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今天,大家又吃出一家河南上市公司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刚,河南又一家食品公司上市了。投资界9月6日消息,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味央厨”)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此次IP

刚,河南又一家食品公司上市了。

投资界9月6日消息,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味央厨”)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此次IPO,千味央厨发行价为15.71元/股,开盘大涨43.98%至涨停,市值达近20亿元。

千味央厨背后的掌舵者大有来头。1968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的李伟,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他做过记者、当过公务员,后又辞职创业。1996年,凭借拿下和路雪冰淇淋的河南总经销,李伟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此后,他瞄上了汤圆,成立了思念食品,2006年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不仅如此,李伟还曾收获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地产运营平台黄河大观、河南祥龙四五酒业,专注餐饮企业供应商的千味央厨已是他人生的第四个IPO。

李伟和千味央厨,只是“河南帮”的一缕缩影。万隆掌舵的肉类加工龙头双汇;陈泽民创立的国内速冻食品第一股——三全食品;刘卫平、刘福平兄弟俩联手成立的辣条一哥卫龙、杜中兵一手缔造了巴奴火锅……被称作“中国厨房”的河南,孕育了一只又一只吃货独角兽。这一片土地,被中国吃货严重低估了。


记者转行,曾做出一个家喻户晓品牌

这位河南老乡斩获第4个IPO


千味央厨的背后,是一位60后河南籍创始人——李伟。


1968年,李伟出生在河南驻马店,1990年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他踌躇满志地做过几年记者、当过公务员,后来辞职下海。在这之后,李伟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代理商,创业者爱折腾的性格体现了出来。


1996年,一个新机会来临。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畅销,利润空间非常大,李伟嗅到了其中的商业机会,一番运作后,他顺利拿到了和路雪冰淇淋的河南总经销,总部为他直接配送5辆冷冻车,并建造了1000多方米的冷库。3个月后,李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这便是李伟后期创业的原始启动资金。随着冬季的来临,冰淇淋销售迎来淡季,李伟开始琢磨新的生意,他瞄上了同样需要冷链运输的汤圆。1997年,李伟成立思念食品公司,寓意团团圆圆,但由于没有名气,汤圆销量并不好,李伟为此想尽了办法,第二年的元宵节前,思念汤圆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了几百吨,但还是卖不动。


为了解开困局,也是在1998年,思念汤圆开始大举招聘英才。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李伟为此一掷千金,请来了当时赫赫有名的郑荣速冻食品厂厂长李晋洲。李晋洲加入后,迅速研制了一款用溶质馅料代替传统沙质馅料的汤圆,并且不同于市场上流行的30克大汤圆,改走小汤圆的路线,消费者很买账。


随后,思念汤圆在营销上也下足了功夫,1999年,他们请来因一曲《思念》而走红的毛阿敏,砸下400万为思念食品制作广告片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自此,思念汤圆跻身全国名牌,扩充品类和地域,市场占有率一度达20%。2005年,李伟凭借思念食品入选年度福布斯富豪榜,成为那一年河南省最年轻的富豪


2006年,李伟带领思念食品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比竞争对手三全早了2年。上市初期,思念食品股价虽曾有大幅上涨,市值一度飙升至45亿,但一年后却一路下跌。2012年,上市6年的思念食品宣布私有化,黯然离场。


李伟对餐饮行业的热情没有消散,就在思念退市的同一年,餐饮供应链企业“千味央厨”也在郑州市高新区成立,李伟也不再担任思念食品公司的职务。


千味央厨曾属于思念食品旗下。为了独立上市,2017年,李伟将所持的思念食品全部股权,转让给职业经理人王鹏、田淑红、王丽娟、徐锋;同样,王鹏也将所持的千味央厨股份转让给李伟,不再担任千味央厨董事,两者正式相互独立,也避免了同业竞争。


其实,李伟的商业版图并不只有思念食品和千味央厨,他还顺势做起了房地产业务——旗下有上市公司地产运营平台黄河大观(已退市);以及白酒业务——2008年,河南祥龙四五酒业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他还曾投资过河南白酒六朵金花之一的杜康酒。河南商界有这样一个段子:在速冻食品行业,李伟是把地产生意做得最好的;在地产界,李伟是白酒卖得最好的。


直到今天,李伟坐拥了人生中第4家上市公司。


一年进账近9亿

这是京东在河南股权投资的第一单


千味央厨,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先看看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根据招股书,千味央厨的主营业务为面向餐饮企业的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餐饮企业提供定制化、标准化的速冻食品及相关餐饮后厨解决方案。


其速冻米面制品按照加工方式可以分为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及其他,具体产品包括油条、芝麻球、蛋挞皮、地瓜丸以及卡通包等。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招股书截图)


也就是说,区别于思念食品,千味央厨主要面向B端餐饮商家提供服务。千味央厨的主要客户包括必胜客、肯德基、汉堡王、华莱士、德克士、小肥羊、海底捞、九毛九、永和大王、老乡鸡等,其中,2017年-2019年,公司第一大客户一直是百胜中国及其关联方,交易金额占营业收入的30%,2019年达到2.73亿元。


千味央厨的发展,除了餐饮行业带动食材采购规模提升,还包括冷链物流行业的提升。作为餐饮渠道速冻米面制品供应商,千味央厨的经营模式包括通用品生产定制生产两种,收入占比约为65%和35%,销售模式则包括经销和直营。


在营收方面,2017年-2019年,千味央厨营收分别为5.93亿元、7.01亿元、8.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55.91万元、5867.89万元、7412.13万元。其中经销模式和直营模式的占比如下图:


< class="pgc-img">


千味央厨的对标公司包括老对手三全食品,以及去年10月上市的巴比食品,这是一家专业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连锁速冻食品制造业企业,在2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了一家在全国拥有15家直营店、2000多家加盟店的餐饮集团。


在IPO前,千味央厨曾获得过公开融资:2019年12月4日,千味央厨宣布获得1亿元融资,由京东领投,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跟投,两家共出资1亿元,占千味央厨约10%股权,投资完成后,公司整体估值约10亿元。这也是京东战略投资部门在河南股权投资的第一单。


根据招股书,在上市前,千味央厨持股5%以前的股东包括共青城城之集(62.49%)、前海新希望(8.94%)、上德合味(5.5%)、共青城凯立(5.4%)、宿迁涵邦(5.1%)、深圳网聚(5.1%)。其中,李伟虽未在千味央厨担任职务,但他通过共青城城之集是实际控制人,宿迁涵邦和深圳网聚分别是京东和绝味的投资实体平台。按此计算,李伟持股对应的市值超过了10亿元。


一个被中国吃货严重低估的省份

河南,走出一批食品大佬


千味央厨背后,外界再一次看到河南的食品行业有多发达。


并非夸张,河南省商务厅去年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河南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速冻水饺。此外,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0864家,食品小作坊登记10629家,食品生产类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国前列。由此可见,外界将河南称作“中国厨房”,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双汇,应是河南食品业最响亮的名字。1966年,从铁道兵转业后,26岁的万隆去到连年亏损的河南漯河肉联厂工作。在肉联厂,万隆从办事员做起,最终在1985年当上了厂长。1988年,万隆敏锐的观察到火腿肠存在商机,于是他一口气从日本、法国、瑞士引进了10条火腿肠生产线,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基地。1994年,双汇集团正式成立。历经近30年风雨,双汇已发展成一家年营收超过700亿元的食品集团,是当之无愧的本土肉类加工龙头,但最近的父子风波闹得沸沸扬扬。


与双汇同期壮大的,还有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三全食品。1989年,正值下海经商浪潮兴起,已是郑州第二医院副院长陈泽民也决定兼职创业。他和妻子找邻居借了1.5万元开了一个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有一年冬天,陈泽民到哈尔滨出差,受到当地人把吃不完的饺子冻起来的启发,他联想到汤圆也可以冷冻出售。历时3个月,陈泽民成功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一炮走红。1992年5月,陈泽民正式辞去医院职务,正式成立了三全食品。靠着这颗小小的汤圆,三全在2008年挂牌深交所,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很快,河南又将迎来“辣条第一股”。1999年,21岁的刘卫平带着弟弟刘福平与辣条配方,从老家湖南平江来到河南漯河创业。刘卫平兄弟俩注册了“卫龙”商标,从一间小作坊做起,一步步发展为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今年5月,卫龙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正式启动IPO。同时,招股书披露,卫龙此前已完成由CPE源峰、高瓴联合领投的35.6亿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红杉中国、腾讯投资、云锋基金、天壹资本、厚生资本、海松资本等机构联合入股。据悉,此次投后估值高达700亿元。


还有一众餐饮连锁独角兽从河南跑出来。2001年,看中火锅发展潜力的杜中兵,靠着此前积攒的100万元,在河南安阳开了一家火锅店,但生意不仅冷清,一些行业潜规则也让他难以认同。于是,他退出加盟,打造了自主品牌“巴奴”,并主打毛肚等菜品。就是靠着这一盘毛肚,巴奴很快年营收就超过1亿元。投资界获悉,继去年3月收获番茄资本近亿元的独家战略投资后,巴奴火锅新一轮融资正悄然进行中,融资额或超5亿元。

与火锅一同崛起的,还有火锅食材店,比如锅圈。锅圈背后的掌舵者杨明超,是一位餐饮老兵。他卖过啤酒、做过烧烤、开过火锅店,多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十分清楚火锅食材供应存在的痛点。于是,杨明超在2017年正是创立锅圈,在郑州某居民区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在这之后,锅圈发展迅猛,短短4年时间就拥有7000家门店。8月初,锅圈再获新一轮融资,由茅台建信基金、物美投资参与。

提到河南,蜜雪冰城同样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1997年诞生于郑州大学周边的蜜雪冰城,从一家冷食小摊点,到2001年第一家20平米的小商店,再到如今全国将近1.8万家的门店数,河南人张红超演绎了又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据悉,今年1月,蜜雪冰城完成了20亿元的首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高瓴联合领投,投后估值已超200亿元。不久前,蜜雪冰城也被传出将赴港上市的消息,但对方予以否认。

为什么河南食品和餐饮业如此发达?究其原因,首先是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数量近1亿人,仅次于广东、山东,位列全国第三。庞大的人口,恰恰构成了消费的基础。

其次,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南自古以来贯通南北,铁路、公路都十分发达,省会郑州也是国内交通系统重要枢纽之一。

此外,河南还坐拥原材料优势。一直以来,河南都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原材料,才能为河南食品和餐饮业爆发奠定基础。

坦荡开阔的平原地理和悠久沉缓的文化节奏,塑造出河南人吃苦耐劳、坦诚守信、踏实肯干的鲜明性格,同样在创业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河南帮”与这片中原大地,已成为中国吃货版图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有超3.5万家火锅店的川渝,火锅赛道早已成为一片血海。

< class="pgc-img">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洪楚;编辑:王秀清。

在川渝火锅市场战事激战正酣之时,一匹黑马正闯入视野。

“蜀英雄现炒火锅”诞生于2022年5月,在疫情期间,仅用了10余天,就霸占成都市火锅人气榜NO.1,以及成都火锅收藏榜TOP1两大榜单。今年5月,还获得了中国饭店协会颁布的品质火锅的称号。

< class="pgc-img">

近两年,火锅赛道尤为内卷、同质化严重,尤其是在“火锅之都”川渝地区,早已上演着“门对门”“店贴店”竞争,新品牌想在这片大红海里突出重围并非易事。

为什么会在疫情期间创立一个新品牌?蜀英雄究竟是如何诞生并崭露头角的?它的突围,对于万亿火锅赛道而言,又有着哪些深层意味?

带着疑问,红餐网与“蜀英雄现炒火锅”联合创始人汪杰进行了一场深度访谈。

< class="pgc-img">

疫情中诞生的黑马火锅品牌,

用三个差异化开辟一片新天地

“疫情会影响消费者的一些消费行为,但不代表没有了消费行为。迎合消费者的全新需求,用差异化的定位撬开消费者的心智,这是一个新品牌关键的突破口。”汪杰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 class="pgc-img">

创立蜀英雄之前,汪杰曾是蜀大侠的运营高管,也是一位在餐饮市场里浸淫将近20年的餐饮老兵。在其看来,做餐饮没有所谓的秘诀,必须围绕顾客的需求展开。

汪杰洞察到,疫情后消费者对于餐饮的要求是既要性价比,又要颜值,还要口味,同时也追求情绪价值,有自己的形象标签和文化圈层。因此,蜀英雄围绕上述朴素的需求开始打造品牌。

在文化氛围和装修风格上,打造接地气的蜀文化社区风。

考虑到疫情期间大家对烟火气的渴望加剧,因此在装修风格上蜀英雄选取了红灯笼、竹编凳,店内还杂糅许多国潮元素和破旧弄堂、集市元素,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仿佛置身于80年代的成都街头小店,烟火气满满。每一处都可以成为一个拍照打卡地。

< class="pgc-img">

在文化渲染上,从品牌名到店内的标语,无一不彰显着深厚的英雄文化气息。

蜀英雄诞生之时,正处于疫情的艰难时期,店内的“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英雄”“谁说站在光里才是英雄”等话语,既表达了品牌坚持的英雄文化,也有着歌颂后疫情时代下那些没有被挫折打败的生活中的英雄的隐喻。

< class="pgc-img">

在定位上,坚持锅底现炒、坚持手工菜,提升价值感。

火锅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品类,这也是火锅实现规模效应的必要条件。蜀英雄则选择反其道而行。

比如锅底,在蜀英雄,锅底必须是客人下单后,由专门的炒料师傅对锅底进行现炒后才端上桌,既彰显了其只用一次性锅底的坚持,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也与其它的川渝火锅品牌形成了差异化区隔。

再如菜品,坚持食材新鲜、工艺创新的“手工菜”策略。

以食材为例,蜀英雄的所有食材都是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食材,比如毛肚是从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空运过来的,确保食材的新鲜度,而土鸭肠则选取不超过两公斤的鸭子,口感更鲜脆。

< class="pgc-img">

品质提升了,但价格却没有因此提升。蜀英雄的人均客单价在80元左右,聚焦中间价格带,但通过锅底现炒、产品现做的方式,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享受到了更高品质的一餐,从而有效提升复购率。

在产品和服务层面,基于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定制化”的暖心服务。

蜀英雄首家门店开在社区,社区店和购物中心店在有着完全不同的经营逻辑。比如商场店,产品和装修风格要带有女性思维;而社区,在女性思维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老人和小孩的需求,比如价格要亲民、服务要真切、产品要涵盖男女老少,麻辣度最好也能自由掌控。

在产品上年轻人追求的是好吃、性价比、氛围感,小孩追求的是健康、卫生、少添加剂,老年人要新鲜干净,低脂低糖少油等,蜀英雄就推出了大份菜、中份菜、小份菜和宫格菜产品组合拳。

< class="pgc-img">

在增值服务上,蜀英雄在店门口设置了儿童的玩耍区域;有老年人来就餐时,服务员则会贴心询问是否需要坐垫或者酸奶等。

“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做到每一次的家庭聚餐,不仅是年轻人可以大快朵颐,老年人也能感受到热情和尊重,小孩子有吃又有玩,也会愿意下次又来。”汪杰如是说道。

所有在逆势之下的增长,从来不是来自于创业者的一己之力,而是品牌基于趋势做了有意义的、开创性的价值创造。蜀英雄恰恰就做了这样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回归到做餐饮的本身,以消费者为原点,通过现炒文化、英雄文化和手工菜文化,蜀英雄一开局就将一批本就对火锅极挑剔的成都人拿下,获得好口碑,更顶住了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冲击,在火锅市场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截至目前,蜀英雄全球签约门店已近百家,十月底前开业的已有50余家,位于巴塞罗那的海外首店将于12月正式开门迎客。

成立仅1年多的蜀英雄正成为一匹黑马。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一个新品牌,

如何在火锅之都找到自己的立命之本?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top10城市的火锅现存门店共有7.6万家,其中成都、重庆两地合计超3.5万家,占比高达46%,是名副其实的“火锅之都”,这里跑出了不少全球性的火锅连锁品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川渝地区做火锅,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和谋略。

首先,蜀英雄的创始团队,汇聚了各大领域的优秀人才,资源整合能力强。

比如汪杰2006年在知名大学毕业后便进入餐饮行业,多年的沉淀,让他对川渝火锅有着较为深刻的洞察见解。

蜀英雄的产品研发负责人封洪露有22年的产品研发经验,曾服务于小龙坎、蜀大侠等知名连锁餐企,蜀大侠旗下的“花千骨”“舌尖上的玫瑰”等爆品均由其一手打造。

据知情人透露,蜀英雄背后还有资金雄厚、资源丰富的餐饮财团支持。

其次,除了“有人、有钱、有资源”外,还要有正确的掌舵方向。

火锅赛道从来不缺新选手,很多创业者涌进来,但更多的是被清洗出局。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火锅市场的企业注销吊销量为16339家,而截至今年10月底,2023年的火锅企业注销吊销量就高达了28698家,是去年全年的1.75倍,意味着今年的火锅行情更为艰难。

作为一个新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保持长久的战斗力?

< class="pgc-img">

过去十几年,汪杰见证过太多品牌的生与死,他坦言,在成都火锅市场,100个创业品牌往往只有1个能活下来,想成为那个存活下来的唯一,必须给消费者以及合作伙伴选择你的理由。而近一年来蜀英雄的所有动作也都是基于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态势,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来调整。

1、强化品牌烙印,锁定“现炒火锅”赛道。

多年的餐饮经验告诉汪杰,做品牌有属于自己的定位和烙印,能被消费者记住很重要。起初,蜀英雄靠地摊风出圈,但从认知角度看,消费者很难将地摊火锅与某个品牌画等号。

一方面,市场上的地摊品牌和门店差异化不明显,议价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即便是在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于环境体验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当顾客新鲜感一过,地摊火锅能否产生复购,就成了大问题。

而火锅中最广为人知的鲜牛肉、毛肚、鸭血等,都已经有品牌在做了,将产品作为突破口的难度不小。而锅底是吃火锅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品牌更容易打出差异化和建立竞争壁垒的重要抓手。思前想后,汪杰决定从锅底出发,将蜀英雄锁定在现炒火锅的概念上。

< class="pgc-img">

“一方面,现炒火锅有话题性和差异点,且创立之初蜀英雄就已经采取了锅底现炒的形式,消费者的反馈也非常好。另一方面,现炒的锅底,姜、蒜、辣椒、花椒等食材通过油的高温呛出味道,会比传统冷锅里煮出来的味道更香,吃起来味道更好。”汪杰如是解释道。

2、专注小店模型,以点带面加速扩展。

眼下,规模化仍然是火锅品牌打开知名度的关键要素。

以往火锅店大多是面积达数百平甚至是近千米的大店,重装修、重投入,投资动辄数百万。但在疫情后,轻投资、风险低的小店模型成为了创业者的优先选择,而且小而精、小而专,更好选址,复制起来更容易。

< class="pgc-img">

蜀英雄的门店模型很清晰,以200-300平面积为主,降低了装修费用、租金费用,人力费用。

汪杰算过这样一笔账,蜀英雄品牌的一家单店合作费用只需要几万块,如果是在非一线大城市里开一家200平米左右的店,从签约到门店对外营业,合作费、装修、房租、设备、首批物料,一起加起来的总投资能控制在50-60万之间。相对而言,之前投资者开一间大店的总投资,可以开好几家蜀英雄了。

在选址上,蜀英雄会优先选择社区。一方面社区的房租更便宜,营业时间长且相对自由,而且社区店做的是街坊生意,只要做好顾客的口碑,生意就不会太差。另一方面,社区的竞争小,也给一个全新的品牌更大的空间、更低的成本去试错。

3、单店的存活率及盈利能力,是确保品牌稳健发展关键环节。

在火锅竞争激烈的眼下,规模化重要,但保证门店的存活率和盈利能力同样非常关键。蜀英雄的做法是,在开店之前,派遣专人免费上门选址,做好位置评估,从第一步开始提高合作店的存活率和盈利能力。

< class="pgc-img">

在门店开业时,总部则会委派工作经验十年以上的老店长、厨师长前往当地,免费筹备开业,并且针对不同地区的门店针对性推出营销方案,总部还给予门店营销费用的大额补贴,让门店在当地迅速打开知名度。

此外,每年的3、6、9、12四个月,总部还会派出专业团队进行全国巡店,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检查,进行新品教学,为门店赋能,同时还根据门店周边的竞争态势作出专业分析,调整战略,让合作店在所在区域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红餐网了解到,虽然目前蜀英雄只开出了50多家门店,但外派的专职团队就有十几人,为合作店提供选址、筹备、人力帮扶等一系列服务。

总体而言,蜀英雄在短短一年多便获得不错的成绩,并非是机缘巧合,更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厚积薄发。

笔者手记

作为中餐的品类之王,火锅一直被认为是一条广阔的大赛道、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吸引着大批创业者入局。

但过去三年,疫情黑天鹅扬起的落羽,让无数火锅人被迫成为蝴蝶效应中的一粒小小尘埃,许多品牌被迫关店止损,甚至就此消失在大众视野。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诸多火锅人的坚韧与不屈。一方面,即便是行业大佬,也在陷入亏损的窟窿下,根据时势积极改变政策,调整方向;另一方面,一些创新品牌和后起之秀也在危机中找到商机,给火锅行业注入了全新的商机和生命力。

蜀英雄现炒火锅是后者,在疫情之下逆势崛起,用现炒闯出了一条差异化赛道。

只是,眼下的万亿火锅赛道依旧风云诡谲,市场上也从不缺新选手,蜀英雄未来能在这个赛场上激起怎样的新浪花,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本文配图由蜀英雄现炒火锅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月4日凌晨,重庆秦妈火锅创始人秦远红因病逝世。秦远红的逝世震惊餐饮业,重庆火锅行业更是失去了一位具有开拓创新、永不言败的优秀企业家。

敢闯敢拼,下海创业

秦远红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政协委员。

“秦妈”是秦远红原来所在公交路队的同事们对她的亲切称呼。

1988年国企改制,那时还是重庆公交路队女工的秦远红主动选择下岗创业。

怀揣着2万元的积蓄,加上向亲朋好友借来的几万元,秦远红的创业之路就这么开始了。

两个多月后,在红旗河沟公交车枢纽站旁,一个仅有30余平方米、6张餐桌、8名员工的“秦妈火锅店”就开业了。

那时,秦远红身兼采购、管理、服务员、调味师等数职,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最多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无论怎样劳累,她都微笑待人、真诚豁达,任劳任怨。

在亲人朋友的记忆中,秦远红总是微笑的模样,笑对创业困难、笑对生活挫折,将快乐带给大家。

“这个店汤好、菜好,老板娘更好,又豁达!”这是顾客对秦远红的评价,“汤汁绝对正宗,没得一点怪象!重庆妹儿耿直,没得半点弯拐!”这是秦远红给顾客的回答。

不久后,“秦妈火锅店”就在花卉园设立了分店。有老顾客回忆说,“我和朋友前去就餐时,她即刻前来征求意见,谦虚得就像小学生。”

秦远红相信,只要能吃苦、肯钻研,餐饮的“蛋糕”一定能做大。在秦远红的努力下,秦妈火锅开发出了“秦妈老火锅”“秦妈荔枝锅”“秦妈菊花锅”为代表的火锅系列汤料。

凭借独制配方和独特的火锅汤料味型,“秦妈”一炮而红。仅仅两年后,秦妈火锅就已发展到经营面积1300平方米、餐桌120张、员工100余人,年营业额达800万元。

创业过程是艰苦的,但是秦妈从不抱怨,而是兢兢业业地钻研如何将火锅做大做强。

变危机为转机,促进火锅产业健康发展

在重庆火锅产业红红火火的发展中,秦远红带领的秦妈火锅功不可没。

在重庆火锅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道路上,都有秦远红坚定的脚印和身影。

福尔马林、石蜡、苏丹红、老油.....

重庆火锅的每一次发展考验,都让秦妈火锅得以超越自我并推动着火锅行业发展。

全国火锅福尔马林事件后,秦妈火锅与西南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复合酶一次性火锅保鲜技术”。

全国火锅苏丹红事件后,秦妈火锅开始思考公司加农户,并很快付诸行动,先后与石柱、丰都、江津、渝北、南川等区县农户开展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签订了辣椒、花椒等农产品产购销合同。这样,既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为食品安全把住了第一道关。

武汉火锅老油事件后,秦妈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在武汉一待就是一两个月,直到该事件彻底平息。自从秦妈宣布率先在重庆火锅中推出一次性锅底,危机便彻底扭转为了商机。

“农民苦,城乡收入差距大。”秦远红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2009年,秦妈公司投资上亿元打造的重庆首个火锅产业示范基地在渝北区建成投产,形成了从土地到工厂再到餐桌一条完整的火锅产业链。

探索不止,开拓火锅更广阔市场

那个时候的重庆火锅,除了火遍西南、火遍全国外,还相继火到了海外市场。

秦妈火锅也是第一批走向海外市场的重庆火锅品牌之一,在秦妈等品牌的带动下,重庆火锅企业纷纷“下海”拓展市场。

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家都留下秦远红考察和商务洽谈的身影。目前,秦妈火锅已在南非、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开设了十余家门店,秦妈火锅产品也远销海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秦远红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商时代新机遇,她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毅然决定大力开拓火锅线上电商业务。

现在,秦妈火锅底料以及川菜调料、自热火锅等产品,早已覆盖至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线上平台,成为重庆火锅线上销售的佼佼者。

惋惜秦妈离去,儿子接棒完成未尽事业

对于秦远红的离去,重庆火锅行业不少同行深感可惜。

“秦妈对重庆火锅行业的发展贡献有目共睹。”重庆老牌的苏大姐火锅创始人苏兴蓉回忆说,2000年左右,重庆火锅协会发起并成立,当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她和秘书长找到秦远红,希望她加入协会,没想到秦远红立即同意,而且对于协会的大小事,秦远红都是尽心尽力地付出,同心同力促进重庆火锅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像秦远红这样一大批重庆火锅女性创业者,说起重庆餐饮界,很多餐饮人都会对重庆火锅界的女强人竖起大拇指。

对于秦远红的离去,重庆火锅行业协会会长何永智认为,女性创业不易,但是秦远红巾帼不让须眉,她的离去,是重庆火锅乃至中国火锅界的一个损失。

何永智说,秦远红敢闯敢拼的性格,勇于钻研的精神,给了火锅创业者很多的帮助与鼓励,在促进火锅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秦远红带领着秦妈火锅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秦妈”虽然离去,但“秦妈”品牌和产品早已家喻户晓。

上游新闻记者从秦妈公司了解到,目前,秦妈的儿子李昕宇已经接棒,将带领秦妈团队完成母亲的未尽事业。

据了解,才上班两年多的李昕宇目前在秦妈公司各个部门轮岗熟悉,主要工作是餐饮管理和食品销售,目前任秦妈公司总经理。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 实习生 胡滨鹏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