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1日,Today全新黑金形象店亮相武汉壹方北馆,据悉,Today将与武汉天地壹方北馆共同致力于提升商圈一站式消费体验。
< class="pgc-img">>该店以“新理念、新视野、新生活”为主题,融入简约时尚的现代元素,且对购物环境、售卖产品、用户体验都进行相应升级。
据介绍,黑金形象店是Today为核心商圈中高端购物消费量身定制的门店类型。“比如选品策略上,鲜食产品增加200%,进口商品增加110%,在形象和商品上更贴近壹方北馆‘妙享生活家’的理念,打造可逛、可买、可休憩的美妙购物体验。”Today负责人表示。
< class="pgc-img">>良好的购物体验,高效的产品刷新,以“门店为中心、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验场景模式及“便利店+餐饮”的多业态集合,完善了生活服务业业态,使得Today成为各大商圈的“宠儿”。从Today新标准店的运营数据上看,其不仅线上导流作用强,线下聚客能力也远超传统卖场。位于越秀星汇维港第一立地的新越秀店, 自2018年9月开业以来,日平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日商最高达20万元。
据悉,新越秀店目前已实现高阶用户月均购买6.5次高黏性复购率,坪效是传统超市的3-5倍。以城市化进程已进入稳定期的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例,其核心商圈及大型商场都将便利店规划在人流动线第一立地,并以展面较大的转角位为主,这也是因为便利店自带流量的特性、丰富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体验,会让其成为聚客的流量引擎,且助力了核心商圈便捷、舒适、国际化的一站式消费体验。
< class="pgc-img">>壹方北馆作为武汉天地商业版图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代表作,力求为周围5公里生活半径的中高端家庭带来多样化的美妙生活体验。其入市将是武汉天地商圈全面的完善与升级,高端社区商业的强力补充,建构多元商业精彩。
Today相关负责人表示, Today也将继续与武汉及全国各大商业体进一步展开战略合作,订制契合商圈定位、助力商圈全面升级的专属门店,实现共创共赢。(武汉发布 通讯员王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 现煮的打卤面,一碗只要6元 ”、“酸辣土豆丝盖饭7.9元/份”、“ 小酥肉、铁板炒饭要不要来一份 ”……
这些本发生在餐厅的场景,如今却在一个个便利店里上演。
曾经没有烟火气的便利店,现下被允许“现制现售”,它们扛着“新鲜现做”的大旗,用密集的网点布局,不断进攻快餐店的护城河,快餐店快要“失守”了。
而便利店们,却正在成为了名副其实“披着外衣的餐饮店”!有数据显示,日资便利店40%-60%的营业额都来自于鲜食。
而倘若13万便利店全部杀入餐饮,“便利店餐厅”可能将成为传统快餐店的最大竞争对手!
政策逐步放宽,
便利店连锁巨头化身“披着外衣的快餐店”
曾经,快餐店并不把便利店当成竞争对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对便利店的限制。
最早时,便利店只能做些饭团、沙拉、三明治等冷食,就算要卖关东煮、便当等加热型食品,也得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
2004年,711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创始人铃木敏文曾回忆道:“要取得使用明火的经营许可证非常困难”。
变化出现在2015年,餐饮二证合一为食品经营许可证;2016年,北京认可便利店申请经营热食的资格;2018年4月,北京市推进“一区一照”,丰台区为便利蜂光彩路店发放了第一张食品经营许可证。
同样,上海也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鼓励便利店热食经营,一方面允许核发相应现做经营项目许可;一方面可以将就餐区计入就餐场所面积,不用便利店增加额外餐饮面积。
政策的逐步放宽,成了便利店跨界餐饮的最好助推。
嗅到政策红利的连锁便利店巨头更是加快了布局“现做餐食”的脚步,不管是日资连锁便利店三巨头罗森、全家、7-11,还是本土大鳄便利蜂等,都开始售卖“现做”早餐、快餐。
就连互联网大佬也都开出数家披着“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厅”,阿里巴巴接连开出“盒小马”、逸小兔早餐便利店,京东、叮咚买菜等也纷纷入局。
便利店“新鲜现做”餐食,
快餐店“失守”,口味护城河被打破
此前,不爱吃冷食的“中国胃”,让快餐店得到忠实簇拥;“热乎乎的饭菜”,是快餐店建立起来的坚实壁垒。
人们但凡没那么着急,基本都会“抛弃”便利店里预包装和复热型食品,而被“现做”的饭菜吸引进餐厅。
而如今,快餐店的口味护城河却正在被打破。
一方面,随着政策的放宽,便利店用“现做现卖”全面切入餐饮市场,餐品口感上与餐厅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例如上海逸小兔就卖煎饼果子、铁板炒饭,还有油炸的油墩子、麻团、煎饺等;便利蜂除了之前推出7种“现煮面”,不久前还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出现点现做服务,夜晚不间断供应蒸包、小碗菜、酥饼等热门美食。
另一方面,在三高一低的重负下,连锁快餐店逐步加快标准化来降本增效,然而这也使得菜品口感越来越“工业化”,快餐店在口味上的优势也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不仅口味壁垒在慢慢消失,快餐店的价格优势也在被抹平。
曾经,便利店快餐的价格相对传统快餐店要高,但现在在便利店,一碗现煮面条,只要6元;酸辣土豆丝盖饭7.9元/份;西红柿炒鸡蛋盖饭8元/份……十几块钱能吃到热乎饭。
而数据表明,快餐业的平均客单价却在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25.1元,在一线城市,随便一个CBD楼下吃份午餐,大概花费30元+,且出餐速度较慢。
因此,不少“90后”把公司、家附近的便利店热食作为了他们解决餐食的首选。
曾经便利店这个被无视的竞争对手,正在悄然夺取快餐店的顾客。
“1公里”密集布局,
用便利在餐厅门口“截流”
便利店做餐饮的短板正在被弥补,而其本身的优势却愈加凸显。
便利,是它们最大的杀手锏。
都说餐饮外卖做的是“3公里”的生意,餐厅门店做的是“1.5公里”的生意,那便利店做的就是最后“1公里”的生意。
它们开在社区门口、公司楼下、地铁口,每一个点位都是人流高密度的区域,点位覆盖又密又广,还能开到很多快餐店开不到的地方。
以北京朝阳门某地为例,以办公区为主,在1公里半径内有不下4家便利店,7-11一家、罗森两家、便利蜂一家。
每日的早午餐时段,是这些便利店的销售高峰,在热食窗口,排队成为常态之一,有时排队人数甚至超过20人;以热食为重心的便利蜂甚至在门店中配备了餐饮区,该店提供的餐饮座位有36个。
不久前,北京地铁站内“便利餐厅”开始试营业,更是悍然从在餐厅门口截流,到直接杀到顾客需求原点“抢客”。
不仅如此,快餐店拼的就是“快”字,为了打赢这场“时间战”,便利店在效率上进行改革,例如盒小马,采用“档口制作、顾客手机点单、自助柜取餐”的模式,大大节约了顾客点餐、等餐、取餐的时间。
更便利,效率更高,口味产品上又和餐厅现做得相差不大,顾客自然选择离家、离办公地点更近的便利店就餐,这意味着便利店在慢慢蚕食快餐店的市场。
便利店房租、人工成本低,
全时段营业,成本结构比快餐店更合理
快餐是餐饮行业最累的业态,饭市短、客单低、竞争激烈,交24个小时的房租,却只做三四个小时“饭点”的生意,挣的全是辛苦钱。
这逼得很多快餐企业开始变革求新,走“快餐+”的模式,比如:呷哺呷哺,推出新店型走“快餐+小酒馆”模式;和府捞面,在面馆里卖火锅;味千拉面开拉面烧烤屋,拓宽场景……借此来打通全时段经营,探索在有限的时间里产生更多的价值。
在快餐店还在苦苦摸索追寻的时候,切入餐饮市场的便利店,却早早实现了这个“全时段营业”理想。
便利店以一日五餐(正餐外加下午茶与宵夜)为时间轴,提供现做的各类美食,正逐渐成为很多打工青年的日常标配:上班前先到便利店买个包子搭配豆浆、或者面包搭配咖啡;午餐去座位区吃碗现煮打卤面或者炒饭,搭配一瓶酸奶;到了下午买杯奶茶、小酥肉等小吃;晚上下班,便利店里买些关东煮、饭团搭配饮料;宵夜时段,选择卤味、烤肠再搭瓶啤酒。
而且便利店不仅能全时段营业增加收入,还具有比快餐店更合理的成本结构。
首先,便利店基本都只有几十平,甚至十几平,面积小房租少;再者人工成本也低,员工除了在饭点卖现做餐食,平时也可以售卖店内零售产品。
在供应链上,有的连锁便利店起步就超过了不少连锁快餐企业,而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更能压缩餐饮热食成本,在与快餐店的市场角逐上,有更强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若13万家便利店杀入餐饮,
快餐店将迎强敌!
在分食餐饮蛋糕上,便利店巨头从来没掩饰过自己的野心。
业界一直形容日资便利店为“披着便利店外衣的餐饮店”,全家还曾喊出“承包你的一日三餐!”的口号。
因为“餐饮”这块蛋糕的确令人垂涎,日资便利店40%-60%的营业额都来自于鲜食,有数据显示,“7-11”鲜食销售占比50%,毛利占比60%。“而且便利店里的鲜食销量只有20%—30%,却创造出了70%—80%的利润”,餐食成为便利店提高毛利率和竞争力的突破口。
随着疫情的黑天鹅的出现,人们的用餐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人开始尝试自嗨锅、料理包、微波炸品烤品、冷藏食品等即食品,这意味着他们会越来越来能接受便利店的餐品。
便利店也变着法在迎合人们的口味,未来,可能蒸煮炸等各种烹饪方式都可以在便利店里呈现。
更可怕的是,相比于传统快餐店,便利店还有网点数量众多的优势,从2015年至2019年,我国便利店总数从9.1万家增加到13.2万家。
当允许“现做现卖”的政策逐渐在更多城市开放,更多区域的便利店打通兼营餐饮服务这“最后一公里”后,无异于一夜间餐饮业可能要增加了13万家早餐店和快餐店,来和餐企抢生意。
而且,除了体量庞大的便利店,还有隐藏在社区、写字楼的便民小超市,就比如记者所在的北京一园区中的小超市,就在店内另辟6.5平面积卖起煎饼、手抓饼和炒饭炒面等,常常在早上和中午排起长队,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园区内的两三家快餐店相继关门大吉。
这不由让快餐店胆战心惊。
职业餐饮网小结:
快餐店,打败你的有可能不是同行,而是便利店!
随着快餐越来越标准化,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却也在慢慢失去壁垒,让便利店反而更好来抢食生意。
而便利店凭借着“现做现卖”、“便利”的杀手锏,再用规模和密集的点位,做着餐饮“一公里”的生意,在顾客家门口截流,慢慢成为人们的“食堂”,收割了顾客的“一日五餐”,蚕食传统快餐店市场。
场的要求和客户的要求就是对企业的最低要求,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做企业的都明白的一个经营理念,现在的市场趋势和对未来的下一个风口有很多人都指向了新零售,因为现在大家都追求精准、高效、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网络购物和线下购物都有这样的弊端,传统的零售一般针对大众市场,新零售则大多是小而美的社区店,找到细分的圈层、高效、精准的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在新技术推动以及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下,新兴业态和传统业态的融合成为消费市场重要途径。
< class="pgc-img">>我相信提到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大家也都不陌生,这就是典型的在打造新零售新业态。我们都知道,永辉超市的主营产品很有特色,其营业额有近一半来自生鲜。为什么超级物种先从生鲜上做文章,一个是因为他成本做得好,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生鲜的客单价比较高,所以永辉在生鲜市场的优势突出,这就为做新零售奠定了基础。
< class="pgc-img">>餐饮+超市的融合拿永辉集团旗下的超级物种来说,在500平方米的空间内,不但销售商品,还引进精致美食工坊、生活厨房、花艺馆这些工坊都是自营餐饮品牌。类似于这种新零售的业态模式还有很多,比如全面采用电子标签,这种电子标价牌用的是电子墨水,也减少了传统的纸质标签的人力耗费,实现促销和环保并且便于查看库存。
传统的商超主要是逛+买,而新零售则主要却是“逛买吃”。在增加了餐厅业态后,从买食材到加工,直接就餐体验,彻底打造出有关场景消费体验,让消费者驻留时间更长,增加了客户的黏性,也刺激了消费。
< class="pgc-img">>区别于传统的餐饮店现在的餐饮新零售模式更加的节约时间和效率,比如会使用电子叫号器,顾客选好商品付款后,会拿到叫号器,加工好后会提醒顾客取餐。
在支付方面,也提供了多种的选择,可人工结算,也可自助收银。自动收银器减少了结账时间,减少了人力成本,且操作简单,流程清晰,只要把每一件商品的条形码对准自助收银机扫码区,最后就会有选择的付款方式,十分便捷。
< class="pgc-img">>总的来说新零售是城市化进程之中零售业为了适应对于零售网点的一种改造,这一改造需要零售网点的大人流量,高租金成本下的一种运营模式,而互联网是提升运营效率的一种工具。
更多的连锁知识关注或私聊连锁x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