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市防控指挥部《关于转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和超市卫生防护指南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商场、超市、菜市场卫生防护指南。
指南要求:顾客不戴口罩时,拒绝其进入大型商场、超市和菜市场购物;禁止组织聚集性活动;商场、超市按照通道面积计算,每4平方米最多容纳一名顾客。在商场、超市、菜市场出入口张贴“津门战疫”小程序二维码,人员扫码后方可入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卫生防护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正常运营的商场(商业综合体)等的卫生防护。主要内容包括经营场所运营管理、环境卫生要求、加强清洁消毒、个人卫生防护和功能区要求等。
二、经营场所运营管理
(一)落实主体责任。商场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建立防控制度,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可通过视频滚动播放或张贴宣传材料等,加强从业人员和顾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防范认知。
(三)加强健康管理。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汇报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合理安排从业人员轮休。
(四)实施人员体温检测。应当在经营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五)所有人应当佩戴口罩。所有员工佩戴口罩上岗。安排专人提醒顾客在进入大型商场之前佩戴口罩,回家后注意洗手;顾客不戴口罩时,拒绝其进入大型商场购物。
(六)禁止组织聚集性活动。避免集体餐食,集中会议、培训、娱乐等;不得组织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展览展示等聚集性活动;员工应当避免自发性的聚集活动。
(七)暂停部分服务设施。暂停母婴室、儿童游乐场所、室内娱乐场所服务;无法暂时关闭的,必须对全部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后开放。
(八)实行错时分桌就餐。员工应当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可考虑一人一桌就餐;避免聚集堂食用餐,尽量减少近距离交谈。
(九)合理使用电梯。所有人员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低楼层购物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高楼层乘用直梯时,不要直接用手接触按键并快进快出。
(十)设置应急区域。可在经营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十一)严格控制顾客流量。商场按照通道面积计算,每4平方米最多容纳一名顾客。当超市内顾客总量达到限额人数时,停止顾客进入商场。对商场门口等待的顾客要维护好秩序,有序排队入场,前后顾客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十二)严格执行扫码入场。在商场出入口张贴“津门战疫”小程序二维码,人员扫码后方可入场,并安排专门人员引导、辅助不会操作人员进行登记。
三、环境卫生要求
(一)加强室内通风。在保证经营场所温度达标前提下,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
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若场所内空调无消毒装置,需关闭回风系统。
(二)垃圾清运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存放垃圾时,应当在垃圾桶内套垃圾袋,并加盖密闭,防止招引飞虫和污染其他食品和器具。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其他卫生要求。确保商场地面无污水。下水道口应当每天清洁、除垢、消毒。确保公共卫生间及时清洁,做到无积污、无蝇蛆、无异味。
四、加强清洁消毒
(一)加强餐饮具消毒。员工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休息区、服务台、游戏机、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公共垃圾桶、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三)垃圾桶消毒。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四)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五)消毒工作服。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六)方便顾客洗手。确保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问询台和收银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个人健康防护
(一)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与顾客交流时不得摘下口罩。顾客在商场内要一直佩戴口罩。
(二)保持安全距离。从业人员与顾客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定距离和避免直接接触。
(三)注意手卫生。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在工作中避免用手或手套触碰眼睛。
(四)商场内的重点防护人群包括柜台销售人员、收银员、接货员、理货员、保洁员、保安等与顾客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上岗时佩戴手套和口罩。
(五)接货员和采购人员传递文件或物品的前后都要洗手,传递时都要佩戴口罩;对于负责收发文件或其他用品频繁的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手套。
(六)收银员优先采用无线扫码支付方式,有条件的商场现金收银岗位人员可配护目镜。
(七)商场快递交接优先考虑网络下单付款和使用快递柜办理交接。
六、商场功能区要求
(一)商场中的酒吧、舞厅、电影院、电子游戏厅等人员密集的娱乐区域应当考虑关闭。
(二)商场中的学习培训机构应当暂停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推荐使用网络远程授课方式。
(三)商场中的服装专卖店等物品销售区,销售人员与顾客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不要直接接触;视情况适当控制销售大厅的顾客人员数量。
(四)商场中的运动健身区,建议顾客适当缩减健身时长;顾客健身时应当相对分散。
(五)商场中的餐饮集中区,应当推荐顾客采用打包带走方式用餐;或提供远程网络订餐,顾客取餐时注意不与服务人员直接接触。
(六)关于商场中的超市,环境卫生防护可按照专门要求办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超市卫生防护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正常运营的超市的卫生改善与健康防护。主要内容包括超市运营管理、环境卫生要求、加强清洁消毒、个人健康防护等,为保护超市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二、超市运营管理
(一)提高防范意识。可通过视频滚动播放或张贴宣传材料等,加强从业人员和顾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防范认知。
(二)加强健康管理。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汇报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合理安排从业人员的轮流休息。
(三)人员体温监测。应当在超市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四)引导顾客佩戴口罩。提醒顾客在进入超市之前应当佩戴口罩,回家后注意洗手;不戴口罩拒绝进入超市购物。
(五)设置应急区域。可在超市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六)严格控制顾客流量。超市按照通道面积计算,每4平方米最多容纳1名顾客。当超市内顾客总量达到限额人数时,停止顾客进入场内。对门口等待的顾客要维护好秩序,有序排队入场, 前后顾客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七)严格执行扫码入场。在超市出入口张贴“津门战疫”小程序二维码,人员扫码后方可入场,并安排专门人员引导、辅助不会操作人员进行登记。
三、环境卫生要求
(一)加强通风。超市应当保持空气流通、清新,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限值要求》(GB?37488-2019)。超市的集中空调应当保证供风安全,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若超市的空调无消毒装置,需关闭回风系统。
(二)垃圾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存放垃圾时,应当在垃圾桶内套垃圾袋,并加盖密闭,防止招引飞虫和污染其他食品和器具。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重点区域的卫生要求。确保超市地面无污水。生鲜加工区应当保持地面墙面整洁,下水道口应当每天清洁、除垢、消毒。确保公共卫生间及时清洁,做到无积污、无蝇蛆、无异味。
四、加强清洁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公共垃圾桶、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垃圾桶消毒。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四)消毒工作服。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方便顾客洗手。确保超市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个人健康防护
(一)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应当佩戴防护口罩上岗,与顾客交流时不得摘下口罩。顾客在超市内要一直佩戴口罩。
(二)注意手卫生。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在工作中避免用手或手套碰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人群防护。收银员、售货员、理货员、保洁员、保安等与顾客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上岗时佩戴手套;有条件的超市工作人员可配护目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菜市场卫生防护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正常运营的菜市场的卫生改善与健康防护。主要内容包括菜市场运营管理、环境卫生要求、加强清洁消毒、个人健康防护等,为保护菜市场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二、菜市场运营管理
(一)提高防范意识。可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拉横幅、贴宣传海报、喇叭广播等,加强菜市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顾客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防范认知。
(二)加强健康管理。菜市场管理人员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汇报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合理安排市场管理人员的轮流休息。对于同一摊位多名销售人员的情况下,可每日安排一人,周期性轮换。
(三)人员体温监测。应当在菜市场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菜市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四)人员佩戴口罩。每位市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上岗时要佩戴口罩,并提醒顾客在进入菜市场之前佩戴口罩,回家后注意洗手;不戴口罩严禁进入菜市场购物。
(五)控制顾客流量。菜市场按照通道面积计算,每3平方米最多容纳一名顾客。当菜市场内顾客总量达到限额人数时,停止顾客进入场内。对门口等待的顾客要维护好秩序,有序排队入场,前后顾客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六)严格扫码入场。在菜市场出入口张贴“津门战疫”小程序二维码,人员扫码后方可入场,并安排专门人员引导、辅助不会操作人员进行登记。
三、环境卫生要求
(一)加强通风。菜市场应当保持空气流通、清新,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限值要求》(GB37488-2019)。有新风系统的菜市场集中空调应当保证供风安全,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若菜市场的空调无消毒装置,需关闭回风系统。对没有新风空调系统的菜市场都应将门、窗打开,进行自然通风,不得悬挂门帘遮挡。
(二)垃圾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存放垃圾时,应当在垃圾桶内套垃圾袋,并加盖密闭,防止招引飞虫和污染其他食品和器具。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重点区域的卫生要求。确保菜市场地面无污水、干净整洁。水产区应当保持地面墙面整洁,下水道口应当每天清洁、除垢、消毒。确保公共卫生间及时清洁,做到无积污、无蝇蛆、无异味。
四、加强清洁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出入口栏杆扶手、门把手、公平秤、电梯间按钮、公共桌椅座椅、公共垃圾桶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垃圾桶消毒。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四)消毒工作服。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个人健康防护
(一)佩戴口罩、保持间距。每位市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与顾客之间交流时不得摘下口罩,并保持人员间1米以上的距离。
(二)注意手卫生。每位市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注意保持手的卫生,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在工作中避免用手或手套碰自己的眼睛。交易时鼓励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扫码交易,尽量避免肢体接触和货币接触。
(三)重点人群防护。菜市场管理人员、门前保安等与顾客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上岗时佩戴手套;有条件的菜市场工作人员可配护目镜。
来源:天津广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日,上海商场的商铺出租率和客流量很受关注,既有消费者发现部分商场迅速从疫情影响中恢复,人头攒动;但也有商场内人丁稀少,门可罗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商场人气“冰火两重天”?
上海辟谣平台记者在最近一个月中走街串巷,直击不同类型的商场现状,希望找到冷热不均背后的规律。
有特色的商场复苏最快
实地走访发现,服务有特色、经营能实现错位竞争的商场,人气回升迅速。
在中心城区,陆家嘴商圈的ifc商场、人民广场商圈的来福士广场、淮海路商圈的环贸iapm商场等,人气都不低。
以陆家嘴为例,除了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偏爱ifc商场,周末也有不少消费者专程来ifc商场购物。商场内,各大国际一线品牌店外都采取了限流措施,不少顾客在门口排队等待。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这里服务很到位,无论买不买东西,服务员都会详细介绍,在店里休息一下顺便了解这个品牌也是一种享受”。贵宾台前,前来办理购物换积分、领免费停车券的顾客大排长龙。“现在是满租状态。”新鸿基地产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ifc商场内,各大国际一线品牌店外都采取了限流措施,不少顾客在门口排队等待。
在环贸iapm商场,品牌“进进出出”已经成为常态,近日又调整了14个品牌店铺。但这并没有影响消费者的逛街欲望,相反,不少消费者偏爱新鲜感,有消费者说:“只要逛淮海路就一定会来环贸iapm,这里餐厅选择多,一线品牌上新速度快,常逛常新”。
与这些商场相类似,兴业太古汇、前滩太古里、静安嘉里中心、港汇恒隆等商场的客流量同样不低。
非主城区商圈在复苏表现上更为瞩目。记者曾在8月的一个工作日来到嘉定南翔印象城MEGA,随机选择多家餐饮店等位,发现平均要等2个小时才能入座。商场自带的滑冰场、跑道和露天篮球场也吸引了不少运动爱好者。
工作日下午饭点,嘉定南翔印象城MEGA内多家餐饮店门口都排起长队。
南翔印象城MEGA、七宝万科广场、莘庄维璟印象城、松江印象城、漕河泾印象城、AI PLAZA西岸凤巢等均属于印力集团。印力上海表示,目前各项目销售额已恢复近100%。从地图上看,南翔印象城MEGA、七宝万科广场等均避开了商场密度很高的主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但位于郊区核心地段,紧邻地铁站和周边密集的住宅区。它们与主城区商场形成错位竞争,可最大程度辐射本区域居民。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商场是真正意义上“家门口的商场”,所以备受欢迎。
印力上海5万平米以上购物中心分布图。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Mall先生”
很多商场之前就有“硬伤”
从实地探访看,确实有部分商场比较冷清。例如,在黄浦区大世界附近的亚龙国际广场,绝大多数店铺都已停业,商场内灯光很暗,商场方关闭了部分公共照明,直梯和下行扶梯也已停运,只剩上行扶梯还在运行。又如,在宝山区北上海生活广场,工作日中午几乎没什么人,除了品牌手机门店和寥寥几家餐饮小店尚在营业之外,大量商铺都已停业。
黄浦区亚龙国际广场内,绝大多数店铺都已停业,商场方关闭了部分公共照明。
宝山区北上海生活广场内,大量商铺都已停业。
还有些商场的现状是没有太多空置店铺,只是总体客流量不高。不过,周边的居民和上班族表示,这些商场在疫情前的生意也比较一般,周末客流量比平时略多。
“所以,不能把商场客流量不高都归咎于疫情,有些商场在疫情前就存在‘硬伤’。”业内人士点评称,多家商场本身条件不错,但或多或少存在动线设计不合理、管理改进空间较大等问题,限制了商场的发展。此外,部分商场的招商策略也有问题,导致商场正处于品牌调整期,商场内店铺“开开关关”的现象比较普遍。
以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商场为例,同样在黄金地段,不同商场人气差异很大。例如,置地广场曾很受年轻的上班族欢迎,但多年未进行改造调整。记者探访时,发现消费者年龄普遍偏高。还有消费者抱怨商场内标志不清、管理混乱、购物体验极差。而新世界大丸百货和翻新不久的新世界城内则是另一番景象。灯光明亮、指示清晰,客流量明显更大。
业态调整怎么调?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疫情虽然给商业经营带来挑战,但也是督促商场尽快调整。通过近期走访,记者发现,部分业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青睐。
首先是餐饮业的引流效果依旧明显。在亚龙国际广场,虽然大部分商铺已经关门,但临近晚饭饭点,商场2层的红盔甲和重庆高老九火锅两家餐饮店门口却排起了长队。在商场整体昏暗的气氛中,这几家尚在营业的餐饮店格外惹人注目。与之相类似,世茂广场的总体客流量不高,但西区8楼的海底捞,以及商场内的其他餐饮店并不缺人气。
业内人士表示,在给商场带来的回报率上,餐饮往往比不过品牌专卖店等其他业态。但在吸引客流上,特色餐饮的号召力依旧很强。有消费者直言,去商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地方吃饭。面对这样的消费心理,商场有必要思考如何平衡餐饮与其他业态的关系。或许能利用餐饮的引流效果,打破部分商场死气沉沉的格局。
其次,传统零售业需要聚焦。随着网购的普及,很多人已经不再去商场买衣服,不过有些产品仍旧需要通过互动、体验后才能下单。例如,虹桥南丰城此前主打亲子消费,教培机构很多。这些机构关门后,商场迅速新增了多家数码品牌店和休闲体验店,赢回了部分消费者。还有,相比传统服装鞋帽,运动品牌店铺的人气普遍更高些。从多方统计看,无论是NIKE、Adidas、安踏、李宁等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品牌,还是lululemon、Maia Active等曾经的小众品牌、新兴品牌,都在计划扩店。这背后,有消费者为“健康”买单的心理。那么,商场在招商时可以投其所好。
再次,有特定卖点、融合多种消费场景的店铺,有望取代传统零售,成为商场的新亮点。
例如,在新天地广场5楼,99%的消费者目的地是笑果工厂。90分钟的演出,票价百元左右,座位先到先得,许多年轻人为了提前半小时入场抢好位置,一下班就赶了过来。看完演出就在商场里吃个便饭,和朋友聊一聊观演体验,客单价自然提升。
一些细分市场的体验项目也成为商场内的新星:健身房类型正不断细分,包括传统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瑜伽馆、普拉提馆、舞蹈房、攀岩馆、卡丁车馆、射击馆、游泳池、滑雪场、马术、VR游戏馆等;宠物经济也带来了新业态,各种宠物店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新兴店铺;还有商场内的潮流展览等,也展示出商场业态的多样性和可拓展空间。
栏目主编:任翀 题图来源:朱瓅 摄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白璐 车佳楠
分钟知识锦囊是36氪的日更问答新栏目,旨在每天以一分钟为限,快问快答一个重要的商业问题。今天我们解答的是电子产品相关的问题。如果你对近期的商业世界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锦囊负责找高手为你解答。
提问:@七闲
今日锦囊答主:乔芊 36氪记者
商场里餐厅变多,这个现象并不新,主要原因还是实体商业越来越难做,服装鞋帽母婴类零售,或者超市主力店,都渐渐被电商、生鲜电商分走了客流。商场只好向体验性消费转型,餐饮就成了客流的发动机。“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不少商场招商人员的口头禅,“大牌、新潮、火爆”是最直白的招商逻辑。
对餐饮品牌来说,可以分享商场的客流,手续也相对简便,又有商场物业协助管理,进场意愿也强烈。
因此,购物中心里餐饮品牌的比例从几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如今平均40%以上。
扎堆出现自然造成供过于求。同质化是最大的问题,比如在中档客单价区间,外婆家、绿茶、鹿港小镇的竞争就十分激烈。购物中心在经营压力下还会不断提高商铺的租金,因此品牌力弱一点的餐饮,很容易承受不了压力而被换掉。
对于商场内的餐饮品牌,选址是个重要但不甚可控的变量。通常面积越大的购物中心,餐饮品牌主动选址的空间越小,难度越高。
商场方一般会为知名的餐饮品牌预留好位置,比如外婆家这种大型连锁就有较高的选择权,而绿茶的受欢迎程度这两年有所下滑;一些400平米以上的大店也会提前规划好,但是中档价位、面积常规的品牌可能就没什么挑选的余地了。
如果被安排在一个远离主通道的位置,可能需要通过设计装修和运营方式来弥补,比如招牌迎客面往前探,采用吸引人视线的装修风格,甚至有品牌在门口进行迷你表演拉客,本质都是在商场内密集的餐饮品牌中,争夺消费者的“最后一米”。
为了提升场内餐饮的经营水平,一些商场开始更多介入管理和运营。以朝阳大悦城去年建成的美食街区“拾间”为例,从街区整体定位,公关空间的设计、装修、到引入品牌的调性、单价,装修风格,都是统一把控,为了制造差异性,还会要求入驻的连锁品牌“定制”子品牌或者菜品。在这种情况下,餐饮品牌在选址上的自主性会降低,但由于商场方客流量大,品牌也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