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乔丹
食品饮料是A股长牛投资赛道,商业模式极富优势,是国内外主力资金重仓配置的超级板块。
行业板块(申万一级)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8日数据统计,食品饮料目前仍是北向资金第一重仓板块,持股市值约2540亿元,其次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家用电器、银行、机械设备等板块。
同时,食品饮料业在消费市场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被定档为“消费提振年”,在一系列促消费“组合拳”的刺激下,今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增长7.2%,食品饮料板块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动了市场的持续回暖。
在过去的一年中,食品饮料A股公司的表现如何?投资者应该关注哪些关键因素?市场及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哪些?为给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本次《投资者网》推出了投资者“年终盘点及2024新年展”望系列专题,通过多维度的硬指标,深入挖掘行业中具有高成长性和高价值的潜力公司,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曲折复苏,白马估值优势凸显
整体来看,2023年食品饮料板块整体处于波动走势,但优质白马股已经展现出显著的估值性价比。
据wind数据,2023年食品饮料板块在A股市场中累计下跌15.4%,相较于沪深300指数的表现稍逊一筹,跑输1.4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食品饮料板块的排名相对靠后。
拆分业绩与估值来看,板块业绩(TTM口径)增长12.7%,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该行业正在朝着复苏的方向发展。然而,市场情绪的波动、外资的流出以及资金的分流导致板块估值(TTM口径)大幅下降了27.8%。
国信证券认为,2023年食品饮料个股的涨跌幅与其年初机构持股比例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反映机构定价权较弱,主要系受国内经济复苏节奏波动、美元加息等短期因素的扰动。
拉长时间线来看,目前食品饮料板块及多数子板块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中枢以下。目前食品饮料板块PE(TTM)为25.9倍,位于2018年以来的6%分位。在这种背景下,优质个股的估值性价比开始凸显。
从市值角度来看,海天味业(603288.SH),伊利股份(600887.SH)、双汇发展(000895.SZ)、汤臣倍健(300146.SZ)、安井食品(603345.SH)、中炬高新(600872.SH)、洽洽食品(002557.SZ)、绝味食品(603517.SH)、涪陵榨菜(002507.SZ)、千禾味业(603027.SH)位居前列,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展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
其中,伊利股份、双汇发展、汤臣倍健、安井食品、涪陵榨菜的市盈率相对较低,不超过20倍。
市净率上,绝味食品、涪陵榨菜、汤臣倍健均在2倍左右,而伊利股份、双汇发展、洽洽食品、千禾味业则不超过5倍。
市盈率和市净率是衡量上市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较低的市盈率及市净率表明市场对这些企业的估值相对较低,这不仅意味着投资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这些企业的股权,更预示着这些企业未来有可能实现更高的增长潜力。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抓住这些具有潜力的企业,分享其未来的增长和盈利。
然而,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尽管市盈率和市净率较低的企业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投资者仍需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此外,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公司的财务情况便是其一。
逆境求变,研发拔高增长势能
在业绩层面,食品饮料行业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和增长潜力。根据国联证券的统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的营收同比增长8.6%,净利润同比增长15.28%,业绩同比增速均高于沪深300指数。
成本下行与费用管控的精细化带动了食品饮料行业的净利率提升,但营收增速已然有所放缓。国联证券认为,收入端增速受复苏节奏较缓影响偏低有关。
消费恢复情况低于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下游主要渠道餐饮端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板块业绩并未出现明显的恢复,而这种趋势也深刻地反映在食品饮料行业的个股业绩中。
2023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业绩格局。伊利股份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卓越表现,继续领跑行业,营收稳居榜首。双汇发展与光明乳业紧随其后,形成行业三巨头。
若深入探究排名前十的企业业绩,则能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营收增速正在放缓。其中,仅安井食品和汤臣倍健的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而光明乳业、海天味业、龙大美食(002726.SZ)、华统股份(002840.SZ)、良品铺子(603719.SH)则出现了营收负增长的情况,这无疑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盈利能力方面,根据扣非净利润指标,伊利股份、海天味业和双汇发展位列前三,分别为85亿元、42亿元和41亿元,这些数字彰显了它们在市场中的稳固地位。
从增长率来看,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伊利股份、汤臣倍健、安井食品、中炬高新展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均以双位数增长,其中,安井食品表现尤其出色,增速达到69.79%。而海天味业、涪陵榨菜、金禾实业则呈负增长,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竞争压力的加剧。
对于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的核心之一在于创新方向的准确性,而这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持。2023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的研发费用排在首位,其次是海天味业和金禾实业。
持续的研发投入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品牌力。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在产品上加大投入,例如调味品行业的零添加产品品类正在逐渐增多。
据《投资者网》走访发现,在广州市内的永辉超市、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多家大型超市中,零添加调味品的品类正呈现增长趋势,不仅限于酱油,已经覆盖了醋、料酒等多品类。这种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
静待需求催化,迎价值重估
在评估企业投资效益时,除了关注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应考虑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ROIC,即投入资本回报率。它反映了企业在使用投入资本(包括股东权益和债务)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净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简言之,ROIC越高,说明企业在使用投入资本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净利润越多,投资效益越好。
2023年前三季度,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盐津铺子(002847.SZ)、汤臣倍健、元祖股份(603886.SH)、双汇发展、海天味业、甘源食品(002991.SZ)、三全食品、千禾味业、劲仔食品(003000.SZ)、广州酒家(603043.SH)这十家企业在这一指标中脱颖而出。这些企业的ROIC稳定在10%-22%的区间,进一步证明了它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透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ROIC高的企业往往也是业绩卓越、研发投入大的企业。这揭示了一个现象,高价值、高成长的企业往往都具备相似的特质。当市场逐渐适应宏观经济提质换挡后的低速长跑模式时,这些业绩稳健的优质白马股无疑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
站在2024年的起点,展望未来,食品饮料行业也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趋势。
国信证券认为,随着宏观政策暖风频吹、经济托底力度加大,2024年需求改善的方向将更加明朗,消费信心预计稳步回归。节奏上,考虑到行业需求渐进修复、基数及库存压力逐步缓解,预计食品饮料板块业绩表观增速前低后高。
在成本端,部分原辅料价格有望回落,增厚企业利润。估值层面,龙头股估值中枢有望抬升,同时投资者将重新重视优质消费品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东兴证券也看好食品饮料行业的整体复苏。其预期明年经济会进一步企稳,在扩大消费方面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同时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也会看到更多的鼓励政策。从趋势上看好食品饮料行业的整体复苏,细分领域上预期新型渠道、新型产品会在明年迎来更好的政策环境。(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源自投资者网
刊编辑部 | 王宗耀
餐饮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明显回暖,但股价却表现平平,随着行业景气度的进一步回升,以及大盘有望底部企稳,股价被错杀的餐饮类上市公司极有可能演绎价值重估行情。
< class="pgc-img">>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然而在过去的三年中,因为疫情原因,餐饮行业整个生态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端,消费者健康意识更加强烈,对就餐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对餐饮性价比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供应链端,预制菜越来越火,成为很多餐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餐饮企业方面,很多资金实力偏弱的餐饮企业逐步淘汰,资金实力相对较强,具备品牌优势的上市连锁餐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加明显。
因餐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内部竞争相当激烈,餐饮公司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特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两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华老字号”全聚德,就利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来扩大品牌影响力,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其除了将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和四川饭店纳入旗下,形成多品牌共同发展的矩阵外,还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并与抖音合作,完成手工片制烤鸭的抖音定制款产品开发。
再比如以“传统江南优雅生活方式”品牌形象为核心的另一家“中华老字号”同庆楼,其食品不但进驻了胖东来、伊藤洋华堂、盒马、华润 OLE等大型超市,同时还积极布局线上业务,与阿里淘宝天猫和京东电商平台达成了入仓合作,此外还与众多头部网红机构建立起长期带货合作,另自建多个抖音直播间,在新兴零售领域全面布局。
在餐饮行业企业纷纷试水新业务之下,哪些餐饮类上市公司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呢?
餐饮行业中期业绩表现良好
部分企业利润表现明显好于疫情前
据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28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餐饮收入32818亿元,同比增长19.4%,高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个百分点。8月份餐饮收入为42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同比增长12.4%。
对于餐饮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国饭店协会认为,8月作为暑期的最后一个月,在促消费政策助力及暑期旅游餐饮需求、夏日夜经济的带动下,餐饮业持续释放潜力,稳步增长,尤其是火锅、烧烤、小吃、茶饮、外卖等业态表现突出,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做出积极贡献。
餐饮市场的快速复苏,在相关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中也得到相应体现。据Wind数据,5家A股餐饮(长江)成份股和7家港股餐饮(SW)公司中,仅有海伦司1家公司的中期营业总收入出现了同比下滑,余下公司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全聚德营收同比增幅达到了104.06%,西安饮食营收同比增幅超过60%,港股公司九毛九的营收同比增幅超过50%;归母净利润方面,12家餐饮公司中也只有西安饮食和中科云网2家公司出现亏损,余下公司均有所盈利,且大多数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都超过了100%,其中,海底捞的同比增速高达948.07%,同庆楼达到589.46%(见表1)。
不可否认的是,餐饮类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之所以能够实现同比大幅增长,主要还是建立在2022年疫情期间行业整体业绩表现普遍较低的基础之上,那么,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的经营情况,结果又如何呢?
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广州酒家、同庆楼、海底捞、百胜中国、九毛九等公司不但收入规模超过2019年同期,且连净利润也都超过2019年同期。从营收规模来看,广州酒家、海底捞、九毛九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相比2019年同期数据分别增长了82.24%、61.49%、132.75%;归母净利润方面,海底捞和九毛九相比2019年同期数据增幅分别为147.86%和140.07%(见表2)。
普华永道联合CCFA发布的中国餐饮资本化相关报告显示,针对样本企业的调研,超过67%的样本餐饮品牌预测2023年收入能恢复至2019年水平。
对于今年餐饮业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增情况,民生证券认为,这主要受益于市场景气度提升、行业出清带来餐饮业整体集中度提升、以及近年来各餐饮企业前后端数字化带来的成本缩减和营运效率提升。
业绩亏损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于预期
上文提到,在12家餐饮类上市公司中,海伦司上半年营收出现了下滑,而西安饮食和中科云网则是业绩出现了亏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3家企业经营表现与其他公司不同的呢?
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酒馆企业,对于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的问题,海伦司在公告中解释称,收入下滑一方面在于其酒馆数量的减少,从2022年6月30日的846家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653家,这使得其整体收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于公司开启了特许经营的模式,随着特许合作酒馆门店占比的提高,收入分成也有所增加,影响了公司收入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海伦司整体收入虽然在下滑,但其2023年上半年新开酒馆的日均营业额却达到人民币8.2千元,较2022年上半年新开酒馆的日均营业额人民币6.3千元增长了30.2%。这也使得其2023年上半年的毛收益率由2022年同期66.0%上升为72.3%。也因此,在收入出现下滑下,海伦司依然能够实现扭亏为盈。
西安饮食上半年归母净利率亏损了4604.69万元,对于亏损原因,西安饮食在业绩预告中表示,本报告期市场回暖,营业收入增加,但尚未完全覆盖较高的人工成本、租赁费及装修改造的折旧摊销等固定费用,对本报告期净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西安饮食的销售费用金额较高,达到了1.2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折旧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金额分别为3356.62万元、2606.87万元、2142.12万元,均比较高。今年上半年,前两项费用变化不算太大,不过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增幅达58.09%。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全聚德、同庆楼、广州酒家3家同行业上市公司,其销售费用是偏高的,今年上半年西安饮食的销售费用率达31.72%,远超其他3家公司(见表3)。
< class="pgc-img">>中科云网上半年亏损了9275.36万元,其亏损主要是公司引入了游戏产品和案件诉讼影响。公司曾在上半年业绩预告中表示:“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系新引入游戏产品前期市场培育推广成本较高,报告期摊销股份支付费用,合计影响金额为5400多万元。另外,公司根据投资者索赔诉讼案件一审判决结果补充计提预计负债2600多万元,该补充计提事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前述三项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100多万元。”
相比业绩的亏损,中科云网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实际上是实现大幅增长的,增幅高达109.94%。公司表示:“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于2022年新拓展的餐饮团膳项目在本报告期持续运营,以及公司在2022年底和本报告期新引入游戏产品陆续上线发行。”
整体来看,即使上半年个别业绩表现不佳的公司,其经营情况仍然有明显回暖迹象,部分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还是相当可观的。
“中秋”“国庆”双节加持
餐饮行业未来可期
相较一级市场的整体回暖,餐饮类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表现却是“惨不忍睹”。数据显示,今年自年初截至9月21日,12家餐饮上市公司中,只有香港上市的百胜中国的股价有所上涨(2.25%),余下的11只股票均出现下跌,其中奈雪的茶、全聚德、九毛九、海伦司、呷哺呷哺的跌幅均超过40%(见表4)。
< class="pgc-img">>百胜中国是从去年10月末初开始启动上行模式的,股价从当时300元价位一路涨至今年5月份的514.5元,其后股价开始震荡调整,截至9月21日,其股价回落到440元附近波动。下半年以来,在中期业绩表现良好下,股价仅上涨了1.2%。
海底捞虽然全年表现不佳,全年跌幅超过10%,但其下半年以来表现却不凡,7月初至8月中旬的高点,海底捞股价涨幅一度超过35%。截至9月21日,海底捞下半年涨幅仍有15.31%。
在餐饮上市公司中,股价跌幅最大的是呷哺呷哺,年初至9月21日,股价下跌幅度高达63.26%,仅9月初至21日期间,股价就下跌了14.51%。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上市的九毛九,从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表现来看,其54.28%的营收增幅和285.12%的归母净利润增幅也算是相当优秀了,更重要的是,相比2019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均有翻倍增长。然而可惜的是,良好的业绩表现却未能在股价上有所表现,年初至今的跌幅已接近50%。
对于九毛九这家公司,华兴证券基于九毛九旗下各品牌2024年门店数量、翻座率与客单价测算后判断,九毛九的总市值大概率介于192亿~288亿港元区间,目前的155亿元总市值低于测算区间下限,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餐饮行业多数公司业绩表现良好,而股价却一路向下,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在市场整体一路下行中存在被错杀的可能。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多家机构在积极布局或增持上半年业绩优秀的餐饮公司了。比如同庆楼,今年上半年就被广发基金国寿股份均衡股票型组合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博时汇融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布局,另外,广发睿毅领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交银施罗德阿尔法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陆股通分别对其增持5.69万股、93.31万股、38.06万股、36.72万股。
而全聚德今年上半年则被高盛集团、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富国中证旅游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布局,持股数量分别为107.98万股、93.75万股、91.36万股和89.36万股。
在广州酒家今年上半年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则多出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保险产品,持股数量为457.74万股。此外,公司还获得陆港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等多家机构的增持。
目前来看,餐饮行业下半年景气度仍然很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和8月份,餐饮收入分别为4277亿元和42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8%和12.4%%。后续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的到来,国内消费行业预计会进一步回暖,婚宴、商务宴请等对价格不敏感但需求稳定的场景预计会倍增。另外,受假期大量旅游出行消费者的带动,品尝地方特色美味的游客数量会大量增加,亲友聚会、约会餐饮数量也会大幅增加,这些对餐饮行业都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也因此,下半年餐饮企业的业绩仍然值得期待,这意味着,一旦市场整体回暖,前9个月股价表现不佳而业绩却有良好表现的餐饮类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价值重估行情。
(本文已刊发于9月23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创业开店、投资赚钱】#文章首发挑战赛#?#创业#?#餐饮#?
< class="pgc-img">>直营式加盟,就是加盟投资者负责选址和投资开设加盟店,加盟店的装修以及具体经营管理工作都由连锁品牌方负责,加盟投资者只需要做“甩手掌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连锁加盟品牌方对于加盟店的强管控,SOP执行可以充分到位。
资本市场对于连锁加盟品牌的价值有个粗略的说法,达到500家以上的直营连锁品牌,基本就可以达到IPO的门槛。而纯加盟模式,连锁体系全部或者主要由加盟店构成,那么达到5000家门店的规模,也不一定能达到IPO标准。
直营式加盟,加盟店的投资由加盟商投入,而门店的经营管理却由连锁品牌方负责,这样的加盟体系可以介于直营和纯加盟两种模式之间。换句话说,直营式加盟体系的资本估值要高于纯加盟体系。
至于是不是可以接近直营连锁体系的资本估值,要看第一个进入资本市场的直营式加盟体系的表现了。
【齐大连锁:分享经验、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