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大品牌”颁奖盛典6月4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这场被誉为中国餐饮行业奥斯卡的典礼上,正餐、快餐、火锅、团餐、清真、国际美食六大餐饮业态的十大品牌榜单逐一揭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品牌餐企领跑行业重回稳定增长,中国餐饮业收入在“十三五”期间有望迈进5万亿规模。
奥斯卡榜单出炉
在6月4日的“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大品牌”颁奖盛典上,揭晓了2015年度正餐、快餐、火锅、团餐、清真、国际美食六大业态的“奥斯卡榜单”。阿五黄河大鲤鱼、便宜坊、望湘园等获得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正餐十大品牌;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获得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快餐十大品牌;东来顺、海底捞、南门涮肉等获得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火锅十大品牌;千喜鹤、索迪斯、金丰团餐等获得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团餐十大品牌;烤肉宛、西部马华、耶里夏丽等获得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清真十大品牌;必胜客、汉拿山、王品中国等获得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国际美食十大品牌。
中国餐饮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是一项公益性、公众性的年度评选活动。在2014年度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之后,“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自3月17日正式启动,经过公众投票、媒体评审和专家评审的层层选拔,最终产生了正餐、快餐、火锅、团餐、清真和国际美食六大业态的“十大品牌”、“知名品牌”和“入围奖”。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本届评选除关注企业体量、覆盖面等硬实力以外,注重企业信用记录、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相比去年,本届品牌评选入围企业中,除了餐饮百强榜上的常青树,也有不少近年涌现出来的新锐餐饮品牌,评选范围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越来越体现了奖项设计的初衷”。
品牌餐企领跑
2015年度中国餐饮业百强企业代表合影
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餐饮业整体强势趋稳回暖,限额以上单位的餐饮收入获得7%的增长,延续并逐步加大的餐饮市场自去年开始呈现的回暖态势。作为限额以上单位阵营中的领军群体,2015年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2210.5亿元,同比增长2.4%,百强入围的门槛水平大幅提升22.3%,大型航母餐饮企业发展保持稳定。餐饮五百强门店秉承“小而精、小而美”的特点总体收入同比增长7.6%,比上年下滑0.4个百分点,但仍然体现出餐饮实体店整体发展的活跃态势。
就各业态2015年数据表现来看正餐持续好转。值得注意的是,团餐势头强劲成为餐饮行业增长亮点,2015年进入百强企业的数量增加至14家,营业收入占百强收入的提升幅度和增速都均位列榜首。快餐也一改此前的下滑颓势,营业收入占百强收入的比重与上年持平;不过火锅的营业收入占百强收入的比重、增速与上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十三五”“保4争5”
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年,中国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从2万亿到3万亿的跨越,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也由6千亿迈入8千亿时代。今年1-4月全国餐饮收入10898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表示,最近国家密集出台促进商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在2020年以前,我国餐饮业在更加注重质、和效益的的前提下,可能继续以现在的速度保持增长,在“十三五”期间有望“保4争5”。
在姜俊贤看来,“十三五”时期,餐饮业将从业态创新、精细化管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品牌战略和“互联网+”五个层面进一步推动转型发展。“十三五”期间,预计中国餐饮业仍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餐饮收入将迈向五万亿规模。
精彩回顾
以说餐饮业供给侧改革初步实现了合理布局,犹如凤凰涅 ,但凤凰能否展翅飞翔、真正重生还有待市场检验。
在新常态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餐饮行业还需继续调整,以适合新常态的方式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宏观经济呈现出“三期叠加”的特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显著,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均发生深刻变化,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由快速增长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改革总基调最终确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在此宏观背景下,餐饮业交出的成绩单也是喜忧参半,餐饮市场规模继续扩大,而在面对政策和市场多重因素冲击时,整个行业在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上都经历深层次变革,在质与量齐发中不断试探摸索,艰难前行。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中国餐饮行业持续调结构、促改革,进一步巩固检验转型发展成效、转变思路、砥砺前行的关键一年。
“十二五”餐饮行业坎坷增长
2015年餐饮业整体强势趋稳回暖,全国餐饮收入实现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也达到7%的增长幅度,延续并逐步加大了餐饮市场去年开始呈现的回暖趋势。纵观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却并不顺利。
2011年,餐饮市场以2万亿元的收入为“十二五”开局,但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同比增长16.9%,增速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2012年餐饮业发展速度回落3.3个百分点,降幅持续加大,再加上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给本已凸显颓势的餐饮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受此重创,接下来的2013年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餐饮收入增速9%下滑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谷底,限额以上餐饮收入更是跌至负增长,餐饮业高速增长的辉煌时代已成为过去,开始经历洗牌期。2014年、2015年餐饮市场发展速度一步步摆脱低谷、稳定回升,餐饮收入最终以32310亿元收官。
在发展速度一路放缓、并陷入寒冬后,餐饮业深入研究分析市场需求这一本源,行业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在中央“八项规定”倒逼机制下,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针对消费需求端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型升级,可以说餐饮业供给侧改革初步实现了合理布局,犹如凤凰涅槃,但凤凰能否展翅飞翔、真正重生还有待市场检验。
餐企须积极调整适应新常态
在经济发展下行的大环境下,房租、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却持续高涨,丝毫没有回落迹象,并且“用工难”、“用工荒”如影随形,再加上税费负担沉重的顽疾,企业微利已成为常态,并将长期维持。餐饮企业需要静下心来,摆正思想认识、重拾初心、回归本质、回归市场、修炼内功、提高管理水平,不图一时暴利,用长期盈利能力作为检验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标准。
在新常态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餐饮行业还需继续调整,以适应新常态的方式发展。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亦或是内外双重影响加速推进的这场转型改革,使得主要寄生于公款和奢侈消费的高端餐饮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一批高端餐饮企业调整经营定位、转变营销策略、走亲民路线,再加上特有的服务优势,逐渐渡过难关。但也有一些高档餐饮企业没有跟上大众化转型发展浪潮,相继关门停业。高端餐饮放低身段的加入,促使原本就激烈的大众化餐饮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逼迫原有的大众化餐饮企业也不得不再度调整转型、打造特色以积极应对。
除了在餐饮产品方面创新、改革外,餐饮企业还应注重服务形式方面的改善。当前,餐饮O2O已成为热门词汇,不只吸引了年轻人的创业热情,还激起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餐饮”联合发展,微博微信、电商网站平台、App各种工具手段全面利用,推广营销、外卖外送、促销团购、网上订餐、半成品定制、厨师上门等各项服务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不仅如此,餐饮企业管理理念也随之革新,开始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十三五”期间餐饮行业须释放新动能
进入“十三五”,餐饮业作为传统产业在政府新经济政策指引下,已经步入培育内生增长动能和改善就业民生的供给结构调整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餐饮业也将迎来空间集聚化、产业融合化、服务智能化、品类定制化的“四化”发展机遇期,提高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联手互联网共同发展。
“十三五”期间,餐饮经济转型应以拉动内需、提振消费为目的;产业转型以大众化、小而美、小而精为需求导向;功能转型以鼓励小微企业自我发展、服务民生、活跃经济为侧重点;定位转型以传承、创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形式转型则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人文外交、饮食文化和技艺传承等国家战略规划。餐饮业仍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基本原则,从自主创新、信息化经营管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品牌战略等层面推动发展转型,优化发展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释放发展新动能。
2016年1-4月,全国餐饮收入10898亿元,同比增长11.4%。尤其是在整个消费市场发展平稳但稍显疲软的情况下,餐饮行业对提内需的拉动作用着实振奋人心。餐饮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科技发展、时代变迁,此时应该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高远的视野、更明晰的思维、更沉着的心态,结合“营改增”新政落地,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市场消费需求所带来的变革中解放思想、积极创新、转型发展、激发活力,引领全行业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促进消费、传承文化、提升群众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广旅体部门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国际著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牢牢把握全面深层次高水平融合发展命题,加快构建现代文广旅体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持续做好“舟山群岛——中国海上花园城市”整体品牌营销。
骏马奔驰,观众激昂……上月19日~20日,中国体育彩票长三角马术联赛暨浙江省马术总决赛在舟山体育场举行。“引进规模马术比赛,对舟山实现文旅体融合、促进城市品牌形象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赛事吸引了长三角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舟山,比赛前后几天,全市各酒店入住率成倍增长。去年,我市还举办了铁人三项、马拉松、“1390”海岛越野赛等赛事,精心打造品牌体育赛事IP,有效推动了文旅体融合发展。
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的岛屿,是舟山的特色资源。“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度融合大花园建设,将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作为海岛公园建设的样板区,并按照“一岛一主题”理念,以文化旅游主题为核心,打造了大鹏、白沙等一批主题岛屿。同时,以“船”为媒介,通过推出定制式“联岛游”线路、培育游艇帆船产业等,让海岛魅力充分释放。
船在海上游,人在画中行……去年8月21日晚,我市首条海上夜游航线——新城滨海湾夜游正式开启。200余名市民乘坐“新普济”轮饱览海上花园城的璀璨夜景。“近年来,我们着力培育夜间文旅经济,释放夜间消费潜力,进一步破题舟山旅游新结构。”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驱车穿过舟山跨海大桥、东西快速路等,风景秀美的朱家尖岛就在眼前。近年来,这里成了游客们来舟山最偏爱的观光胜地。去年11月14日上午,位于朱家尖白山景区的观音文化园正式开园迎客。作为历时五年精心建成的省市重点项目,观音文化园成为了舟山展示世界佛教文化圣地的标志性亮点。通过大力发展禅修体验、健康养生、滨海休闲和国际会展等高端旅游业,我市“自在普陀山、美丽朱家尖”的旅游金名片越擦越亮。
“十三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融合新亮点不断孵化。嵊泗花鸟岛立足“百年灯塔”这一文化标志,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推动本地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将餐饮、民宿、文化等整合在一起,完成本地平台、商家、终端产品全覆盖、消费人群全覆盖。去年,花鸟岛获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经典案例。
回眸“十三五”,我市旅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旅游产业突破千亿大关。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7家,较“十二五”期间增加近3倍。涌现了普陀冠素堂、桃花岛仙岛绿园等一批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创成省级特色小镇,成功培育定海马岙、普陀桃花等6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完成3家景区城、19家景区镇创建工作,基本实现景区村庄全覆盖。同时,评定100多家最美民宿,涌现了嵊泗伍码、岱山素海等一批省级白金、金、银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