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章鱼,一只顿顿煮火锅的章鱼。
俗话说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
对于各位吃货来说,
火锅不止是冬天吃,
现在大热天一样很多人热爱牛油的辣味火锅。
但最近章鱼就看到一个记者暗访记录,
说广州有一家火锅店,
顾客吃剩的汤底油,
捞回来重复使用。
顾客吃剩的菜,
第二天也继续用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章鱼带你们看看暗访记者的调查现场情况。
小李前段时间,通过面试进入了一家火锅店做厨房切配。第二天他一进后厨就发现,厨房环境非常恶劣。
冰箱很臭,地上到处都是垃圾,有一些地方还发霉
谁知第二天就让他看到了更离谱的事。
小李看到服务员把那个客人用过的红油,回收过滤,然后再卖出去给客人。
厨房环境现场非常恶劣
>为了一探其中内幕,
暗访的记者决定通过面试进入厨房做“卧底”。
因为不需要啥技术,只是切菜,然后摆个盘上菜,如果记者没问题的话,第二天就可以过去试一下。
不用健康证
不交身份证
不问姓名
简单与厨房负责人聊了几句后,
记者竟然就应聘成功了。
后厨看起来比较凌乱
>而厨房负责人也坦承,
这个厨房卫生不怎么样,
但店内的生意却一直比较好。
第二天记者就去上班了,报料人说的是,火锅店将用过的油重新捞回来用,但记者卧底看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第二天上午10点半左右,暗访记者与其他员工一起来到了厨房。
到处都是残留食材和调味品
>整个厨房面积约8平方米左右,共分切、配菜和清洗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之间,只是用垃圾桶和两个铁桶作为隔离。铁桶与垃圾桶紧挨着摆放,其中一个铁桶里放的,就是火锅用的红油。而另一个铁桶上面放着一个筛子,方便打捞吃剩下的锅底残渣
油料保存储存都很随意
>随后,旁边一个盛放红油的大铁桶,被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厨房负责人小卢直接说,这里的油全部都是来自前一晚客人吃剩下的锅底,加热就是为了把水蒸发完。
厨房负责人也承认,
这些红油就是前一晚客人吃剩的,
就这样听都够恶心了,
让我们再看看当时记者拍下的画面,
他们究竟是用怎样的方式回收这些红油的,
章鱼先吐为敬了,
可能大家的晚饭都忍不住吐出来
回收加工过滤使用
>加工好了端出去又是一个崭新的“共享锅底”
>随后记者忍不住对话厨房员工
记者:这么多油能用多久?
厨房员工:一直用啊!
记者:一直用?
对啊,反复用,回收啊。
记者:回收?
厨房员工:对啊!
老红油用完了怎么办?
此时负责人小卢做出的举动,
让已经目瞪口呆的暗访记者更加震惊。
吃剩的锅底过滤了就回收了
>一般消费者没有能力识别问题火锅,只有监管部门才有能力、有责任预防和治理。但很可惜,曝出问题的,要么是良心未泯的服务员,要么是独闯龙潭的卧底记者,监管部门似乎总是后知后觉。
如果监管者经常对火锅店进行抽查,应该能提前发现类似问题。大概是因为这种被动式监管,才令到某些餐饮企业肆无忌惮地赚黑心钱。如果市场监管者与媒体监督同时发力,恐怕这种黑心火锅店很难有生存空间。
章鱼接触到很多开火锅店的老板,总是问章鱼厂家的一次性底料为什么这么贵,油料的成本一斤都在十几块,就算是料渣底料也要十元一斤,外面那些锅底十几二十块的锅底是怎么赔钱做生意的,甚至还设有免费锅底的商家。他们都不赚钱的吗?
< class="pgc-img">>不管别人怎么做,章鱼始终认为,做餐饮就是做良心,虽然现在是竞争市场,消费者除了对味道挑剔对价格也很敏感,但是不能因为利润薄就动用歪脑筋,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不能盲目追求价廉食品,要给良心商家一次机会,只有赞同认可了商家,商家才有利润和动力去做更多的菜品创新和活动回馈。
食客一味的追求价格不关注食品安全,只能让更多的商家为了获取客户去偷工减料降低运营成本,这只能是一个更糟糕的恶性循环。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民以食为天,如果你也是一位餐饮人,或者有想法成为一名餐饮人, 不妨关注章鱼一起交流学习,你的点赞关注就是厂家小章更新的动力,私信(火锅底料)给章鱼,抽取幸运观众一名送一次性火锅底料一包,看看和店里面吃的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下馆子涮火锅的你,可曾想到过火锅店是如何对待你的食材的?
店堂柜子上暴露在空气里的餐具是否够清洁卫生?
他们用来切盘的牛、羊肉是否新鲜?
他们购买的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
火锅汤底中是否放过罂粟壳?
这些消费者肉眼很难判断的情况,就需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手了。
快来跟执法人员看看一家火锅店的后厨是怎么样的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是松江区比较成熟地标性商圈,其中的小辉哥火锅是典型的线下餐饮“线上外卖”的店家,入驻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微信外卖等四家平台。
近日,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就对这家企业进行了检查。监管人员介绍,对于入驻网络订餐平台商家,后厨的检查要求与传统线下餐饮的要求是一致的。
由于该店的餐具是在开放空间内摆放,执法人员首先对餐盘进行了ATP表面清洁度的检测。将棉签在餐盘表面涂抹后采集后,使用专业快检设备进行读数,如果餐具表面有食物残渣或细菌,则会让读数“飙升”,如果读数在100以内,则为合格。经快速检测,餐盘的表面清洁度读数仅为4,达良好级别。
走进后厨后,可以看见餐厅员工正佩戴口罩、手套在洗碗间洗刷餐具。执法人员表示,之所以餐盘的清洁效果较好,得益于这里的洗碗流程符合要求,且配备了洗碗机。
此外,执法人员还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火锅底料中是否非法添加罂粟壳,可通过吗啡快检得知;
生菜、小青菜用试纸快检一番是否还有农药残留;
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检验检疫证明是否符合要求……
那么,如果消费者在吃火锅的时候,察觉到可疑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现在,各区的基层监管所快检实验室都已经定期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向监管部门举报,或留存样品自行前去快检实验室做检测。
据介绍,如果在快检中查出问题,则将进一步采集样品送入实验室进行定性检测,并采取相应处置。
去吃火锅时,消费者往往会在上菜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食物本身就是熟的,如午餐肉、鹌鹑蛋等,有些消费者可能就会不等下锅就先尝上几口解解馋,而这种做法,可能就是暗藏食品卫生风险的。
这是因为,火锅店菜品与直接入口食物,在加工存储方面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为火锅准备的午餐肉的切配摆放,因为顾客食用前会有一道在火锅中经过高温杀菌的程序,因此可以在粗加工间进行;而直接入口的午餐肉,则需要在冷菜间加工,以保证卫生安全,因此即使上菜时就是熟的,不建议直接吃。
对于火锅店的牛羊肉卷,部分消费者可能存有是不是胶水粘合的“假肉”的担心。其实,可以吃前先烫一片肉来观察一下。
假牛羊肉卷白肉和红肉是分开的,白是白,红是红,一块一块的;真羊肉白肉和红肉是相接的,纹理清晰自然。
假的牛羊肉开水一烫,无需用力拉扯瘦肉和肥肉就会散开,而真肉的话入沸水不会轻易散开。
吃火锅,如果以卫生、安全为原则,就要求熟透。
肉类:最好煮10分钟以上,直到全熟。
鱼类:身上有寄生虫或微生物,得煮至少15分钟以上。
脑花、血旺:需要煮更久。
豆皮、豆干:这些菜富含植物蛋白,容易滋生细菌,因此要烫上两三分钟才保险。
蔬菜:如香菜、空心菜、白菜这些常见菜,煮久了的话反而会损害其水溶性维生素,影响营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吃火锅常常一张桌上生的、熟的摆开,筷子一会儿夹生的、一会儿夹熟的,也可能造成细菌污染。最好选择一双专门用来涮肉的公用筷,安全又卫生。
除了煮,吃也是有学问的,不能贪图一时爽快而吃太烫的食物,也不要喝火锅汤。太烫的食物会对食道造成伤害,而汤里的嘌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高,则可能让胃肠道遭殃。
最好先捞到盘子里晾一晾再入口,有时当时吃的时候觉得不烫,但吃完后就会发现舌头以及口腔里都会有点麻麻的感觉,这就是因为吃得太烫了。
现在火锅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大家普遍认为只要火锅味道好,就不愁店里没顾客,除了味道,火锅店的新品研发能力也非常关键。没有新品支持,门店就像一口枯井,很难迸发出活力,也难以存续下去,最终只得被人遗忘。那么,火锅店该如何通过研发新品来匹配市场需求呢成都记忆老火锅为大家总结这几点经验:
1.新品推广
每家火锅店都有自己宣传新品的方式,现如今火锅店要学会利用线上平台,可用短视频的形式介绍新品信息、拍摄精品视频等;也可以举办活动,让顾客自发分享新菜品,并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
< class="pgc-img">>2.是否值得顾客拍照分享
随着社交分享需求的激增,人们越来越愿意将美食的品尝过程和体验感分享出来,看到好吃的食物,或者精致、有趣、别致的菜品,往往都会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并分享至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进行传播。而想要让顾客主动分享,就不得不提高产品的颜值,餐具不再是千篇一律,而应该是倾注了设计和品牌元素的文化产品,菜品也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切配,还需要融入腌、炸、卤、煮等技术,并合理地利用美学设计,进行造型摆盘,这样有颜值、有文化内涵的火锅菜品谁能不爱呢?
3.产品的新鲜度
新品,何为新?把别家店的产品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叫新?把原来的产品换个名字叫新的?正所谓新品,指的是能带给消费者新感受的产品,要让人通过品尝火锅菜品尝到不一样的口感。如果你家的新品是别家的旧品,那顾客是不可能对你产生消费兴趣的,所以我们在打造新品的时候不要考虑自己缺少什么,而应该考虑市场缺少什么。充分调动自己的餐饮敏感度和天马行空的思考能力,挖掘鲜见度高的食材,打磨差异化的匠心产品,才能引起市场反响。
< class="pgc-img">>4.新品定位
考虑大众的喜好口味,必须根据个人口味或喜好来评判。很多火锅店老板往往以个人口味或喜好来评判产品好坏,而忽略了大众化的口味,导致了新品的小众化。
综上,如果你想要通过新品来带动销量的话,一定要立足以上三点思考,不能为了引进新品而粗制滥造,只有真正考虑到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研发,才能得到顾客和市场的双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