱼长相极富有个性,很多市民还是不敢轻易尝试。
战先生称,最近他又去这家饭店,但店里已经不见此鱼了,店家说卖完之后就没有再采购了。
■专家
如果不能饲养请不要放生野外
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谷国强说,鸭嘴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开展养殖的,它们不善跳跃,易捕捞,适应性强,在池塘、湖泊、水库等不同水域均可养殖,如果不是养殖鱼,应该不会出现在大连。不过鸭嘴鲟的性格十分温顺,又经数代繁育,应该不会成为入侵物种。
鲟鱼是珍贵的淡水鱼类,种类很多,通常是禁止捕捞的,也有很多种类经过人工饲养后可以限量上市,但必须获得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等证件后方可经营。
现在大连市面上鸭嘴鲟似乎并不常见,谷国强提醒,像这种外来鱼类,如果不想饲养,请不要放生野外。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坤(报料人:战先生;线索费:100元)
川省鲑鳟鱼类、鲟鱼类和土著鱼类养殖已形成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尤其是在鲟鱼产业方面,四川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公司,带动鲟鱼养殖、加工规模全国领先。去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出口量48.3吨,居全国第二位。
养殖品种
冷水鱼养殖主要有鲑鳟鱼类、鲟鱼类和土著鱼类三大类。
鲟鱼类品种众多,如海博瑞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年产量6000吨左右,排名全国第二位;
土著鱼类以裂腹鱼为代表,年产量约1000吨。
养殖区域
形成“一核三带”分布格局。“一核”指的是以雅安、成都为核心,“三带”则是以绵阳、德阳、广元为主,以乐山、凉山、攀枝花为主,以眉山、宜宾、泸州为主的三条冷水鱼产业带。
优势特色
2022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其中出口量48.3吨,出口创汇9490万元,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省鱼子酱年产量150吨,跃居全国第一位,鱼子酱及相关产品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3亿元以上。
“大家记得取号哦!”10月1日11时,还没到午饭时间,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社区的“特色冷水鱼”餐馆门口已经排起长龙。
对于络绎不绝的客流,龙门山镇餐饮协会会长郭福兴并不奇怪。他说,地处湔江沿岸的龙门山镇盛产冷水鱼,特色餐饮成了当地吸引游客的一大招牌,一年要“吃掉”17万斤冷水鱼。不仅是彭州,雅安不少乡镇每年“吃掉”的冷水鱼数量也很惊人。
冷水鱼产业不仅在湔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发展壮大,更在逐步改写四川乃至全国的水产产业版图。
先天优势
四川养殖区域广,靠近大城市
“啥是冷水鱼?”即便是打出了名气,郭福兴每天仍然要面对游客同样的问题。
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曾开虎介绍,冷水鱼有别于常规养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温水性鱼类,生活在温度较低的水域中,“常见的有鲑鳟鱼类、鲟鱼类等,肉质紧实细嫩,土腥味等异味较少。”
冷水鱼大受市场欢迎,刺激了鲑鳟鱼类、鲟鱼类人工驯化养殖。例如,挪威大西洋鲑的人工饲养年产量达到130万吨。
成功的案例和普遍看好的产业前景,也让国内各产区跃跃欲试。我国拥有水温较低河段的省份并不少,青海、甘肃、贵州、云南,都把冷水鱼作为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但四川拥有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沱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多数发源或流经川西高原,叠加相对较低的纬度和高海拔落差,形塑了低水温河段较长、水温月际年际变化不大且河流无结冰期等先天优势,是冷水鱼适生区之一,能够养殖鲟鱼、鲑鳟鱼等诸多冷水鱼类。“另外,从市场角度看,四川冷水水域距离成都、重庆等重要消费城市较近,优势明显。”曾开虎表示。
已有格局
“三条鱼”落户“一核三带”
9月27日14时,一辆活鱼运输车驶入雅安市天全县乐英乡姜家坝村的川泽渔业有限公司鱼苗养殖基地,装上3万尾虹鳟鱼苗后,运往一家商品鱼养殖基地。川泽渔业负责人冯波介绍,公司主要养殖虹鳟鱼苗、鲟鱼苗和裂腹鱼苗,常年养殖规模600多万尾。
曾开虎介绍,当前四川冷水鱼养殖主要有鲑鳟鱼类、鲟鱼类和土著鱼类,其中,鲑鳟鱼类和鲟鱼类多是引进品种。鲑鳟鱼类以虹鳟为代表,年产量1000吨左右,排名全国第五位;鲟鱼类品种众多,如海博瑞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年产量6000吨左右,排名全国第二位;土著鱼类以裂腹鱼为代表,年产量约1000吨。
养殖区域方面,四川形成了“一核三带”分布格局。“一核”指的是以雅安、成都为核心,“三带”则是以绵阳、德阳、广元为主,以乐山、凉山、攀枝花为主,以眉山、宜宾、泸州为主的三条冷水鱼产业带。
“应该说,四川冷水鱼已经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尤其是在鲟鱼产业方面,四川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公司,带动鲟鱼养殖、加工规模全国领先。”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军说。
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四川冷水鱼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加速完善。其中,以鱼子酱生产为核心的鲟鱼产业逐渐成为四川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块金字招牌。
鱼子酱是鲟鱼的鱼卵制品,2022年,全省鱼子酱产量达58吨,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其中出口量48.3吨,出口创汇9490万元,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同时,涌现出了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鱼子酱加工龙头企业。
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在雅安市天全县思经镇建成了全川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李军说,基地每年生产的鱼子酱达到50吨,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并远销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同于鲟鱼类产业的发展,鲑鳟鱼、土著鱼产业则更多与地方旅游资源相结合。例如彭州市龙门山镇的冷水鱼特色餐饮、雅安市雅鱼特色餐饮等。”曾开虎说。
市场机遇
预制菜“风”吹来,产量整体供小于求
9月27日15时,雅安市雨城区一间会议室内,《雅安市冷水鱼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修编版)审查会正在进行。“新的机遇不断出现,尤其是鲑鳟鱼和鲟鱼产业,必须要对雅安市的产业规模、结构等进行一次重新规划。”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洪说。
新机遇在哪里?多位业内人士提到了预制菜市场。“虹鳟、鲟鱼等鱼类都非常适合制作鱼片、烟熏鱼等预制菜,这可能是未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一个重要机遇。”曾开虎说。
李军明显感受到鲟鱼肉消费需求量逐渐增大。“鲟鱼肉口感嫩滑、全身无刺、营养全面,十分适合做开背鱼、鱼肉烤串、鲟鱼片等加工产品。”他介绍,去年,公司生产的鲟鱼片产品达到350吨,未来两年计划达到500吨。
在此背景下,不少外省龙头企业也开始落子四川。今年,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雅安市荥经县的230亩鲟鱼生态养殖系统正式投产。按照规划,该基地可以年产鱼子酱200吨、冰鲜鲟鱼肉5000吨。
此外,冷水鱼供小于求这一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行业状况,是市场力量频频布局的根本因素。去年,国内虹鳟鱼消费量接近30万吨,产量仅为4万吨。
在龙门山镇从事虹鳟养殖20多年的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伦祥注意到,去年国产虹鳟鱼价格首次超过进口大西洋鲑,“今年9月前后,大西洋鲑32元一斤,而国产虹鳟35—40元一斤,这说明国内需求增长得快。”
号称“黑金”的鱼子酱行业,同样迎来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数据表明,全世界鱼子酱需求增速每年增加10%左右,中国则为世界鱼子酱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李军表示,企业在国内销量已连续多年实现翻番。
攻坚重点
育种、规模和加工,需要全链条突破
庞大的消费需求摆在眼前,四川冷水鱼产业如何回应?在业内人士看来,四川要把先天优势和产业基础变成产业优势,还有不少路要走。
首先是苗种繁育。“目前鲟鱼、雅鱼三倍体苗种可以做到自我繁育,但虹鳟鱼连鱼卵都要大量进口。”冯波说,一颗虹鳟鱼卵进口价格就接近0.5元,“比其他的鱼苗贵多了。”
近年来,国内在虹鳟鱼新品种培育方面有了一定成果。中国水产学会学术交流处处长赵文武介绍,国内成功培育了多个虹鳟新品种,如“水科1号”“全雌1号”。不过,与国外品种相比,国产育苗性能等还存在明显差异。杜军也表示,国产的虹鳟鱼苗无论生长速度还是抗病性,在“洋鱼卵”面前均处于下风。
其次是养殖规模。宋伦祥说,四川冷水鱼养殖模式通常为流水养殖,养殖场始终要让冷水处于流动状态,流水水量越大,养殖规模越大,“即便各地冷水资源丰富,但养殖规模受到冷水水量、养殖建设用地审批等客观条件限制。”
最后是加工能力。鱼子酱是四川冷水鱼产业的“拳头”,但生产鱼子酱的鲟鱼肉精深加工却处于刚起步阶段。放眼全省,冷水鱼仍以鲜食为主,加工企业凤毛麟角。
一些问题正在突破。去年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渔业发展推进方案》提出,以雅安市为龙头,建设龙门山地区至大巴山南麓为轴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冷水鱼产业带。
养殖规模方面,积极推广流水池精养集约化养殖。“这是提高养殖密度、冷水鱼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李军说,在这种技术下,每平方米水面可养殖冷水鱼50公斤左右,是常规养殖的30倍以上,目前已经在公司一期、二期养殖基地全面应用,包括即将建成投产的三期。此外,企业带动中型养殖户的订单式养殖模式也被龙头企业采用,可进一步提高养殖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鱼子酱产业,今年8月,省上制定《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剑指到2025年初步建成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届时,四川鱼子酱年产量将达到150吨,鱼子酱及相关产品综合产值达50亿元,“天府鱼子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