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第八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宣传活动推选结果名单公布。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徐文涛成功入选“自主创业类”优秀人物事迹推选名单。怀揣着对视频创作的热情,徐文涛在大学期间曾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A类项目,现创办了武汉一方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从一名学生到公司创始人,徐文涛用实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 class="pgc-img">>怀揣创作热情,走向创业之路
早在高中时期,徐文涛就对视频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后,他选择了新闻传播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进一步接受影视创作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真正地走进了视听创作这个领域。
大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徐文涛主持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A类项目——《印象武昌》系列纪录片。整个系列共有八集视频作品,从《当数学思维遇上鲁班锁》到《食味:武昌鱼的故事》,从《精于工匠于心》到《传承》,从课堂上的文字知识到校外的拍摄制作实践,徐文涛一组10人,从选题到策划、踩点、拍摄以及最后的剪辑,花了将近三个月时间,这段拍摄经历让他逐渐明白了视听创作的魅力以及它的社会价值。
< class="pgc-img">东湖日出
>在拍摄过程中,徐文涛收获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磨合出了一个默契十足的团队组织,最初的创业团队就诞生在这里。以热爱为动力,在学习中沉淀,徐文涛在大二期间便为后续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择走上创业之路,是徐文涛与伙伴们在大学最后一年里反复思考后做下的决定。“我认为爱好是广泛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每个人都要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想法在徐文涛选择创业而非继续学习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伙伴的支持和鼓励下,徐文涛创办了武汉一方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开拓进取。
< class="pgc-img">>与大学期间做的一些项目不同,创业本身所具有的商业属性,需要公司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刚成立的文化传媒公司,徐文涛和他的团队更是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们不断学习,掌握除视频制作以外的多方面知识,同时,他们也积极向行业前辈学习优秀的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经验,不断丰实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经过众多的探索与尝试,徐文涛带领着他的团队成功越过了最初的“危险期”,逐步走入正轨。
一路开拓进取,收获众多荣誉
从2019年到2022年,徐文涛和团队一起在探索中不断成长。这个蕴含着无限潜力的创业团体,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精彩足迹。团队拍摄的《一方非遗文化创意传播》项目获得第六届湖北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最佳互联网文化服务创意提名奖;城市宣传片《印象武昌》作品获得第二届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影像传播大赛湖北省二等奖;《一方国潮——打造一站式国潮视听创作空间》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铜奖。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21年1月,徐文涛带领公司获得湖北省广播电视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在9月成功入选功勋模范人物口述史采集项目摄制团队,前往恩施来凤进行影像资料采集工作。2022年年初,公司负责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春节节日影像志民俗纪录片摄制,用镜头记录武汉人的新年。
在谈到这几年的创业历程时,徐文涛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在2019年创作一方映画年末大片《年℃》的时候。为了捕捉到最新最浓的年味儿,徐文涛和他的团队在武汉和鄂州两地来回奔走,晚上经常讨论脚本到3点,5点又马上起来拍摄。对于当时的艰辛和劳累,徐文涛说:“辛苦肯定是有的,但只要你还在坚持做你热爱的事情,最后的结果不会让人失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想法突破天际,行动脚踏实地”,这是徐文涛团队的口号。在徐文涛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已经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百胜(中国)餐饮集团、国家电网、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腾讯、网易等四十多家单位与机构提供过视频制作服务。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如此好的时代,有团队朋友的鼓励与陪伴,有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有学院、学校的支持与激励,有先辈们的启迪,还有互联网提供的无数的知识与机遇。”徐文涛说:“作为一个从学院孵化出来的创业公司,起步非常难,在这方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所,我们也得以在华师创业学院安了家。”
< class="pgc-img">>徐文涛就读的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底蕴深厚,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方向)、播音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一直以来,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在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二十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还与腾讯公司、华数传媒、清博大数据研究院、大楚网等新媒体机构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发展学生新媒体技能提供了全方位的平台。
< class="pgc-img">>在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培育和助力下,徐文涛将梦想付之于实践,正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行。之后,徐文涛将继续带领团队脚踏实地、刻苦奋斗,致力于高品质视听文化创意传播,用视听创意打动人心,让文化传播更有力量,承担起当代新青年的责任。他也会与学校新闻传播学院继续保持联系,将学校给予自己的大爱传承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官微、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网/官微
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对于用砂锅做出来的美食完全没有抵抗力,不仅保温时间长,连味道都会比平常炊具做出来的香!最近一家主打砂锅美食的餐厅出圈了,还是一个可以喝酒的小酒馆,砂锅美食+小酒馆,解压休闲一下子齐全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个“新大陆“的空间设计和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先行:好的名字是餐厅成功的基础。这是品牌打造想要达到的效果:“我们肚子咕咕叫,想到砂咕咕;想约朋友豪饮美酒,就去砂咕咕;馋了想吃砂锅美食,又想到砂咕咕。”一次次重复记忆中,实现一次次品牌资产的累积。
砂咕咕·砂锅小酒馆
via:艺鼎设计
·
< class="pgc-img">>「砂咕咕·砂锅小酒馆」选址于湖北宜昌水悦城购物中心负一层B129,因为大门的正前方正对一楼入口处,所以在设计上先声夺人,透明的玻璃装置,让人一眼就能看见以武侠风为主题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力,凸显品牌调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品牌的记忆性。
整个空间围绕“码头吃砂锅”概念,以“码头文化+江湖感+侠客风”为主线展开。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潇洒豪气和自在惬意充盈于空间,让小酒馆瞬间有了一种江湖气韵!
砂咕咕的门头,以武侠片中经常出现的江湖酒馆为元素,让前往就餐的消费者刚走到门口,就有一种“入江湖”的即视感。
“砂锅配酒,自在我有”,别样的搭配除了用在吃法上,也应用到了空间:提取砂锅的形、色、材与酒的形态、结构、文化组合,浓烈的江湖气与砂锅美食文化相互碰撞,为消费者呈现出一个热气腾腾又极具江湖气息的就餐氛围。
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将其运用到空间中,无声中传承了传统的建筑文化,在现代几何金属材质的调剂下,焕发着一种江湖气韵。
客座的背景墙,以灵动的“江湖水”为元素,呼应小酒馆里酒水之甘;倾斜而下的姿态,让人瞬间豁然开朗,忍不住提起酒瓶畅饮一番!客座之间用灰色金属板作隔墙,让消费者在就餐时更加舒适、自在。
五行中,水旺木。空间中除了“水墙”,还设置了一面“木墙”,以酒坛之盖为元素,通过整齐方正的形式排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同时也强化了品牌印记,让小酒馆之名名副其实。
江湖火,是炭火炉中热烈暗涌的火,也是砂锅里飘出的温暖的烟火气。而火生土,火与夯土也从火炉中来。空间运用动态火纹灯模拟从夯土中升腾出来的火,视觉上给人一种热烈、温暖之感。
「砂咕咕·砂锅小酒馆」整个空间设计,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为基础,搭配瓦屋檐、老酒坛、酒坛木盖等,将当代人们逐步遗忘掉的老元素与现代审美接轨,渲染了一种古朴又时尚的独特氛围,也透露出一股江湖市井之味。
将酒馆+菜馆组合,新颖别样的搭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空间以码头文化为基调,搭配兼具江湖气与侠客风的小酒馆设计,贴合“砂锅小酒馆”的气质,不仅能让人眼前一亮,也能让人产生记忆性。
目新闻记者 余渊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指挥大厅里,看到火箭顺利升空的一幕,一名披着齐肩长发的女子长出了一口气。她是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来自湖北恩施的幕后英雄,有着让人一眼难忘的名字——容易。
父亲取名希望“小马吃草容易些”
神舟十二飞天,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性的一刻,也是容易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然而,她远在湖北的父亲,却并没有守在电视机前。
“我不敢看。”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容易的父亲这样吐露心声。他说,最近几天,他没有和女儿通过电话,就连微信消息都没有发过。神舟十二发射太重要了,他害怕女儿因为自己分心。
得知发射成功后,容易的父亲才敢回看火箭升空时的画面。他拿出手机,给女儿发了一条祝贺微信,但并没有收到回复,“这么重要的发射,她压力太大了,肯定忙得脱不开身。”
在央视的直播画面中,容易的父亲看到了女儿熟悉的脸庞。面对镜头,容易表示这次是她第一次担任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的岗位,火箭发射时“有一点紧张,也有一些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其实也是充满信心的”。她说,虽然空间站任务对火箭和自己都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但火箭发射非常优异,不辱使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直播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也走进镜头中说道:“你看见她了,就容易了!”
随着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容易”的名字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对于这位载人航天火箭唯一的女总设计师,大家给予了这样的赞美:“设计火箭就和吃饭一样容易”、“火箭上天难吗?总设计师:大家好,我叫容易”、“容易其实真不容易”。
关于“容易”这个名字,确实是有故事的。容易的父亲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女儿属马,当年在给女儿取名字的时候,希望“小马儿吃草你那个容易一些”,也希望将来女儿遇事能够顺遂,“最开始其实叫容艺,后来才改成了容易。”
数学老师眼中的独特思维女孩
毫无疑问,容易是整个恩施的骄傲。今年早些时候,容易的母校恩施市第一中学重新修建了校门,新修的校门旁,有一面张贴有优秀校友照片和个人简介的外墙,容易便在其中。
谭瑞卿是容易的高中数学老师,当年也是恩施一中的副校长,在他眼中,容易是一个有着独特思维的学生。谭瑞卿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年数学考试时,容易做起题目和其他学生都不一样,“她总是先从最后的大题开始做起,先啃硬骨头,印象中数学成绩从没低于120分。”
早在高中三年之前,谭瑞卿就知道了学校有个叫容易的女孩。谭瑞卿说,恩施一中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作为市里的重点学校,孩子想要考进初中部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年即使是在重点班内,容易也是其中拔尖的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容易还是班长,同时也是学校学生会主席。
如父母所愿,在学习成绩上,容易一直都是最顶尖的那个。从考上重点中学,到考取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再到保送清华大学读硕士、博士,毕业后进入航天领域,容易的求学、工作之路一直都很顺利。
当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之后,容易曾给谭瑞卿写过一封信。谭瑞卿说,至今他还保存着当年的信件,那时读到信里的内容,他就意识到容易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姑娘,“她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我感到无比骄傲。”
容易和谭瑞卿在学校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容易送给谭瑞卿的纪念册(受访者供图)
谭瑞卿记得,上一次与容易见面,是在2017年的夏天。那时候,他陪着容易一家人,回恩施一中看了看,在教学楼门前,两人合影留念。那一年正好是神舟十一发射的第二年,容易还特地给他带了一套神舟十一的纪念册。
每次发射对她都是一场“大考”
在火箭领域里,女性想要脱颖而出是及其困难的,容易肩负的压力之巨大,常人难以想象。
容易1978年出生,湖北恩施人,土家族,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博士后出站,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某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等。
自参加工作以来,容易先后参加了长征七号和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在任长征二号F火箭总体设计师期间,她主要完成了故检逃逸总体设计的工作。据了解,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是为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而专门研制的系统,也是载人火箭特有的系统。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的事故,火箭就要当机立断,通过逃逸塔等设施,让航天员脱离险境。
在一次采访中,容易曾提起,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大家最不希望发挥作用的,就是故障检测和逃逸救生两大系统。但平日里,大家都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因为一旦需要它们发挥作用,对判断的正确性和决策的可靠性,其要求是极高的。
容易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的所有六次任务,两次担任火箭系统逃逸安控负责人、一次参加逃逸安控技术把关、三次担任发射现场火箭指挥。
每次发射都意味着迎接一场“大考”。容易曾说,坐在指控大厅里,总感觉像在考场里一样,既激动又紧张。当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发射任务的场景时,容易表示火箭升空的那一刹那,她突然变得冷静了,因为经过多轮严密的技术攻关和验证,自己没什么可紧张的。
如今,容易再一次漂亮完成了不容易的任务。未来,逐梦太空的路途注定不会容易,但这个来自恩施的土家姑娘,又何曾停下奋勇向前的脚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