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奇果大赏:挑战你的味蕾极限!
< class="pgc-img">>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隐藏着许多令人惊艳的奇果。它们不仅形状奇特、色彩艳丽,更是口感独特、美味非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云南奇果大赏”之旅,挑战你的味蕾极限!
< class="pgc-img">>一、奇幻水果,等你来尝
< class="pgc-img">>当你漫步在云南的市集,眼前会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水果画卷。其中,有外形酷似小葫芦的酸角,色泽金黄、口感清甜的人参果,以及香气四溢、酸甜适中的羊奶果。这些奇果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等待着你的品尝。
< class="pgc-img">>二、网红打卡,美食新宠
< class="pgc-img">>云南的奇果已经成为了当下的网红打卡新宠。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你可以看到无数美食爱好者晒出自己与这些奇果的合影,分享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你也想成为网红打卡的一员,不妨来云南一趟,亲自感受这些奇果带来的惊喜。
< class="pgc-img">>三、美味奶茶,双重享受
< class="pgc-img">>除了直接品尝这些奇果外,你还可以尝试将它们融入奶茶中,享受双重的美味。云南奇果奶茶采用了多种特色水果,口感丰富、甜而不腻。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水果的鲜美和奶茶的香醇,让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四、黑科技助力,轻松识别
< class="pgc-img">>如果你对这些奇果还不够了解,别担心!现在有了黑科技的帮助,你可以轻松识别它们。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获取这些奇果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产地、口感等。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
< class="pgc-img">>五、你的味蕾挑战,现在开始!
< class="pgc-img">>现在,是时候挑战你的味蕾了!这些云南奇果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它们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让你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快来加入这场味蕾盛宴吧!
< class="pgc-img">>六、互动环节:你的奇果故事
< class="pgc-img">>在品尝这些奇果的过程中,你是否也遇到了有趣的故事?或者你有哪些关于云南奇果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快来留言分享你的“奇果故事”吧!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分享美食的乐趣!
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人人均一年吃掉19.6公斤的糖,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最近几年大家开始有了控糖意识,零度可乐、健怡可乐等无糖饮料也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
这些无糖饮料用的都是代糖,于是“代糖”也跟着控糖的潮流越来越火,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代糖到底是什么?代糖真的能代替糖吗?
< class="pgc-img">>什么是代糖?甜度高&几乎不含热量
代糖(sugar substitutes)是指除糖以外,另一种可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质,又叫甜味剂。这类甜味剂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产生足够的甜度,且几乎不含热量,因此,又被人们叫做低能量甜味剂(Low-calorie sweeteners)、非营养性甜味剂(non-nutritive sweeteners)。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甜味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众多日常食品和饮料中。目前常见的代糖主要有安赛蜜、阿斯巴甜、木糖醇、纽甜、糖精、甜蜜素、甜菊糖苷、三氯蔗糖等。
< class="pgc-img">零度可口可乐里用了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三种甜味剂
>自从1897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甜味剂——糖精,他们从未放弃寻找新的甜味剂。比如我国前年新批准了一种甜味剂纽甜,日本还有一种比较火的阿拉伯糖。
< class="pgc-img">图片截自某奶茶品牌小程序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的代糖在允许使用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认为是安全后才会允许使用。所以,只要是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合理使用都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代糖是如何制成的?有天然也有人工合成
一说到甜味剂,很多人就会认为都是人工合成的,对健康不好。但这其实是误解。甜味剂也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 天然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一般从植物中提取,比如甜菊糖苷(甜菊糖、甜叶菊苷),它是从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味道非常接近蔗糖。罗汉果甜苷是从罗汉果果实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40倍。
< class="pgc-img">罗汉果在南方比较常见
>除此之外,非洲竹芋甜素(索马甜)、非洲奇果蛋白(神秘果素,奇异果素)、甘精甘茶精(叶甘素)等也都是天然提取的。
■ 人工合成甜味剂
人工合成甜味剂,顾名思义,是人们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合成的甜味剂。比如,糖精是先利用甲苯法生成邻甲苯磺酰胺这种中间品,然后邻甲苯磺酰胺经氧化、酸析后生成,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
常见的阿斯巴甜,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缩合而成,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
< class="pgc-img">阿斯巴甜分子式 | Yikrazuul
>< class="pgc-img">合成的阿斯巴甜 | LHcheM
>而在阿斯巴甜的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通过衍生反应,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甜味剂——纽甜,它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摄入人体后不会分解出苯丙氨酸,纽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8000 倍。
< class="pgc-img">纽甜的分子式 | Tsuruya
>除此之外,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木糖醇等也都是人工合成的。
代糖能“代”糖吗?要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
糖加到食品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 提供甜味。利用人们对甜的喜爱,让人们更喜欢吃各种食物。
? 防腐作用。糖类似盐,渗透压高,细菌难生长,可以起到一定防腐作用。
? 增加香味,呈现诱人色泽。在高温作用下,糖会有助于美拉德反应的发生,产生令人愉悦的香味和色泽,让食物更香更好看。
< class="pgc-img">不加糖的红烧肉么得灵魂
>所以,要讨论代糖能不能替代糖,这还是要看你的需求。
如果你只是希望它替代糖能增加甜味的作用,不希望有糖的能量、不希望升高血糖,那么甜味剂是可以很好满足这个要求的。这也是人们使用甜味剂的初衷——帮助那些想要甜味、又害怕能量的人们,比如糖尿病人、肥胖人群等,在享受甜味的同时,减少能量带来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是想用甜味剂实现其他的功能,如防腐、增加香味,那就要失望了。甜味剂毕竟不是糖,它跟糖的结构、功能都有差异,它无法促进美拉德反应,也无法提供高渗透压。
< class="pgc-img">用甜味剂是没法做出这么诱人的糖醋排骨的
>还有很多人会把代糖的要求提高,希望能帮人们减肥,这个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因为减肥、控制体重的关键是控制总能量的收支平衡,只有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支出,体重才会减掉。而且,不少研究发现,代糖虽然没有能量,但是会影响人们的食欲,可能不知不觉让人吃更多的食物。
< class="pgc-img">图片截自《千与千寻》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吃代糖食品、喝无糖饮料与体重有什么直接联系。因此,想要减肥,关键还是要看每天的能量收支平衡情况。如果你吃代糖食品、喝无糖饮料,却对其他高能量食物毫无节制,那体重也是很难减下去的。
糖和脂肪之争,真相和传闻不太一样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关于糖和哈佛阴谋的都市传说”的真实来龙去脉吧。
从前几年开始,一个新闻就开始火了:说哈佛大学教授为了 5 万美元,将糖对心脏的损害隐瞒了 50 年,而让脂肪背了锅。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国民的肥胖、冠心病发病率大幅上升。 到底是因为糖吃多了还是脂肪吃多了导致的?营养学界对此争论不休,甚至还分成了两派——脂肪派和糖派。
< class="pgc-img">runtastic.com
>糖派以奶业协会为首,也包括肉类协会,认为是糖导致了心血管疾病高发;而脂肪派则以糖业协会为首,认为是脂肪导致了心血管疾病,这两派在各种场合争得死去活来。
后来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发了一篇文章,说脂肪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糖的影响就小一些,并做出结论:只有一种饮食调整能够预防冠心病,即改变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他们的研究于1967年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当时的出版方并不需要科研人员对利益冲突做出说明。
< class="pgc-img">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创始人 Fredrick J. Stare | wikimedia
>哈佛大学这么一说,自此大家就都认为脂肪才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甚至还被写进了美国当时的膳食指南,提倡要少吃脂肪,而对糖就没有什么限制。
但在2016年,著名医学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登出了一篇文章,说50年前,糖业协会给了哈佛大学教授5万美金才发的这个研究,但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从未公开说明这笔资金的来源。后来,大量媒体就报道称,糖商收买哈佛教授,吃糖的坏处被掩盖50年!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后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合作的历史研究,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调查,结果认为,这其中存在很大的误解。
其实,这个哈佛教授一直在做膳食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起初是美国奶业协会资助了他,结果哈佛教授发现黄油等饱和脂肪的摄入会增加血液胆固醇水平。他的研究同时也做了糖的实验,但发现糖对胆固醇的影响要小一些。这个结果当然是资助方——奶业协会,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将影响黄油、奶油和全脂奶的销量啊。
< class="pgc-img">>然而,在一次营养学术会议上,这个教授分享了这个研究结果,正好糖业协会的人在场,于是他们赶紧给哈佛教授赞助了5万美金,以便参与论文的讨论和修改。
也就是说,其实哈佛大学教授并没有故意隐瞒糖的危害。在现在看来,当年确实存在学术不端,但糖业协会并没有操纵这一研究结果,只能算是顺水推舟罢了。
实际上,哈佛大学那篇论文也并不足以改变整个营养学界的观点,在当时营养学界的主流观点就是“脂肪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根源”。
到了现在,我们的科学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糖对健康不利的证据,人们对限制游离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很多国家甚至开始或准备对含糖饮料征收“糖税”。减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于是“哈佛大学教授收了5万美元”才会被大家认为是当年的阴谋。
< class="pgc-img">>参考文献:
[1]马舒翼,赵同林,董世良, 等.人工甜味剂合成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109-118.
[2]F RED F.SHIH,周明霞,黄占先.天然及合成甜味剂的最新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1 :58-63,57.
[3]凡哪哪,陈井旺,游玉明, 等.非营养型甜味剂安全性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9,(6):44-46.
[4]McGandy RB, Hegsted DM, Stare FJ. 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1967;277(4):186–192.
[5]DA. Keep Listeria Out of Your Kitchen.Kearns, Cristin E et al.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vol. 176,11 (2016): 1680-1685.
[6]David Merritt Johns , Gerald M Oppenheimer .Was There Ever Really a "Sugar Conspiracy"?Science. 2018 Feb 16;359(6377):747-750.
本文来自吃货研究所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 class="pgc-img">>会肥吗?代糖健康吗?
文 / 凉爽
对于吃货而言,甜品的魅力,难以抗拒。
蛋糕、冰淇淋、巧克力、奶茶、糖水…香甜香甜的口感,真叫人欲罢不能!
为什么甜食吃了还想吃,根本停不下来?因为甜食易让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依赖性。糖类的摄入会促使多巴胺释放,刺激大脑产生愉悦感,使人对甜食的欲望上升。
真的这样吗?
《吃甜食真的能让人心情愉悦?》(点击题目可读)
其实奶茶也一样。
周杰伦和奶茶的故事:2018年6月20日,中国新歌声第三季发布会上,谢霆锋在现场拿了一杯珍珠奶茶给周杰伦。
奶茶为何会让你胖?
奶茶中的牛奶(奶精的反式脂肪酸)、糖(即使是无糖可能也是甜的)、芋圆珍珠波霸(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奶盖(芝士就是热量),随便一个都是击败小细腿小蛮腰马甲线的元凶!
请记下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 人体每天的摄入量不得超过2.2g左右的反式脂肪酸;
- 每天糖的摄入量少于25g(一瓶可乐就已经超标),如果超标的话,也尽量控制在50g以内。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出成人摄入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偶尔喝一杯奶茶没问题,但长期饮用就要注意了。
来自于相关消费者委员会
代糖是什么?健康吗?
糖是导致肥胖和各种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罪魁祸首。
代糖食品通常指的是一些不加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而以代糖物质代替,外包装上通常会标示“无糖”。
代糖是个很好的糖替代品。同样有甜味,但甜度比蔗糖高很多,所以用量会减少,还有一些根本无法被身体消化吸收,所以零卡路里。它不会像糖一样使血糖飙升,某些代糖产品专为糖尿病病人而设。代糖既可以让人们享受甜味美食又能避免糖热量而肥胖,所以说“甜得很健康”。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代糖种类繁多,依照GB276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可以把代糖分为3大类:天然甜味剂、糖醇、和人造甜味剂。
其中天然甜味剂是最健康的,都是从植物里提取。目前国家批准的天然甜味剂有:
- 非洲竹芋甜素(Thaumatin)
- 甜叶菊苷(Stevia)
-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eohesperidosyl dihydrochalcone)
- 罗汉果甜苷(Mogroside / Luo Han Guo)
- 莫内林(Monellin)
- 非洲奇果蛋白(Miraculin)
- 叶甘素(Phyllodulcin)
第二种糖醇(Sugar Alcohol),它的化学结构有一半像糖类,一半像醇类。有些糖醇是天然的,而有些是加工而成的。有些糖醇热量比糖低,但甜度和糖相似。
第三种人造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它是通过人工化学改造或者合成的具有高甜度、没有热量、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的化学物质,比如阿斯巴甜(aspartame),安赛蜜(acesulfame)等。
不是说代糖就是超级健康的食品,它可能会让你吃更多!因为你可能会这样想:代糖没有热量,我还可以吃其他东西!
很多人说代糖不健康,但美国国家癌症组织表示,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实代糖的危险性。
< class="pgc-img">>
果糖健康吗?
上一PART说到天然甜味剂是比较健康的,那果糖呢?
天然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甜度大约是葡萄糖的2倍,白糖的1.7倍。不过作为添加剂的果糖并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它用高果糖浆和玉米糖浆等勾兑的。后者一点都不健康。
市面上售卖的果汁,很有可能是由人造果糖勾兑而成。那如果是鲜榨果汁呢?
水果中含有果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但鲜榨果汁只是析出了果糖、水分和部分维生素,榨汁后丢弃的渣渣,却是最有益的。
大量摄入果糖类饮料,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肥胖风险,导致脂肪肝,升高血尿酸,导致痛风发作。
糖瘾:糖与多巴胺
人对甜味的偏好与生俱来,人们会对某些食物产生渴求,从而出现暴饮暴食。糖瘾指的就是吃糖上瘾。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也被称为新可卡因,因为产生的信号在同一区域,而糖在大脑里面成瘾的途径,跟咖啡因、烟、酒和毒品类似。食用糖类会激活伏隔核(大脑中的愉悦中枢,同样也是可卡因的触发区域),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启动奖赏机制,改善情绪,并且让你产生想吃更多糖的想法。当停止进食出现情绪烦躁等戒断症状,就是食物成瘾。任何食物的病理性暴饮暴食与药物寻求与使用类似。
< class="pgc-img">>
长痘、衰老、变笨,糖是元凶!
2016年Smetalk揭露了关于制糖业操纵科学家的事实:制糖业一直在用金钱买通,歪曲有关糖、脂肪和脏病的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指出,大量饮用含糖饮料的人血液中白细胞染色体端粒较短。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结构,长度反映的是细胞复制历史和能力。端粒过短,细胞就会死亡。端粒变短还与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的发展有关。含糖饮料对端粒长度的损害不可逆。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教授斯坦顿·格兰兹发现大量摄入糖会影响肠道中的菌群,进而提高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增加人体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糖导致人体糖代谢紊乱,还会引起衰老,人体内的蛋白质与通过食物摄取的糖相结合,这个过程叫糖化。糖化后生成导致皮肤老化的物质,导致角质硬化,皮肤暗沉、长斑、长痘,使皮肤失去活力,刺激皮肤发生炎症。长期高糖饮食会加速皮肤老化、松弛。
另外,在孕期也不推荐每天饮用奶茶,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
对糖友而言,运动后大脑垂体分泌内啡肽才能使他们真正快乐。一般认为,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跑步)持续30分钟以上,体内的肌糖原才能耗尽,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运动的好处多多,能降血脂和血压,提高药物疗效,更有助心理健康。
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多留意一下成分表,尽量选择含糖量少的、少吃加工食品。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吃一下增强饱腹感的膳食纤维,例如粗粮、蔬菜等,减少下午茶或者宵夜。
Reference
1、《Are Sugar Substitutes Healthier than Sugar? It’s Debatable.》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athletes-way/201511/are-sugar-substitutes-healthier-sugar-it-s-debatable
2、《Stabilize Your Mood with Foo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diagnosis-diet/201706/stabilize-your-mood-food
3、Denise Minger.The Truth about Ancel Keys: We’er all got it wrong.2011.12.22
4、stineliu. 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J]. 大众健康, 2015(12):18-19.
5、迈克尔·库赫 . 为什么我们会上瘾 . 操纵人类大脑成瘾的元凶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7
6、段玛瑙. 糖瘾比酒瘾更值得警惕[J]. 医药与保健旬刊, 2008, 16(10):9-9.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今日作者 ——
凉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