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编辑:小贝
在这个炎炎夏日,一杯冰凉香浓的奶茶本该带来清凉和愉悦,然而最近一则关于奶茶品牌霸王茶姬的新闻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离职员工的个人信息被公开展示,引发了人们对职场权力滥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激烈讨论。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霸王茶姬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为整个奶茶行业敲响了警钟。
事件始末:一纸公告引发的风波
7月14日,一则网络爆料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爆料内容显示,霸王茶姬的一家门店张贴了一份离职员工公告,公告中不仅列出了员工的姓名,更是直接公布了该员工的身份证号码。公告称该员工"多次违反公司规定,给予开除拉黑处分",并声明"三年内不得从事霸王茶姬相关工作"。
这份措辞严厉的公告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报复行为。有网友评论道:"这简直就是公开处刑!把员工的身份证号都曝光出来,太过分了!"
< class="pgc-img">>面对舆论压力,霸王茶姬迅速做出回应。7月15日,涉事门店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该公告是为了安抚因与该员工发生争执而投诉的顾客。他们辩称公告上的身份证信息是虚假的,并强调公告从未真正张贴出来,而是打印后就被丢弃了。
然而,这一解释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网友们纷纷表示:"即便身份证号是假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违法了。"、"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安抚顾客?这不是在侵犯员工权益吗?"
事态升级:从门店风波到品牌危机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霸王茶姬总部不得不介入处理。记者联系到C H A GEE霸王茶姬(周口扶沟一峰广场店)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公司已经开始调查此事,涉事门店的店长已经被停职。
这一事件给霸王茶姬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品牌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关键时刻。据报道,霸王茶姬最近正在大规模招聘人才,从总部到各分公司都在积极吸纳人才,特别是从星巴克、Tim s等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在品牌营销方面,他们还从小红书、华为等公司招揽人才。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曾在今年5月放出豪言,称2024年的目标是"中国销售额超过星巴克中国"。在此之前,霸王茶姬2024年第一季度的G M V(商品交易总额)就已经超过58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 class="pgc-img">>然而,这次离职员工信息外泄事件无疑给霸王茶姬的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它不仅暴露了公司在员工管理和危机处理方面的不足,更引发了消费者对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质疑。
法律视角:个人信息保护不容忽视
从法律角度来看,霸王茶姬的做法极有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该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法律专家指出,即使公司与员工存在劳资纠纷,也不应以公开员工个人信息的方式进行报复或惩戒。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还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如果员工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在员工离职后再贴出此类公告,明显侵犯了员工的名誉权。即便公司声称身份证号是虚假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违反了法律精神。"
行业反思:奶茶店的管理之痛
霸王茶姬的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整个奶茶行业管理模式的思考。近年来,奶茶行业发展迅速,各大品牌争相扩张,门店数量激增。然而,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业内人士指出,许多奶茶品牌在扩张过程中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尤其是在人员管理和培训方面存在不足。一位曾在多家奶茶品牌工作过的员工表示:"很多奶茶店的管理非常粗放,店长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培训,遇到问题时容易采取极端措施。"
另一方面,奶茶行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这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保持高效运营的同时,也能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成为摆在奶茶品牌面前的一道难题。
< class="pgc-img">>未来展望:危机中寻找机遇
尽管这次事件给霸王茶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为其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有业内专家建议,霸王茶姬应该借此机会全面审视自身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员工权益保护、危机公关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
对于整个奶茶行业而言,这次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不能忽视合规经营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位资深的餐饮业分析师表示:"奶茶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只有那些能够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class="pgc-img">>结语:透明度与尊重,缔造健康职场
霸王茶姬的这次风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职场权力关系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机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企业更应该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基本权益,建立透明、公正的管理制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选择消费品牌时,不仅要关注产品质量,更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只有那些真正尊重员工、尊重消费者的品牌,才能赢得长久的市场认可。
最后,让我们期待霸王茶姬能够妥善处理这次危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公众,重塑品牌形象。同时,也希望整个奶茶行业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忘初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更加公平、友善的工作环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做出更改。
杯奶茶是怎么制成的?
按功能细分为15个岗位 负责水果初加工、煮茶、煮波波、打冰沙等流程
奶茶小哥”正名了!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第四批共18个新职业,其中就有调饮师。
近年来,将茶叶、奶和果蔬融合开发出的新式可口饮品颇受年轻人喜爱,新中式茶饮在中国迅速崛起,随之,调饮师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就业之选。
一杯奶茶多人接力完成
因为喜欢喝奶茶,最后选择了调饮师这个职业——这是95后女孩黄静玲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入行2年多的她,如今已是某知名品牌广州区域门店值班经理。他们团队平均每天要共同制作上千杯茶饮。在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这个数字还要往上翻。去年十一黄金周,其所在品牌全国588家门店共计售出约600万杯茶饮,相当于每家门店平均售出1万多杯茶饮。
奶茶店中的每一杯饮品并非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为了提高出单效率,调饮师的工作被细分出服务线、吧台线和后区制备线共计15个岗位,包括水果初加工处理、煮茶、煮波波、打冰沙等。黄静玲说,每一位调饮师都必须经过所有岗位的学习,最终视乎其擅长领域,分配到相应工作岗位上。每个岗位都有严格标准。比如煮波波,需要精准把握煮制时间,确保不粘锅,不能粘成团、糊状,也不可焖不熟导致中间夹生;煮茶时,比例、操作步骤、水温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包茶叶倒入壶中,轻拍即可,不能搅拌。不同类型的茶叶,煮的时间、温度以及焖泡时间皆有不同。有的茶需要温度高一些,有的茶反倒要降温。水果初加工处理看似容易,却需要调饮师非常细心才能完成。处理工序最复杂的是葡萄,每一粒葡萄都要手工剥皮,手工去籽,果肉要戳成直径约0.8厘米的个头。所谓0.8厘米,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的结论,再小,就要化成果汁了。不少调饮师在刚入职时要在备料间剥上3天的葡萄,剥得手都在发抖了。
轻松活泼工作氛围吸引年轻人加入
记者发现,调饮师从业者多数是95后至00后。据了解,目前,喜茶调饮师在岗人数超10000人,平均年龄为23.6岁。黄静玲说,一同工作的都是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伙伴,工作氛围轻松,尽管一天要在岗位上足足站上七八个小时,但却不觉累,反倒感觉很充实。
黄静玲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希望能一直做下去”。她觉得自己的工作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正能量。他们时常在外卖订单中,附上小卡片,写上暖暖的祝福,通过一杯杯奶茶传递给品用之人。
调饮师吴子奇踏入这个行业是因为好奇。有一次他购买奶茶发现排队的人极多,可吧台的工作人员做茶很快很有气氛,不禁好奇是什么让这些伙伴能愉快开心地在这里工作呢?带着这些好奇,他参加了面试并顺利通过了,从此成为一名调饮师。他很喜欢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门店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互动茶茶课堂,他特别享受与顾客分享茶文化的过程。
专家:调饮师满足社会需求与行业人才核心需求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新中式奶茶是这几年新生代非常青睐的品类,随着新中式奶茶不断壮大,调饮师应运而生,这既满足了整个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了行业人才的核心需求。此次国家公布新增调饮师,对于这个新行业的人才培养、富集、人才升级起到非常关键的顶层红利作用,对于专业人才的职场规划以及发展前景都有更好的指引。
红餐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樊宁分析称,近年来现制茶饮品类蓬勃发展,迎合了国内消费市场消费升级的总体趋势,成为新的行业热点和增长点。但快速发展背后带来问题比如产品卫生不达标、添加物超标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亟待规范化管理和规则约束。“调饮师”被正式纳入新职业体系,对现制茶饮赛道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提高调饮师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助于后续职业培训体系的跟进,进而整体提高调饮师职业乃至全行业的发展水平。(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
记者观察:
“调饮师”这个新职业的出现,意味着奶茶店的店员们得到“身份认可”。对于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调饮师持证上岗,职业素养提高,新茶饮行业势必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大众对于新茶饮也会更加放心。新茶饮行业得到广泛认可,其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说明国家、社会层面在关注新茶饮行业,有利于形成有标准、健康的行业风气,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奶茶店低价劣质的刻板印象,还将带动茶叶、奶类及果蔬等产业的发展。
新职业之调饮师
对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1)采购茶叶、水果、奶制品和调饮所需食材;
(2)清洁操作吧台,消毒操作用具;
(3)装饰水吧、操作台,陈设原料;
(4)依据食材营养成分设计调饮配方;
(5)调制混合茶、奶制品、咖啡或时令饮品;
(6)展示、推介特色饮品。
来源: 广州日报
020,后浪刷屏。这个时代似乎给予了后浪最多的赞赏与鼓励。但实际上,每一个前浪都是曾经的后浪。
“80后”可以说是最早作为专属名词登场的一代人,如今,这个具有年代符号的一代人已全面进入而立之年,并正在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谁也无法预料,在新的年代,每个人、每个企业将面对怎样的命运起伏。唯一确定的是,只有跟得上时代步伐的人,才能立足于新年代的天地之间。
探索过、坚持过,也颓废过、迷失过,走在创业路上的“80后”顶住了这一切。
红星新闻推出一组“80后”创业者人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故事重新认识这个的时代。
2020年上半年,彭心得了两个奖。一个是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30位商界女性”, 一个是“深圳十大青年领袖”。
但这一年,她也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奈雪的茶”(以下简称奈雪)暂停了大部分门店的营业。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
但这没有影响彭心的信心。两年前,奈雪估值已达到了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茶饮行业的首家独角兽。创始人彭心也被大众称为“茶饮一姐”。截至2020年6月12日,奈雪共有359家直营门店,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
站在80后的尾巴,当前浪后浪之争刷屏,这位射手座女性直言,不应该用年龄来定义任何一代人,能够立于潮头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始终保持热血,追逐梦想。”
/ 半路杀出的冒险者 /
从“大多数人都不看好”
到惊叹“原来茶饮店还能这么开”
彭心很少对媒体谈起她创业前的经历。2010年,她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辞职创业前,她在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做品牌总监。
“其实我最开始的梦想是开一家烘焙店。上班的时候我就幻想有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坐在自己的店里,泡上一壶茶,吃着自己烘烤的面包,感受生活的美好。后来接触到茶,发觉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越了解越着迷,就慢慢陷入进去了。”
像大部分创业者一样,奈雪最开始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只不过,有的人想过之后并没有付诸行动,而彭心很快就“动”了起来。
首先是辞职。工作不到三年,2012年12月,彭心决定辞职创业,自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主打饮品、烘焙,兼做教学。
她自认为计划书很完美,却被很多合作方拒之门外,“现在回看很幼稚、很外行,方案里想做的东西太多了,又没有经验和资源。”
因为怕家人担心,辞职了4个月,彭心都没有告诉父母。
媒体公开报道中,遇到赵林是彭心创业历程中的一次关键性转折。
赵林与彭心
当时,创业遇挫的彭心是抱着请教的心态去见“行业前辈”赵林的,“见面后,我持续2、3个小时慷慨激昂地介绍着我的创业梦想,说完就问他,赵总,你觉得我这个创意怎么样?”
而在冲着相亲去的赵林眼里,女孩彭心之前是搞IT的学霸,打算创业开一家烘焙店或者甜品店,这也是很多年轻女生的梦想。“我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想法,但我心里也很清楚这个项目很难成功,没有经验是最大的短板。”
2013年3月相识,5月订婚。2015年11月,首家奈雪店在深圳开业。
“奈雪”二字来自于彭心的网名。一开始,她就想做一家与传统的茶饮点完全不一样的店,“我当时给奈雪定了一个我们想做的产品方向,‘一杯好茶,一个软欧包,在奈雪遇到特别美好’。”
但大多数人都不看好。
奈雪第一家店开业前夕,有个朋友跟彭心说,你太贪心了,做一个产品不够,还要做两个产品,“他说你这样做很危险,还送了我非常夸张的四个字,就是这个品牌‘必死无疑’。”
彭心一开始就想让奈雪成为一家不同于传统的茶饮点
彭心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起最初三家店选址时遇到的困难。
实际上,早在2014年,彭心就注册了“奈雪”商标,“但那时没有购物中心愿意将大面积摊位给一个茶饮品牌。即便是我做商业的先生出面,找位置也耗费了大半年。”
奈雪的前三家店,第一家位于深圳卓越INTOWN写字楼负二层,隔壁就是Costa,聚集着纯商务人群,他们对茶饮并不太“感冒”。
第二家店在深圳欢乐海岸购物中心二层,但当时整个购物中心客流量很少。
第三家店位于华强北,这是当时深圳最受瞩目的一个项目,有很多休闲餐饮品牌加入,比如华南第一家星巴克手冲店、星美乐、gaga、wagas等,优越的位置都留给了西餐和咖啡品牌,奈雪的位置是最小的。
很多人一度以为这是奈雪的第一家店。原因无他,这家店开业时,人流和营业额是周围其他几个品牌的总和,大家都好奇:原来茶饮店还能这么开。
这家店之后,奈雪才开始拿到各大购物中心真正的好位置。
彭心称,最初几家店,奈雪的排队人数几乎是周围其他门店人数的总和。“核心原因是在那个时间点,只有你满足了顾客特定的需求,当时还没有可以替代奈雪的茶的产品和空间。”
2015年,奈雪在茶饮行业中首创了“茶饮+软欧包”的双产品模式,在众多的茶饮品牌中,彭心和奈雪都像一个冒险者,一个行业的颠覆者。而接下来的时间,彭心需要做的是在颠覆中不断树立自己的标准。
/ “一个非常龟毛的人” /
18次开模才找到完美契合的手感
是对细节的洞察,是源于热爱的塑造
在奈雪359家门店中,深圳中心城店是彭心私心里最喜欢的一家。“门口有一块绿化和水池,环境特别美,让人特别放松。这里真是大家喝下午茶的好地方,一坐下来,就像个天然氧吧。”
而最能代表彭心对奈雪想象的,是深圳奈雪梦工厂。“1000平米,15条产品线,1000多种产品,世界级大师现场制作烘焙、特调咖啡酒饮等”,仿佛可以一次性满足所有对美好饮食的想象。
彭心说,这里也是奈雪的产品试验田,店里卖得最好的产品,就会在全国陆续上市。
而在奈雪,除了创始人的身份,彭心将自己定义为首席产品研发官,“几乎每个产品,我都参与研发、迭代和命名。”
奈雪的产品
在奈雪公共总监王依眼里,彭心是一个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特别细致入微的人。“她会去看微博上每一个消费者关于产品的反馈,每一家门店的空间设计都要亲自去跟。”王依说。
作为首席产品研发官,每一款产品,彭心都会亲自参与研发,产品名字、定价,市场营销怎么做……每一个环节都会参与。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彭心说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产品主义者。对于所有产区的不同茶叶,每一泡茶的浓度是多少,茶叶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回甘怎么样等等细节,她看得都极为苛刻。她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是一个“非常龟毛的人”。
奈雪的每款产品上线之前,都会进行上百次的测试,最后选出几个方向的味道,再请核心用户和专门测试小组来喝,做出决策。“我要顾客记住我的茶饮,也要顾客记住我的面包,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两款产品都做出差异化,做到极致。”
彭心一直认为,消费者在具体场景中,需要的是综合性的服务体验,作为产品体验的重要一环和主要消费场景,在门店的空间设计上,奈雪也下了很深的功夫。
奈雪的前三家店,彭心找了三个设计师同时来做设计,有内地的,也有香港的。“我专门找了几位设计师来设计门店环境,一开始他们给我的设计稿件,普遍走的都是‘星巴克风格’,所以反复修改了不下5次,整整3个月才最终敲定设计稿。”
现在,奈雪的所有门店都由知名设计师设计,门店的灯光设计则交给爱马仕的灯光设计公司。“我们现在每个月都有新产品推出,每一个城市的每一家店都要设计成不一样的。”
奈雪门店环境展示
这种对于极致的追求也体现在快速的创新和升级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季度,奈雪都会有新的主题店和体验店出来。“要有不断的好内容,让用户不断体验,并且让他觉得很棒。此外,对原有的东西不断升级,就像我们的食材,每半年会做一次升级和做法的优化。”
对于彭心的“死磕细节”,奈雪官网上有一个关于“奈雪杯”的品牌故事。彭心从自身体验出发,以自己手的握度尺寸打样,经过十八次开模,设计出符合女性纤细易握手感的“奈雪杯”。杯盖上的一个凹槽也是经过特别测试,女生可以避免口红沾在杯子上,十分贴心。
在一次演讲中,彭心说奈雪所坚持的这一切,本质上还是对产品的洞察,“而这种洞察来源于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热爱”。
/ 前浪后浪与年龄无关 /
疫情中带领万人企业速度“转轨”
“能够立于潮头才是最重要的”
彭心喜欢收集玩具玩偶,家里办公室到处都是,很多人以为是她送给女儿的,其实是给自己的。生活中的彭心会在朋友圈晒街边的煎饼果子,和先生赵林对着镜头做鬼脸。同事形容她“内心里住着一个小女生,特别少女心”。
而作为管理着上万名员工的老板彭心,在奈雪公关总监王依看来,却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执行力和决策力特别强。“日常喜欢穿裙子,高跟鞋,特别知性,工作之外却会去练泰拳,外表和内心差别还挺大的。”
2020年伊始,彭心遭遇了创业以来最大的考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武汉封城当晚,彭心立即召集所有高管开会;第二天决定武汉所有门店暂时歇业;第三天,全国两百多家门店,陆续暂停营业。
春节原本是奈雪门店营业的高峰期,一下子关闭大部分的门店,而且门店员工有相当一部分都滞留当地,回不了家,如何调度14000多名员工,如何评估暂停营业的后果和影响,员工的情绪怎么平抚、安全怎么保证……所有问题都需要一夜之间做出决策。
“彭总在这次应对疫情中,决策力特别强。决定暂停营业后,第一时间安排采购防疫物资发到门店的每一个小伙伴手上,牛奶和水果也第一时间分发给大家,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安全。”彭心的果敢给王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奈雪从2月开始迅速强化线上新零售。3月18号,奈雪登录天猫商城,是新式茶饮头部品牌中最先上线的。随后其与薇娅联合直播,3秒卖出了14万杯茶饮和7万多个软欧包,在罗永浩的首秀直播中,又售出近10万件商品,销售额约900万。
罗永浩在首秀直播中为奈雪“带货”
其间,限量产品“桶装奶茶”从想法到实施只用了三天;而与罗永浩的合作,从接洽到落地,总共也不到两周时间。在王依看来,这一切取决于彭心的快速决策能力和团队的扁平化、年轻化、高效率。
彭心会用“很彪悍”来形容工作中的自己,而看到同质化的产品则会“很气愤”。后者还曾引发茶饮行业两大头部品牌创始人朋友圈直接互怼。“不用刻意把女性企业家女性化或者是柔美化。创业的时候是不分男女的,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面对的事情、要做的决策都是一样的。”彭心说。
在王依眼里,彭心是一个很坚持的人。“她认为对的事,就会特别坚持,哪怕很多人会反对。她不以结果为导向,而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在她看来,用户的声音是最对的。”
奈雪位于深圳的总部办公室里,“简陋”的墙上只有一句话:做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广者。这是奈雪的品牌愿景,更是彭心最初上路时就坚持的梦想。
彭心一开始就想做全球化的品牌。在她看来,茶和咖啡一样,没有区域差异。那么,为什么不能把中国的茶推向全世界,为什么中国的茶不能让年轻人去喜欢?彭心觉得,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创新怎么做?用年轻人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去做。”
彭心
于是,奈雪有了茶和软欧包的结合,有了和不同品牌不断的跨界,有了拓展夜晚消费和社交空间的奈雪酒屋。有了一个接一个的坚持,一个接一个的打破。
在彭心看来,自己在做“别人没有做过,而我们也没有做过的一件事情”,“不做中国的星巴克,要做世界的奈雪。”
面对前浪后浪之分,87年的彭心不认为自己是前者,她觉得不应该用年龄来定义前浪后浪,能够立于潮头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始终保持热血,追逐梦想。”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王震华 受访人供图
编辑 李彬彬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