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营收超过10万元”,加盟夸父炸串真的那么赚钱吗?
作者 | 文晖
编辑 | 趣解商业
“餐饮创业,就选夸父”,夸父炸串将这句“口号”大字号标注在了官网首页上;同时,品牌似乎也在围绕这个“定位”,不断宣传着自身在小餐饮加盟方面的“优势”。
近期,在一篇题为《夸父炸串单日营收突破10万,创造行业坪效奇迹》的文章中,就写道“夸父炸串南京江宁龙湖龙湾天街店开业”,并着重介绍:“该店开业期间单日营收超过10万元,刷新夸父炸串品牌自创立以来的历史记录”。
随后,关于夸父炸串的新闻中又报道了其获得了“2023年度餐饮商业价值品牌”奖项,获奖原因是“高坪效和快速增长的门店规模”。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百家号截图
>不知何时起,“高坪效”成为了夸父炸串宣传中的关键词。而如果深入观察,这个本土连锁炸串品牌,为了更多地吸引“潜在加盟商”,付出的心思与投入,还远不止于此。
01.“坪效王中王”瞄准中年职场人
“坪效王中王诞生”,夸父炸串在“夸父炸串公司”公众号的推文中,用这样一个描述来形容这家南京江宁龙湖龙湾天街店。
在此之前,“夸父炸串公司”所推送的内容中,也不乏被称呼“坪效王中王”的门店,如上海南翔印象城店,官方对外公布的数据是:当月营业额61.3万,单月利润25万,坪效3.1万。
除了这个词,其公众号中还随处可见“坪效新记录”“单月营业额破XX万”等吸引人眼球的关键词。在抖音搜索“夸父炸串”,“夸父炸串公司”官方账号的推广内容中,也不乏“单店月营业额30万+”这样的描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为了让招商加盟宣传的推广更精准,夸父炸串似乎还锁定了主要目标对象。在其公众号10月22日发布的推文里,“主人公”就是一位从大厂离职的“中年人”;推文摘要中写道“如今的许总,早已摆脱大厂35岁危机带来的压迫感,重新拿回生活的选择权”;当然,案例后面仍没忘记写上“门店首月业绩突破20万”这句“标准话术”。
这已不是夸父炸串第一次用“中年职场人”这个群体的开店案例“做推广”。其公众号10月15日的推文,标题就是“月入40万,中年职场人靠夸父完成突破”,除了提及的门店不同,讲述的故事也是“同样的配方”。
也许“中年职场人”自己都没想到,早已不知不觉成为了小餐饮品牌“瞄准”的目标对象。但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夸父炸串要锁定这一群体作为“潜在加盟商”。
浅层次原因是,“35岁职场焦虑”本身就是一个很有热点的话题,讲有关35岁职场人再创业的故事,比较容易吸引到更多的关注度;但从深层次来看,主要的原因或许还是“中年职场人”更“多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公众号截图
>工作10多年的职场人,大多都可以攒下一些存款,不至于像年轻人创业,加盟费用主要还是要靠家里支持。尤其是夸父炸串推文提到的“大厂离职的许总”,就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加盟商画像”——互联网离职人群。在网络上,针对这一人群的报道屡见不鲜,并常常冠以“曾经年薪百万”这样的描述。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曾经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职场人,现在离职后寻找创业项目,拿出30万元左右投资一个小餐饮门店,也许单日营收就能上10万”。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还挺有吸引力的?
02.加盟商称难运营,“加滤镜”是投资大忌
据夸父炸串在其官网加盟页面中“预测”,单店加盟费用总投入预估25万-35万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夸父炸串官网截图
>而实际上,开一家夸父炸串店的成本可能会更高。例如,小红书博主“开店与成本”将夸父炸串加盟需要投资多少钱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她算出的首批投资金额区间至少为28万-37万。
具体成本投入的明细为,加盟费4.98万,管理费1.2万/年;品牌保证金1万,装修保证金5000(这两项均可退还);设备费(包括统配的定制炸炉、定制展示柜、云巡店系统、白钢设备、冷冻冷藏柜)约4万。
除了这些还有装修费2000-3500元/平米(官网没写明具体金额),一家20平米左右的店装修费就在4-7万之间。房租成本按照15-25平米,一般县级城市1万/月,地级城市及以上2万/月来计算,支付方式按照押三付三,首批的房租费用就在6-12万之间。
此外,夸父炸串还要求加盟商统一采购数字化管理系统、大众点评商户通,同时对门店还要收取一定的设计费,这些费用合计约1.5万左右(官方合计14388元)。如果再算上首批的物料费3万,2万左右的经营备用金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按照这个计算方式,最低的成本约28万左右,这是在装修费和房租按照最低标准核算的情况下;如果在相对大一点的城市,房租较高,或者装修费较高,一家店的首批投入成本就至少要三十七八万了。
这个“价格”,在小城市都可以买一套房。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用这么大一笔钱投资小餐饮创业项目确实不便宜,且可能这笔投资的实际收益还未必都那么“理想”。抖音评论区一位网友就说道:“我就开了一个夸父,惨淡成锤子了,一天卖几百块钱,谁要做去问问已经做的店主,别再当韭菜了”。
还有一位自称是夸父炸串洛阳加盟商的网友称,“被夸父坑惨了,千万别听公司的选址”。其它评论中还不乏“只管招商不管售后,加盟后自生自灭”这样的说法,这位网友还表达了对“原材料价格高”的不满,“强制要求炸串要进他们的卤油,270元10升,一个月六千多元的卤油成本”。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抖音APP截图
>品牌统一要求用料,对食品安全把关更有利,本无可厚非。但从部分加盟商实际的反馈中也能看出,能否通过加盟赚钱确实“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并且,创业做餐饮项目本身就是苦活、累活,在许多细节用料和具体运营方面都会存在具体问题,“坪效王中王”或是“单日最高营收突破10万”这些只是个例。
与此同时,炸串赛道竞争日趋激烈。“趣解商业”通过企查查数据了解到,截至2023年10月27日,我国现存炸串相关企业高达3.73万家,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数据口径: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名称包含关键词“炸串”的企业)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企查查
>“趣解商业”在大众点评上定位北京搜索“夸父炸串”搜到近30家店,这还不包括其它品牌的炸串店。除了夸父炸串、喜姐炸串这两家常被拿来对比的较头部的品牌,这个赛道还有千禧炸串、胡夫炸串等其他诸多品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窄门餐眼截图
>03.两年未融资,夸父炸串靠什么?
夸父炸串创始人兼CEO袁泽陆曾经在接受访谈时明确说夸父炸串要做“中国的麦当劳”,目标是“在全世界开10万家夸父”。但对于一个小餐饮品牌来说,这样的“小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夸父炸串自然需要卯足劲去扩张,吸引潜在加盟商的关注和加入。
自2021年夸父炸串“半年内完成3轮超1.5亿元融资”后,该公司就未再传出融资消息,至此已经两年的时间。而品牌也是需要资金来支撑持续运营的,那么加盟部分的收入,就也成为了经营资金的核心来源之一。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IT桔子
>具体来看,门店数近2000家的夸父炸串,仅是凭加盟费和首年管理费,就可以收入到近1.25亿元;如设备费加装修费,按照较低标准一家店8万计算,2000家店又“进账”1.6亿元,即使除去设备采买和装修材料的成本,公司也不太可能完全不赚钱。
这还没有算上物料这个“源源不断”的进账。夸父炸串的同行,喜姐炸串的加盟负责人就曾表示,在他们加盟商不到2000家的时候,仅通过物料就可以给品牌带来差不多8.5亿-13亿元的年收入。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年没有融资入账的夸父炸串依然可以平稳运营,以及为什么公司经常宣传加盟有多赚钱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在“宏伟目标”和“持续收入”的驱动下,门店数量不断上升自然是夸父炸串的“第一要务”。如今,夸父炸串还有新的“小目标”——2023年3000店,3年内达到5000家店,5年内开出万店。对此,夸父炸串也是充满信心,认为“比起蜜雪冰城的万店规模,夸父炸串的市场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好人赚钱的时代来了,每个街头小吃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袁泽陆曾这样说。但事实上,咖啡、奶茶、炸串,这些遍地都是的品牌“万店梦”,正在不断“收割”着市场的信心。
抖音上在袁泽陆谈“宏伟目标”的视频下,就有评论称“加盟了夸父现在还在还债”“已经亏了,失败的创业”等。
当时,视频文案中还写着“4年扩店3000+”,但现在夸父炸串官方对外的数字却变成了超2000家。据窄门餐饮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夸父炸串线下门店数量为1741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抖音APP截图
>总体来说,想要投资加盟项目的人,即使在品牌的宣传面前,也需要保持自己的辨识能力。正如上文网友所说,多去问问已经开店的店主,再去看一下所在城市的竞争情况,开店的位置靠不靠谱等,再做决定也不迟。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太多利好的宣传,就盲目给项目“加滤镜”,毕竟品牌有品牌的“目标”,而加盟商有加盟商的“苦衷”。
参考资料:
1.《夸父炸串获“2023年度餐饮商业价值品牌” 高坪效促万店潜力迸发》,江西广播电视台
2.《夸父炸串单日营收突破10万 创造行业坪效奇迹》,中国青年网
3.《4年2000店:夸父炸串的冷思考与新启动》,中商网
< class="pgc-img">>源 | Tech星球
文 | 林京
回山西河津创业的二毛,两年间感受到众多新消费品牌涌入到这座县级市。一条街上,七八十家奶茶店密集铺开,瑞幸、库迪咖啡的商战已经打到乡镇,仅隔着200米先后开业。在零食集合店庞大的SKU中,仅用50元就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零食。
广袤的县域市场,正诞生越来越多的“隐形小巨头”,包括7000家门店的甜啦啦、5000余家门店的塔斯汀汉堡、3000家门店的零食很忙、2000家门店的赵一鸣零食。
而逼近10000家门店规模的锅圈,近七成门店分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乡镇。海伦司酒馆的42%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并且正在以更小的门店、更低价的啤酒靠近小镇青年。
消费投资人也相继盯向下沉市场。业内人士透露,塔斯汀早就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争相上门拜访,有机构给出70亿元的估值。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消费力备受关注,“月薪4000的小镇青年背过万的包”,一度登顶社交平台热搜榜首。“有钱、有闲”一度成为小镇青年的代名词,他们正在捧出下一个万店规模的蜜雪冰城、麦当劳。
闷声赚钱的县城新消费:逼近万店,年入70亿
在早已是红海竞争状态的新茶饮市场,甜啦啦以撼动下沉“霸主”蜜雪冰城的姿态火了。
均价在3~12元的甜啦啦,目前拥有7000多家门店,超过了麦当劳(6121家),与茶百道(7206家)、沪上阿姨(7019家)门店规模相当,远超喜茶(2770家)、奈雪的茶(1352家)门店。甜啦啦预计2024年达到万店规模,并于近期宣布了2025年港股上市计划。
从已经披露的业绩来看,甜啦啦2021年营业额提升20%,累计卖出了6亿杯,目前年营收逾25亿元。
在甜啦啦的员工王田看来,甜啦啦发展转折点是在2021年,此前这家茶饮品牌门店多布局在学校、乡镇,外界鲜少知道,也一直不愠不火,加盟门店规模在2000多家左右。直到9.9元一桶水果茶的推出,才真正爆火。
王田向Tech星球介绍,此后甜啦啦开始注重打造品牌知名度,在他看来,新茶饮口味差异化并不明显,谁能抓住流量才最重要。
据王田透露,甜啦啦一款新品上线时,会投放几百万去抖音、小红书等各个平台上做推广。9.9元喝到一杯富含柠檬、百香果、西瓜和苹果等种类的桶装水果茶,对小镇青年有足够吸引力。
“而9.9元价格产品,甜啦啦利润能达到5.5元”,王田进一步补充说道,在他看来,高端茶饮品牌9.9元产品主要起到引流作用,但甜啦啦完全可以靠9.9元产品挣钱。
从目前甜啦啦的出圈路径来看,“县城版”蜜雪冰城无疑是最成功的营销。
王田介绍,甜啦啦可以充分利用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已经完成的市场教育,很多新店选址会在蜜雪冰城隔壁。据他透露,加盟商中大约有1000多名都与蜜雪冰城有关,因为蜜雪冰城门店规模已经3万多家,加盟商面临着进场困难及单店营业额下滑的挑战,转而选择甜啦啦。
甜啦啦扩张之路还在继续,在一位甜啦啦招商人员朋友圈里展示,一天便有19家新店签约,在过往记录里,一位加盟商最多开了150多家门店。
不止甜啦啦,近两年,塔斯汀中式汉堡、赵一鸣零食,也相继在县城崛起。它们都在县城蛰伏已久,通过自建供应链,将价格压缩到极致,当更广阔的群体了解到这些品牌时,它们已经是逼近万家门店的“庞然大物”。
它们都是依靠庞大的加盟体系,在下沉市场迅速开疆拓土。无论是卖给加盟商的食材,还是抽取一定营业额的模式,都让它们赚的盆满钵满。创办于湖南的“零食很忙”,2022年全国门店零售营业额达64.45亿元,此前36氪报道,塔斯汀中式汉堡2022年利润为2.2亿元。90%收入来源于加盟商的锅圈,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实现营收71.74亿元。
零食集合店、中式汉堡等赛道也成为新的资本宠儿。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如今还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甜啦啦、塔斯汀这些项目肯定都会重点关注。
除了在县城崛起的品牌之外,更多的新消费品牌也在涌入县城。瑞幸和库迪咖啡的商战一路打到县城,星巴克朝着浙江、江苏、安徽等强消费能力的县城进发,喜茶也出现在小镇的街头巷尾。
高性价比抓住小镇青年,淡旺季明显
对新消费品牌而言,在下沉市场,砸钱补贴买流量的模式可能失灵,这里非常依赖于熟人社交、口碑发酵,它们还在一步步摸索小镇青年的喜好。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比如锅圈、零食集合店等品牌,它们很多时候选址都会在商超附近,目标便是“拦截住进商超的用户。”
今年1月,刘兴在江西老家县城加盟了库迪咖啡,在县城他已经拥有火锅、面包、西餐等多个业态的门店,县城咖啡品牌稀缺,加盟库迪咖啡,刘兴是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久之后,瑞幸就在距离200米处新开了一家门店。但刘兴并不慌张,因为如果有一家瑞幸开在隔壁,库迪咖啡总部会给加盟商每杯1.1元补贴,也即瑞幸最低9.9元的产品,库迪咖啡能够以8.8元价格卖出去,他告诉Tech星球,“瑞幸优势是知名度高,库迪必须价格更低才行。”
刘兴的门店一天最高能卖400~500杯,但县城年轻人的喜好跟一二线年轻人有所区别,刘兴说,他们不喜欢扫码点单,经常要求咖啡必须全部去冰,但这会很影响产品口感。库迪咖啡的代言人贴纸,在一二线城市遭疯抢,但在这里几乎无人问津。
一位县城咖啡资深爱好者向Tech星球表示,县城咖啡的消费群体,以公务员、银行职工、工厂职工居多。联名产品在下沉市场非常受欢迎,比如瑞幸最新的“猫和老鼠”联名。在他看来,这些咖啡品牌更多是会抢占奶茶店生意,他所在的办公室员工已经从喝一杯奶茶,变成喝一杯瑞幸。
除此之外,对于新消费品牌的县城加盟商而言,挑战在于,有明显的淡旺季,往往在节假日迎来消费高峰,其余时间的客流急剧下滑。
王远今年同样在江西的一个小镇上加盟了锅圈。疫情期间宅家需求爆发,锅圈给予加盟商多项优惠,吸引着如王远一般的加盟商入局。刚开始很多本地人并不知道锅圈这个品牌,他们出于好奇进店消费,王远说,但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返乡的年轻人会惊讶于锅圈已经开进县城,对品牌进行一定宣传。
王远的门店日营业额最高可达6000元~7000元,但王远说,因为加盟商必须从总部进货食材,其实利润率并不高,一年下来粗略计算,他大约能赚十几万。
“很多乡镇人消费起来是真舍得花钱,但是瓶颈在于人口数量有限”,王远感叹道。
当进入淡季时,王远会和员工去各个小区搞免费试吃活动,吸引更多人成为未来的潜在消费者。对他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疫情之后,宅家需求下降,如何留住用户。
县城还能诞生多少家万店品牌?
广袤的县城,对新消费品牌有着无限的诱惑力。中国约有3000多个县城,只要在每个县城开三家,企业就可以达成近万店目标。万店规模,也有助于帮助品牌更快实现上市梦。
目前,国内突破万店的餐饮品牌并不多,比如,华莱士、正新鸡排、蜜雪冰城、绝味鸭脖、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和瑞幸咖啡等。
在新消费资深观察者夏芸阳看来,县城新消费崛起背后,是品牌溢价效应在下降,而围绕供应链的价值在持续上升,品牌将价格压缩到极致,比如,让小镇青年用一杯豆浆的钱就可以喝到一杯咖啡。
下沉市场品牌动辄万店规模,原因之一是县城优质点位有限,且很容易饱和,先进场才能吃到红利。比如,一个县城可能只能“养活”一家星巴克、一家肯德基。
在县城崛起的新消费品牌,也是踩中一定的空白市场红利,比如下沉市场曾诞生过万店规模的蜜雪冰城、华莱士。而甜啦啦、塔斯汀通过产品创新,以及低价模式,依靠平替产品概念迅速走红,也可以减少许多试错成本。
另一方面,县城邻里社交属性强,“炫耀式消费”给很多品牌入场提供可能性,他们愿意为“倍儿有面子”的产品买单,在熟人社交氛围中,往往形成强大的复购。
夏芸阳认为,下沉市场也更重视场景,很多小镇青年不仅有钱,还有闲,需要场景去社交。
在县城创业精品咖啡馆两年,二毛的策略是聚集起消费能力强的人,用品质留住真正懂咖啡的客户,虽然前期量会很少,但随着开店时间久了,自然客户会多,也会细水长流。“县城还有一部分消费能力强的人,比如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单职工,家境殷实,无房贷车贷压力,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在县城,你只要能服务好一部分目标群体,就能生存。”
除此之外,随着新消费品牌在一二线城市门店饱和,县城正成为它们新的掘金之地,甚至是很多企业的“救命稻草”。比如,“十元小酒馆”海伦司受疫情及开店失速影响,一度陷入业绩下滑局面。
近期,海伦司开放了90-120平米精品店加盟,主要聚焦地级市、人口20万及以下的县级市、或者大城市的郊区等人少的地方,通过精简SKU、去掉高价位的洋酒等方式,去适应县城消费习惯,以寻求新的增长。
新玩家不断涌入县城和小镇,下沉市场还能诞生出多少家万店规模的品牌?
(备注:文中王田、刘兴、王远为化名。)
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4月7日,和府捞面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正式宣布开放加盟。据介绍,和府捞面的统包合作费69.8万元,包含设计、装修、标配设备。合作方式是托管式,和府捞面可以提供整店运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支持、选址支持、市场推广支持等。加盟店铺的要求是80—100㎡,回本周期大约在12—18个月,具体看门店情况。
和府捞面加盟申请页面显示,加盟者的投资预算有50万以内、50万—100万、100万—200万三个选项。
据悉,截至2023年12月,和府捞面共有超过600家直营门店,品牌会员超过2500万人。
对于为何在此时放开加盟以及不同投资预算加盟门店的差异,截至发稿,和府捞面未回应更进一步的采访。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和府捞面前期开放加盟的速度不会太快。开放加盟考验的是品牌对加盟门店的支持能力和管控能力。和府捞面采用托管模式,意味着是法律上的加盟、管理上的直营。
2023年12月,和府捞面曾举行“进化”品牌战略发布会,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当时提出,和府捞面将开启“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集团战略。一方面,积极开拓多线市场,计划深入2000多个县级单位,携手5000多名战略合伙人,实现品牌价值共享。另一方面,以香港为桥头堡,走出国门,去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探索全球市场的可能性。
此后,市面上一直流传和府捞面预备赴港上市的消息。早在2022年年初,绝味食品也曾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参股的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
不过,近期,和府捞面对上市传闻予以了否认。和府捞面在4月2日发表的声明中表示,网传的“和府捞面计划最早于今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亿至2亿美元”属谣言,公司从未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此前,绝味食品的公告曾透露,和府捞面2020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在声明中,和府捞面表示,2023年,和府捞面收入同比增长48%,实现三年疫情后首次扭亏为盈。
最近半年以来,放开加盟的餐饮连锁品牌越来越多。3月4日,海底捞宣布推出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今年2月,九毛九宣布旗下太二酸菜鱼、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将引进加盟及合作模式。
与和府捞面同属于面食赛道的陈香贵去年11月开放了加盟。彼时,陈香贵给出的投资预算有50万—80万、80万—120万、120万—150万、150万以上的选项。目前,“陈香贵合伙人申请”小程序上提供的选项变更为了100万—150万、150万—300万、300万—500万、500万以上。小程序上的内容显示,陈香贵品牌在2021年12月直营门店达200家,2024年计划全国扩张超过500家店。
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在去年11月也放开了加盟,并加速在南昌、郑州、宁波、南通、无锡、常州等多个城市进行布局。
开店数量、客单价、翻台率是影响连锁餐饮企业营收的几大关键指标。对于以直营为主的连锁餐饮品牌来说,开店意味着重成本投入。
有专注餐饮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前些年,备受资本青睐的新崛起的餐饮品牌几乎都是直营模式,依靠品牌效应、资本烧钱,实现快速扩店,抢占市场份额。但在疫情影响下,开店的投资回报周期拉长,资本投入变得理性,对品牌来说,直营式扩张变得压力巨大。放开加盟则是使品牌以更加轻盈的方式进行扩张。
文志宏指出,从当下餐饮品牌纷纷放开加盟可以发现,一种是主动型,企业主动放开加盟,谋求更快速的扩张,一种是被动型,原本坚持直营,但因竞争对手快速发展,抢占份额,也开始转向加盟。
不过,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文志宏表示,虽然自营和加盟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弊端,但一个连锁企业如果要谋求更大规模的发展,最终都是要走上规范的连锁加盟的方式。
餐饮品牌纷纷从直营走向加盟,经营模式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也预示着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再度开启。对品牌来说,更加多维、系统的考验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