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夏之交》之68
惠婕也是喟然长叹:“仓城这么小的地方,就那么几个位子,碰到天花板也就是现在两三个副厅级位子。其实仓城这地方,小而安逸,就是一个安安逸逸过日子的好地方,有人提出过要把仓城打造成养老福地,但被领导否定了,其他地方都在大干快上,仓城成了养老福地,不就等于暮气沉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说心里话,我倒是赞成把仓城打造成养老福地的,也不用打造,本身就是嘛。但我又不敢表达出来。仓城如果放到江南之外随便哪个地方,那绝对是个顶天立地的强县富县,远远超过人家的地级市。但挤在江南这发达地区,就只能是个小弟弟。关键岗位主官都必须是异地任职,所以仓城人不能在仓城任主官,但仓城人又不愿外出。唉!”
< class="pgc-img">>青柳听出点惠婕话里有话,就问:“你是不是会动?调外面去?”
“有这样的说法,我正矛盾着。说心里话真不想离开仓城。”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青柳对惠婕真的佩服,她身在庐山之中,却照样能把庐山看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犯迷糊。把身边左右都看得通透的人,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人有时候可能就是这样,越是近的反倒越看不清。惠婕与韩学平平素接触不算多,却能把他看得清清楚楚,而青柳从小就熟悉韩学平,他追求她时,青柳被他的诗打动,觉得他是个文艺青年。现在同床共眠十年整,他虽说放弃诗歌,甚至视诗歌如粪土,但总体上他是在以工作积极、办事认真、努力上进的姿态呈现的。惠婕几眼就识破韩学平,看穿他迷失在自己向往的仕途上,而且越不适合竟执拗地想证明自己是适合的。听了惠婕的分析,青柳不得不承认她说得对。
惠婕见青柳愣愣的,还以为自己的话刺痛了青柳,忙说:“你可别怪我直言,就当我没说吧。”
哪知青柳抱住惠婕的肩头,信任地摇摇。这是她俩在大学时常有的动作,不需要多说什么,彼此都明白对方的心里话了。
宾观察 曹洋 罗顺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6月11日,位于宜宾市长宁县的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每天有数十吨鲜笋在这里被加工成各类笋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远处的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竹原纤维材料堆放成一座座棕黄色的小山,等待被运往全国各地……
< class="pgc-img">>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长宁县是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蜀南竹海和文旅产业是长宁的亮眼名片。眼下如火如荼的新型工业化场景,是长宁正在奋力打造的另一张新名片“工业强县”。
旅游大县长宁如何实现工业强县梦?万千气象看宜宾主题采访组近期走进长宁,探寻长宁“工业奋进”实践。
瞄准“新机遇”:
工业、旅游两条腿走路
端午假期期间,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竹海酒庄的白酒勾调体验区,游客们正按自己的喜好勾调成个性化白酒,这是酒庄“深度游”的体验项目之一。2018年,这里创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并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生产体验,成为宜宾市工业旅游的一张名片。这是长宁县“工业+旅游”的良好范例之一。
在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静看来,工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相辅相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旅游产业才会有更强的发展后劲。竹海酒业经过40年发展,把生产线逐步开放为观光线,游客可以在生产车间见证五种粮食如何变身醇厚白酒,闻着酒香体验白酒的古法酿造技艺。“工业生产和旅游发展两不误。”
< class="pgc-img">>竹海酒业勾调体验区。
竹海酒业的缩影正是长宁发展的缩影。旅游和工业两条腿走路正成为支撑长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和旅游资源,长宁县不少群众早早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但与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县相比,长宁的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023年7月,省委、省政府发文支持宜宾建设全省首个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其中提到要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 class="pgc-img">>竹海酒业生产车间。
作为宜宾市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宁看到机遇,快速行动,随即确定了争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定位,明确了“1136”工作思路,即:即锚定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一个目标,建好一条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走好一二三“三产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业并举”的三条路径。
“我们要抢抓机遇,将工业这一短板补齐。”锚定目标,长宁加速行动。今年长宁提出,打牢既有基础、培育新生力量,加快建设具有长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力“新赛道”:
小竹子开拓大市场
在长宁,要实现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目标,绕不开一个“竹”字。
长宁县现有竹林73.1万亩,面积居宜宾第一、全省第五,年产竹材70万吨、竹笋10万吨,是世界竹种基因库、中国竹子之乡。2023年,长宁县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超110亿元,带动竹农人均收入超4000元,竹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 class="pgc-img">>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堆放的竹原纤维材料。
但在竹产业火热发展的背后也要看到,长期以来,长宁县竹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生产的产品以鲜笋、竹竿为主,附加值低,给东部沿海地区的竹工艺厂商“做了嫁衣”。
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陈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竹子每吨价格600元,通过分解制成竹原纤维,每吨价格就能实现十倍的跨越,达到6500元,再将其加工成为板材,价值可以达1.5万元至1.7万元每吨,如果进一步加工为汽车内饰,每吨的价格还能再提高1万元。
< class="pgc-img">>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原纤维被制成各类材料。
从600元到数万元,竹子“身价”的跃升促使这家扎根长宁的公司决定“闯一把”。2023年,公司引进了由林竹产业研究院研发的竹原纤维规模化生产成套关键设备,搭建起全国首条规模化生产竹原纤维的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年需要30万吨竹材。
长宁县从企业的“闯劲”中看到了产业链附加值提升的新路径。为了满足长盛新材日益增长的原材料和市场需求,长宁县一方面主动对接江苏、浙江等地竹材加工企业,签约落地竹原纤维汽车内饰加工产线;另一方面,借助宜宾公铁水联运优势,帮助长宁造竹产品通过水路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未来,长盛新材不仅可以就地取料,还能实现就地加工、发运,一条新型竹材料产业链雏形显现。
提高竹产业附加值的路上,长宁并非一味追“新”,也在结合本土工业基础,进行融合改造。
< class="pgc-img">>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笋米”。
在长宁县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竹笋制品的流水线与盐业工厂的制盐车间联通,生产竹笋制品产生的淡盐水被回收利用制成工业盐。公司负责人王犇坦言,这其实是用工业思维制造竹产品——一粒盐也不能浪费。由此延伸,丰泰吾厨把以往生产加工通常废弃的笋头分解成笋类膳食纤维,作为奶茶、蛋糕的天然添加剂,还做成大米形状的“笋米”,打出低糖低热量饮食新卖点。
竹产业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是长宁挖掘竹业资源价值的又一路径。长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正借助四川长宁经开区等平台,招引龙头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原先的竹材料加工厂“下山”。“我们一方面促进本地竹企与龙头企业‘打配合’,完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借助研发奖励等措施,鼓励竹企闯新路,打造区域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新动能”:
引入动力电池等新兴企业
日前,位于四川长宁经开区的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业2号生箔车间里,新调试完毕的28台生箔机马不停蹄、加紧生产。
这是长宁县拥抱“一蓝一绿”新赛道,招商引进的首个储能产业项目。去年6月底,项目首条6微米高性能铜箔材料正式下线,首期10条生产线全面投产。“从首期10条生产线到本月将新增至60条生产线,不到一年时间,四川铭丰电子顺利实现产能快速翻番。”四川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贵华介绍,“预计今年产能能达到1万吨,产值10亿元左右。”
长宁县探索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特点,是选定方向主动对接,前期快速落地,后期提质增量。以动力电池产业的配套产业——铜箔生产加工为例,长宁县借助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东风”,找准自身在产业配套中的定位——上游和新材料加工。目前,这里生产的高性能铜箔正在开拓川内更大市场。
< class="pgc-img">>俯瞰和乐门业生产车间。
长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瞄准动力电池及组件产业,长宁还在拓展壮大锂电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实力,正在探索构建以电化学储能、气穴储能、盐穴储能为支撑的储能产业体系,重点是利用龙头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长宁还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
在长宁县和乐门业智能制造园区内,面积5000平方米的库房经过升级改造,具有相当于普通库房5万平的仓储能力,可以存放10万樘门。这是企业进行探索智能化改造的一个缩影。
< class="pgc-img">>和乐门业生产车间。
“工厂采用了行业内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从钢材处理、切割到冲压,涂装都可以在一条产线上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该公司总经理方朋介绍,和乐门业建立的高容量智能仓库通过编码,还能实现产品入库、拣选、装卸的智能化功能,节约人工和物流成本 。
如何让创新的火花由点到面、形成燎原之势?长宁县梳理未来产业赛道,结合全市发展方向,确定了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人工智能辅助四大未来产业,招引企业、串珠成链,通过落地智能组件、数字能源集成、数字能源应用等重点领域项目,投资3000万元开展园区智慧化建设,提升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class="pgc-img">陵云上大院,图源于新湖南
>潇湘眼原创 文丨丁丁
湖南人普遍苦夏,但炎陵人除外。
如果在湖南选一个盛夏时节适宜旅游的地方,炎陵一定榜上有名。
原因很简单,炎陵能让你玩得尽兴。
想要避暑,这里有天然的避暑胜地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年平均温度只有14.4摄氏度;云上大院年平均气温更低,只有12.6℃,比坐在空调房里舒服得多。
想要畅享新鲜空气,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55%,是湖南省内森林覆盖率第一县;神农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3万个/立方厘米,是“亚洲第一氧吧”。
< class="pgc-img">炎陵神农谷,图源于湖南日报
>想要锻炼身体,这里有197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包括湖南省第一高峰酃峰,海拔2115.2米,比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海拔1300.2米的祝融峰还要高出800多米。
想要逛吃逛吃,夏季炎陵黄桃刚好果熟上市,能让大家吃得心满意足。
< class="pgc-img">炎陵黄桃,图源于潇湘眼
>炎陵还拥有株洲唯一一个5A级景区,号称“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炎陵也是国内知名的红色地标,拥有国内唯一一个红军标语博物馆。
旅游广度覆盖全年龄层,旅游项目丰富,自然条件也相当优越,夏能纳凉秋登高,春可赏花冬玩雪,再加上2023年株洲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如愿落地,炎陵一旦打好手里的文旅牌,全县GDP远不止98亿。
1
炎陵,被大自然厚待的“调色盘”
每一个人都有亲近大自然的需求,炎陵刚好能满足这份期待。
环境综合指数常年稳居湖南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1%,炎陵的原生自然条件,在整个湖南都属翘楚,是一个被大自然厚待的完美“调色盘”。
春天来炎陵,遍赏繁花迷人眼。
阳春3月,炎陵桃花处处浓。全县近10万亩桃花林竞相开放,漫山遍野一片红艳,不用“三生三世”,这里已经有“十里桃林”。
< class="pgc-img">炎陵三月桃花开,图源于炎陵融媒体中心
>初夏4月,杜鹃盛放满山峦,作为“杜鹃花”之乡,炎陵拥有国内面积最大的野生云锦杜鹃花林,上万亩粉红、粉白、紫红的杜鹃花怒放山间,灿若云霞;
盛夏来炎陵,可以登上“小庐山”云上大院的湖南最高观日台,大饱眼福——晨醒能看日出磅礴,夜晚可赏星河璀璨;
更可以深入乡间大饱口福。
炎炎7月,炎陵万亩桃林果熟,满城浸满黄桃香。
独一无二的炎陵黄桃,无论是味道、营养,都属上乘。
常年高海拔雨雾滋润,长日照促养分吸收,昼夜温差大利糖分分泌,养得炎陵黄桃果香浓郁、皮薄肉厚,肉质细腻,含糖量最高达15%以上,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纤维素及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还是外观——套袋防虫害培养,将炎陵黄桃养得亮丽金黄,果面光洁、色泽均匀,极其赏心悦目。
< class="pgc-img">炎陵黄桃,图源于潇湘眼
>如果是家庭旅行,在其乐融融避暑的同时,可以带孩子采摘黄桃,体验劳动的乐趣。
看着一颗颗沉甸甸的黄桃从枝头到手心,不仅味道好——新鲜黄桃,口感更香脆,也足够实惠。
炎陵市面上黄桃的价格一斤至少6元,但在炎陵农家乐,住民宿,摘黄桃,品尝农家菜,事后带走摘下的“黄桃成果”,每人每天的花费可能就是100元上下。
这里还有黄桃深加工生产的黄桃酒、黄桃果汁、黄桃奶茶等产品,可以尽享黄桃盛宴。
秋季来炎陵,1.24万亩的高山湿地,满目金黄;酃峰脚下五彩谷,红橙黄绿紫,万亩彩林争奇斗艳;抬望眼,从西伯利亚、内蒙草原迁徙而来的数十亿只候鸟呼啸而过,“千年鸟道”尤为壮观;
< class="pgc-img">五彩谷,图源于红网
>还有一年四季,没有淡季的“神农谷”,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98.75%;被誉为“小九寨沟”的梨树洲,原始次森林、高山草甸等原生态景观应时变换,无论什么时候来,都能收获美景。
依托这样的自然条件,炎陵对很多热衷说走就走旅行体验的年轻人来说,着实透着友好。
2
炎陵千年古意何止壮观
自然条件优越,炎陵的文化基因也足够丰富。
这块炎帝神农氏长眠的土地,陪伴着数千年官方、民间的祭祀活动,成长为中华民族精神符号之余,也将祭祀仪典打造成了全球知名的文旅牌面。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件。
自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起,官方就开始投入人力物力为炎帝兴土木、建庙殿、塑神像,行祭祀,专门派遣守陵户管理陵庙事务,接待香客。
少数民族掌权的元朝,炎帝陵的祭祀香火同样鼎盛。明清时代,皇帝即位、亲政立储、帝后生日等国家事务,都会专门派官员来谒陵祭祀,有祭文可考的官方祭祀就有53次。
< class="pgc-img">炎帝陵内九鼎,图源于潇湘眼
>历朝历代文人来炎陵写诗抒怀,留下名句无数。清代长沙人毛国翰就曾点赞炎陵:“万古灵秀钟,兹山乃奇最。”
新中国成立后,炎黄儿女分布全球,刻在炎黄子孙骨子里的“礼敬祖先”文化传统,推动炎陵祭祀多了一份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作用,并在2012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目前炎帝陵后山还有三块特殊碑石,两块刻着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第三块便是等待台湾回家的倒计时石碑,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在石碑上更新日期。
< class="pgc-img">以祖国统一告慰人文始祖炎帝,图源于潇湘眼,拍摄于7月27日
>而依托千年祭祀传承,炎帝陵祭祀仪典兼具心理教育与美学价值,着实值得一观。
炎帝陵的祭祀方式相当丰富,包括文祭、物祭、炎祭、乐祭以及龙祭等,其中,龙祭又包括“五彩布龙”、“火星龙”、“香火龙”等等。
再加上官方祭祀的庄重美学,如击鼓九通、鸣金九响、鸣炮奏乐,献三牲、五谷、百果等仪式,炎帝陵祭祀早已成为涵盖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
如果大家能亲身参与每年5月的炎帝诞辰祭祀典礼,那场面可能终生难忘。
3
炎陵布局文旅,站在巨人肩膀上
红色资源也是炎陵文旅的一大排面。
作为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湘赣边区域曾接连打响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等重要战役,并见证毛主席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作为湘赣边区域的核心城市,炎陵也是国内知名的红色沃土。
在这里,毛主席成立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毛主席、朱德首次握手;毛主席率队在炎陵城乡境内书写近万条红色标语,激励当地军民开展革命斗争;炎陵建成国内唯一一家红军标语博物馆,成为当代研究党史、红军历史的原始材料宝库等等。
< class="pgc-img">红军标语博物馆,图源于新湖南
>而随着湘赣边区域开通国内首列“红色专列党史学习教育车厢课堂”,连通湘赣两省9市24县(市、区),为炎陵文旅带来充沛的人流量。
潇湘眼认为,炎陵已经到打响“文旅”牌的关键时刻。
一方面,湘赣边区域成为国家战略,两省深度合作推动产业互动,交通互联,经济共赢,炎陵完全可以借此机遇,定战略,提要求,引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激活本土经济。
另一方面,依托已经到手的第二届株洲市旅发大会机遇,炎陵要争取办出惊喜,在充分释放文旅魅力吸引更多人去炎陵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目标。
< class="pgc-img">俯瞰炎陵,图源于新湖南
>炎陵属于多山高海拔地形,且在株洲、郴州与江西井冈山交界处,交通存在相对不便的短板。
近几年,随着衡炎、炎睦、炎汝等高速公路拉通,衡茶吉铁路建成,炎陵到长沙、株洲、郴州的自驾时间有效缩短,节约了游客的出行时间。
但作为最便捷的公共交通的火车,现在一天只有一趟往返长沙,车次着实显得有些稀少。
交通便利才能加速人流的高效互动,炎陵的交通建设可以再进一步,如争取规划建设更为丰富的高速干线,加速推进通用机场或争取民用机场建设等。
承办株洲市旅发大会,意味着炎陵将得到株洲乃至湖南省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炎陵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内养好精气神——将炎陵打造成集祭祀、人文、红色旅游、赏花采摘、避暑度假、绿色休闲、康养、会议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文旅强县,释放更大的经济潜能。
外则增加县域竞争力——强化交通、文旅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为丰富的休闲旅游产品以及升级民宿、景区环境等硬件配套设施等等,为游客提供更舒适旅游环境。
有句话说“凡是遥远的地方,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炎陵的绝妙之处在于,不仅有山高水清,调色盘般的美丽诱惑,更有传承千年的炎帝传说与红色革命故事……
在这里,古炎帝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民俗民风组成的“古红绿彩”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都如此丰富,一年四季旅游无淡季的县域,在湖南全省乃至全国应该都算得上稀有。
截至目前,炎陵的常住人口16万,全县GDP是98.1亿,人均年收入约6.12万。在湖南的县域城市中,这个收入不算低。
如果炎陵能打好文旅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炎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湖南的下一个旅游强县,或许就是株洲炎陵!
作者:丁 丁
主编:凌 平
编审:扶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