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降了,但是物料成本没有变,到手的钱就变少了。”李莉抱怨道。
李莉是新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下称“书亦”)的加盟商,她考虑在今年9月就把门店关了,这样能赶在进入冬季的淡季前减少亏损。
近日,书亦多款饮品价格下调,其推出的多款果茶类新品定价均在10元上下,产品均价从以往的15元上下向下移。但是,降价并未能推动李莉门店销量的提高,一天营业额仍然只有一千多元,较刚开业时减半。
书亦的降价引发多位加盟商不满,“要走蜜雪冰城的低价路线,但是物料成本没有变,受伤的是加盟商”“现在的价格堂食勉强能赚钱,外卖恐怕都要亏本的”“降价就能拼得过蜜雪冰城吗”,多位书亦的加盟商如此抱怨。
除了降价外,多位加盟商反馈,书亦近两年门店营业额下滑明显,想要转手、关店的人越来越多。2022年年初,书亦曾拿下超6亿元融资,估值百亿元,门店数仅次于蜜雪冰城,风头正盛,如今多个茶饮品牌都在大肆扩张、冲刺上市,书亦却疑似掉队,门店数不增反减。
针对门店缩减,书亦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书亦在定位转型的过程确实会有阵痛,现在的书亦不再一味追求门店规模,而是从单店盈利模型上入手,打造优质门店。
在这次降价之前,书亦曾有过一次战略转型,想要押注植物基饮品,但是最终草草收场。瞄准降价,能让书亦重新“杀”回茶饮第一梯队吗?
解码新茶饮
书亦烧仙草降价
客单价逼近蜜雪冰城
自4月底开始到5月,书亦就在不断下调产品价格,其推出的新品“草莓白月光”大杯售价10元,“桃桃乌龙果茶”大杯售价9元,其中杯的茉莉奶绿、幽兰乌龙售价则从12元下调至8元,此外,还有一些门店在测试售价更低的产品,金桔柠檬茶大杯售价6元,纯茶系列饮品大杯售价5元。
相比过去整体价格集中在15元上下,经过调整后,书亦的价格带明显下移。以成都一家门店为例,在30款饮品中,有12款售价在10元及以下,占比40%;23款售价在12元及以下,占比约77%。
针对降价,5月30日,书亦烧仙草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书亦集团明确了未来的定位是要走质价比路线,在价格上,整体产品下调到10元左右,未来可能还会推出6元、7元甚至更低价格的产品。选择质价比路线是基于对市场的看法和洞察——消费正在趋于谨慎,但是在追求低价的同时也追求更好的商品。所以“我们降低价格,并为消费者提供0植脂末、质量更好的产品”。
如果是站在15元的价格带,书亦面对着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但是,如果弯腰进入到10元甚至以下价格区间,书亦身边站着的则是蜜雪冰城、益禾堂、甜啦啦。根据蜜雪冰城此前提交的A股招股书,蜜雪冰城产品均价在6-8元,甜啦啦是9元,益禾堂是10元。
不过,书亦自己并不是这么看的。其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书亦努力在最低价格带和中高腰部价格之间开辟一个新的价格带,往上比较,其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往下比较,品质更具有优势。
除了书亦外,今年以来,多个茶饮品牌们同样在通过促销降低售价,4月,喜茶新品促销单杯只要7.5元,纯茶饮品用券后只要4元;沪上阿姨推出子品牌茶瀑布,售价在2-12元之间,专攻下沉市场。
解码新茶饮
加盟商抱怨:降价但进货成本不变
今年营业额下滑明显
书亦的降价引发了部分加盟商的不满,来自陕西、浙江、甘肃的多位加盟商均向记者透露,终端售价下降了,但是进货价没有变化。
针对这一说法,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书亦求证,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总部也注意到了加盟商的怨言,也在努力听取建议,在定位路线调整期间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总部于今年下半年也会加大营销的动作,旨在帮助门店获取更多的客流,提高营业额。
万波曾在中部地区担任书亦的区域督导,一年前他从书亦离职。万波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降价导致毛利率变化,书亦现在一些门店的营业额根本上不去,毛利率再高也赚不到钱,因为覆盖不了人工、租金成本。“2019年-2021年,书亦烧仙草不少门店一个月的营业额能超10万元,现在很多店月营业额只有3、4万元”。
李莉在浙江经营一家书亦,降价后,她没有感受到门店客流量有任何变化。在她的门店,原本一杯大杯的茉莉奶绿售价16元,现在卖11元,成本同样约5元,水果类的新品叠加促销优惠一杯8.8元,成本4块多,销量没有变化,收入自然要少一些。
李莉的门店在2023年8月开业,眼下,她正盘算着在今年9月把店关了。李莉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门店刚开业时一天营业额有2000多元,去年每个月扣掉人工租金,小有盈利,但是,今年销量下滑明显,一天营业额只有1000多元,周末情况好一些,“就是赚个房租钱,也没敢从外面聘请员工,人工的钱都赚不了”。
李莉的店初期投了20多万元,现在只回本了几万元。她直言,冬天太难熬了,等房租到期就不干了。
今年5月,方宇决定暂时把开的书亦门店关了。方宇的店在2023年9月开业,开在广东中山一所专科学校里面。他之所以会看上书亦,一是因为想和朋友合伙,二是因为前期投资费用相比其他品牌便宜。两人花了大概23万元,就把店开了。
方宇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刚开业两个月,门店营业额能有五六万元,后来一个月营业额降到3万多元,今年3月到5月,营业额只有两三万元,学校里受到季节变化、寒暑假、学生实习期影响较大。
开在学校里,门店租金比较贵,方宇还要面临来自蜜雪冰城、幸运咖、古茗、益禾堂的竞争。方宇称,“学校里卖奶茶要打折,不打折卖不出去,毛利率只有40%多,开业以来只有第一个月盈利,大概几千块钱,跟后面的亏损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之后每个月都是亏本,月亏损约1万元”。
这笔帐很容易就能算清楚,营业额以3万元计算,毛利不到1.5万元,租金1.5万元,人工成本约1万元,此外还有水电等费用,方宇的店怎么算都是亏损,要么压缩租金人工成本,要么就得提高营业额。问题是,营业额提不上去。
因所处位置较偏僻,店长空缺,再加上一直亏损,方宇的店暂时关闭。方宇表示,他自己对书亦的品牌也不太认可,出门喝奶茶也不会选书亦。
解码新茶饮
门店规模曾居于行业第二
如今被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甩在后头
像李莉和方宇这样想要关店的加盟商并不少见,这从书亦整体的门店数量变化可以看出,近年来,书亦尽管仍在大幅开店,但是门店总数不增反减。
窄门餐眼显示,2021年-2023年,书亦每年开店数量分别为1855家、970家、1629家,今年前五个月,新开门店311家。而根据官网,2021年9月,书亦曾对外宣称其拥有超7000家门店,彼时其门店数居于行业第二。在这之后,其累计新开门店数超过2900家。但是,根据窄门餐眼,截至5月30日,书亦烧仙草拥有门店6525家。这也意味着书亦烧仙草最近几年也在大幅关店。
此外,根据第三方平台极海品牌监测,最近90天,书亦烧仙草新开门店超过450家,关闭门店622家。
针对是否大幅闭店,书亦烧仙草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在任何一个品牌的生命周期内,其门店规模都会存在变化,当门店的经营情况不足以支撑时,闭店或者转店都是正常情况。书亦在定位转型的过程确实会有阵痛,但是现在的书亦不再一味追求门店规模,而是从单店盈利模型上入手,打造优质门店。
事实上,为了争夺加盟商,书亦也调低了加盟门槛。2022年2月,想开一家书亦,在不计算租金成本基础上,前期投资费用和首批物料费超31万元,而书亦的招商经理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今年开始,书亦减免了品牌使用费、综合服务费、保证金共计5.5万元,现在想要加盟书亦,前期费用预估不到18万元。
其他茶饮品牌同样在降低加盟门槛,古茗、茶百道推出了0加盟费,乐乐茶将前期投资费用降低至29万元。从开店速度来看,其他茶饮品牌明显对加盟商更具吸引力。截至5月30日,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今年分别新开店2149家、1142家、1016家、760家、383家,而书亦这一数字为311家。
在书亦整体门店数收缩的同时,其他茶饮品牌的门店总数在快速增加。截至5月30日,根据窄门餐眼,蜜雪冰城门店数为2.9万家,古茗门店数9409家,茶百道8472家,沪上阿姨8472家,书亦排在第五位,但比第四名少了近2000家门店。
与此同时,茶百道已经登陆港股上市,而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则均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就连创立仅有8年的霸王茶姬门店数也开到了超4500家,并传闻要赴美上市,书亦目前则尚未有上市的动作。
解码新茶饮
书亦摇摆:靠烧仙草起家
曾想要转型押注植物基饮品
看起来疑似掉队的书亦曾经也有过高光时刻。
2022年2月,其拿下超6亿元融资,背后站着的出资方有绝味食品、洽洽食品、腾讯投资、克明食品等,估值达到近100亿元。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书亦的门店规模也仅仅次于蜜雪冰城。
书亦何以拿下100亿元估值,又何以从领先的位置变成今天落到茶百道们的后头?
2007年,王斌从湖南来到四川,在四川师范大学附近开了一家名叫85℃ tea的茶饮店,店里卖得最好的单品便是烧仙草产品,店面招牌特地用小字标明是“烧仙草专卖店”,这便是书亦的前身。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2016年,烘焙品牌85℃将其告上法庭,85℃ tea被迫改名。2017年,王斌将品牌名正式改为“书亦烧仙草”,并延长了烧仙草品类的产品线,开发出杨枝甘露烧仙草、芋圆烧仙草等,烧仙草产品占了菜单的1/4。
在当时,喜茶、奈雪作为高端茶饮的代表,整体价格超过25元,书亦价格定位在15元上下,并采用了“半杯都是料”的标语,强化了其性价比优势,这俘获了不少消费者。2018年4月,书亦的门店数增至400多家;2019年11月,门店数增长至超3000家。到了2022年2月,书亦拿下首轮融资,估值接近100亿元。
烧仙草品类在当时有多受追捧,这从“烧仙草”相关企业新注册数量可以窥见一斑。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及2018年,“烧仙草”相关企业新注册量分别约250家、447家,自2019年开始,这一数字骤增,2019年-2021年,“烧仙草”相关企业新注册量依次为1629家、2942家、2220家。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微博
万波向记者透露,在2019年-2021年,加盟书亦确实能挣钱,不少门店半年就能回本,更快者甚至只要3个月,但是从2022年开始,就能明显感觉到书亦在走下坡路,营业额不停往下降。
在拿到首轮投资后,书亦试图转型。2022年3月前后,书亦对全国门店装修进行升级,改掉了原先的红白配色,以清新的绿色作为主色调,品牌logo由汉字“书”变成一只小红兔。伴随着门店升级的是,书亦从原本主打的“半杯都是料”转向了发展“植物基饮品”,强化健康标签,而所谓植物基饮品指的是燕麦奶、椰奶、豆奶等。
左为书亦早期店面形象,右为2022年升级后的店面形象(图源:官方微博)
王斌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烧仙草本身也是由植物煮出来的,消费需求在向健康、清爽、低负担、0添加的方向发展。开启植物基赛道,是创新,“颠覆整套体系”。书亦“All in 植物基,打爆烧仙草”。
但是,有加盟商吐槽,在门店升级后,不少顾客以为绿色版本的书亦是山寨,“改成‘兔子’后生意越爱越差”;万波则认为,健康的饮品概念其实是在去年开始才逐渐被放大的,2022年,消费者喝奶茶,更看重的是便宜,或是好喝,“健康”在当时的饮品赛道里还没有那么重要。
变化是,2023年之后,书亦自己已经很少把“植物基”挂在嘴边了。书亦烧仙草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前两年书亦确实在做不同方向的探索,包括推出植物基饮品,向健康方向转型升级,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做法太超前,消费者教育成本太高,最后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书亦停止了植物基的路线。而在去年年底,书亦在健康方向做了一次新的升级,实现了全线产品0氢化植物油、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而在门店设计方面,书亦也将从此前的绿色店面,回到最早的国风、东方形象。
在宣传标语上,书亦从原本突出“半杯都是料”,调整为“仙草植物基,清爽轻负担”,后又重新回归到“半杯都是料”。
就在书亦摇摆期间,多个茶饮品牌开足马力全速跑马圈地,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都跑在它的前头。
解码新茶饮
书亦疑似扩张受阻背后:
今年“烧仙草”相关企业吊销数超过新注册数
在万波看来,书亦之所以掉队,一是内部管理跟不上,二是市场调研不够充分,下架了不少卖得好的饮品,如橙漫山茶花、酸奶系列饮品,即使现在部分饮品重新上架,老顾客也已经丢失。
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这两年,书亦除了烧仙草外,还增加了酸奶、鲜奶茶等内容,把当下一些流行的饮品都纳入菜单,越来越淡化烧仙草品类,但是效果不佳。之前其转型植物基饮品,也是一个失败的操作。前期,书亦靠烧仙草这个差异化的卖点站稳脚跟,后期可以根据产品线适度调整,但是书亦转型的步伐太大了,应该在强化烧仙草品类优势的情况下,再发展其他产品线,而且,目前国内消费者还是对“植物基”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不清。
从事茶饮行业十二年的独立茶空间主理人温朔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称,烧仙草对于书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早期书亦靠着烧仙草冒出了头,但是,随着传统奶茶品类流量和热度的降低,烧仙草品类的声势也跟着下降,再加上,其在立店之初,就已经通过品牌名把自己的经营范畴限制在了“烧仙草”,其他品类想要占领消费者心智变得更加困难。
伴随着书亦门店数收缩的是,近几年,“烧仙草”相关的企业注销数量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烧仙草”相关新注册企业数量分别为1170多家、1280多家,与此同时,注销/吊销企业数量分别为870多家、1063家。而截至5月30日,今年注销/吊销的“烧仙草”相关企业数量达435家,远超过新注册的202家企业。
而在一些加盟商眼里,与同行相比,书亦在营销、联名上的动作较少。根据书亦官方社交账号,2023年,书亦仅与动画剧《凡人修仙》、樱桃小丸子、电影《封神》有过联名。作为对比,根据南都湾财社此前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5日,受统计的16个茶饮品牌在该年度共联名了144次,在统计时段中,平均约2.5天就会有一个品牌发起联名。其中,奈雪、柠季、茶百道、乐乐茶分别联名了30、16、15、14次。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3月,书亦还两次陷入争议。3月8日,上海消保委发文质疑,书亦旗下一款饮品“草莓啵啵酸奶”中“酸奶”含量成谜。对此,书亦烧仙草相关负责人曾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称,该款饮品为酸奶风味饮品,饮品容量约600ml,其中加入了70ml酸奶。最终,书亦将所有门店的“草莓啵啵酸奶”更名为“草莓酸奶水果茶”。而在3·15期间,书亦武汉一家门店被媒体曝光存在替换食材效期标签、继续使用已过期食材问题,最终,书亦烧仙草道歉,并对门店进行整改。
3月的风波对书亦门店影响颇大,李莉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3·15事件发生后,她“突然闲了下来”,门店生意少了很多,外卖的单子少了很多,最近才慢慢好一些。一名来自西安的书亦烧仙草加盟商同样告诉记者,3·15之后,其门店销量极速下滑,原本还有些许盈利,3·15之后月亏损约2万元,现在情况才有所好转。还有一名江苏的加盟商透露,直到现在仍然有顾客到门店询问3·15事件的具体情况,“这影响能说不大吗?”
解码新茶饮
书亦all in降价
专家称:降价难有回头路
在经历产品路线的摇摆又遭遇3·15风波后,书亦决定把“赌注”押在了降价上。
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EMBA班客座教授周鹏邦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降价并非书亦单家企业的选择,在现阶段,咖啡、茶饮品牌,都在争夺市场,而最直接、最省力的方式就是拼价格。但是,从瑞幸的最新财报也可以看出,降价对其利润影响颇大。企业的本质还是要赚钱、盈利,不能只靠吆喝。消费者如果养成打折才购买的习惯,最终厂商会很辛苦,“这条路难有回头路”。在价格下降之后,想让消费者接受原价的可能性不高了。
在汪洪栋看来,降价是书亦的“无奈之举”。在转型发展植物基饮品、门店装修升级后,依然没能找到突破口的书亦,眼下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只有降价。但是,咖啡品类之所以能掀起价格战,主要是因为此前10元以下的强势品牌不多,但是在茶饮领域,10元以下价格带有很多实力玩家,包括蜜雪冰城、甜啦啦等,书亦降价能取得多大的效果,仍然不明朗。
周鹏邦认为,书亦降价降得还是有些晚了。在加盟商怨声载道、很多加盟店关闭的时候,书亦就应该尽早采取行动,而不是等到现在,毕竟今年包括喜茶在内的多个品牌都在降价。
书亦的门店装修重回国风路线
在甘肃开了一家书亦的魏霖也在寻思着将门店转让出去,尽管她的店才开了一年。刚开业时,她所在的县城里,除了她的店,就只有另一个连锁茶饮品牌,店里的生意其实还算不错。
魏霖的店开了几个月后,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品牌也相继开业,生意受到明显的影响,今年营业额直接少了一半,尽管为了省钱她只减少聘用外部员工,但是每个月都在亏钱。
魏霖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5月书亦降价后,门店客单量有了微小的提升,但是提升幅度远不及降价幅度,整体营业额仍在下跌。“书亦如果点位选得不错,一开始还能挣钱,但是生意好,别的品牌肯定也会来开店,客源就这么多,店里的客流量肯定会被分流,接下来的日子就只剩熬了”。
魏霖不想继续干下去了。她坦言,在这么多茶饮品牌的围攻之下,仅仅只是降价有什么用呢。
(应受访者要求,李莉、万波、方宇、魏霖为化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 class="pgc-img">>者:响马 | 编辑:葛伟炜
“从开业到转让仅4个月。”
新茶饮风起云涌的这些年,消费者在转角可能遇不到“爱”,遇到茶饮店的概率却很大,而对于想创业搞钱的人来说,茶饮行业的喧嚣与热闹几乎等同于招呼其入局的“信号”。
网红陆二喜即是其中一员。今年5月初,他开了一家“陆二喜的奶茶店”,对于开店的原因,他坦诚地说:“是为了赚钱。”
大众点评显示,“陆二喜的奶茶店”开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兵马俑景区。紧随其后,陆二喜又在西安市碑林区钟楼附近开了第二家店,取名为“陆二喜奶茶来咯”。
拥有两家店,接下来就是大力搞钱,但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去4个月,陆二喜的奶茶店就开不下去了。
图源B站演员陆二喜的视频
>9月初,在社交平台上,陆二喜宣布要将两家奶茶店都转让出去。9月22日,他在视频中公布转让进展,表示兵马俑店已经关闭,但没能转让出去,钟楼店仍然在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转让。
从直言“为了赚钱”到短时间里关店转让,陆二喜的经历折射了茶饮行业的现状:行业外的人看,茶饮热闹非凡;行业里的人看,更多的是内卷和辛酸。
两张好牌
从新茶饮整个行业看,一些数据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节节攀升的市场规模。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3333.8亿元,随着新式茶饮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品类不断创新拓宽,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不断上升,预计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749亿元。
消费频率也在上升。上述报告显示,新式茶饮消费者黏性较高、购买较为频繁,每周购买的占比高达89%。2023年有24.6%的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表示未来消费频率将变高,这说明消费者需求还在持续上涨。
对于新茶饮创业者来说,这些数据都是“利好”的证明,而具体到陆二喜,他看起来至少拿到了两张“好牌”。
最显眼的一张“好牌”就是陆二喜的网红身份。零售君注意到,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陆二喜的粉丝总数接近500万,在多个平台,他发布的内容观看量动辄破百万,点赞、评论等互动相当频繁。
陆二喜之所以受到网友关注,粉丝黏性较高,是因为他“有梗”。
2011年,在电视剧《激战江南》里,陆二喜饰演重庆军统和日本双料特工“穿山甲”,本来这部剧评分较低,他也不火,但经过网友剪辑,他在剧中假扮炊事员送毒鸡汤的片段流传出来,“鸡汤来咯”“他奶奶滴为什么不喝”“我滴任务完成了”等台词越传越广,他成为了鬼畜网红。
图源电视剧《激战江南》
>事实上,零售君第一次听说陆二喜,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绘声绘色模仿陆二喜“送鸡汤”,而在网络上,千万级播放量的模仿、二创视频接连出现。
在此背景下,陆二喜开奶茶店后,不少网友慕名而来。大众点评上,零售君看到“双料特工的奶茶店”“看了视频知道的陆二喜,主要冲着这个人去的”“遗憾没有见到陆老师本人”“终于和‘穿山甲’合影啦”等留言。
与此同时,陆二喜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流量优势,除了在网络发帖推介、引流,他还推出了“高级双料特供奶茶”“奶奶滴茶”等和“送鸡汤”视频高度关联的饮品。
除了网红身份带来的流量,陆二喜还选择了有价值、有潜力的地段,一家店在兵马俑景区,一家店在钟楼附近,都不缺人流,不缺消费者。
选择这两个地段,和陆二喜拍戏之外的经验有关。2022年,他在兵马俑景区一家民营演出公司任职,参与了当地大秦剧场的打造,面对媒体,他直言:“从影视到旅游,都让我赶上了。”
网红流量和有价值的地段是陆二喜开奶茶店的两张“好牌”,但要实现赚钱的“初心”,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三座大山
有了流量,有了地段,也投入一定资金将两家奶茶店运营起来,但陆二喜仍然低估了奶茶店赚钱的难度。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店闭店约37.3万家,其中,奶茶店倒闭约8万家。
零售君梳理奶茶店纷纷倒闭的原因,发现主要迫于“三座大山”的“压力”,分别是房租高、内卷程度高和产品问题,而“不幸”之处是,陆二喜奶茶店“全中”。
先说房租。
要想奶茶店赚钱,需要选择人流量高的地段,但这样的地段,房租往往也高。研究发现,中国15个重点城市共有100条商业街商铺的平均租金为24.82元/平方米/天,按此计算,一家只有15平方米的奶茶店,每月的租金就要耗费11169元。
高房租成了“劝退”创业者的重要因素。在知乎平台,有网友分析道:“奶茶店一般都是开在闹市区,房租动不动就是一年10多万元左右,再加上日常的水费、电费、人工,加上其他的。本来都打算开一个,但乱七八糟的算下来,不赚什么钱,基本上都是给房东打工,所以暂时打消了开店的念头。”
对于陆二喜来说,两家奶茶店开在有价值、有潜力的地段,需要不菲的租金。这一点,在9月22日公布门店转让进展的视频中,他直指:“这里房租啊,实在太贵!”
图源B站演员陆二喜的视频
>再说内卷程度。
大家都知道瑞幸、库迪等连锁咖啡品牌在更低的价格带不断内卷,其实,新茶饮的内卷也不遑多让。此前暂且不提,仅是这两个月,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甜啦啦、益禾堂等大批茶饮品牌都卷起了“9.9元喝奶茶”活动,更不用说蜜雪冰城早已将价格下探至4元。
相比之下,陆二喜卷得更狠,一杯柠檬水蜜雪冰城卖4元,他将价格拉低至3.9元,前文提到的“奶奶滴茶”也低至3.3折,仅卖3.9元。难怪B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时“畅想”:“未来,他们很可能会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是竞争对手不假,但说“势均力敌”,就太小看开店规模高居榜首的蜜雪冰城了。据网络流传的“各省各市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分布”相关资料显示,除了大本营郑州,网红城市西安是雪王大力布局的城市之一。
颇有意味的是,位于钟楼附近的“陆二喜奶茶来咯”隔壁,就开着一家蜜雪冰城。陆二喜刚推介自家门店时,网友便提醒他,觉得他的奶茶店打不过雪王,不该开在隔壁。
网友的提醒不是“看图说话”,而是有现实支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近3年,从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小规模新茶饮门店(单店及连锁10家以下)均出现明显的逐年萎缩趋势,小散型门店持续减少,而中大规模连锁门店数量整体仍在稳态增长。
一种逐年萎缩,一种稳态增长,进退之间,生死存亡——看起来陆二喜内卷更狠,但在连锁化越发强势的背景下,他越是卷得狠,越是难赚钱,越抵抗不了对方的威力。
最后说产品问题。
客观来说,产品问题算是新茶饮行业的“顽疾”。前段时间,一家蜜雪冰城门店的饮品里喝出蜘蛛引发热议,而在陆二喜奶茶店评论区,既有点赞评论,也不乏“鸡没炸熟,奶茶也没有特别好”“这是一个坑”“味道很一般”等评论。
“三座大山”彼此勾连,形成合力,对陆二喜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奶茶店四个月速生速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种体悟
陆二喜奶茶店走到转让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是某种必然,但值得关注的是,陆二喜在视频中表示,自己开奶茶店期间,“有很多人想加盟”。“如果(放开)加盟的话,我可能不至于赔钱。”
从新茶饮行业看,放开加盟,确实是一条被不断实证的赚钱路线。
不说蜜雪冰城,8月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的茶百道同样是靠加盟商赚钱。数据显示,茶百道通过加盟模式在全国开出了7000多家店,2022年收入达到42亿元,而其中超过40亿元,是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包材等带来的收入。
和蜜雪冰城做供应链、吃透上下游不同,茶百道是先从供应商手里采购原材料和包材,再转手卖给加盟商,也就是“中间商赚差价”。
不管是做供应商,还是做中间商,都需要有相当大的规模才能赚钱,对比陆二喜,虽然“有很多人想加盟”,但奈何没有成为现实,没有产生规模效应。
最关键的是,陆二喜强调,他是发现奶茶店“确实不好做”,“就没有放开加盟”。
图源B站演员陆二喜的视频
>问题在于,陆二喜如果真的放开加盟,能不能吸引人加盟开店?其实,大多数人选择加盟某个品牌,是看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陆二喜放开加盟,可能会吸引一些人,但其品牌影响力有限,盈利能力不能打,也难有规模效应,赚钱难度较高。
对此,陆二喜也心知肚明,“放开加盟,我可能不至于赔钱”即是最直接的表态。
说到底,无论此前放开加盟与否,陆二喜开奶茶店,更像是流量簇拥下的一次“玩票”,被行业现实“吊打”后,他选择尽快止损,转让出局。
奶茶店速生速死,陆二喜“收获”的是一种更深刻、更务实的体悟:“我还来了这么多的粉丝支持,都这么艰难,其他商家可想而知……”
或许,诚如媒体所言,包括新茶饮在内的餐饮经营门槛并不低,创业者唯有怀着敬畏之心,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资料:
1.《双料特工“穿山甲”竟在西安开起了奶茶店?网友:奶奶滴!》,手谈姬
2.《一个木匠,端来一碗鸡汤,炸了》,中国新闻周刊
3.《辞职开奶茶店的人,99%都后悔哭了》,浪潮工作室
今日话题:你觉得现在开奶茶店,还能挣到钱吗?
饮品艰难的2022年,县镇市场却迎来增长机会。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在县城、乡镇开店的品牌,在疫情下营业额涨60%,上半年拓店数量超过去1年总和,去年营业额近2000万。
而且,在与蜜雪冰城、益禾堂、古茗、书亦的“县城交锋”中,他们成为当地茶饮热销、好评榜第一名。
大品牌夹击下,这个品牌是如何生存的?我来了一次实地探访。
县城茶饮突围:
大连锁夹击,仍做到热销第1
茶饮下沉几年后,县城市场的增速有点出乎意料。
宁陵县,一个人口仅有67万的中部县城,在2019年刚刚实现脱贫,就在这个县城,诞生了一个土生土长的茶饮品牌:茶芙茶可。
这个品牌打法十分清奇:没有公众号,不玩微博,没拍过短视频,没投过广告,除了门店开业之外,常年坚持不打折不促销,却常年稳居当地茶饮热销榜、好评榜第一名。
和大城市的简化菜单不同,茶芙茶可的产品非常全:
菜单上仅水果茶就有23个SKU,算上奶茶、奶盖茶、益生菌、手工特调茶和冰淇淋,一共有73款产品。
在当地被称为“奶茶街”的珠江路,蜜雪冰城在街头、街尾和对面有3家店,以三角之势包围着茶芙茶可。
而几步之隔的转角,古茗、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等品牌毗邻而开,在2公里内,还有沪上阿姨、吾饮良品、CoCo都可、悸动烧仙草、一芳水果茶等连锁品牌。
在大连锁的前后夹击之下,茶芙茶外卖平台的月销量也保持领先,最近因为气温高单量猛增,每天还要停掉外卖4小时,只做堂食。
茶芙茶可定位的是鲜果茶,产品均价9元,客单价13元,今年生意普遍难做,但这个品牌却迎来高光时刻,创始人邱亮告诉我,“今年营业额提升了60%,4个月新开门店35家,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开店总和。”
目前茶芙茶可在宁陵和周边的县城乡镇,已经开出了85家门店,几乎覆盖到了宁陵县下辖的每一个镇,而且迄今为止,主动关店率几乎为零。
这个不足百家的小品牌,在与这么多大连锁贴身肉搏中,找到了一套接地气的生存法则。
县城茶饮头牌
5个“接地气”的生存法则
1、不投广告不营销,但顾客到手的东西都不差
老板邱亮是个90后,他说干了十年茶饮,几乎没有花过广告费,门店除了开业时做几天买赠之外,其余时间从不打折促销。
但顾客到手的产品和物料,丝毫不含糊。水果尽量原产地采购,牛奶用的是认养一头牛,果汁类产品也是从国内Top5供应商中精选。
2017年,县城普遍都用软塌塌的吸塑杯时,茶芙茶可就使用了硬度不输大牌的注塑杯,配上克莱因蓝的杯盖,拍照十分好看。
顾客点外卖的物料,也尽量用最好的材料,“不能让顾客拿着觉得丢面子”。去年,他们还做了品牌的定制口罩,顾客点单就送。
“在县城、乡镇,老板和顾客的关系就是乡里乡亲,不能玩虚的。”邱亮说。
2、锚定水果茶,一做就是10年
水果茶,是茶芙茶可的主打,夏季的销售占比超70%,在茶芙茶可的外卖页面有个banner,“10年专注手作鲜果茶饮,陪伴宁陵人最久的饮品”,格外引人瞩目。
2012年,邱亮在县城开出了第一家奶茶店,在厦门上学的姐姐,建议他尝试一下水果茶。
当时的邱亮,自己研发起了水果茶,用新鲜橙子和橙汁做出了一款,“可以说是我们县城的第一杯水果茶了。”
因此,在00后县城年轻人心目中,茶芙茶可的水果茶是“从小喝到大”的。
在2019年开始规模复制前,邱亮一连好几年守着2家小店,直到县城迎来水果茶风潮,消费意愿提升,才迎来了发展期。
这种长年累月的心智占领,以及陪伴成长的情感羁绊,不是外来大连锁能轻易撼动的。
3、73款产品,抖音上的爆款“应有尽有”
茶芙茶可的菜单,就像是“大烩菜”,73款产品,各大品牌的招牌同款应有尽有,价格却不到大牌一半。
比如喜茶的多肉葡萄、芝士奶盖;奈雪的霸气水果茶,宝藏茶;蜜雪冰城的柠檬水,森林玫果、CoCo都可的奶茶三兄弟、益禾堂的蜂蜜柚子茶。
再加上双皮奶和冰淇淋这两个引流杀器,基本上小镇青年在抖音上看到的爆款,在这里都能找到同款。
“县城节奏慢,点单可以慢慢选,很多年轻人就像是打卡一样,每天一杯不重样,喝遍茶芙茶可,也是一种谈资。”邱亮告诉我。
4、找准市场空隙,做大品牌的平替
茶芙茶可的产品,每款都能被找到3个喝的理由。
比如夏季爆款霸王水果茶,1000毫升的杯量,含有金桔、柠檬、凤梨、百香果、西瓜、芒果6种水果,12元/杯。
比如多肉葡萄,700毫升,丰富的葡萄果肉,仅售8元,加上奶盖之后,售价10元。
相比于蜜雪冰城,茶芙茶可贵出3~5元,但鲜果价值感明显。相比于古茗、书亦、益禾堂这些有果茶的品牌,价格却要低上5~10元(鲜果与罐头类产品复配)。
因此茶芙茶可水果茶的平均毛利在50%左右,但加上奶茶,综合毛利仍能超60%。
表面上,和大品牌贴身肉搏,事实上,茶芙茶可找到了价值空白点,再加上本土情怀,成功卡位“高性价比本土水果茶”。
5、定制小料,每种原料最少复用3次
今年,茶芙茶可上新了5款产品,但没有增加任何新原料,都是使用原有材料重新排列组合而来。
邱亮有个研发原则,任何原料,最少要在3~5款产品里被用到。
再看茶芙茶可的菜单,虽然有73款产品,但品类之间都有原料连接,比如鲜果茶和芝士奶盖系列,原料基本相似,只是增加了奶盖。
因此茶芙茶可SKU虽然多,但原料并不多。
今年,县镇茶饮迎来风口期
守在县城10年,邱亮发现,县城消费者的变化,真的很大。
2015年前后,一杯水果茶他只能卖5元左右,“稍微贵一点,就没人买了。”
但现在因为新茶饮的市场教育,让“新县城人”也有了支付意愿,10元左右的产品都能接受。
曾有很多镇上的朋友来找他加盟,他根本不敢答应,因为开店一定会赔钱。但现在,茶芙茶可几乎在宁陵下辖的每个镇上都开了店。
商丘市宁陵县黄岗镇门店
>“乡镇的店比县城存活率更高。”邱亮举了个例子,在镇上,一个50~100平的铺位,一年的租金可能只有1万左右,甚至不少是自家房子,没有租金,“他们一天卖500~1000块钱,都是赚的。”
第二个大的变化,是消费者对茶饮的态度。邱亮说,以前茶饮就是用来解渴,所以价格很敏感,但现在在小镇青年的交际中,茶饮已经是社交货币了,所以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溢价。
另外还有客群的拓宽。以前喝茶饮都是年轻人,现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小学生,也是茶芙茶可的重要客群之一。
去年,茶芙茶可还打造了一个高端品牌,售价在13~19元,做天然鲜果茶,按照邱亮的想法,属于“布局测试占位”。
“再过两年,县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升级了,我就可以无缝衔接了。”
大城市里,已经喝腻了水果茶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县城人,是在今年才喝到人生第一杯水果茶。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多层消费浪潮并存的市场。
正是这样的市场丰富性,才让大品牌有大品牌的打法,县城品牌则有县城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