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你也是一个爱喝奶茶,甚至时常游走于各种不同品牌,尝尽各种口味搭配的人,那就恭喜你,因为你不长胖谁长胖?但可能会经常碰到一些尴尬的事情。你分别在两家店里点了同一款半糖奶茶,猛吸一口发现,这两杯的甜度却差了好几条街。又比如,你是否了解“五分糖”和“三分糖”,到底相差了几克糖呢?“微糖”和“少糖”又是什么区别呢?
< class="pgc-img">>类似的情况当然也会出现在冷饮温度的选择上。一般连锁品牌的奶茶店饮品通常分为热的,常温;还可以做到标准、去冰、少冰、多冰,它们对奶茶的口感影响又有几分呢?估计每天喝奶茶,也少有人知道。半糖是多甜?去冰为什么还是冰的?让我们看看奶茶店是怎样处理的。
< class="pgc-img">>夏天天气炎热,自然会加冰块,来杯冰镇凉爽的过过瘾~而奶茶店里的冰块一般都是制冰机做的,需要经过软水机和净水超滤器过滤,是可以直接食用。在选择饮品客制化冰块量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气温条件,和喝饮品的时间。也有很多人跟美食君一样认为,加了标准的冰量,冰块这么多,水的占比不就比奶茶大很多了吗?这样岂不是血亏。实际上,一个成熟的饮品制作是有一系列标准流程和制作步骤的,无论是多冰,还是少冰的甜度,和奶茶口感,自然也不会相差很大。
奶茶店的服务员每次为顾客点单都会问及甜度以及去冰或少冰的问题,而每个顾客也会有各自的点单要求和习惯。那冰块会在奶茶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口感又会有什么区别?
< class="pgc-img">>全冰:实际上,冰块的添加量根据每家店的配方不同,投入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冰量如果没有特意要求店家减量, 几乎都是全冰。
少冰:根据自家店的规定,在标准量的基础上减少一半左右。而大部分顾客都会选择少冰,避免饮料入口先甜,后来越喝越淡的问题,那些常喝奶茶的“行家”通常会这么做。
微冰:冰块放到约只有飘浮在杯部上层的一至三层,如果是那些“大水牛”顾客,特别喜欢短时间内就能喝完的人大多是会要求的方式之一。
去冰:雪克壶摇匀后把剩余没化开的冰块去掉,这就是你刚知道的如何去冰,所以不要纠结为什么去冰还是凉的!
< class="pgc-img">>其实我们喝到的奶茶的“甜”,已经超过了日常人品尝的平均甜度。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对“甜”这个概念会有不同的认知,那是因为他们对于“甜”的平均值的认识不同。因为从小,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已经“培养”出了一个人的饮食特性,如果一直吃甜食长大,或是吃东西时喜欢加很多糖,导致人对“甜度”的概念认知并不一致。对于一个不怎么吃甜的人来说,50g糖已经可以是“甜齁”了,但对于嗜甜如命的人可能觉得100g的糖量才刚刚达到平均甜度。
< class="pgc-img">>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甜”和“冰”全靠感知,并没有特定单位可以衡量。但在现实调配制作过程中,奶茶中的糖量和冰块量会根据店家的配方有个阈值标准的。不过,顾客来奶茶店买奶茶,甜度可以调整,但也无非是弄个“全糖、半糖、无糖”等的一个选择列表。
< class="pgc-img">>冰块可以调整,少冰是大多人的选择,可如果要去冰,美食君在这里提醒一句:夏天冰饮的最佳饮用温度为0-5℃,正常冰量可以保持这个温度在半个小时,为保证你体验到最佳口感,建议不要去冰。
者成都走访:多家奶茶店称因“影响口感”“公司规定”无法去冰
成都市民王女士是奶茶爱好者,最近她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奶茶,都遇到不能去冰的问题。“买的时候告诉店员不加冰,但店员却拒绝了,说‘加冰是公司的配方规定’。”对此王女士很费解,简单的“不加冰”请求为什么会被拒绝?
除王女士外,还有不少网友也反映遇到过类似问题。这到底是奶茶店强制加冰块降低成本的霸王条款,还是真的另有原因?对于消费者的疑问,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十余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并采访了业内人士和律师。
吐槽 奶茶去冰真的很难吗?
王女士是奶茶爱好者,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最近,她“种草”了一款新品草莓奶冻,但购买时发现,这款饮料只有“正常冰”一个选择,温度不可调整。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喝冰饮,她在购买时均告知店员或备注去冰,但购买了五六次,到手的仍是没有去冰的饮料。
有店员向王女士解释,公司对配方有规定,并且店里有摄像头,所有店员必须严格执行,因此这款饮料确实没办法去冰。
对于店员的说法,王女士并不认同,“一杯饮料大概三分之一都是冰,他们是不是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去冰?是不是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下?我都说了是因为身体原因,去冰有这么难吗?”
在王女士看来,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利,去冰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
统计 “无法去冰”以果茶类为主
相比传统的“奶+茶”组合,“水果+茶”被许多消费者视为更健康,因此许多奶茶品牌都推出了水果类茶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新式茶饮类型中,水果系列排名第二,仅次于奶茶系列。
记者线上统计发现,“水果+茶”的搭配似乎总会遇见“无法去冰”的尴尬。果茶难道真的不能去冰?
据了解,去冰即为将冰块与饮品调和摇晃后再将冰块倒掉,让饮品完成调味后只有冰凉感而看不见冰块,有些店家的饮品之前已冷冻,则可以不放冰块。
记者在线上统计了14家茶饮品牌,包括喜茶、奈雪、乐乐茶、茶百道、都可、蜜雪冰城等。其中,乐乐茶的15个品类只有正常冰、冰沙、少冰、少少冰选项,大口葡萄、大口芒果、大口玫珑蜜瓜3款饮品还专门备注无法去冰。
成都本地网红奶茶品牌茶百道共有9款奶茶无法去冰。主打果茶的树夏线上共有14款饮品无法去冰,并且在温度选项后标明“不接受备注”。一点点则除了冰沙系列外均可去冰。近两年凭借亲民价格大火的蜜雪冰城,线上有5款饮品没有去冰选项。
走访 影响口感等成去冰阻碍
“你好,这杯奶茶请去冰。”“不好意思,这一款饮品不能去冰。”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成都春熙路附近的十余家奶茶连锁品牌后发现,除冰沙系列外,一点点和蜜雪冰城的其他饮品均可去冰,但其余品牌都有无法去冰的产品。“公司规定”“影响口感”是店员解释无法去冰的主要原因。
在位于成都春熙路的一家茶百道门店内,就去冰问题记者试图与店员沟通,但店员表示不能去冰,这是公司的规定。同时记者在该品牌的另一家门店也得到了相同答复。
随后,记者走进一家主打“手作鲜果茶”的丸摩堂门店。该店店员表示,部分水果饮品无法去冰是因为会影响口感。
紧接着,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奶茶门店,对于不能去冰的原因,包括厝内小眷村、奈雪的茶等4家奶茶店均称会影响口感。“去掉冰的话就不是这个配方和这个产品了。”天然呆店员说。
在门店点单过程中,尽管记者强烈表达了想买的饮品需要去冰的意愿,但仍无店员愿意妥协,部分店员会采取推荐其他可去冰饮品的方式进行协调,个别店员则直接表明无法去冰。
一家树夏门店的店员向记者表示:“我们家没有去冰的,只有冰的或热的。”
在线上,蜜雪冰城虽然有5款饮品没有去冰选项,但现场点单时,店员表示除冰淇淋系列外,其他饮品均可去冰。
业内人士 去冰或影响出单速度
去冰这一看似并不复杂的步骤,奶茶店为何无法满足消费者?其中原因到底是什么?为此,记者咨询了多名奶茶行业人士。
任先生是某品牌奶茶店店长,他告诉记者,奶茶加冰可以降低成本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公司首先考虑的是饮品口感,“如果店员发现有大量消费者要求去冰,应及时反馈给公司,公司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林先生是一家奶茶品牌成都区域负责人,之前曾在多家奶茶品牌工作。“大多数奶茶都是冰的好喝,店员表示无法去冰,可能只是为了遵守公司规定。”他说。与此同时他透露,自己所在的门店除了冰沙类产品无法去冰外,虽然有些产品标明无法去冰,但只要消费者提出需求,就会尽量满足。
无法去冰是否出于成本考虑?林先生说,“去冰无非就是补水或补茶,成本没有多大变化,有可能是去冰麻烦,店员怕影响出单速度,所以不愿意做。”
律师说法 需事先明确标注或显著提示
“无法去冰”是否为霸王条款?对此,记者采访了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黄鸿彬。他指出,消费者购买奶茶实际在无形之中与奶茶店签订了消费合同,“无法去冰”等要求是奶茶店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格式条款。
在这类消费合同中,奶茶店的责任是提供指定配方的奶茶,并保证其干净、卫生以及品质优良。大部分情况下,去冰或加冰都不是店家的责任义务。如果配方含冰且奶茶店事先明确标注或以显著方式提示买家注意该款奶茶“无法去冰”,那么买家有权选择是否购买,此时“无法去冰”并没有排除买家主要权利,该条款则不是“霸王条款”。相反,如果配方不含冰或未明确标注“无法去冰”,而奶茶店未在消费者下单前以显著方式将“无法去冰”等事项告知,也未按消费者要求予以说明,但在消费者下单后拒绝去冰要求的,该条款则可能属于“霸王条款”,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方式的权利以及公平交易的权利,奶茶店被投诉举报后可能被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黄鸿彬说,从奶茶市场发展来看,消费者已形成自由搭配的奶茶消费观念,大部分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提高奶茶销量,根据奶茶类型分类设置了热、常温、冰等3种选择。如果店家制定了“无法去冰”等强硬的销售规则,一定程度上会给消费者带来自由受限、选择没有得到尊重等不适感,不但违背了市场潮流发展趋势,而且稍有不慎就可能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
最后,黄鸿彬认为,虽然“无法去冰”阻碍了消费者追求“奶茶自由”的脚步,但它并不一定属于违法行为。若要排除“去冰自由”路上的阻碍,提高奶茶甚至饮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一方面需要市场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以推动商家正视消费者的诉求。同时,消费者需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以规范商家的市场行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
实习生钟坤靓满奕廷
(华西都市报)
日,湖南长沙一茶饮店内,因为店员未按要求去冰,一女顾客将一杯茶饮倒在了操作台内的地面上。9月19日上午,该品牌茶饮客服回应记者称,去冰会影响茶饮的口感,如果顾客确实有需求,可以去冰制作。
一段监控拍摄的视频显示,某品牌茶饮的操作台内,两名身穿绿色工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茶饮;操作台外,一名红衣女子说道,“单好多,跟去冰有什么关系呀!”随后,女子将手中的茶饮泼向操作台的地面。
< class="pgc-img">>有媒体报道,事发茶饮店在湖南长沙。这位女顾客在购买奶茶时,已经要求全部去冰。不过该店店员称,每一款茶饮都是按照配方来做,所以并未去冰。当时,因为前面有外卖员等了20分钟,店员答应女顾客待外卖员取餐后,再重新帮她去冰,但是这位女顾客不愿意等,随后出现了视频中的一幕。
该店工作人员称,之后老板跟他们嘱咐过,按照顾客的口味要求去做。
记者多方了解得知,该店为某品牌柠檬茶在长沙的一个店面。19日上午,记者致电该门店,工作人员称不知情便挂断了电话。
该茶饮品牌客服向记者表示,对于顾客去冰的要求,门店一般都是建议为其做少冰或者正常冰,因为如果直接去冰的话会影响口感,苦涩,不好喝。“如果确定要去冰,可以跟店员说明不要冰,或者做热饮,也是没有冰的。”至于长沙门店的相关情况,客服称会向上面反映这个问题,之后会进行回复。
对于茶饮店“按配方来制作茶饮”的“死板”情况,有不少网友也有相同的遭遇。一网友发文称,在某茶饮店购买杨枝甘露的奶茶时,配料里面有西柚,但是自己对西柚过敏,要求不加西柚,店员却死活不愿意,说老板要求不能少料,该网友解释了很久才说通。
“要保证一款茶饮每一杯味道都是相同的,需要店员按标准执行,做好品控。”一位曾供职于某品牌茶饮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为保证口味,一般连锁茶饮店都会要求员工严格按照配料表制作产品,否则员工会被扣罚工资。
具体到店面执行,当顾客的要求跟配方不一样时,需提前告知顾客对味道会有影响,如果顾客坚持,店员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来做。
李先生表示,有些茶饮店店员有时可能由于店面订单太多,无暇顾及一些有个性化需求的顾客,从而有些怠慢。另外,目前也已经有不少品牌茶饮有去冰、少冰、少糖、半糖等多种个性化选择,提供个性化服务。
综合极目新闻、楚天都市报
来源:黑龙江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