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重磅!刚刚,徐州金鹰官微宣布彭城广场地铁商业距离开业还有60天!2.75万㎡商业马上诞生!
要知道,作为江苏省最大的城市广场内项目,彭城广场地铁商业由金鹰招商运营,总投资6000万,意欲打造徐州首个绿色城市代言街区!此外,一些神秘品牌也在今天提前爆料!
彭城广场地铁商业的开业,意味着徐州将再添一个新地标,一个繁华的购物休闲中心,正在大步走来。
除了彭城广场地铁商业,就在近期,徐州铜山区还有一大批利好消息落地,涉及教育、交通、医疗。
1、总投资9630万!铜山区大学路公交车首末站项目进入扫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明年投入运营;
2、期待!铜山中医院急诊项目门诊综合楼主体已经完工!明年6月份投入使用;
3、占地约80亩!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实验小学正在加速推进!未来可容纳3000名学生!
1、占地约2.75万㎡!徐州新地标彭城广场地铁商业开业倒计时60天!
全城瞩目,徐州市中心的繁华商业时代,将再添新地标!
就在近期,金鹰彭城广场店官微发布:彭城广场地铁商业开业倒计时60天!
< class="pgc-img">>此外,金鹰集团也提前曝光了彭城广场地铁商业的部分效果图和品牌,整理分享给大家:
1、彭城广场地铁商业占地约2.75万㎡,作为江苏省最大的城市广场内项目、淮海经济区首个地铁商业项目,金鹰集团斥资6000万元,将“金鹰彭城广场地铁商业项目”打造成集智慧空间、生态空间、潮流空间为一体的城市代言街。
< class="pgc-img">>2、彭城广场地铁商业将打造首个绿色城市代言街区。
结合徐州特色,金鹰彭城广场地铁商业项目由“L”型和“回”字型两大商业区组成,每个商业区会设置十二个绿植景观,此外项目包括五大下沉广场。
< class="pgc-img">>同时室内引进火神山及雷神山核心净化区净化设备的同一品牌制造商——天加智慧健康空气环境系统。
< class="pgc-img">>3、超多徐州首进品牌入驻彭城广场地铁商业,此次金鹰官微也提前曝出了小部分引进品牌,譬如火了17年的网红小吃,曾经火爆南京,西安,济南,杭州,苏州等城市;比如徐州首家网红茶饮品牌入驻....
彭城广场地铁商业的建成,将为徐州再增添一处地标打卡点,此外,文庙街区、德基广场正在建设中,地铁1号线、2号线已开通,届时通往徐州市中心将更加便捷,期待!
2、总投资9630万!铜山区大学路公交车首末站明年投入运营!
关注!铜山区最大的公交车首末站传来最新动态!
根据官方发布,铜山区公交车首末站目前各项工作已经进入扫尾阶段,目前,项目配套的综合调度楼、候车大厅、停车场等楼宇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场区道路已经铺设完成,占地75亩的公交枢纽已显雏形。
< class="pgc-img">>铜山区公交首末总站位于徐州市西南部,连霍高速与在建大学路南延段交叉口的西北角。
项目占地75亩,规划功能片区共4部分,分别为停车区、综合办公区、维修区、能源补给区。建成增加停车位228个,充电桩停车位24个,以及一个300㎡的候车厅。
铜山区公交首末总站建成后将完善南区基础设施,不仅增加客运转运能力,还改善公交车运营环境,为南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3、期待!铜山中医院急诊项目门诊综合楼主体已经完工!明年6月份投入使用!
铜山区中医院是目前铜山区唯一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其门急诊病房综合楼的建设也是徐州铜山区民生重点工程。
就在近期,铜山区中医院急诊项目也传来最新动态,根据官方发布,目前铜山区中医院门诊综合楼主体已经完工,医疗设备已经采购完成,2021年6月将投入使用!
< class="pgc-img">>根据规划,该新建的门急诊病房综合楼,主体十层,总建筑面积3.98万㎡,两层地下停车场面积1.67万㎡,建成后可提供365个停车位。
铜山区中医院急诊项目建成后病床位将由现在370张,增加到700张,将大大缓解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 class="pgc-img">>4、占地约80亩!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实验小学正在加速推进!未来可容纳3000名学生!
值得关注!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实验小学也在加速推进!
张集镇木犁实验小学位于张集镇G104道路南侧,为保障和配合方特乐园建设,搬迁并新建张集镇木犁实验小学,由原来占地十多亩的学校,建设成占地约80亩的新学校。
根据规划,张集镇木犁实验小学办学规模8轨48个班,未来建成后,最多可以容纳3000名学生!
< class="pgc-img">>除此以外,铜山区北京路小学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该学校是今年铜山区重点工程,项目位于铜山新区福泽园小区北隔壁,项目占地面积36亩,设计规模为6轨36班,将建设1幢办公楼,3幢教学楼、1个风雨操场,以及停车位等附属设施。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工期为10个月,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可以交付使用,确保满足秋季招生需求,届时北京路小学一旦交付使用,将大大利好周边居民,缓解教育需求的压力。
以上就是近期徐州最新利好,期待彭城广场地铁商业,大徐州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资料来源:铜山发布、金鹰彭城广场店,徐州楼市综合整理
转自:徐州楼市
工复产在即,市民的生活也在逐渐恢复,市区公园依次开放,部分商圈也陆续复工。目前,徐州市区的沿街商铺复工情况如何?市民们能够安心消费吗?
< class="pgc-img">>2月26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市中心。昔日热闹的市中心显得些许冷清,来往车辆和市民并不多。靠近路边的几家商铺中,率先复工营业的多以奶茶、快餐等连锁店铺为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位于金鹰楼下的某连锁奶茶店2月17号已经复工,店铺门口写着“自提取餐,可扫码点餐”,该店铺每天的售卖量在200杯左右。记者看到,这里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顾客排队取餐时会有一米的间隔距离,顾客取餐处,还细心地放置了一瓶消毒洗手液,并公示员工体温记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位于夹河东街的红大元小吃店刚刚复工4天,在店内摆放着消杀物质,包括口罩、酒精、84消毒液还有帽子。店铺门口,早早的就有快递小哥在外等待取餐。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的奶茶、快餐、餐饮等一律不接受堂食,仅能自提取餐、外卖打包。
< class="pgc-img">>除了餐饮业外,理发可是"头"等大事。彭城一号小巷内,一家理发店正在给顾客理发,这是记者探访了四五条街,唯一一家开业的理发店。店主说,“现在没太有人,我们也是昨天才开门营业。”
< class="pgc-img">>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心的黄楼街道办事处。据了解该辖区内有4000多户商家,目前复工数量在1000家左右。那么沿街商铺复工复业,需要提供哪些证明?如何办理手续呢?
< class="pgc-img">>相关负责人介绍,商户复工必须提交企业申请表、物资储备情况、人员信息情况以及相关的防疫措施、预案和方案等,办事处会有专人去现场进行核实。
< class="pgc-img">>同时,鼓楼区新建网格化治理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进行不见面审批,企业只要在网上填报、提交相关申请表,办事处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后台进行审批,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朱雨桐 侯楠
< class="pgc-img">图 / 视觉中国
>“我不喜欢做平替。我要做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平替就是不如别人……如果蜜雪冰城做出这款产品,可能网友就会说已经超越了。但甜啦啦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可能就叫平替。我想让大家说我是超越,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的目标是让大家都说我超越了。”
文 | 王潇
编辑 | 辛野
运营 | 小二郎
甜啦啦是谁?
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哪怕是每天都要喝一杯奶茶的重度爱好者,也许都不知道甜啦啦。
但这家2015年成立于安徽蚌埠的茶饮品牌,已经在主流视线之外悄悄开出了近8000家门店,下一步就是突破万店、启动上市。按门店数量统计,甜啦啦已经跻身全国前十大新茶饮品牌,紧紧跟随在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头部之后。
作为近来才被关注到的“隐形巨头”,甜啦啦的主场不在北上广深、不在新一线,县城和乡镇才是它隐秘发育的地方。据统计,甜啦啦三线城市及以下的门店占比超过80%,而另一家下沉巨头蜜雪冰城的这个数字,不到60%。
比甜啦啦这个品牌更低调的,是它的创始人,1980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在安徽萧县长大的王伟。“感谢蜜雪冰城。”5月末接受每日人物独家访谈时,王伟特意提到说,没有蜜雪冰城,就没有甜啦啦。2014年初,在安徽蚌埠开了几家麻辣烫店的他,加盟了8家蜜雪冰城,从此改变了命运轨迹。没过多久,王伟就决定自己单干,创办了甜啦啦。
直到见面后我们才发现,王伟本人似乎和低调没什么关系,身穿一件鲜绿色运动外套的他,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他喜欢鲜艳的颜色,平时穿去公司的衣服不是荧光橙,就是火龙果红,就连甜啦啦在蚌埠的总部大楼也被刷成了标志性的嫩黄色。王伟的性格和穿衣风格一样鲜明,讲话不爱绕弯子,有高管出错时,他会直接“骂”过去:“明天别来了,打辞职报告吧。”
< class="pgc-img">▲ 甜啦啦创始人王伟。图 / 受访者提供
>不少质疑的声音,将甜啦啦的研发秘诀,归结为对竞品的模仿。点开明黄色的菜单,像是新茶饮“爆品开会”——蜜雪冰城的冰鲜柠檬水卖4块,甜啦啦也卖4块;茶百道卖一杯14块起的乌漆嘛黑,甜啦啦就卖一杯12块的超仙黑桑葚;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卖疯了,一杯16块起,甜啦啦就能推出8块一杯的清风茉白,有网友喝完留言称,“找到了伯牙平替”。
王伟不想做谁的平替,他想做自己的东西。万店不是终点,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更大规模的渴望,“我未来想做50000家店”。但同时他也非常清楚,品牌声量是甜啦啦目前最大的短板之一。
我们好奇的是,在一个看上去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甜啦啦如何将一杯茶饮的价格压得更低?一个初期靠模仿蜜雪冰城起家的品牌,如何从更下沉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
以下是每日人物和王伟的对话,经两次沟通后整理而成:
< class="pgc-img">>“我不想做平替,品牌声量是最大的问题”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很多人说甜啦啦的清风茉白是“伯牙平替”。你怎么看?
王伟:其实我不喜欢做平替。为什么要做平替?我要做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平替就是不如别人,要替代别人。但替代未必是个不好的词,大家会说:哇!一杯8块钱的东西,完全可以平替掉一个十多块的伯牙绝弦。
他们说平替可能是甜啦啦的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平替只是一时的。我要把甜啦啦的产品做得够好、够便宜,但我又不能(光)用嘴巴讲这些东西,我要让他们慢慢了解甜啦啦。
每日人物:所以你不想做平替,还是想超越?
王伟:对。如果自己讲我想超越谁,很轻松;但如果别人来说你已经超越某某某了,那你一定是做出了一个很大(很不错)的东西。这两个是不同的理解。
每日人物:你觉得怎么才算超越?
王伟:超越得要品牌够大、够硬才行。如果蜜雪冰城做出这款产品,可能网友就会说超越了。但甜啦啦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可能就叫平替。我想让大家说我是超越,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的目标是让大家都说我超越了。
每日人物:之前你们提过一个说法叫“解构质价比”,可以理解为市面上出了一个爆款,你一尝就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王伟:对,真就这样。我觉得本来产品就没有什么核心的东西,主要看是谁卖的。我觉得是产品、品牌加上营销、设计、文案这些,才可能有溢价的空间。
每日人物:这样的过程,你觉得不是模仿吗?
王伟:我觉得市面上的产品,比如说芒果、葡萄(的饮品),无非就是换个名字,或者加个料,它难道还能不叫葡萄了吗?难道一家做了芒果,其他家都不能做芒果了吗?
产品没有模仿。什么叫模仿?我举个例子,你去喝一下多肉葡萄,可能有的叫暴力葡萄,几家葡萄摆在一起看都差不多,就是换了一个名字。又比如现在每一家都有车厘子,做法80%雷同,但是名字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我昨天早上听北京大学一个教授讲,创造和创新都是好的,他还说了一点,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创新,其实很多都是模仿。在模仿的同时稍微增加一点新的东西,这就叫创新。
非要说模仿,在我们行业内,我认为三四年前可能存在模仿,不是可能,是80%的品牌都在模仿。但到目前为止,像我们这些头部品牌,做到每年开几千家店的,不存在模仿。
< class="pgc-img">▲ 甜啦啦推出的清风茉白。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清风茉白和伯牙绝弦喝着那么像,也不算模仿吗?
王伟:不算。每个奶茶店都有茉莉加茶加奶做的奶茶,它肯定不叫模仿。我们清风茉白做好了之后,我都不知道伯牙绝弦和我们的味道是一样的。
这个产品就像青椒炒肉丝一样,本身青椒和肉丝大家都在做。我做的时候不知道各家叫什么名字,比如有的叫青椒炒肉丝,有的叫杭椒炒肉丝,结果炒出来放一起,发现味道都一样,可能比你家的还好吃。茉莉、茶和奶每家都有,只是名字不一样。
伯牙绝弦是因为霸王出名,它就成了一个风向杆。它只是起了个好名字。
每日人物:所以你还是觉得是品牌声量的问题。
王伟:对。如果我们先做了一个产品,霸王也做了,人家就会说是霸王超越了甜啦啦,而不会说平替了甜啦啦。这就是品牌声量的问题。
“没有蜜雪冰城,就没有甜啦啦”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你是80后,在你的家乡,同龄人的成长路径一般是怎样的?
王伟:我们那里80后的成长路线就是小的时候在农村上学,上完高中就打工。我发现我那一帮同学,考上好大学的也没几个,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回来结婚,结完婚以后,95%的人可能现在还在打工。
每日人物:十多年前,你没有打工,而是从麻辣烫店转去做茶饮。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王伟:这要感谢蜜雪冰城。
我跟我老婆2001年结婚,2005年我们自己做了一个烧烤生意,一天能赚五六百块钱。其实镇上(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但是我很不满足,我就觉得我要出去。我记得那是2008年,我快三十岁,那时候心想如果不出去,就得一辈子待在镇上了。
那个时候,我朋友正好做了一个麻辣烫品牌,他们有的在苏州,有的在淮北,有的在徐州,我把当时离我近的城市扒拉了一下,蚌埠还没开,我就来了蚌埠,机缘巧合找到了最好的店铺,在港台街,那个时候港台街真的很牛的。我从2008年做到2014年,买了房也买了车,那段时间蛮幸福的。
我记得是在2013年的时候,麻辣烫店对面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冰淇淋两块钱一个,我一吃,哇!那么好吃,才两块钱。我当时就说这生意肯定火,果真开业以后天天排队,乌啦啦的那么多人。
我和那个老板门对着门,隔着一条马路互相能看到。人家生意那么好,我看着又羡慕,凭借社交能力,我很快搞定了关系,我俩成了好朋友。他告诉我,一天能赚七八千块钱,有的时候有一万块钱,太疯狂了。
每日人物:当时卖麻辣烫能赚多少?
王伟:我卖麻辣烫,一天好的情况也就两三千块钱,而且卖麻辣烫多累人啊,天天又洗菜又淘菜又烫菜。那时候卖麻辣烫,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工人,干奶茶就不愁这些,一个年轻人想打工,肯定都去做奶茶了,谁干麻辣烫啊。
我本人比较爱做事,我记得我第一家蜜雪冰城是2014年2月24号开业的。那时候我开了六七家麻辣烫店,也蛮多的,就拿了一个店改成蜜雪冰城,是个店中店,一半卖麻辣烫,一半卖蜜雪冰城。后来,我用10个月的时间开了八家店。
每日人物:都是店中店吗?
王伟:不是,是加盟了八家店。我用那么短的时间开了那么多店,蜜雪冰城的人经常说,多跟王老板学习学习,看他这个经营逻辑、模式和思想,多好。
每日人物:是什么经营思想?
王伟:我有十来年做生意的经验,我从25岁到35岁这十年,在镇上做生意一年能赚一二十万,还不满足,我还要跑出来,这就说明我是个喜欢做事的人。而且这十年,不管是烧烤,还是奶茶、麻辣烫,对应的都是小餐饮。而且麻辣烫和奶茶对应的客户群其实差不多。
每日人物:那个时候八家店,每家店的营收能有多少?
王伟:有的七八千,也有的三四千,还有的一千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那时候很赚钱。那时候十来家店(奶茶店和麻辣烫店),一个月也能赚上十几万。
后来到了2014年10月,有了一个机遇,其实就是一句话。
我有个朋友做生意做得很优秀,我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优秀。他说那咱就自己开家公司,自己做加盟不就好了。我想这还真是个办法。因为他的一句话,我在路上开车,用25公里的路程,就把整个运营、招商的逻辑编出来了。我说这不就行了么,他说就这样吧,我们干就是了。
两个月之后,2015年1月8号那天,我就开出了第一家甜啦啦。
< class="pgc-img">▲ 甜啦啦门店概念图。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既然说感谢蜜雪冰城的话,最开始甜啦啦的产品和经营的逻辑,和蜜雪冰城会有相似之处吗?
王伟:初期的时候我们有在模仿,现在我觉得差别还是很大的。
每日人物:你不介意承认模仿?
王伟:我不介意啊。我记得我做了几个月的奶茶店,看到奶精这个东西,都不知道那是用来做奶茶的,开了好多家店都不知道。不模仿能怎么办呢?什么都不知道呀。后来慢慢因为自己喜欢(才弄懂很多东西)。我从小就喜欢做饭、做菜,所以后来一直做餐饮生意,其实做菜的逻辑和奶茶产品的逻辑都是互通的。
每日人物:很多人会觉得蜜雪冰城是一个比较下沉的品牌,而甜啦啦似乎比蜜雪冰城还要下沉,为什么当时会如此坚定地走下沉这条路线?
王伟:市场和我们的核心用户,让我们不得不选择下沉市场。你看甜啦啦是在蚌埠成立,这是个三线城市,2015年左右,一杯奶茶卖五六块很多人买,我如果卖二三十块,没人买,门店也开不起来。
“品牌没有爆款,就等于不存在”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刚刚听到你在计算价格,如何把一杯茶饮的价格压到非常低?
王伟:首先不是要压质量(品质)。刚刚(研发总监)说用三颗(荔枝果肉),我让他用两颗。用三颗,成本就是6块,如果卖12块(一杯)的话,利润也还可以。同样的质量,别人可能要卖到18块。
如果用三颗,卖10块,别人肯定都说好,但真卖10块利润就不保。如果用两颗,做出来(口感)都差不多,这样再卖10块钱,才能做到加盟商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达到平衡点上。不能光追求好,不追求价,我们一定是好东西加上好价格。
每日人物:这是因为大众尝不出来太大的口味差距,所以可以做一点让步?
王伟:对。你觉得清风茉白好喝吗?你可以买一杯伯牙绝弦对比着喝,我们(的奶茶)比伯牙绝弦还好喝。为什么?因为它的茶好。
但为什么清风茉白便宜?这里面其实有两个点。第一,伯牙绝弦是700ml,清风茉白是500ml;第二,霸王(霸王茶姬,下称霸王)在卖给加盟商的时候,加价比我们高。
我这一杯的成本是四块多,伯牙绝弦多了200ml,成本就变成了五块多,假设多增加了五毛钱的茶叶,成本就变成六块多了,但是他们要卖18块,毛利润就达到了60%-70%。
他们没有这个毛利润不行呀,他们的租金高,霸王所有的店都是大店,都是最好的地方,(每家店)平均租金都要四十多万(一年),他要能覆盖掉租金和员工工资,所以这个产品才会卖到这个价格。
每日人物:甜啦啦的茶叶卖给加盟商多少钱?
王伟:我们给加盟商的售价,利润肯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内行是知道别的品牌的利润的,我们对比过,肯定比他们的低。
每日人物:清风茉白的毛利率相当于是50%?
王伟:这一款不到50%。成本一杯在4.5元左右。我们这款产品主要是打销量。
每日人物:我们现在所有的产品毛利率都在50%以下吗?
王伟:平均在52%。
每日人物:其他的很多品牌好像在60%的样子。
王伟:是65%,我们比他们的毛利要低。
每日人物:毛利率低不会影响到盈利吗?
王伟:会影响。所以说我上升不到一线、二线那些租金高的高线城市。但我现在不会,不代表未来不会,我未来肯定要去,不光要去一二线城市,我还要去全世界。100万一年房租(的地方)我也能做,只要生意好,大家都认可甜啦啦,我可以再给一些政策补贴。
每日人物:有加盟商反馈说,你们卖得最好的产品是一桶水果茶,但它也是做起来最麻烦的产品,卖10块利润很薄、出餐又慢。相较之下,新品的销量并不如人意,加盟商购买还得囤货,你怎么回应?
王伟:我举个例子来说,像蜜雪冰城,也没有什么产品(销量)能超过柠檬水。如果一个爆款的利润那么高,他能达到爆款吗?一桶水果茶卖10块钱,可能赚不到50%,但其他产品可能卖8块,有55%-60%的毛利润。每个品牌都有爆款,其他的都很难超越,因为一个品牌如果没有爆款,就等于不存在。
每日人物:很多品牌拼低价,拼的都是供应链。甜啦啦也搭建了自己的供应链,最早是从哪里入手的?
王伟: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自建冰淇淋厂,我觉得市面上味道都差不多,就觉得得自己做。所以2016年的时候就入手搞这个事。但做到后来发现,自己建供应链未必是一件好事,后来我又建了一个杯子厂,再之后就没有再建了。
杯子本身就是消耗品,很容易做的。2018年的时候,可能整个中国都没有50个和餐饮公司配套的供应工厂,现在这些工厂500个都有了,说明市场的容量是够大的,大家也在不断创新。
我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我建的工厂未必能创新到别人的工厂之上,那样的话,我还得用我老一套的东西。
< class="pgc-img">▲ 甜啦啦蚌埠总部。图 / 受访者供图
>每日人物:不建工厂的话怎么办呢?
王伟:采购。只要采购的量够大,人家就会给你好价格。
每日人物:那其实要比建工厂的成本高一点吧?
王伟:也未必,我觉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可能一杯东西买别人的是10块钱,我自己做出来可能得10块零1毛。因为别人更专业,别人量更大。他的源头采购、运营成本和制造成本要低得多,所以采购比自己做出来的可能还便宜。
每日人物:所以蜜雪冰城的供应链规模很大,甜啦啦的供应链规模相比之下要小很多,是有意为之?
王伟:对。我在四五年前的时候就想到这种情况了,我就果断不做工厂。不管怎么说,工厂要费心经营,我要集中把精力用在甜啦啦的产品上,而且不是说费心思搞个工厂。如果我的量够大,工厂东西足够好,我也可以入股呀。
未来不会涨价,想开50000家店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甜啦啦在2015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来这一年一共开了92家,对于初创品牌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了,怎么做到的?
王伟:想想那个时候要感谢很多人。我的性格是比较开朗的,我对朋友比较真诚,所以好朋友很多。我做了奶茶店后,别人都知道我赚钱了,做得还不错,2015年那年,我记得大概有三十多家店,都是好朋友开的。但当时,那些朋友基本上也都亏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没想那么多,想着能活着就好了,所以店本身质量也不好,选址也不会选。
我自认为自己还是蛮优秀的,但是相对于别的大品牌来说,我们差得太远了。
每日人物:当时最难的时候有多难?
王伟:加盟其实分为两个阶段,我们有时候会告诉朋友或者加盟商,开一个店一天能赚个五六千块钱。可是这五六千块钱是怎么来的?是从好的门店数据得来的,但是由于选址能力、品牌能力、产品能力不行,结果开了一个店只卖了一千多块,和原本说的差距很大。后来很多加盟商就失去了信心,就感觉这不赚钱,就慢慢地闭了很多店。
每日人物:什么时候的事?
王伟:2021年左右。其实也是我们强制关店,那个时候发展得特别快,出现很多产品质量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把产品质量不好的店关掉,求质量;另一方面,要求市场部管理分店的这部分,把生意不好的或者管理出问题的这些店铺强制闭店,那个时候强制闭了五六百家店吧。
跑得太猛了,我们的招商和运营在开店上面反而有点迷失了方向,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停止。我现在的要求变成了从管理到服务,质量大于数量。
< class="pgc-img">▲ 甜啦啦浙江省某加盟店开业。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现在每年的新增加盟商,大概控制在多少?
王伟:每年新增2000多家吧。
每日人物:甜啦啦在冲击万店,很多友商也在冲击。他们对加盟商的要求还是蛮多的,比如古茗据说有150道选择题,还要上传学历证明,经历四门考核,甜啦啦也有类似的门槛吗?
王伟:我们的门槛没有这么高,可能会比古茗低个50%。我们这边不会说学历、阅历、资金、店面这些等等都有要求,但每年也是审核掉了不少加盟商的。
每日人物:网上不少帖子分享说,加盟蜜雪冰城失败之后,都去加盟甜啦啦了。这是真的吗?可以认为甜啦啦在承接一些被其它品牌淘汰的加盟商吗?
王伟:不是这样的,他们这么说是因为蜜雪和甜啦啦是同一价位、同一市场的,只不过蜜雪比甜啦啦的品牌声量大,就像刚刚说的那样,甜啦啦可以是蜜雪的平替。其实在北方市场的很多城市和地区,我们的店基本上都不输于蜜雪。
加盟不了蜜雪的人去加盟甜啦啦,不是因为甜啦啦的门槛低,而是大家都是一样的。基本上在北方市场,有蜜雪就会有甜啦啦,两家店都会挨着,就像是肯德基和麦当劳。
每日人物:有一些甜啦啦的加盟商说,如果挨着蜜雪冰城,就要被抢生意。
王伟:两个品牌在一块,肯定会竞争,假如之前蜜雪冰城能卖5000块,那我们去了之后,他们可能就只能卖3000块。但是假设这个地方的存量就是5000块,甜啦啦加入以后可能把存量增加到7000块,虽然我们品牌声量没有那么大,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会把产品做好,后续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自己选择。
举个例子,上班路上,有一家很有名的早餐店,就只能吃这家,但是又来了几家以后,没准这就变成了卖早餐的小据点,这个盘子就做大了,好多人都会去那儿吃早餐,虽然第一家早餐店的品牌是最大的,但后面消费者选择多了,会根据产品质量再做出选择。
每日人物:甜啦啦有涨价的打算吗?毕竟未来要去更多的一线城市,房租会更高。
王伟:没有,不会涨,如果涨价就不是甜啦啦了。
每日人物:所以价格会一直这样?
王伟:可能只会便宜吧,不会涨价了。
每日人物: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开一家甜啦啦,对加盟商来说要求更高。
王伟:公司可能会给这样的店补贴两万块钱,就相当于这家店的原材料我不赚钱,都补给他了。未来这样的店可能会有几百家。
每日人物:为什么即便是补贴,也要开到一线去?不能一直待在下沉市场吗?
王伟:(开到大城市)对品牌的未来更好,这些城市对品牌来说是更有代表性的。补贴的钱从哪里来?比如在北上广深几个比较大的一线城市,我总共开出600家,也不是每个店的房租都要五六十万,也有十来万的,那五六十万我可能会补贴一笔,大不了这几个店盈亏平衡。用赚钱的店补贴亏的,把品牌声量做起来。
每日人物:感觉你的回答一直绕不开品牌声量这四个字。
王伟:我未来想做50000家店,如果不靠品牌,怎么能做到50000家?就像是明星效应,品牌就是明星的一张脸,品牌起来了,开店就容易了。
“我没太多文化,
但我明白靠自己赚不了多少钱”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去年甜啦啦宣布启动上市计划,但是截至目前,茶饮品牌上市后表现也并不是特别好。这会影响到你的规划吗?
王伟:不会。每个人的追求和目的不同。我很爱钱,我一年能赚三个亿的时候,就经常想,什么时候一年能赚30个亿,或者300个亿,我天天在想。但是我想活得更明白一点,更开心一点,赚30亿也好,赚300个亿也好,我怎么样才能赚到?是总想着赚300个亿呢,还是想怎么为赚300个亿去铺路。
有的人想上市,可能是捞一把,赚几十个亿。我也喜欢钱,也想拿几十个亿,但我又觉得拿几十个亿存到银行有什么意义呢?大多数人都是为了钱活着,但有些人总想着赚钱,到最后连一个知心人都没了。
每日人物:所以上市是想更好地赚到30个亿?
王伟:不是,我想上市是想把甜啦啦的未来做好,我做的每一个动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让身边人过得更好。
每日人物:你爱钱,但却给别人让利,这不矛盾吗?
王伟:因为爱钱,所以才知道怎样能赚到钱,如果一味地为了利润,很可能就赚不到钱,如果一味地为了他人好,不想赚钱都难。我没有太多的能力,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是我明白一个道理——靠着我自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我肯定会让我身边所有人跟着我,都能赚到钱。
每日人物:最开始创办甜啦啦,你想做一个多大规模的生意?
王伟:最开始也没想我能做多大事,2015年、2016年那会儿,我觉得最多能开个1000家。我当时跟许周(甜啦啦联合创始人)说,开200家给他买个车,500家买个房。
< class="pgc-img">▲ 甜啦啦江西省某加盟店开业。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你觉得生意做得好的定义是什么?做到哪些事才算经营得好?
王伟:这分两个层面吧。
第一个层面就是想赚钱,能把东西做好、把门店做好就能赚到钱。在企业角度上,首先是目标清晰,员工知道干嘛,这个事自然就做好了。对我来说,这个逻辑就更简单了,我靠着加盟商赚了钱,所以我要做的事就是服务好加盟商,让加盟商认可我,消费者自然就认可我。有人可能会觉得只要消费者认可就好了,我觉得如果看重C端的话也对,但最重要的是“打野人”(指加盟商)服务好C端,如果服务C端的人能做好,那这个事就能做好了。
第二个层面,面对(员工)小伙伴,他们做对了,我就表扬,做错了,我就严厉地批评、讲道理。最重要的是,我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觉到老大是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以后着想,为发展着想,而不是老大为了赚多少钱。
每日人物:很少有企业家这么想。
王伟: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员工都认可我,但是由于我的性格比较直,有啥说啥,所以会让人感觉到很被动,很难受。比如说我刚刚还在骂一个人,我说你实在不行,你明天就要辞职了,你不要干了,可以打个辞职报告。但我一般不会骂新的高管,都是(骂)些老人。
每日人物:团队里面很多是你的兄弟和朋友,人情浓度这么高的关系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吗?利益要怎样分配,权责要如何承担?
王伟:在利益层面上,我觉得你一定要让跟着你长时间的人真正能赚到钱,他才能给下面人做榜样。我们已经跨越了那个追求赚钱的阶段,就像许周,他之前跟着我就为了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但他现在肯定不是为了工资,他是为了发展,为了未来,为了老大带他做更多的事。当下面的高管看到许总,看到跟着我的人,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有未来。
每日人物:甜啦啦一直没有投资人,为什么?
王伟:其实有很多投资人联系过我,我一直没同意。没同意是因为我的无知造成的。我觉得我不差钱,我就不让你进来,我不想听别人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是不对的。其实我不能总是认为别人投钱是为了赚我的钱。既然能成为投资人,他肯定有资源,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可能会从认知层面让我打开思路。
每日人物:所以甜啦啦接下来会拉一些投资人入局吗?
王伟:会的,现在已经有在谈的了,看有没有合适的。
每日人物:接纳投资人是单纯为了提升资源和认知吗?还是有其他的比如资金方面的困难或者考量?
王伟:没有考虑资金。第一是资源,第二是让我在团队这个层面有所提升。一个投资人会进来,肯定是因为想上市或者觉得一家企业好。一方面,未来我可以更好地去招员工,提升团队。另一方面,上市是我未来一定会做的一个动作,不是为了我拿多少钱,而是让跟着我的兄弟也有钱赚。
每日人物:关于团队管理方法,你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
王伟:我看书比较少一点,但我每天早上会跑步,跑步的时候会听一些管理的课,每个都要听好几遍,我买了很多课。
每日人物:创业这十多年来,你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伟:准时,我很讨厌迟到。这几年高铁坐多了,只要那个地方在500公里之内,我就会把目的地当成吃早饭的地方,已经坚持七八年了。我喜欢早上办事,不喜欢太晚。比如我要到上海办事,早上八点半有安排,我可能七点就到了,在那吃早饭。有时候如果是开车过去的话,可能要凌晨一点多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