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四大菜系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又具有了“食在广东,味在西关”的说法,顺德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而就在粤菜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少不了一辈又一辈为粤菜发展和繁荣努力的一群人,在这一群人中又有一些星光熠熠的粤菜大师,例如康辉、黄振华、卢兆祺、姜介福等,那么在这个名目中谁最德高望重、受人尊崇呢,那就是我国国宝级的烹饪大师、粤菜泰斗康辉老先生。
学厨
康辉,1924年7月生于广东,父亲是一家茶楼的点心师,他的家乡位于繁荣的珠江三角洲,民间饮食繁荣兴旺,大小餐馆到处都是,这对幼小的康辉有很大的影响。1938年广东沦陷后,14岁的康辉逃难到上海,在上海大东酒楼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旧社会学徒非常艰辛,所吃的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康辉因从小受家庭熏陶和家乡的影响,再加上他自己爱这一行,所以再难,他都不怕。在学徒期间非常刻苦,看师傅炒菜时非常认真,目不转睛;听师傅讲菜时,聚精会神。他天赋聪明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一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师傅看他聪明好学,经常跟他说说菜,使他受益匪浅。家乡、家事、名师加上本人的刻苦钻研使他很快进入了烹饪艺术的世界。
虽然,康辉大师在学徒时就已牢牢掌握了粤菜取料广泛注重装潢,口味多样的特点。但在工作实践中,从不过分强调自家菜系,而是在烹饪技艺上博采众长。尊重并注意学习川菜、淮扬菜、谭家菜的烹调技艺,把各家所长融会到粤菜中,从而使厨艺技术进步很快。他不仅擅长热菜,而对冷菜拼盘,乃至面点,都很精通,技术上十分全面。康辉大师非常开拓,在工作实践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不因循守旧,勤于创新。他认为,广东菜因人而异,因气候而异,因地域而异,不可强求一律,只有这样广东菜才能够为更多人所喜爱。如广东菜的“中式牛排”,习惯的作法是将牛排两面煎后,用汁烹。煎的时间要短,牛排要嫩,吃起来要带血丝。但这只适合广东人的口味,而北方人却不适应。于是康辉在做这个菜的时候,就在火候上增加时间,使北方人吃起来即感觉不生,又感觉肉质很嫩。又如,“油浸鱼”是广东名菜,味道清淡、鲜美。过去,广东菜厨师们做此菜的传统方法是:将鱼用油浸泡,以温油慢慢浸熟,这样做即费时间,又难掌握油温和火候。康辉在几十年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油浸鱼的基本原理,改成用水加油,待水沸后将鱼放入浸熟,这样做出来的鱼味道依然鲜美,而且保证了鱼肉的细嫩。如今,这种方法已普遍为各地广东厨师所采纳。
人生履历
1938年到上海大东酒店学徒,后又在金门饭店等几家饭店工作,受教于郭大开、肖良福等大师。
1955年1月选调到北京饭店工作,在北京饭店时康辉与叶焕林、向绍兴、徐海元及川菜名厨黄子云,一时合称为北京饭店中餐厨房的“五虎上将”。曾参与编写《北京饭店名菜谱》及《北京饭店广东菜》。
1982年—1984年康辉大师曾3次去法国参加烹饪美食博览会,并进行中国名菜的现场烹饪表演。为构建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让中国美食文化走进了法国作出了功绩。
1982年被法国名厨协会吸纳为会员,并授予“烹饪大师”称号。
1985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当选为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
1988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烹饪大赛中担任评委。
2002年被北京烹饪协会授予北京国宝级烹饪大师称号。
2012年3月被选入《国家名厨》。
难忘的回忆
康辉师傅到北京饭店工作不久,由于他技术超群,人品出众被派到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身边做饭。
他凭着自己高超的烹饪技术,想尽一切办法制作可口的饭菜,胡主席最爱吃的就是康师傅做的“脆皮鸡”。胡志明主席每次来华访问或到我国其他省访问时,都要带着康辉大师一起去。吃饭的时候,还让康辉师傅一起吃,并亲自为他夹菜。每当想起这亲切情景时,都让他久久难忘。
在康辉师傅难忘的一次次经历中,更使他终身难忘,而又引为自豪的是他曾经到中南海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做饭长达一年之久。为了让主席吃得满意,他总是千方百计想点子,每日每餐都要调换口味。他不仅做粤菜,有时也炒几样地道的川菜、淮扬菜,甚至谭家菜请主席吃。毛主席喜欢吃康辉做的菜,少不了赞扬他几句,这时康辉总是激动不已。他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暗暗下决心,只有将平日的饮食做得更好,才是对主席的最好报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祖籍广州,对粤菜情有独钟,每次家中招待亲朋好友、外国贵宾,她都要请康辉大师亲手主理。宋庆龄最喜欢吃康辉做的广东名菜酒烤比目鱼,这道纯正地道、色味俱佳的家乡菜,也就无可争议地成为宋庆龄女士表达自己待客之道的保留作品。
康辉在北京饭店工作的43年里,凡是中央和北京市有重大庆祝活动或迎接外国贵客嘉宾,他都要被借到钓鱼台国宾馆或人民大会堂烹制菜肴,尤其是人民大会堂在接待各国来华首脑时,都举行大型招待宴会,从1959年到1967年每次都是三千人,后来少则也有六百人。要让这么多人同时吃上鲜、嫩、滑、脆、爽的正宗粤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对制作粤菜功底扎实、又善于推陈出新、胸有成竹的康辉来说,每次都是载誉而归。康辉的高超烹饪技艺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来华首脑的称赞和高度评价。这使康辉永生难忘。
个人荣誉
康辉师傅的技艺载誉许多国家,他三次出访法国。1982年10月康辉师傅随北京饭店烹饪代表团,参加在法国第戎室举办的第二十五届国际美食博览会。当时有24个国家参加,而我国是第一次参加。康辉师傅的烹饪技艺表演为我国争得荣誉。展览期间,中国菜肴,中国厨师成了新闻媒体采访的重点对象。法国一家电视台对康辉师傅作了专访,并为法国电视台作了“估老肉”、“香酥鸭”、“茄汁大虾”等菜肴的直播烹饪表演。
由于康辉师傅熟练的烹饪技巧,耐心细致地讲解,受到法国电视观众的好评。1982年11月6日法国名厨协会授予康辉“烹饪大师”称号。该协会在致康辉大师的专函中写到:“在看到您的出色佳撰之一“雄鸡破晓”的时候,我们确实被它惊醒了,您在法国逗留期间真正使我们感到,我们两国之间,世界两大烹调技术——中式和法式大菜的互相了解,认识和接近的夜幕就要过去,天已破晓了”。应该说,康辉大师给法国人民带去的不仅是中国的美味佳肴,更是让中法两国人民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任。康辉大师和他的烹饪菜点也就成了架设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康辉能成为当今粤莱的一代宗师,更多地是在于他对每一道菜品制作当中的心手相应,破立结合。他博采众长,不囿于自家菜系,吸收川菜、淮扬菜、谭家菜烹调技艺特长为我所用,从而使自己技艺全面而高超。他从不强求某一菜系制式,特别是在北京这个首善之区,接触的是天下的宾客,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国家高级别的接待服务工作,更赋予出特有的时代特征。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康辉和他的同事们以精益求精的责任感,每一次的任务下达,都是匠心独运的鬼斧神工,同时也造就了他浑身上下铁打的功夫。
擅长烧烤也就成为康辉炉火纯青技艺当中的强项,像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蜜汁叉烧,都是他的代表作。记得1957年7月,接到毛主席在北京饭店宴请越南胡志明的任务,康辉他们根据两位主席的年龄和饮食习惯,制定出针对性强、口味适合,少而精,不排场的素菜食单,安排了筒子鸡、烤鸭和核桃酪等烹饪质量高、制作考究的特色菜,符合特定的宴会气氛,受到两位主席的称赞。后来,胡志明每次来中国访问,都要请康辉到身边服务,尤其最喜欢吃他做的脆皮鸡。
明炉乳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挂炉烧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脆皮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擅长
精通粤菜、川菜、淮扬菜、谭家菜等,对制作冷盘、热菜、面点样样精通,并能结合实际,吸收上海、淮扬等江南特色,大胆创新,为粤菜在北京的推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菜品有烤乳猪、挂炉烤鸭、蟹黄鱼翅、烩八珍、蚝油鲍片、八宝莲黄鸡、百花酥鸭等。
光照后人
晚年的康辉大师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致力于传承粤菜烹饪技艺,为国家培养新人。康辉大师虽然身怀绝技,却毫无保留地培养新人。他在北京饭店厨师培训班上大显身手,耐心细致的讲解每一道菜,手把手地教徒弟怎样掌握火候,投放调料,使青年厨师进步很快。为北京饭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厨师,为烹饪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他亲手培养的厨师已经成才,有的在美国、有的在法国、有的在比利时,为弘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为祖国的烹饪技术扬名四海而辛勤地工作着。而这些卓有成就的徒弟们,也没有忘记他们的恩师。
为他们学习烹饪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每逢年节,他们都要从远隔千山万水的异国他乡打电话或发来书信,向这位恩师问好。每当说起徒弟们时,康辉大师都感到特别欣慰。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生的一大乐事。
< class="pgc-img">>“从艺57年,我没有犯过厨德错误!”
康大师首开中国当代餐饮业拜师收徒典礼仪式先河,在其57年厨艺生涯中首次举行拜师仪式,特意千里挑一地从顺峰公司几千名员工中遴选出12名家乡顺德籍厨师作嫡传弟子,并语重心长地嘱咐弟子:“先立品,再学艺”,这是大师的带徒原则。康大师的话深深地震撼着拜师者。
康大师对记者讲,中国烹饪技术与文化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就需要一批有文化、有职业道德的一代年轻人参与,培养年轻的厨师是他最大的乐事。
智者曾言:厨者,要有厨艺,还要有厨德和厨政也。
说康辉是这样的厨者,众人信夫!
然而德高望重的康大师,于2020年1月27日去世,享年96岁,走完他近百年的传奇人生。
喽,大家好,小悦儿又来啦,今天小悦儿为大家推荐的是在北京开餐厅明星餐厅。
炉匠烧肉工坊
苏醒开的烧肉店,装修小资,逼格极高,温馨文青,美女服务,周到耐心,肉质鲜美,饮料多样,夏日首选。推荐蒜香牛仔骨,蒜香味儿很好吃,非常入味儿。黑土猪五花肉特别鲜嫩,烤的火候建议长一点,这样外面一层可以焦焦的,吃着特别香。
明星老板:苏醒
地址:朝阳区工体西路coc明星街2层
人均:107元
< class="pgc-img">>很高兴遇见你
很高兴认识你(Nice Meeting You)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很文艺很温暖的餐厅。事实上,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已经先后在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多地营业,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韩寒粉丝的热烈欢迎。
明星老板:韩寒
地址:朝阳区建国路91号金地中心C座L3层
人均:94元
< class="pgc-img">>舞心拉面
那英开的日式拉面店,豚骨汤头特别浓,面条筋道吸溜吸溜吃着爽,几味小菜嚼着解腻,糖心蛋做得也很有水平,一碗下肚可补了。传统的原木装潢,加上服务生口中流利的日语,相信日本人到了这儿也会倍感亲切。
明星老板:那英
地址:朝阳区建外大街2号银泰商场B1楼
人均:59元
< class="pgc-img">>大龙燚火锅
才子王铮亮开的火锅店,川味十足,地道辣爽,店铺内浓浓的川香麻辣,但是吃完火锅身上毫无异味,可见火锅底的真材实料,绝非香精兑制,干净卫生,才子开火锅,不应错过。
明星老板:王铮亮
地址:朝阳区东八里庄一号莱锦TOWN底商
人均:133元
< class="pgc-img">>庆云楼nuage
窦唯与窦颖两兄妹合资,据说也有王菲的股份。庆云楼为餐吧,经营越南风味菜。旁边有两间酒吧,外貌神秘,连招牌也没有,左边的一间便是窦唯经常打理,有地下音乐室的Disco酒吧。右边的一间正对后海的湖景,内装饰是浓厚的泰国风格。
明星老板:窦唯
地址:西城区什刹海前海东沿22号
人均:119元
< class="pgc-img">>四号厨房
舒淇开的店呢,很多明星出没,装修很有风格,也有质感,桌椅都很舒服,菜品质量有保证,菜量也十分合适,服务周到,可见舒淇开店的用心呢。
明星老板:舒淇
地址:工体北路13号院世贸广场工三3楼(三里屯店)
人均:93元
< class="pgc-img">>MR.J周大侠
明星老板:周杰伦
明星菜肴:糖醋寸金骨、秘制黄椒酱蒸鲈鱼、爷爷泡的茶
周杰伦大陆首家餐厅已于今年3月28入正式开业,店名为“MR.J周大侠”。餐厅位于北京朝阳大悦城6楼24号,周杰伦对于餐厅的选址要求有:商业集中地带,人流量大,停车方便最好有地铁,与时尚潮流相结合等,北京朝阳大悦城无疑一个很好选择。
地址:北京朝阳大悦城6楼24号
< class="pgc-img">>七爷清汤腩
明星老板:陈小春
明星菜肴:七爷清汤牛腩面、潮州鱼蛋粉、番茄牛腩通粉
牛腩片大软烂厚实,清淡的汤头配上细面,一秒钟感觉自己就是洪兴的人了店里特别的港味十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4-230号四条胡同7-9号
< class="pgc-img">>热辣壹号
明星老板:黄晓明、任泉、李冰冰
明星菜肴:特色番茄锅、涮黄瓜、特色涮菜、秘制酱料
“因为火锅吃起来最简单最直接,‘涮’这件事最无需复杂的过程。这就和我们的情感一样,简单、一目了然,我最喜欢这样的沟通方式,吃着火锅和朋友聊天,说话也通透了。”任泉说过。当炸鸡和啤酒风靡都市的时候,任泉说“我觉得,还是麻辣火锅和啤酒更让人兴奋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永利国际屯三里mall二层
< class="pgc-img">>MS SUGAR
明星老板:小S、谢娜
明星菜肴:莓果蜜糖土司、MS Sugar幻想鸡尾酒
以最“Sexy”气氛、最“Super”的美食、最“S”级的服务颠覆大家的传统西餐的用餐体验!在这里菜式丰富,不限于单一的国家料理,不仅有小S喜欢的西式餐点,谢娜喜欢的各种美食,还要有许多在“康熙来了”上介绍过的“终极美食”,当然了,小S的私房调酒,及世界甜品冠军拿手的最多变化的可丽饼,更是不能缺少的。
地址:朝阳区光华路甲9号世贸天阶MALL南街L2层L228C(近东大桥路)
< class="pgc-img">>蜜桃
明星老板:高圆圆
明星菜肴:凯丽酸汤鱼、桂花山药、蜜桃馋嘴骨
高圆圆与朋友合开的“蜜桃”餐厅主打云南贵州菜,显然,她不打算走高调的明星路线,而是以特色菜为卖点,店里基本看不到这个明星店主的痕迹。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soho尚都西塔3楼1330号 / 朝阳区青年路28号朝阳大悦城6楼
< class="pgc-img">>柠檬叶子
明星老板:吴奇隆
明星菜肴:奔驰火锅
吴奇隆在台湾开了三家餐厅,在北京比较有名的是是双井店。都是泰国菜,北京的这个“柠檬叶子”可能是北京最便宜的泰国菜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66号院甲9号楼1楼101
< class="pgc-img">>好啦,小悦儿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啦,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果将三义店比作下里巴人,毕竟他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普通人的话,那么相比起来,高大上的就要属北京饭店了。北京饭店位于北京市中心,毗邻昔日皇宫紫禁城,漫步五分钟即可抵达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及其它历史文化景点,与繁华的王府井商业街仅咫尺之遥。从地理位置来说,算得上是得天独厚了。
说起北京饭店的历史来,那可要直接追溯到大清朝的时期了。邵宝元老曾经在北京饭店工作了四十八个年头,讲述起来简直的如数家珍。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但与之相比却总嫌过于碎片了,还是听听当事人的口中北京饭店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饭店是中外知名的一个带餐厅的旅馆,多少中外旅客在这里寄居过,多少有历史意义的集会和宴会在这里举行过。解放以后在西边又添建了新楼和大厅,使得旧北京饭店更加扩大和华贵了,几乎每个来北京观光的国际友人都和它结过缘。
我从1900年开始,至1948年7月,四十八个年头在北京饭店服务。在旧社会里,说不上服务,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那年正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到北京,在东城各处驻扎了兵营,于是酒店饭馆妓院也就应“运”而生。这年冬天,在崇文门大街苏州胡同以南路东有三间门面的铺房,由两个法国人开起酒馆来,一个名叫傍扎(Banza),另一个名叫白来地(Peiladi)。那时,京汉铁路在长辛店已有了总站存车处,不久,白来地就退股到长辛店开酒饭铺去了。于是这边又加入一个意大利人贝郎特(Beurande),与傍扎合作。1901年,小店生意兴隆,便迁到东单菜市西隔壁,这才正式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
我原籍天津,读过私塾,在鞋店和钱庄学过徒,在补习学校读过点法文。经我在北京作事的哥哥介绍,就进了苏州胡同以南没有挂牌的“北京饭店”。那时我才14岁,为了生计,学着伺候洋兵,卖的是一毛两毛一杯的红白葡萄酒,下酒菜不过是煎猪排或煎鸡蛋,并不难做。
到了东单,我管酒柜。因为利润优厚,这两个洋店东就争吵不休,结果法国人傍扎也撤股到长辛店酒馆去了。这边意大利人贝郎特又找了他一个本国人卢苏(Rosso)来合伙。卢苏是个独眼龙,原在奥国人开的公义行管账,经理擦手枪走火,伤了他一只眼睛,赔了他一笔钱,他就拿这笔钱入了北京饭店的股。后来贝郎特患疯症死了,饭店主人就成为卢苏一人了。
从1901到1903年,北京饭店就设在现时东单邮局西边的地方(解放后北京日报社曾设在这里)。西边有个三星饭店,是西班牙人开的。如今东单邮局的地方原是“小白楼”,是美国女人开的洋妓院。旁边是德国人开的宝珠饭店。
这时候的北京饭店,是中国旧式的院落。前院是三合房,东厢房是酒柜,西厢房是客厅,北上房是大餐厅,后院有二十多间客房,布置得半中半西。那时还没有电灯,点的是石油灯,也没有专人管理燃熄。大门口有一口饮用的井,记得洋兵们喝醉了有失足落井的事。
卖酒的利润最大,整桶的红白葡萄酒随了兵船而来,根本不上税。本钱不过七十多元,一桶可灌作500瓶,最低价一瓶1.60元,500瓶就是800元,是本钱的10倍。更何况洋掌柜的叫把一桶酒灌3种瓶子,价钱不一,1.60元的一种以外有2.25元的、3.25元的,贴上不同的标签,欺蒙酒客。
那时饭店门前为旅客组织了洋车,有班头管理,车上都有号码片,为的是客人遗落东西,便于查找。所谓人力东洋车,拉外国人去万寿山,来回是15元现大洋车价。后来有了胶皮轮,定价1,50元一个钟头,再往后才有了四轮马车。洋人势力越来越大,离东交民巷近的街道必须拆除,因此东单头条就拆了。北京饭店天天客满,单人房间3元一天,双人房间5元。早餐7角,午餐1.50元,晚餐1.75元。住房吃饭每天结算。
北京饭店的营业日益发达,于是在1903年迁往东长安街铁路局以西隔壁那座红砖楼房内,计房48间。生意由小到大,我也由一个小徒弟变成了伙计,得到了洋掌柜的信任,替他们训练新伙计。他们多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为了伺候洋人,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些英语、法语。分工也细致起来,有派在厨房的;有穿白短衣服打扫的,只管桌子以下的事,如擦地、打扫厕所;有穿长白褂子的,管桌面以上的杂事;还有管锅炉的、管水泵的。早年的北京饭店是自己有水塔的。
到了1907年,卢苏把饭店全部卖给中法实业银行,改为有限公司,法国董事长名罗非(Raphille),法国经理名麦义(Maille)。我担任出纳,管理洋文账目。改组以后营业比较公道,账房里是法文簿记,一天一结算。有较长一个时期,每天要赚2600元。账单则用英文开出,也由我经办。
1917年,北京饭店再度扩充,向西发展,盖了五层大楼,每层21间,计105间,连前48间,共计153间了。这时已装用电灯,用东交民巷德国电灯房的电。另安设电话机中继线。又安了暖气管以及锅炉,并有24马力电滚子,两个水井,附设两个水箱,一冷一热,直达屋顶。电梯也直达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有舞场、花厅、餐厅,周末有舞会,能容一千多人。
这时饭店规定客房价单人每天15元,双人22元,带客厅的每天35元。东楼的48间较便宜。以上价格是连饭在内,每天三餐,下午4点茶点,吃不吃照样作价。住包月价钱有250元的,有300元的,有450元的。
饭店有大汽车两辆,能坐二十多人,往来车站接送客人还有自己的脚行,穿饭店衣服,编列号码,中外国籍均有。外国老板自然是不把中国劳动人民看在眼里的,时常对中国伙计和脚行打骂交加,嫌他们干活儿还不够出力。我有时和他们顶几句,他们是欺软怕硬的。
饭店最兴盛的时期,是在民国时代。那时各派上台下台,寿命不过一两年。当政局变化或兵变的时候,中国阔老权贵们往往来住饭店,方能保险。房间住满以后,就是一块小走廊,也能租住。因为依照条约,中国政府不能干涉外国人的营业,就是警察和侦缉队也不能到北京饭店来捕人。饭店还有规章,身穿制服的中国军人不能进入,大军阀的马弁也不能穿了制服跟随进入。
英国的通济隆旅行社也在北京饭店租有房间,为旅客办理各国的客运货运,代办火车票、轮船票,也能开流通英镑的旅行支票,还代办所要去的那个国家的食宿游览等事项。各国客人来到北京,他们就当向导,介绍游逛北京名胜,如万寿山、香山、潭柘寺、十三陵等处。
法国书铺、古玩铺也在北京饭店内附设。也有花边地毯等货摊。还有一个名叫柏东(Button)的美国女人,起先只在饭店进门处租了一块放一个桌子的地方,每月15元租金。她在小桌子上摆个摊子,卖些手提包,是她自己利用清朝蟒袍补褂的前后刺绣片子做成的,图案是些五光十色的仙鹤、孔雀、虎、豹、鸟儿等飞禽走兽。她还用袍服腰带上的玉器别子零件做成手提环,配搭得十分华贵美丽。她的货品按美金定价,非常昂贵。她善作招徕,见到外国妇女,就宣扬自己的货品珍贵,然后送货到各房间兜售。后来她赚了很多钱,就租三楼上301号房间开起店来,大卖其清朝贵族夫人服装以及戏装玉器等。她做的是不要本钱的生意,要代摊贩们卖的,照标价出售,不扣佣金。实际上她赚的比佣金多得多,因为她是照同样定价的美金出售的。
这个美国女人柏东还进一步发展她的“事业”。她招揽了几个中国街坊的姑娘,才十三四岁,帮她工作,她教她们学点英语。有时知道有大帮洋人要从香港或上海来时,她便带了中国姑娘们去天津接船,自称是骆驼铃铛公司的,公司设在北京饭店,欢迎去北京游览。到了北京饭店,她又大事接待,最后是推销她的货品。她后来居然请了一位会计,买了两辆汽车,由一个穷女人变成了一个富商。
在日伪管理北京饭店时,柏东就衣锦还乡了。在日本接收北京饭店股权时,英国通济隆旅行社也停业回国。
1940年中法实业银行把北京饭店的股票按美金出售,美国日侨来到北京纷纷购买,于是62%的股票到了日本人手里,由法文股票改为日文股票。董事长换了日本人犹桥渡,副董事长石井。1941年日人将北京饭店改为日本俱乐部。从1907年到1940年,北京饭店在法国人手里一共度过33年。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北平市长熊斌接收了北京饭店的日本股权。日本方面狡猾地声称股票所有人是美国国籍,蒋政权答应调查。一面派来了行政院会计,监视账房簿记和一切财产,委我为临时经理,法国经理则照管法文簿记,人事上没怎么变动。
后来国民党的战地服务团招待美军住在北京饭店,秩序最环。美军往往窃走床毯和被单,其他零星物件也偷了不少。有的美军并未住宿,还会偷走厕所里的玻璃砖镜子。有时告诉美国陆军宪兵队,追到车站才把东西要回来,多是人赃两不获。美国兵喝酒高兴时唱歌跳舞,喝多了摔酒杯砸柜台,闹得不亦乐乎,他们的宪兵队也管不了。
后来军调处执行部在北京设立时,北京饭店成了第二招待所,一共有十八个招待所,均归战地服务团区部指挥。我被委为第二招待所副主任,凭空来了个上校级军衔,干的仍然是招待业务。
从这时候起,北京饭店的职工才算接触到中国共产党。从叶剑英参谋长到代表团团员,对我们职工太好了,我们从没有碰到过这么尊重我们的客人。他们有礼貌,爱护公家财产。每次叶剑英参谋长请客完毕,一定到厨房和炊事人员一一握手道谢。共产党方面代表平时吃饭六人一桌,一定要等齐了人才开动。国民党方面就迥然不同,有时候为了一个菜吃得不对胃口,还会摔盘子大发脾气。
和谈破裂,军调部结束。北平市由何思源和刘瑶章先后担任市长,北京饭店也不断地转手办交代。主管人往往在饭店里花天酒地,慷公家之慨。1948年7月何思源下台时,命令我办交代。以后因为我已六十开外,就递了辞呈。
做北京饭店的中国经理是有职无权的,法国经理是三年一任,有连任的,也有不到三年离职回国的。有两个经理死在北京,一个是麦义;一个是最后的一个,名罗斯觉,1947年死的,他在饭店是干脚行出身。
北京饭店职工的封建关系很浓重,很多是祖孙三辈全在北京饭店供洋人们使唤。外国经理认为这样可以笼络人心,好支配中国职工。而中国职工屈辱求全,不外是为了时局动乱,吃北京饭店这口洋饭还比较保险,其实平日受的洋气洋拳也不少。如今的北京饭店内不少人是我的师兄弟,他们在解放后才在党的教育下提高了觉悟和地位。我这76岁的人只有羡慕他门,因此才想起把北京饭店的旧史重提,以庆祝这个曾经标志着国家耻辱的洋饭店终于回到了人民手里。没有八国联军侵华就不会有它,没有中国共产党,北京饭店及其职工也永远翻不了身。
今天,这座伫立在新世纪潮头的百年老店,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勃勃的生机向世人展示着它集历史、人文、审美、现代科技于一身的五星级饭店独具的风采。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新兴的共存让北京饭店呈现出气度非凡的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