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多家茶饮品牌结成联盟,集体调整在外卖平台上的满减折扣,引发市场热议。
据悉,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在内的品牌,从11月1日起将满减调整为“50减1”、“70减1”或直接取消。
那么在调整满减折扣后的这段时间里,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后发现,部分消费者已经转向主打平价的“非联盟”品牌,如CoCo、一点点等老牌茶饮。
同时,虽然各茶饮品牌并没有公布这段时间的销售数据,但记者通过一些平台数据了解到,满减折扣调整后,茶饮品牌的外卖销量确实出现了波动。
而这些转变背后,更多是奶茶品牌的悄然分化。行业告别跑马圈地的规模竞速后,面对环境变化和消费习惯迁移,曾经热闹的新茶饮走到十字路口,而一些老牌茶饮,以及正在迅猛增长的咖啡品类,则因此获得了新的增长窗口。
各品牌促销力度不一
一直以来,虽然新茶饮品牌原价较高,但会给线上消费者提供可观的满减优惠。打开外卖APP下单几杯奶茶作为下午茶,和同事一起拼单凑个满减,是办公室一族热衷的“治愈时刻”。于是奶茶品牌结盟调整满减的消息一出,网友就把这一举动怼上了热搜。
打开某外卖APP搜索饮品可以发现,满50减1,满35减1叠加配送费减5,奶茶的促销活动仍在进行,奈雪、古茗、乐乐茶、蜜雪冰城、益禾堂都参与活动。而记者搜索附近奶茶外卖店时可以看到,老牌茶饮的代表CoCo,其线上门店除了28减3的活动,新品也在7折促销,最低价格为9.8元,促销力度不减反增。
一位长三角茶饮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新茶饮线上促销活动力度不一,但满减都在持续。而在奶茶联盟消息传出后的两周,“非联盟”品牌CoCo果断在部分城市加大了促销力度。记者采访CoCo一些门店也发现,其门店线上订单普遍提升1-2成。
市场走向分水岭
2012年,喜茶通过一杯芝士奶茶,拉开了新茶饮时代的序幕。十年间,新茶饮品牌经历了无数高光时刻。一众老牌茶饮品牌,作为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曾一度被遗忘。
十年后的2022年分水岭来了。资本加持下的规模红利时代一去不返,经济环境、消费习惯、竞争格局悄然改变,让新茶饮陷入集体焦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预计,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长速度预计放缓10%-15%。弗若斯特沙利文用“红海”来形容当下的新茶饮市场,称我国现制茶饮业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普华永道也在《茶饮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到,当下消费者对新品的敏感度降低,包括头部玩家在内的新茶饮品牌打造爆品的速度和声量远不及以前。
人们发现,新茶饮品牌动作越来越多,发新品更频繁,联名更频繁,但是出圈的产品变少了。而传统奶茶,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在新茶饮纠结到底是降价还是提价时,稳定在平价路线的CoCo、一点点等老牌茶饮今年线上销量同比处于增长状态。
与外界理解的爆款思维不同的是,茶饮连锁化经营实则面临复杂的供应链、物流运输、连锁运营管理。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路把控、全程数字化管理,这些都是真正的行业门槛。而经营能力的最大区别,体现在供应链的纵深能力与网格布局能力。
这一点老品牌存在比较优势。简单以人们相对熟悉的商圈选址为例,重点城市房租高企,一直是开店的拦路虎。商圈热门网格最优位置和最低价格,往往被老品牌占据,20平-30平的店面,上海月租成本在2万到3万,杭州也高至1万到2万,新老品牌每月租金差价可能高达几千元。
“老牌奶茶品牌多以加盟发展,定价需要经过供应链和门店整条链路的成本测算。新茶饮则需要先做客流、市占、知名度,到了一定规模之后,难免遇到利润和规模的两难。”一位在连锁企业供职多年的分析人士表示,新茶饮面临阵痛在所难免,而老牌奶茶连锁化布局较早,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体现出来的市场策略和经营的稳定性更强。
奶茶圈外对手加速入局
新茶饮的中场战事,还不只是与老品牌之间的争夺,还要面对一直觊觎奶茶客群的圈外对手,比如咖啡。
某国内知名咖啡品牌此前曾在微博官宣,爆款生椰拿铁在诞生一周年之际已实现了1亿杯销量。“生椰浆+咖啡”的现象级产品,切的就是奶茶的“蛋糕”。对于这一拳头产品的成功,该品牌曾这样复盘:“生椰拿铁踩中了奶茶用户逐渐向奶咖用户转变的大趋势。”
咖啡奶茶化,已经成为连锁咖啡品牌和精品咖啡店的共同趋势。甚至有种说法,“内卷的咖啡市场,趟着奶茶过河”。这给原本饱和的奶茶市场,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
内外受敌的奶茶要怎么“过河”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取消或降低满减力度,是品牌方控制成本的一种方式,属于阶段性市场现象。
规模化连锁经营的根本,在供应链的深度,稳不稳定、专不专业,决定品牌能走多远。单一的提价或降价,无法解决新茶饮当下的难题。对于新茶饮而言,更长效的还是改变同质化竞争、提升供应链能力、精细化运营。
而某茶饮头部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述了自家品牌的发展理念:“种草不如种树,种草是短期行为,种树是长效行为。”该负责人表示,“品和效要兼顾,实现短期效果时,更要追求长期目标。”
夕前夕,瑞幸咖啡高调推出了新品「轻轻茉莉」,和 LOOPY(赞萌露比)联名,有专属的加大杯和专属的包装,一些店面也换了主题,还上线了周边。
这是瑞幸已经用熟的市场套路,不同的是,「轻轻茉莉」不是咖啡,而是奶茶。在小红书上,它已经被看作是「伯牙绝弦平替」,配方类似,包装风格也有些相像,主打也是健康,但价格只要 9.9 元,一些人将其解读为,瑞幸终于向霸王茶姬下手了。
瑞幸以「卷」著称,曾经依靠低价咖啡短时间里在美股上市,去年以来在和库迪的价格战里也是寸步不让,如今它的到来,是否会让奶茶领域也出现一次「价格战」?
奶茶也要9块9 了?
一些喜欢「具像化」的广告文案,总用「只需一杯奶茶钱」来形容价格的划算。然而一杯奶茶究竟多少钱,却并不是个确定的问题。
倘若在四五年前,这个答案可能是三十多甚至四五十。这是由喜茶等「消费升级」产品带来的价格,并获得资本青睐,由此开始了奶茶行业的繁荣。
到了最近两年,答案又有所不同。喜茶、奈雪的茶纷纷降价,几乎没有30元以上的产品;以低价著称的蜜雪冰城成了毫无疑问的奶茶行业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它们的产品集中在 15 元上下。
根据华安证券的调研数据,2020 年,客单价在 20 元以上的茶饮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到 2023 年则降到了 4%;相应,10 元以下的消费占比则从 7%涨到了 30%。
等到今年夏天,奶茶似乎更便宜了,甚至比人们期待的还要便宜,古茗、茶百道等店铺门口或者小程序里,都挂出了类似「天天 9.9 元」的招牌,「奶茶重回 10 元时代」上了微博热搜。
一说降价,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奶茶的「近亲」咖啡,以瑞幸和库迪为主的咖啡价格战已经打了一年多了,至今依然没有停火。
咖啡原本没必要打价格战。瑞幸依靠「生椰拿铁」等爆款产品,在 15 元价格带上的位置越发稳固;Manner 找到了「平价精品咖啡」的定位,好喝不贵,自己喝与社交都合适;再往上,是各类的精品咖啡,追求高毛利而非规模的扩张。
价格战的主因,是被迫离开瑞幸的陆正耀带着库迪卷土重来。发动价格战,有私人恩怨,要用库迪来抢夺瑞幸的份额;也是市场策略,要用一场大战,来打开名声,不仅让顾客知道库迪,也向供应链、加盟商和投资人展示自己的能力。
到了现在,双方也在收缩价格战规模。瑞幸依靠「大数据发券」,只在库迪周边投放「9.9 元券」;库迪不能后退以免损害加盟商的士气,但也在开发咖啡以外的产品作为退路。瑞幸数据部门的员工预测,在暑期旺季结束之后,「9.9 元大战」就差不多到了尽头。
看起来,奶茶似乎在重复咖啡的故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钱袋子越来越紧的顾客,利用价格战来拉低产品价位,是吸引顾客最方便的办法,也能迅速扩大规模。
降价自然是真的,不过在奶茶领域,价格战很难打得起来。
奶茶和咖啡的生意,不是一回事
实际上,据凤凰网科技了解,虽然同为现制饮料,消费人群也相似,不过咖啡和奶茶的商业逻辑并不相同,价格战的效力也不会一样。
瑞幸与库迪的平价咖啡更像是标准品。机器制作,原料简单,口味稳定,标准程度高,产品也简单,往往只需要咖啡和奶便能完成一杯,供应链不需要过于复杂,员工也容易上手。
另一个角度,顾客不容易品尝出不同品牌咖啡的差异,咖啡比较难在标准产品上做出差异,顾客也容易变心,于是价格战成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然价格战之外也有解决方法:可以做品牌联名进而赋予产品以文化内涵,或者开发爆款产品如「生椰拿铁」系列或者「茅台拿铁」等。
不同奶茶品类之间的差异,甚至不比奶茶与咖啡的差异小。奶茶口味复杂得多。粗略划分,便有水果茶、原叶鲜奶茶、轻乳茶等等。不同口味之间差异很大,喜欢“芝士多肉青提”的顾客,很难因为一两块钱的价格,转而去买一杯“花田乌龙”。
甚至霸王茶姬与咖啡更相似一些。「伯牙绝弦」等产品很重要的特色,是「喝了睡不着」,更有精神,这其实是咖啡起到的功能。不仅咖啡在奶茶化——甜味、果味等,奶茶也在咖啡化。大约也正是这个原因,瑞幸需要「轻轻茉莉」来应对,确保消费者想提神而不想喝咖啡时候,能够在自己店里有别的选择。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称,不同的奶茶品类,不仅对应着不同口味的人群,也对应着不同的经营能力。
如,蜜雪冰城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供应产品原材料,一杯现制柠檬水与瓶装饮料价格相仿;古茗能够在一天以内,将新鲜的水果和奶运送到旗下奶茶店里,确保原材料的口味,也降低加盟店的供应链成本;霸王茶姬主打原叶鲜奶茶,能研发独特而稳定的口味,并能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而且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让自己变得健康而潮流。
而且,奶茶有着很强的地域属性。地域属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品牌的奶茶都有自己的优势地区,除蜜雪冰城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奶茶品牌能在全国每个地区都成为头部,如古茗以福建、江浙为主,沪上阿姨则在山河四省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各个地区往往会有自己独特口味的奶茶,如淡马茶坊便将潮汕特色的黄皮变为自己的特色。
价格战是建立优势的最后手段之一,而且无法作为长期手段。库迪用价格战进攻,它的生态位与瑞幸重合,于是瑞幸必须还击,因此咖啡领域有了价格战。
价格战的坏处也很明显。价格低了,利润会低,甚至会有亏损,对于企业经营压力很大;降价久了,品牌也会与这个价格绑定,想再提价便很难,对品牌甚至对整个行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当价格战成为仅剩的武器,往往意味着这个行业失去了创造有差异化产品的能力,而奶茶领域依然保持着活力,这是行业和消费者共同的幸运。
复杂的优惠券与精明的算计
全面的价格战或许不会出现,不过降价也正在成为常规武器。
当推出新产品或者新品类时候,降价有助于扩大声量。不仅瑞幸「轻轻茉莉」高调入场,七月中旬,古茗发布了「50 万张免单券」,并推出了「天天 9.9元畅饮」。这些优惠,针对的只是原叶鲜奶茶相关产品,是为了产品线扩张而做的市场造势,而并不是无差别的优惠,或者台面价格直接下调。同时,想要获得这些优惠券,顾客需要进入到线上社群或者添加小助手,每天领取。
一位行业内人士对凤凰网科技表示,“降价的另一重好处是提高原材料的消耗,提高供应链的使用效率”。尤其在夏季,原材料保存不易,消耗量大可以在采购时候有更好的议价权,也可以有效缓解原材料在店里库存带来的额外成本。演员庞博在一次脱口秀表演里说奶茶像粽子,里面什么都有。不过现在奶茶可以添加的小料越来越少,而更偏向标准化的产品,一方面降低制作的复杂程度,一方面也是减轻库存的压力。
前述人士认为,因为产品和商业上有独特的逻辑,奶茶很难成为赢家通吃的生意,也很难使用价格战这样的武器,来迅速获得市场,并且,如今的奶茶生意依然在增长阶段,还没必要通过价格战来做你死我活的博弈。价格战是趁手的武器,但远远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或许会经常见到 9.9 元奶茶,但主流价格段并不会落到这一区间里。
奶茶头部品牌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如何提升规模,背后考验的是产品研发、供应链和加盟商管理等能力。而且,供应链覆盖、加盟店选址、顾客口味等,都会因为区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让想要跨区域发展的奶茶,在经营上更加需要精细,需要细水长流。
本文源自凤凰网科技
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袁传玺
近日,多家茶饮品牌结成联盟,集体调整在外卖平台上的满减折扣,引发市场热议。
据悉,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在内的品牌,从11月1日起将满减调整为“50减1”、“70减1”或直接取消。
那么在调整满减折扣后的这段时间里,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后发现,部分消费者已经转向主打平价的“非联盟”品牌,如CoCo、一点点等老牌茶饮。
同时,虽然各茶饮品牌并没有公布这段时间的销售数据,但记者通过一些平台数据了解到,满减折扣调整后,茶饮品牌的外卖销量确实出现了波动。
而这些转变背后,更多是奶茶品牌的悄然分化。行业告别跑马圈地的规模竞速后,面对环境变化和消费习惯迁移,曾经热闹的新茶饮走到十字路口,而一些老牌茶饮,以及正在迅猛增长的咖啡品类,则因此获得了新的增长窗口。
各品牌促销力度不一
一直以来,虽然新茶饮品牌原价较高,但会给线上消费者提供可观的满减优惠。打开外卖APP下单几杯奶茶作为下午茶,和同事一起拼单凑个满减,是办公室一族热衷的“治愈时刻”。于是奶茶品牌结盟调整满减的消息一出,网友就把这一举动怼上了热搜。
打开某外卖APP搜索饮品可以发现,满50减1,满35减1叠加配送费减5,奶茶的促销活动仍在进行,奈雪、古茗、乐乐茶、蜜雪冰城、益禾堂都参与活动。而记者搜索附近奶茶外卖店时可以看到,老牌茶饮的代表CoCo,其线上门店除了28减3的活动,新品也在7折促销,最低价格为9.8元,促销力度不减反增。
一位长三角茶饮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新茶饮线上促销活动力度不一,但满减都在持续。而在奶茶联盟消息传出后的两周,“非联盟”品牌CoCo果断在部分城市加大了促销力度。记者采访CoCo一些门店也发现,其门店线上订单普遍提升1-2成。
市场走向分水岭
2012年,喜茶通过一杯芝士奶茶,拉开了新茶饮时代的序幕。十年间,新茶饮品牌经历了无数高光时刻。一众老牌茶饮品牌,作为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曾一度被遗忘。
十年后的2022年分水岭来了。资本加持下的规模红利时代一去不返,经济环境、消费习惯、竞争格局悄然改变,让新茶饮陷入集体焦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预计,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长速度预计放缓10%-15%。弗若斯特沙利文用“红海”来形容当下的新茶饮市场,称我国现制茶饮业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普华永道也在《茶饮市场洞察报告》中提到,当下消费者对新品的敏感度降低,包括头部玩家在内的新茶饮品牌打造爆品的速度和声量远不及以前。
人们发现,新茶饮品牌动作越来越多,发新品更频繁,联名更频繁,但是出圈的产品变少了。而传统奶茶,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在新茶饮纠结到底是降价还是提价时,稳定在平价路线的CoCo、一点点等老牌茶饮今年线上销量同比处于增长状态。
与外界理解的爆款思维不同的是,茶饮连锁化经营实则面临复杂的供应链、物流运输、连锁运营管理。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路把控、全程数字化管理,这些都是真正的行业门槛。而经营能力的最大区别,体现在供应链的纵深能力与网格布局能力。
这一点老品牌存在比较优势。简单以人们相对熟悉的商圈选址为例,重点城市房租高企,一直是开店的拦路虎。商圈热门网格最优位置和最低价格,往往被老品牌占据,20平-30平的店面,上海月租成本在2万到3万,杭州也高至1万到2万,新老品牌每月租金差价可能高达几千元。
“老牌奶茶品牌多以加盟发展,定价需要经过供应链和门店整条链路的成本测算。新茶饮则需要先做客流、市占、知名度,到了一定规模之后,难免遇到利润和规模的两难。”一位在连锁企业供职多年的分析人士表示,新茶饮面临阵痛在所难免,而老牌奶茶连锁化布局较早,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体现出来的市场策略和经营的稳定性更强。
奶茶圈外对手加速入局
新茶饮的中场战事,还不只是与老品牌之间的争夺,还要面对一直觊觎奶茶客群的圈外对手,比如咖啡。
某国内知名咖啡品牌此前曾在微博官宣,爆款生椰拿铁在诞生一周年之际已实现了1亿杯销量。“生椰浆+咖啡”的现象级产品,切的就是奶茶的“蛋糕”。对于这一拳头产品的成功,该品牌曾这样复盘:“生椰拿铁踩中了奶茶用户逐渐向奶咖用户转变的大趋势。”
咖啡奶茶化,已经成为连锁咖啡品牌和精品咖啡店的共同趋势。甚至有种说法,“内卷的咖啡市场,趟着奶茶过河”。这给原本饱和的奶茶市场,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
内外受敌的奶茶要怎么“过河”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取消或降低满减力度,是品牌方控制成本的一种方式,属于阶段性市场现象。
规模化连锁经营的根本,在供应链的深度,稳不稳定、专不专业,决定品牌能走多远。单一的提价或降价,无法解决新茶饮当下的难题。对于新茶饮而言,更长效的还是改变同质化竞争、提升供应链能力、精细化运营。
而某茶饮头部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述了自家品牌的发展理念:“种草不如种树,种草是短期行为,种树是长效行为。”该负责人表示,“品和效要兼顾,实现短期效果时,更要追求长期目标。”
(编辑 张明富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