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多家倒闭,2万多家经营异常,奶茶这个看似暴利的行业,为什么超过九成的公司赚不到钱?
“这行没大家想的暴利。”
36Kr专访奈雪の茶创始人彭心后,这一句反常识的话被大家记住了。
在此之后,一组数据公布——截至2019年11月底,当年吊销、注销的奶茶企业达到3478家,经营异常的奶茶企业更是高达2.18万家(要知道,2019年新注册的奶茶企业一共就2.3万多家)。
独领残兵千骑归,这样的惨状,与我们此前接收的消息似乎有些出入:
就像雕爷曾在文章里讲过,传统饮料行业2-3元的产品,可以卖到20-30元,10倍加价率是行规。
一些内行也会谈到,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在90%以上。就算是加点鲜果制作,也能保证70%毛利。
这个看似暴利的行业,为什么超过九成的公司赚不到钱?
01 症结在于经营思维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2019年,我们曾在一个小县城聚集到几十个老板,举办了一场接地气的创业沙龙。这次沙龙讨论,有两种经营思维碰撞出火花。
第一种可以概括为:租金即广告费
这个观点由一位大学肄业者提出,他从加盟地产中介开始,先后涉及了奶茶店、咖啡馆、茶楼、按摩洗脚等业态的投资。
跨业态投资,这位老板有一个统一的生意法则,即门店选址必须要好。
以其中一个奶茶店为例,他把店开在一个城郊购物中心,这里是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商圈半径预计能覆盖30公里,停车位在500个以上。
初步估算,这样一个购物中心每天的流量能在20万人次以上。
他的经营逻辑很简单:
假如每天有20万人流入这个购物中心,10万人会来到门店区域,5万人会留意它的存在,5000人能产生购买欲望,500人会走到店里,最后200人会点单。
具体数据无需细究,逻辑大致如此。
那么这样一来,其门店租金就是为那10万曝光量付出的广告费用。只要有千分之二的转化,这家门店就不赔钱。但做生意是动态的过程,当下不赔钱,未来呢?
这家门店如今正面临一些问题:购物中心租金有上扬趋势;同一个商场类似奶茶店增开近10家;2个店长的工资也承诺每年上涨一定比例。
可变成本在提升,转化率被其他奶茶店稀释,租金即广告费的逻辑似乎站不住脚了。
第二种思维大致是:选址其实在选朋友圈
首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一位开了30多家连锁餐馆的老板。
比如他的第三家餐馆就开在某政府机构旁边。开业1个月里,他凭借在当地的人脉请来了几十个官员领导来店里吃饭。他们是这个餐馆的种子用户。
这位老板说,只要把这些人服务好,之后无论是他们请客吃饭,还是别人请他吃饭,都将首先想到来这家店。这叫种子用户的裂变。
如果这些由种子用户带来的新用户同样觉得服务不错,这些人有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的用户前来。这是二次裂变,互联网称“三浪叠加”。
虽然这样的模式存在市场偶然性,但也并非只出现在餐馆业态:
多年前,白酒每进入一个新市场,也都是重点拉拢政府官员等当地消费力Leader,行业称之为“盘中盘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盘中盘”营销对象的类别更多,他们大多是该领域的KOL、KOC。
必要商城创始人毕胜,在他的新书《流量是蓝海》里同样讨论了这两种思维模式。他将其分为流量漏斗模型和流量梯形模型:
显然,在梯形的流量模型下,客流将拓展得越来越多。那么,奶茶行业能不能用这样的流量模型做生意?
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拉新—留存—裂变”这个传统的用户运营路径,喜茶、奈雪の茶等新式茶饮玩家,就在这个近1000亿元的奶茶市场找到了立足之地。
沿着这条用户运营路径,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如何拉新实现市场冷启动?
- 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率?
- 如何实现幂次级用户裂变?
02 该靠爆款拉新还是营销?
8年前,喜茶还叫皇茶Royaltea。当时,喜茶售价9元,隔壁几家售价仅4元,以至于喜茶开业前6个月门可罗雀。
这时,老板Neo开始不停的调制配方。据喜茶002号员工介绍,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调配6次。
一次偶然的机会,Neo在微博发现网友对芒果、芝士的搜索频次最高。结合当时流行的奶盖茶形式,他便自创了芝士奶盖茶(又是一个靠微博起来的品牌)。
芝士奶盖茶一经面世就深受用户喜爱,不少人开始在第一消费后,将这个产品“安利”给微博好友。
之前我们就谈到,这群玩微博的年轻人,不仅是每一个品牌的种子用户,还是一群文化风潮的塑造者。
一时间,大批年轻人跑来尝鲜喜茶,远的甚至来自隔壁省市。
后来,排队买喜茶成为了一阵风潮。排队点餐20分钟,取餐等待40分钟,用户一个小时等待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拍照发朋友圈。
喜茶外排着长队,图片来自876交通之声
总结喜茶的拉新套路:
它就是通过产品口碑吸引种子用户,再由排队消费产生的多次曝光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放大品牌,从而完成整体营销。
爆款拉新适合于品牌初期的运营。如若在沉淀到线下门店连锁经营,就要落脚到“如何为每一家店找到种子用户”上。
后来者奈雪の茶,目前在全国布局了320多家门店。每到一个地方开店,这个品牌都会在当地做一场跨界活动。
比如在奈雪の茶大量开店的2018年:
- 3月底重庆新店开业,奈雪の茶与一场户外花事品鉴会合作,圈粉活动里的女性粉丝
- 4月底参加草莓音乐节,一间名为“蹦迪·奈雪解忧贩卖铺”的快闪店被年轻人们捧上微博热搜。
- 5月又在深圳与万科合作,联名插画外包装让这个品牌打入了万科社区内部。
奈雪的营销套路在于:
通过与当地拥有潜在用户群的品牌跨界,放大品牌声量,再从合作对方的流量池中圈拢该城市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奈雪の茶与深圳万科联名款,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无论是爆款产品还是多样的营销,最考验这些奶茶店的,其实是如何留住他们不至于掉粉。
留存环节考验这门生意的方方面面。
03 用户心智只留给最好的品牌?
用户留存与否,在于他对整个消费流程的体验评判。如果在你的奶茶店消费体验不好,就没有留存可谈。
体验从哪些细节入手?
- 进店环节的空间体验
- 等餐环节的时间体验
- 用餐环节的产品体验
1. 年轻人更喜欢欢脱些的第三空间
新式茶饮领域,奈雪の茶一直对标星巴克。
创业初期,赵林和彭心抵押名下房产,在深圳连开了三家店。它们选址在A类商场中心位置,与星巴克“门当户对”且面积超过200平米。
位于北京西单大悦城的奈雪门店,更是选址在了显眼的三层中庭,比二层的星巴克更靠近“客流节点”。
这里比星巴克更欢脱,两三个女孩子围着小桌子,有说有笑有自拍。而楼下的星巴克里,常常是安静的人群各顾各的PPT。
显然,对于愈加反感商务化的90后95后而言,奈雪の茶更适合他们。
为了尽量满足这些年轻人的空间需求,奈雪の茶门店有的超过500平米,甚至有复式结构双层独栋。
门店内,就算是只为让女孩子能拍出美美的自拍照,其所有的灯光都要请专业灯光公司进行调试。
奈雪の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2. 排队1小时取餐势必影响体验
一个舒适的空间,可以让沉浸其中的人忘却时间。但如果这个时间是60分钟,那就不一定了。
新式茶饮无论水果茶还是纯茶,都没有类似咖啡机这样的标准化机械操作,全靠人工。这就带来一个尴尬的事实:排队点单排队等餐成为现象。
你们看到喜茶、奈雪の茶门口排着长队,不全是因为用户太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制作太慢。
这种日常消费品中,其实60%的用户看到排队现象都会选择其他商家。如何缩短排队时间?
喜茶在获得美团点评投资后,入驻了美团外卖。如果你不愿意排队等餐,那就让外卖小哥帮你吧。
此外,通过小程序等应用技术,我们去喜茶点单无需在排队,而是直接扫码点单。据说这些数字化操作1个月后,喜茶不仅收获了50多万用户,还提升了2倍以上的复购率。
奈雪の茶则直接建了一个1万平米的中央工厂。在原料运往那300多家门店之前,很多水果和茶叶已经在这个中央工厂进行了精加工,最终制成半成品。
彭心之前就做出过承诺:用户等待超过10分钟,可免费喝一杯。
等了1小时的外卖小哥被取消订单,图片来自微博
3. 产品是一切体验的基础
关于产品体验,Neo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皇茶Royaltea时期,Neo总会收到用户反馈,今天有人说奶味太重,明天又有人觉得奶味淡了。
有一天晚上,Neo看到一条网友评论,他的女朋友说喜茶挺好喝的,但他觉得不行,因为喜茶没有恋爱的味道。
这句话让Neo气得睡不着觉,但后来仔细一想,他觉得:千口百味,世界上没有一杯可以满足所有用户的奶茶,但更好的口感可以追求。
麦当劳鸡翅外脆里嫩、法式布蕾入口即化,这些口感让大批粉丝拜倒在品牌的石榴裙下。
喜茶的口感,来自于茶叶的拼配。喜茶招牌金凤茶王,就是乌龙、金轩、绿茶等拼配,再加上一道烘焙工艺才制成的。
为保证口感,聂云宸甚至出资改良土壤、改进种植和制茶工艺。
产品的比拼,最终要延伸到了上游供应链的打造。
奈雪の茶亦然——就拿单品霸气芝士莓莓莓来说,为了保证全年供应这款产品,彭心在四季适合草莓生长的云南,投建了168亩的草莓园。
04 裂变持续性决定品牌生命周期
生意规模的扩大,在于种子用户的裂变力。连咖啡的“口袋咖啡馆”,算得上整个餐饮领域的裂变样本。
当年,连咖啡上线“口袋咖啡馆”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虚拟咖啡馆,装修和上新5个货架,其中有一个特定品类每天更新,官方价31元,口袋咖啡馆里只需9元。
如果用户卖出1杯饮品,他就可以提成10%的咖啡成长值,卖出10杯后就能够免费获得1杯饮品。
提成制度刺激开店引发分享,低价折扣刺激新客购买——口袋咖啡馆推出当天18:00,明星李诞的店卖出了596杯。
但这种类似分销的营销手段,在品牌成长过程中的竞争壁垒并不高。在更持续的裂变方面,如果要想用户为品牌背书,除了利益驱动,还有情感共鸣。
连咖啡口袋咖啡馆活动页面截图,图片来自36Kr
喜茶的玩法可以借鉴。
之前,这个品牌在其小程序“HEYTEA喜茶星球店”上新了波点手机壳、贴纸等周边产品。那些模仿PVC材质的透明包、联名出品口红等,受到用户的秒杀和抢购。
圈层文化的输出,更能有效与用户沟通,并裂变出更多志同道合的新用户。
这一点还是要讲到江小白。玩街舞、说唱、涂鸦、动漫,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后在推出T恤、手提袋、手机壳等周边,江小白的用户裂变很大程度源于文化输出。
江小白有其优势,传统白酒行业像它这么玩儿的没有几个。从营销角度来看,其竞争压力并没有多大。
但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在近1000亿奶茶市场,现制奶茶门店超过了40万家。如何在这40万个竞争对手中玩得出彩?这就需要更具匠心的内容了。
作者:黄晓军;公众号:新商业要参(ID:xinshangye2016)
本文由 @新商业要参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创 夏梦
Vista氢商业
前天,茶颜悦色内部冲突上了热搜,这次事件后突然冒出好多在社交软件上吐槽茶颜悦色的前员工。
前员工的吐槽中,凌晨打烊、口播繁琐、洗手脱皮等问题常见,但这些辛苦并不是新问题,为什么以前没在社交软件上见到过呢?
茶颜悦色前员工方糖告诉我,是因为以前工资还算高。
“服务业哪有不辛苦的,只要付出和收获成正比,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下班后又被叫回来开会,是常态”
方糖记不清这已经是第几次下班回家又被叫回门店。
茶颜悦色的老板吕良(花名“小葱老师”)晚上出来巡视,发现很多的游客在门店附近,他们慕名而来却发现门店已关门。
于是老板将门店员工都叫了回来。方糖之前熬了几个夜,今晚本来早早就睡了,这时候也只能揉着惺忪睡眼打奶泡,点单的小伙伴打起精神熟练地进行口播。
“我们家的奶茶好喝营养又美味,美味又实惠,实惠又养颜,养颜在茶颜……”
“宣誓和军令状”(受访者供图)
茶颜悦色的早班是9:00-20:00,晚班是12:00-23:00,但下晚班后被留下,早班回家的人被叫回来开会处理客诉是常态。
还有几次,公司在下班后组织“奶沫大赛”,让大家试喝新口味。“一直喝到一两点,回家四五点都睡不着。”
节假日更夸张。公司在国庆节举办国庆动员大会,开到凌晨两三点。此外有一个员工由于忙到很晚,第二天又有早班,在店里睡了一宿,结果在国庆大会上他被点名表彰,并成为了具有利他精神的代表。
方糖已经习惯了。茶颜悦色很火,白天很忙,顾客很多,忙起来人手根本不够,前台只有一个店员负责接待顾客及出杯,后厨几个忙活做奶茶的店员,还要同时打扫卫生。
图源小红书
店规中除了要求后厨员工经常洗手,还要每天消毒两次,消毒水含氯,所以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每个员工的手都很粗糙且布满伤痕。
负责接待顾客的员工要对每个顾客进行口播,每次都要说一大段,介绍茶饮特点及喝法,一旦被发现没有口播就会被扣分,扣钱。
有顾客表示喜欢茶颜的口播,尤其是外地游客,从中感受到了热情;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觉得很吵。但员工是不得不念的,由不得他们。
图源@餐饮新纪元
11月,茶颜悦色关了一批门店,官方声明临时关店预计持续到约两个月后。
很多原先门店的员工一下子没了工作机会,但其它店铺人都是满的,他们只能分散开去其它门店支援,一天换一个店。
吴双是10月入职的,正赶上关店期。门店配置调整,同时段只有两三个人,而小双每天要去不同的门店工作,每天工作时长四五个小时。
人少了,工时短了,但是客流量并没有比以前减少,所以做奶茶会更慢,还要兼顾门店卫生,还要确保对每一位顾客服务到位。
大部分长沙地区员工的感受是,工作比以前更累了,收入还变低了。
群聊中那位武汉区的员工张学潘内涵长沙员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自然而然得罪了这些辛苦劳动的员工。
在持续低收入高强度工作压力下,不少员工选择了离职。方糖就是其中一个。
“付出和收获成正比,辛苦也没事”
有一次发工资,方糖一看工资条,提成只有8.53元,给她气笑了。她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当时所在门店连续3个月的ABC评分都得了C。
茶颜悦色的工资体系里,把门店服务评分分为了ABC等级,每个月政委、其他店店长、运营等人都会假扮顾客来门店暗访3-5次,检查门店服务的情况。
扣分的理由五花八门,包括顾客进门没有说欢迎光临、点单没有看顾客眼睛、顾客在外面坐着没有问问有什么需要等,还有一次是因为有位顾客试喝喝饱了,就给服务的店员打了B。
门店甚至准备了药箱(图源@每日人物)
ABC评分主要影响提成,打C提成减半,打B不加不减,打A提成翻倍。所以每个茶颜悦色的员工都要时刻注意服务态度,对顾客要嘘寒问暖,甚至看到顾客手冷都要问是否需要暖宝宝。
另外公司还有一套QC考核标准,主要是检查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也颇为严苛,检查人员会拿着手电照垃圾桶的角落,检查水龙头有没有积垢。
QC结果决定着能不能有提成,而且检查人员会不定时到访,所以有时候会看到门店员工不停地在打扫卫生。有消费者就曾反映,店内排着长队等候的时候,几个店员却在里面使劲擦桌子。
茶颜悦色的个人晋升发展通道,见习生一个月,服务员2-3个月,训练员6-9个月,一年及以上有望升到店长,级别越高,工资越高。
方糖告诉我,之前的工资算法是底薪1700元,房补400-500元,餐补450元,全勤奖200-300元,有时候还会送按摩卡。
只有每月工作时长达到167小时后能拿底薪,时薪10.7元;超出167小时的工时算加班,为1.5倍时薪。
提成是总营业额的0.006%,全店人分;前提是业绩要达标,假如一个门店完成了目标的80%只能拿到一半提成,80%-90%才能发完整提成,100%或超额完成则发提成的1.6倍。
方糖每个月的工时在280小时左右,即便是提成只有8块钱,工资也能有五六千。这个数目在长沙算是不错的,所以尽管入职6个月后才交社保,方糖还是在这里待了一年多。
直到今年12月,方糖拿到手的11月工资缩水了一半,2500元;同样,10月入职的吴双只拿到了1900元。
也正是由于收入骤减,随后员工们开始在公司8000人的群聊里,争论起了薪资。
虽然,在事后茶颜悦色解释道,是由于11月集中关闭了一批门店后,对薪资算法进行了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底薪依然是1700元,即便是工时达不到167小时的员工也可以拿到底薪加时薪,但是取消了其它补贴和提成。
但问题在于茶颜悦色没有提前向员工解释清楚调整后的薪资算法,员工发现拿到手的工资比以前少了那么多,自然会有疑惑。
这时候即便是高层领导跳出来再三解释,要求员工理解公司境况,已经是马后炮了。
既要压缩员工工资,同时又要员工感恩戴德,固然难以服众。
“茶颜人,茶颜魂”
方糖不是长沙本地人,但因为一直很喜欢茶颜悦色,所以应聘了茶颜悦色门店的店员。面试成功后,她本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参加入职培训,公司的入职培训是在望城区一个偏僻的地方。
让方糖没想到的是,这场入职培训堪比军训,培训持续10天,每天培训14个小时。早上7点起床,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晚上9点才结束休息。
前三天的行程是,白天由教练带领进行团队训练,8点要上交手机,休息时和晚上才发回来。之后几天是上课学习企业文化及学习奶茶的操作流程。
在茶颜悦色企业文化是以老板为标杆。有一次方糖的碗里剩了一粒米,结果被HR叫住,要求她吃完那一粒米才能离开。理由是,老板吕良很节约粮食,所以要求员工吃饭必须吃光。
“企业闻话”(受访者供图)
正式入职以后,第一件事是背奶茶配方,第二件事就是背诵企业文化,内部名称为“企业闻话”。方糖告诉我,满满一页纸的茶颜悦色企业文化,不仅要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还要默写。
公司的管理方式是借假修真,包括闻味道、摸温度;照镜子;揪头发;小题大做。照镜子就是见贤思齐焉,揪头发就是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小题大做则体现在门店对一些细节的追求上。
有一次方糖在前台点单,顾客说谢谢,方糖没听清,没有回复,被店长罚抄10遍“顾客向你致谢,要说不客气或没关系”这句话。
受访者供图
老板吕良还设立了一个“小葱精神奖”,老板娘孙翠英则开设了“麦穗俱乐部”,用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据方糖所说,要做一些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才能得“小葱精神奖”,而“麦穗俱乐部”则要门店连续几个月得A才能加入,在这个过程中,评分人员会极尽苛刻之所能,让你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能得奖。
方糖开玩笑地说道,“这一套模式就像是建立了一个奶茶王国,老板和老板娘是国王和王后,员工就是他们手下的铁军。在他们手下干活,一刻也不得怠慢。”
“茶颜铁军”是老板吕良称呼茶颜团队的名称。今年五一小长假之前,吕良召开会议,发言道,全国人民要来检阅茶颜悦色,茶颜铁军要好好服务,不能给长沙丢脸。
而当有人按时打烊,而不是继续加班给客人做奶茶,就要在群里写检讨,自称“逃兵”。
受访者供图
老板吕良非常看重口播。吴双在长沙ifs商场的一家门店工作时,茶颜员工们戴着小蜜蜂不停地念口播,吵吵闹闹,回荡在整个商场里,周边商铺都不胜其扰。
“就像夏天叫起来没完没了的知了。”吴双的朋友描述道。
即便如此,吕良也决不肯放弃或减弱口播的力度,他认为这是茶颜服务最好的体现。
吕良是大专毕业,靠自考拿到了本科文凭,创业多次又失败,直到他34岁时,创立了茶颜悦色。从开店第一天起,他就定下规矩,每一位顾客都拥有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只要觉得不好喝就可以无条件重新做一杯。
茶颜悦色非常注重顾客体验,服务态度对标海底捞,并且一开始就定下了低姿态的调子。他们会在公众号里写每天犯了哪些错,积极反省改正;还在小票上写碎碎念式的“信”。
小票被消费者吐槽了(图源小红书)
长此以往,茶颜悦色在他的粉丝心中有了“奶茶界的杨超越”这样的人设,走养成系路线。
最重要的是茶颜悦色奶茶品质风评很高,在于不用植脂末和奶精,而是用鲜茶+奶+奶油+坚果碎制作“作品”,试图用口味留住回头客。
茶颜悦色成为网红后,也成为了长沙新地标。
茶颜悦色近几年发展的势头很旺。2018年茶颜悦色在长沙只有70家店,次年翻了一倍,到2020年更是在长沙核心商圈新开了120家,疫情也没能阻碍茶颜悦色前进的步伐。
茶颜悦色一度将门店开到了近500家店,在长沙的门店密度极高,有长沙消费者称“几乎每十米就能看到一家茶颜悦色”。
如此高的开店密度,也并没有对单店营收造成多大影响。据茶颜悦色2018年单店营收为26万元/月,2020年门店密度增大,而单店营收提高到了35万/月。
一开始,茶颜悦色称只在长沙开店,不会去其它城市。据36氪报道,当时一位熟悉茶颜悦色的投资人曾说,茶颜悦色账上的钱很多,他们并不着急去其他地方赚钱。
到了去年12月,茶颜悦色也开始做一些向外扩张的尝试,在武汉开店,并因排队8小时、黄牛价一杯500元而上了热搜。
今年11月初,茶颜悦色又上了热搜,这一次却是因为关店。茶颜悦色官微公告称,将临时关闭87家长沙区域的门店,预计约两个月,至今年12月底。事实上,年初原地过年和7月底疫情升级已经有两次关店。
官方声明称,密集开店带来了红利,也要承担疫情期间人流量减少带来的损失,所以暂时关闭这些营收一般的门店,是及时止损。
关闭门店的员工并没有被辞退,花费人力物力培养起来的员工,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他们被派去支援其它门店。
而且,关店的同时,茶颜悦色也同步在湖南其它城市开店,茶颜悦色在其官方微博称,将抽调团队去浏阳、株洲、岳阳和武汉开设新店,需要人力支援。
梳理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茶颜悦色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这一次的闹剧,正暴露了内部管理落后等问题。
茶颜悦色有一句内部土话,“有话当面讲,如果不,请你离开”,经历了前几天的“谏言辞退”风波,这句话已经被员工改成了“有话当面讲,如果讲了,请你离开”。
如果茶颜悦色依然固执己见,不愿听员工的建议作出改变,那么,在年轻消费者中失去的口碑,就再难救回来了。
茶店的市场前景可观,奶茶店的生意也很火爆,但是开一家奶茶店,想要获得好的利润收益,以及长足的优势发展并不容易。
< class="pgc-img">>奶茶品牌必须在奶茶店的经营和管理上下功夫才行。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产品,二是员工;产品好喝才有人买,员工踏实肯干才能持续产出效益。
这两个因素中最不好控的就是人。产品研发成功,只要不断地复制就可以了,员工则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一会儿闹个情绪,一会儿偷个懒,人员流动还比较大。相比自创奶茶品牌,连锁奶茶门店更需要重视员工管理。因为店员是直接接触顾客的,他们做得好在顾客那就会得到好口碑,反之亦然。
1. 把好招聘关
奶茶店的员工并不需要推销员的口才,相比之下,亲和力和动手能力显得更重要。尽量要找值得信任的人,能有朋友推荐最好;如果没有推荐的,就只能亲自去招聘了。
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一定要找比较积极向上的员工,并且最好是比较热爱饮品的。如果是收银员的话,沟通能力需要好一点;如果是制作员的话,动手能力需要强一点。
招聘的人最好是有经验的,比较好上手,对奶茶制作和流程也比较熟悉。
2. 待遇与绩效挂钩
奶茶店的薪资最好不是固定薪资,至少应该有三部分:固定工资、绩效奖金和单品奖金。
比如设置多种晋升的制度,升了一个阶梯就往上涨工资。豆吉公司每月都有优秀新人奖、优秀部门奖等奖励,公司办公室和门店的小伙伴都有机会得到这些奖。奖品除了有奖状,还有现金大红包。奖励是公司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未来激烈策略。
奶茶品牌还可以设置提成制度,员工每卖一杯就给一杯的提成,员工卖饮料积极了,奶茶店的业绩也能上去。
经营者一定要管理好员工心理上的这种落差,同样一件事,表达方式不一样,造成的效果也就完全不同。设置单品奖励,也就是说卖高利润的产品有额外的奖金,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向消费者推荐高利润产品,从而提高客单价。
3. 定期召开员工会议
每隔一段时间,奶茶店就要组织内部成员开一次会议,总结一下最近遇到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查缺补漏的机会,也是一个促进大家交流的机会。工作中很多人难免会有不满,引导他们把不满的情绪表达出来,对于员工反映强烈的事情及时解决,以免把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
对不足之处改进的同时,对优秀的人和事也要进行奖励。让那些优秀的员工可以更加投入地工作。
公司内部有专业培训部门,负责把公司的精神传达给办公室员工、门店店员、加盟商等。定期组织这三方进行学习。
4. 组织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其实是很重要的。定期的员工职业规划培训,让员工比较有方向,不迷茫。
奶茶店的产品更新节奏很快,至少每个月得上新品一次,否则容易损失客源。豆吉每次上新都会把产品调理传达给门店,并且进行一轮培训。
奶茶店的规章制度要做好,如果员工做了损害店铺利益的事情也要严惩。
好的员工培训可以稳住员工,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在奶茶店待下去,并且一起为了奶茶店努力。当然也不能经常做培训,画大饼,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让员工产生反感。
5. 正确处理员工的错误
店内一定要有自己的制度,这个制度分两种:一种是绝对不能违反的,一旦违反就要立刻清退的制度;另一种是可以原谅的,需要警告的制度。
不能违反的制度如贪污店内的现金,这些制度在入职前就要说清楚,严格执行,一旦违犯就绝不会讲情面,这种没有诚信的人留在店里危害是巨大的,而且极有可能可能带坏其他人。
需要警告的制度如卫生打扫不及时,这些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例如合理罚款。
督导巡店发现问题切记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乱发火,找到事情的源头惩治才能服众。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对于员工,一定不能一味地只把他们当员工,而是要把员工培养成共同的创业者,让员工产生自己的代入感。一旦带入心里发生了变化,做事的成效也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