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大大小小的聚会,火锅可以满足大家各自的小心思。除了肥肠,而众多下货里,我最爱的是鸭血。
对,在四川火锅里,鸭血才是仙,一点杂念都不掺。去年看《峰味2018》的时候,种草了那个鸭血火锅。在各大公众号看到漳州路上开了新店,必须马不停蹄去探店踩雷啊
< class="pgc-img">>店门口架着两个龙头锅,据说是他家的两大招牌!一口鸭血锅,鸭血是现点、现捞、现剁,保证新鲜。
< class="pgc-img">>另一口卤水锅,用的是自家调的八料老卤水,上桌前再煮一下,吃起来更入味。与别的四川火锅店不同,一进门,这浓浓的卤水味儿啊。
< class="pgc-img">>这经典谭鸭血红锅是店内的招牌,吃之前非常有仪式感,得亲自掀开红盖头,讲的是开鸿运!好吧,那就一起祝福【酉食青岛】2019年能挣钱吧,一块钱也是爱。
< class="pgc-img">>火锅底料决定着一锅火锅的品质,姜蒜、底料、鸭血、卤豆腐干、卤鹌鹑蛋等等,就连鲜牛油都是爱的心状,完全颠覆了我对粗狂四川火锅的印象。
< class="pgc-img">>火锅汤是用“老鹰茶”来煮,对于自诩吃货的我来说,茶煮火锅也是头一回见。
< class="pgc-img">>香油碟,六块钱,一小罐香油配葱姜蒜,还算丰富。
< class="pgc-img">>但这3块钱的农家干碟是不是有点儿太小气了。
< class="pgc-img">>汤底煮沸,忍不住吸一口气,汤底的浓郁香味迅速涌进鼻腔。
< class="pgc-img">>鸭血火锅,当然要先尝尝主力选手。
< class="pgc-img">>厚切的鸭血,表面光滑,细腻无孔,久煮不散。烫熟后夹起不易碎,入口细嫩香滑,还会微微弹牙。
< class="pgc-img">>火锅标配,香油碟+蒜。放入油碟滚上一圈,还不等它凉凉就吞入嘴里,辣度虽然偏弱,但口感圆润平滑。
< class="pgc-img">>凭良心说,鸭血的确很赞!没有砸招牌。
锅底的料还有他家另外一口大锅里的卤货。卤鹌鹑蛋和卤五香豆干都是相当入味,先卤再涮滋味更足了。
< class="pgc-img">>吃货总是很挑剔的,酉食的吃货更是嗓子里揉不进沙子。
点菜时点了推荐的网红拼盘,干贡菜、豆腐、鸭血、午餐肉、笋、耗儿鱼。本以为能都尝尝,还可以省一份鸭血,但是又把自己坑了。
< class="pgc-img">>刚刚被锅底的鸭血惊艳,但是看到这拼盘里的鸭血,不免有点儿失望。不论从厚度还是质地,看起来都是二等品啊。
< class="pgc-img">>看着边缘,像不像从半成品塑料盒里倒出来的。
< class="pgc-img">>感觉这个网红拼盘都是提前摆好了,下面的碎冰保鲜,但是食物的质地已经发生了变化,耗儿鱼都快成鱼干儿了。
< class="pgc-img">>剑笋、午餐肉算是火锅店正常水平。还是建议大家喜欢吃啥就单点,这样的拼盘雷点太多。
< class="pgc-img">>比如摆在中间的干贡菜。干贡菜是成都的特产,据说5份鲜贡菜才出这1份!
< class="pgc-img">>服务员说,烫1分钟左右口感最好。相信我,你真的不一定喜欢这种嘎嘣脆的口感,反正我不爱。
< class="pgc-img">>好吧,锅底的鸭血已经被我清了,那就只能开始强攻肉类了。谭公嫩牛肉的分量看起来还挺有诚意。
< class="pgc-img">>大片的嫩牛肉,每片大约有半个手掌大,看着还是挺新鲜。刚刚被网红拼盘伤的心稍微有点儿恢复了。
< class="pgc-img">>下锅稍微涮一下,变了色就能吃。牛肉自带的香气,混合着锅底的香辣,很嫩,吃起来很满足。
< class="pgc-img">>点菜的时候,还问了问服务员,他家的辣度怎么样,听话如我们点了中辣,结果其实也就是微辣,也许四川火锅来了北方都要迎合一下口味吧。
所以这个时候,3块钱的干碟就很重要了。一口吞了沾满干辣椒的嫩牛肉,才有吃四川火锅的味道。
< class="pgc-img">>大口吃肉也得配点儿菜。牙签香菜牛肉,牛里脊包裹香菜,看着香菜挺新鲜的。以前在一家店吃的香菜牛肉,香菜基本都变色了。
< class="pgc-img">>不需要涮很长时间,和嫩牛肉差不多。牛肉和香菜味道还是很搭,一口一个正好。32块钱六块儿瞬间就没了。肉疼。
< class="pgc-img">>火锅吃了一半,卤水肥肠才上桌。肥肠是已经卤好了,蘸着免费送的干碟就能吃。
< class="pgc-img">>卤过的非常没了多余的肥油,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卤水味很重,偏淡,所以还得下油锅。
< class="pgc-img">>涮过红油的肥肠一口下去,爆汁!也许有点儿夸张,但在我的字典里,似乎就没有不好吃的肥肠。
< class="pgc-img">>藕遇小鲜肉!纯粹是被名字诱惑点的一道菜。平时涮火锅我必点藕,因为这个诱人的名字,我把8块钱的藕片升级到了28块钱的小鲜肉。
< class="pgc-img">>其实就是半个藕盒!涮之前还担心,没有夹起来的肉馅儿会不会散。还好,小鲜肉经得起考验。
< class="pgc-img">>口感还算不错,不是雷区,一片藕配上肉馅儿刚刚好,肉馅儿吸满了辣油后味道很正。
< class="pgc-img">>多么希望吃完出门就能碰上个帅哥啊,那我一定每周都来吃,点一个锅,再来五盘藕遇小鲜肉。
不要以为尝鲜都会有收获,血泪教训告诉你们,北方人在四川火锅店不要猎奇!比如这个鞭炮笋!此处省略十个字。
< class="pgc-img">>作为吃四川火锅必点的甜品,他们家的红糖糍粑水准还是不错的,香糯可口,平时不爱吃糍粑的吃货都抢着吃。
< class="pgc-img">>一定不要被涮火锅耽误了时间,上桌赶紧趁热吃。一是凉了口感的确会差一些,另外就是盘底的红糖全浸透到糍粑里,有点儿甜腻。
< class="pgc-img">>水果冰粉,一般般,如果是赠品我可能会美言几句。
< class="pgc-img">>这是差不多四人份的点单。去的时候开业有一些优惠,但整体价格还是偏高,属于中高档四川火锅。
< class="pgc-img">>可能是刚开业的原因,店里服务员明显忙不过来。有些大叔大姨对于菜品都不是很了解,叫服务员基本要靠吼。
< class="pgc-img">>作为四川火锅,这家的辣度还好,不必太担心。招牌的鸭血还是很赞的,锅底的鸭血肯定不够,一定要单点!带网红字的菜品谨点!
>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4月30日,青岛籍导演丁晟携新作《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来到青岛电影学院和青岛农业大学两所学府与观众映后见面,在“回家”路演的过程中,丁晟感受到了家乡观众的热情,表示要用优秀的作品回馈家乡父老,并接受记者专访,分享创作幕后。
导演风格从硬汉到细腻转变
记者:您在电影拍摄中,有着多重身份,您是如何做到平衡和快速转换的?
导演:在电影拍摄中我有三个身份,10部影片有9部是我自己执笔编剧的,导演是第二个身份,第三个是剪辑,除了第一部,其他几部影片都是我自己操心剪的,没有助手。角色转换需要明白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三个工作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剪辑的时候,我还在调整剧本;写剧本的时候,也能想象到未来这场戏怎么写。
记者:以前您更多拍比较硬汉的作品,这次看到您在导演风格上比较细腻的一面,是在什么契机下做这样的转变呢?
导演:我知道自己有细腻的一面。我想通过我给自己布置的这个作业,把它的能量放大。我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干什么,还有什么潜力,不逼自己,看不到有多大可能性。像这部影片,其实大家能看到我故意束缚住手脚,把以前比较有经验的做法放弃。我觉着干这一行还是要有新鲜感,老重复自己也没意思,想在在以前没尝试的领域做一点探索。
这是我第10部电影,也是第一次顺场景拍,开拍第一天就拍第一场戏,杀青拍的就是最后一个镜头。过程非常刺激、有挑战,每一天都是在创作的状态,我自己写的剧本,应该说提供了最后成片80%左右的结构和状态,还有20%需要演员加入后进行二度创作。
记者:从题材上来讲,悬疑喜剧有哪些地方吸引到你?
导演:悬疑和喜剧好像不太搭,但是这两种类型我都分别拍过。这个类型真正难的就是讲故事,要设好多伏笔,俗的来说就是挖坑,最后要把它填得比较好,我崇尚讲完整的故事,不太喜欢故事没讲完戛然而止、开放式结局等。编剧的过程是特别难的,几乎想放弃。
这部电影的笑点不是演员耍活、搞笑,不是喜剧小品集,也不是相声段子,所有的笑点都是情节里的,可能拿任何一段剪短视频,不觉得好笑,但是情节推到那个份儿上,就自然好笑,是情节推动的,我崇尚的笑点是这样的。
于谦的江湖感是演不出来的
记者:您是怎么考虑到让杨幂和于谦这样的搭档的?
导演:写剧本的时候是有人物参考的。这部戏是个群戏,5个人在全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画面里,互相都要有化学反应,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几个人互相没合作过,让大家看到一个新鲜的组合。好演员就能够在演戏的过程中找到这个戏的节奏和和味道,这几个演员都很理想。
于谦不是简单的相声演员,他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过两年,导演系,算是师弟,比我入校还晚一点。他可不是玩票,对电影的理解或镜头感以及对人物的塑造不低于任何一个职业演员,他还演过话剧,他的表演分寸感非常好。他长期在曲艺行,这种江湖感是演不出来的,而且他贡献了很多笑点,这些笑点不是嘴皮子上逗哏捧哏的这种效应。
记者:您每次都会带电影回家乡,是不是在您心里也有一部《没有一顿海鲜解决不了的事儿》?
导演:拍每一部电影都会回来跟父老乡亲们汇报,这是我成长的土地和空气。我19岁离开青岛去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我记得离开青岛的时候很少吃火锅,青岛海鲜一般都是白水煮出来,蘸姜汁儿蘸蘸醋那么吃,后来才开始吃各种各样的火锅,青岛现在海鲜有火锅的吃法吗?可以尝试一下。
我是肯定愿意为青岛做贡献的,4部电影都是在青岛拍摄的,特别想好好展现青岛的风貌,我甚至经常说,如果让我拍青岛的城市形象片,可以免费拍,我对青岛是有特殊感情的,当然有片子,我尽量回青岛拍。
观众反应:悬疑、喜剧融合极具爽感
在青岛电影学院,丁晟也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秘籍。来自导演系、动漫系、摄影系等的同学们,提问非常专业,丁晟的回答也是满满的干货。他直言无论拍长片还是十几二十分钟的短片作业,最重要的是“编出吸引观众的故事”,思考作品的叙事节奏和叙事方式,只有做好这一点,随后的拍摄空间、作品成本以及拍摄技巧,就都“迎刃而解。同时丁晟也用自己的新作品《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举例,他坦言自己以前擅长用一些大场面和视觉奇观吸引观众,这次想要“放弃以前的优势,挑战一下自己的潜力”,“这个片子有犯罪悬疑,也有喜剧元素,这两个类型我都拍过,这次想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拍一部极致的作品”。
今年五一档几部新片中,唯一一部结合了悬疑犯罪和喜剧类型的电影也拥有着最长的名字——《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和喜感的荒诞故事:四个互不相识的人在戏院后台库房分赃,竟意外牵扯进一桩命案,一顿热辣滚烫的火锅翻滚着层出不穷的悬疑。
对于观众来说,影片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完成了悬疑和喜剧的巧妙融合,在叙事上还制造了多层反转,搭配“火锅”的麻辣浓烈,具有非常的“爽感”。“惊喜十足”“格外好笑”“看个电影再炫顿火锅,刺激又解压”,是更多观众的共同反馈。在映后见面会上,导演丁晟也真诚邀请观众多多推荐这部与假期适配度满分的社交顶配电影,在五一档呼朋唤友一起走进电影院,感受“看完火锅吃火锅”的快乐。
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赵耀光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青岛一家火锅店的90后女老板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这个可以有!几天前,为了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她在自己的餐厅门口贴出了“免费吃饭”的海报,求助者只要跟服务员说一声“来份16元的三鲜水饺”,店员就会“心领神会”,端上一份热气腾腾的免费餐。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免费爱心餐推出以来,已先后有5人前来求助就餐。4月9日,面对记者采访,女老板华蓝表示,今后只要自己还从事餐饮业,免费爱心餐就要坚持送下去。
直击:店门口贴上“免费吃饭”海报
“如果你在青岛目前没有收入,遇到了困难,如果来到我的餐厅,告诉工作人员来份16元的三鲜水饺,吃完直接走就行,不用客气。希望您以后有了能力,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就可以了。”4月9日下午,在李沧区枣园路上的一家名为椒典火锅的饭店门口,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张颇为醒目的“免费吃饭”告示。
张贴在店门口的“免费吃饭”海报
记者推门进店看到,一位身穿白衣的年轻女子正在整理餐桌,见记者前来采访,她走过来介绍,自己名叫华蓝,是这家餐厅的老板,门口的告示是她贴上的,这项爱心活动已推出好几天了。
华蓝展示抖音账号上发布的视频
谈到提供免费爱心餐的初衷,华蓝向记者坦言“事出有因”。原来,前些天,青岛餐饮业刚恢复50%堂食,就陆续有多名外来务工者来到店里求职。她细问之下才得知,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正常运转受到了影响,有的务工者一时间难以找到工作,就来到店里应聘,希望能有个暂时的安身之所。面对这些求职者期待的目光,华蓝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招录对方,可眼下餐饮业元气大伤,店里经营状况一直不太景气,自己有心无力,但如果直接拒之门外又于心不忍。
最终华蓝做出了一个决定,希望尽自己所能,为那些遇到困境的人们提供一顿免费爱心餐。“疫情之下,不仅一些企业遇到了困境,肯定也会导致不少外来务工者面临难题,我虽然一时无法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但起码可以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暖心:已有五人前来点免费爱心餐
据华蓝介绍,除了在店门口张贴这份告示外,为了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知道这个信息,她还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小视频。到现在为止,已经五人来到店里点这个免费饺子。“来吃免费餐的人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样的信息,能找过来,肯定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我们既非常同情,也非常理解,更不会多问一句,直接给他们上餐。”
华蓝说,她的这家火锅店主打产品是川味火锅,平时并不卖水饺,提供的爱心饺子一般都是满满一大盘,也不会去具体计算饺子的数量,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求助者们能吃饱、心暖。担心前来求助的人会觉得尴尬,店员还友情提示可以根据需要打包带走。
女老板华蓝正在整理餐桌
“顶起来,让需要的人看到!”“感谢老板,人间有爱,山东人有情。”“到了李沧一定得去吃,付钱的那种。”……记者看到,在华蓝的个人账号里,截至目前,这条短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30万,共吸引了上万人点赞,网友留言上千条,许多人对她的善举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提供免费吃饭服务,难道就不怕大家都过来,把店里给吃垮了?”面对周围人们的疑问和不解,华蓝直言,能过来吃免费饭的人肯定是一时遇到了困难,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肯定不会走到这一步,所以她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她说,自己发布的这条视频在网上走红之后,虽然绝大多数网友给予了点赞支持,但也有一部分人提出了质疑,甚至怀疑她是在炒作。对此,她坦然地向记者表示,今后只要自己在做餐饮,这个免费爱心餐活动就会持续下去。
背后:打拼十四年,有苦也有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对外提供免费吃饭,可华蓝自己店里的日子并不好过。现在餐饮行业不景气,她已经将崂山一家大型商场的店面关闭。为了应对困难,她自己干起了店长。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中午,这家可容纳一两百人就餐的店里只接待了一桌客人。
记者了解到,最初看到贴出了“免费吃饭”的爱心告示之后,店里一些员工感到不解。他们曾问华蓝,“咱们店自己也困难,怎么还顾得上去管别人?”对此,华蓝这样回答:“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越是在别人危难时越应该帮人一把。因为,总会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华蓝生于1990年,是枣庄滕州人。2008年,她离开家乡来到青岛一家大酒店打工,成了一名服务员。几年之后,华蓝跳槽到一家高端餐饮机构工作,成为一名管理人员。2015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华蓝在崂山区开了一家400平米的餐厅。2019年6月,她又从一位朋友手中盘下了位于李沧区枣园路上的这家火锅店。那段时间,同时经营着两家餐饮店面,她的员工达到三四十人。生意最好的时候,火锅店里门口曾有200多桌客人等待入店就餐,一晚上就能进账三四万元。
华蓝为客人上菜
来青岛十四年,从一名打工妹到一名小老板,再到买房安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华蓝坦言自己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成功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尽一己之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让爱心和温暖不断地传递下去。
延伸:
神秘“套餐A”温暖数百人
德不孤,必有邻。在李沧区果园路上的厚德人家,店老板司统龙也面向身处困境的人们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几年来,这项爱心活动让数百名遇到困难的人“暖胃又暖心”,他的事迹也多次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成了一张爱心名片。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提示:只要你小声音告诉店员要套餐A就行,找地方坐,吃完走人。”4月9日下午,在果园路上的厚德人家饭店门口,这份暖心告示依然张贴在橱窗一角,温暖着南来北往的路人,也温暖着这座城市。
厚德人家门口张贴的暖心告示
司统龙介绍,他来自聊城,2001年来到青岛打工,从事理发师工作。2015年,从一位朋友手中接下了这家店面,跨行干起了餐饮,没想到一干就是六七年。刚到青岛时,司统龙没有住处,全靠一帮朋友们的热心相助,让他有了立足之地,这份温暖也让他感念至今。他说,父亲一直教导他,做人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更要知恩图报。他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司统龙为附近社区送去物资
几年前,司统龙在店门口张贴告示,为身处困难的人提供免费爱心餐。免费套餐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有时是西红柿炒鸡蛋,有时是木须肉,再加上一份店里的特色小萝卜、一份汤、一份米饭,份大量足,足以让身处困境的人们能暖胃又暖心。
司统龙展示获得的感谢状
这些年来送出了多少份爱心餐?司统龙说,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至少应该达数百份。他说,有的时候,一个月能有10多人来吃免费餐,有一名求助者曾接连来吃了三次。不过,对每一位遇到困难前来求助的人,司统龙不会多问一句,他会安排大厨立刻上菜,让他们吃好吃饱。
司统龙为附近社区送去爱心物资
时光在流逝,司统龙的爱心故事却一直在延续。就在上个月,本轮疫情发生后,司统龙第一时间先后向北山等6个社区以及八医等多家单位捐赠了价值上万元的饮料。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店老板爱心餐的举动暖胃又暖心,李村街道北山社区党委书记郑志风说:“非常感谢社区共建单位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向社区居民和志愿者援助爱心物资,当然,咱们共建单位今后如果有需要,我们也会加强联系,包括员工等人员也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工作当中。他们的爱心之举是正能量的,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希望他们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