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成都知名火锅品牌被隔壁“抄作业”,获赔446万元,引发圈内圈外的讨论。
餐饮界抄袭成风,原创商家哭诉无门,这也标志着,餐饮行业首例“山寨”惩罚性赔偿案诞生!
抄袭、模仿究竟如何界定?餐饮人该如何保护自己?一起来看。
1
被判赔446万元
网红火锅遭隔壁“1:1”复制
“王某夫妇看着隔壁火锅店生意红火,“抄作业”开了三家山寨火锅店,不到两年的时间,营收总额超2705万.....”
近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网红火锅品牌“爸爸炒料”的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46.4万余元、合理开支6万元。
< class="pgc-img">>▲ 原创品牌 爸爸炒料
据了解,这是四川省首例判决恶意侵害知识产权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也体现出国家对原创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
2019年8月22日,被告王某夫妇专门成立由其二人为股东的成都某爸爸炒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2月及2020年7月、12月又先后成立三个分公司,同时开设三家火锅店铺。
对“爸爸炒料”的店铺标识、装潢、服务名称等进行复刻模仿,致使消费者认为被告开设的店铺系原告的加盟店或直营店。
经查实,截至2021年6月3日,上述三家店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营收总额超2705万元,侵权获利总额达371万余元。
2
抄袭成餐饮圈常态
大多却成了“未破的悬案”
在这个拿来主义横行的时代,走在维权之路上的餐饮老板大有人在,但因商标意识不强(没有申请版权)、界定标准不清晰等问题,大多成了未破的悬案——
1、疑被“像素级”抄袭,老板发千字吐血长文
今年3月6日,重庆的“朱光玉火锅馆”开业半年后,在自家公众号发了一篇千字长文,含泪怒斥!控诉武汉和合肥的两家火锅店,不光抄袭了自己的装修、菜品,而且连宣发文案、海报都只字不差地照抄。
< class="pgc-img">>▲品牌细节对比
一样的门头,整个门面装修1:1复刻,朱光玉的slogan,“不喷烟火,哪来浓香”完全抄袭,左侧的围栏也没能幸免于难。
更过分的是,除了在装修和设计上的抄袭,文案、菜品、甚至于推文上更是全方位复制。
2、胡海泉的灥喜锅否认抄袭,怂火锅称继续维权
今年6月底,怂重庆火锅厂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条《致抄袭者灥喜锅》的声明文章,直指胡海泉开的灥喜锅抄袭怂火锅。
装修风格、店内标识设计、餐品摆盘、员工服务细节都出现相似之处。
< class="pgc-img">>▲你觉得像吗?
7月23日,灥喜锅潮牌火锅制造厂发布《灥喜锅官方声明》称,已发送律师函,“双方一切争议由法院裁决”。
3、一火锅店称遭抄袭,被反问“没专利,谁都可以用”
去年7月19日,成都一家名为耙土豆老火锅的店发文称,也遇到了疑似抄袭的商家,该商家从装修风格到菜品与他们高度相似,甚至一些宣传广告语“全部照搬、一字不改!”
< class="pgc-img">>▲当事人微博
对于该商家的行为,火锅店方表示将坚决抵制抄袭,积极维权。
对此,被质疑抄袭的商家回应称:“是否都申请专利了?没有的话,谁都可以用!”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餐饮圈维权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让原创商家信心倍增——
4月25日,“太二酸菜鱼”状告“太七酸菜鱼”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审宣判,“太七酸菜鱼”构成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立即停止侵权,赔偿30万元损失;
4月26日,长沙天心区法院也就“茶颜悦色”告“茶颜观色”一案,一审判决相关侵权公司向茶悦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170万元.....
3
山寨?抄袭?借鉴?
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山寨、抄袭行为固然不可取,借鉴却是可行的。这里面存在一个怎么界定的问题。
>>山寨、抄袭不可取,严重者将受法律制裁
山寨和抄袭往往相生相伴,且都有主观恶意的意味,但也有些许差别。
山寨多是高仿。比如康师傅和康帅傅、蒙牛和豪牛、茶颜悦色和茶颜观色,前者是正主,后者是山寨,消费者很容易混淆,一不小心就可能打错了卡,买了个山寨货。
< class="pgc-img">>▲对比照片
抄袭则分轻重。严重的是几乎全部照搬照抄,此次被判罚的爸爸炒料就是如此,以至于普通消费者误认为是加盟店;次一些的则是不同品牌之间的部分抄袭。
>>借鉴不是抄袭,界定问题要搞清楚
借鉴算不算抄袭?当然不算,从性质上就完全不同。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功夫》在镜头、场景上,有许多经典电影的影子,但没人会觉得是抄袭,而是称之为致敬经典。并非观众双标,而是其这两部电影背后都有自己清晰完整的故事线。
很多人对部分抄袭与借鉴搞不清楚,不知道该怎么去界定。为此,餐见君咨询了相关律师。
律师分析,如果通过模仿、复制火爆餐厅的名字、装修装饰、服饰、风格开店,使消费者混淆,分不清哪个是真的,从而“搭便车”,甚至构成不正当竞争,就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
< class="pgc-img">>▲《商标法》关于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条款
关于不正当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有明确解释。山寨店、抄袭店就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1、2、4款。
< class="pgc-img">>▲《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条款
一旦被界定为抄袭和不正当竞争,根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侵权者将面临相应罚款,最高可处罚500万元。
< class="pgc-img">>▲关于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处罚条款
4
用好法律武器,学会保护自己!
有了这么多前车之鉴,餐饮老板应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门店商标、菜单设计、装修设计等无形资产,应尽早注册商标,预防“李鬼告李逵”的情况。
餐饮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可以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进行查询,确保没有被别人注册过。
然后对第43类(餐饮、餐馆、酒店、住宿等)、第35类(饭店商业管理、特许经营的商业管理、商业管理和组织咨询、广告等)两大核心类别进行申请注册;如果考虑未来发展,还可进行全类别注册。
遭遇山寨、抄袭,学会维权。一旦遭遇山寨、抄袭等侵权行为,要及时寻求相关律师的帮助,充分收集证据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文节选自《2020中国川渝火锅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报告全文共57页,主要采用大数据监测、桌面研究以及用户访谈等方法,结合NCBD自有的餐饮数据监测系统而成。
本报告涉及的品牌有:海底捞、小龙坎、蜀大侠、大龙燚、德庄。
1 川渝火锅行业概况
川渝火锅的起源,学界现有三种说法:一为重庆江北说,二为泸州小米滩说,三为自贡盐场说。经过岁月的变迁,如今重庆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火锅之都”,2019年全市火锅门店数量超过26000家。当地人对火锅的喜爱深入骨髓,今年2月,在绝大多数人因为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重庆人3天点了1万单火锅外卖。
紧邻的四川也不遑多让,涌现出了众多全国知名的火锅品牌,如本报告的研究对象小龙坎、大龙燚、蜀大侠等。
从数据上看,NCBD(餐宝典)发布的《2019—2020中国火锅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川渝火锅的市场规模占整个火锅市场的66.4%;这一年,火锅在整个4.27万亿餐饮市场中的占比达20.5%,市场规模8757亿元,消费人数达8.51亿。
< class="pgc-img">>火锅也是全国范围内率先从此次疫情中恢复的餐饮业态之一。以四川为例,四川省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严龙表示,全省火锅餐饮店关停了近2个月后,从3月8日开始陆续复工,截至3月23日恢复比例为90%左右。
川渝火锅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遍布全国乃至走出国门,但不同品牌之间同质化比较严重。
2 典型川渝火锅品牌
< class="pgc-img">>海底捞:1994年在四川简阳成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海内外共有768家门店,拥有超过5473万会员和10万员工。
2020年4月,海底捞在疫情复工后陷入“涨价风波”,随后迅速道歉,表示价格将会恢复到停业前标准。疫情期间,海底捞停业2周的亏损就达11亿元,实际上其完全停业20天,堂食则在停业46天后才陆续恢复。(延伸阅读:海底捞,你道什么歉啊?)
< class="pgc-img">>小龙坎:2014年在成都成立,2019年门店数量超过800家。今年疫情发生后,从1月26日到2月10日,小龙坎全国门店暂停营业788家,正常营业仅57家;外卖正常营业103家,其中79家仅线上销售。环比营业额下降94%,集团亏损在4亿元左右。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披露,泸县云锦镇渝味小火锅回收油案件,涉及小龙坎等餐饮品牌。2018年5月28日,小龙坎也曾被曝出“口水油”事件,其食安问题引发热议。
< class="pgc-img">>大龙燚:2013年诞生于成都,长于品牌营销,目前在全球各地拥有门店300多家。由于国内外诸多各界明星到成都都会来大龙燚火锅一探究竟,大龙燚火锅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成都餐饮明星店”,到店明星包括权志龙、吴镇宇、黄晓明、邓超、钟丽缇、谭维维、孙继海等。
< class="pgc-img">>蜀大侠:2015年在成都成立,目前在海内外开出门店400多家。2020年2月,为了尽快从疫情中恢复,蜀大侠开始发力线上直播和社群运营,创始人江侠表示蜀大侠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直播平台。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披露,泸县云锦镇渝味小火锅回收油案件,涉及蜀大侠等餐饮品牌。
< class="pgc-img">>德庄:德庄火锅隶属于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在重庆成立,现有自营店、控股店、特许加盟店900余家。
2000年,德庄研发出生物酶嫩化技术,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德庄用时7年研发出的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的“李氏辣度”,统一辣度量化标准,并于2018年成为了重庆市地方标准。
3 典型川渝火锅品牌差评大数据对比分析
1、满意度
海底捞遥遥领先,得分9.79;其次是蜀大侠(9.13)、大龙燚(8.80);最后是小龙坎(8.67)、德庄(8.44)。
< class="pgc-img">>2、客单价
海底捞最高,为130.5元;小龙坎次之,119.9元;德庄最低,99.8元。
< class="pgc-img">>3、店均差评数
小龙坎最多,达102.6条;蜀大侠第二,82.6条;海底捞(72.4条)与大龙燚相当(71.6条);德庄第五,64.5条。
< class="pgc-img">>4、平均差评率
德庄(9.11%)、小龙坎(8.35%)大幅领先;大龙燚(6.57%)、蜀大侠(5.39%)分列三四位;海底捞最低,2.48%。
< class="pgc-img">>5、差评分布大致特征
对服务的吐槽最多,其次是产品/口味,第三则是性价比,随后依次是食材、环境、上菜速度。
< class="pgc-img">>6、各品牌的突出槽点
海底捞的服务差评最多;大龙燚的产品/口味不行、食材不新鲜、闹肚子比较突出;德庄性价比不高、环境不行、吃出异物的差评占比最高;小龙坎上菜太慢/等太久、欺骗消费者、不开发票的差评占比最高;蜀大侠的餐具不卫生/残缺情况比较突出。
< class="pgc-img">>4 各大品牌的典型差评
1、海底捞
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在服务方面的差评比例,竟高达63.7%;第二大槽点则是产品/口味不行,占比19.0%;其余方面的差评占比均低于12%。
< class="pgc-img">>典型差评:
(1)以服务著称,服务反倒成了最大的靶子
(2)疫情期间涨价,引发舆论批评
(3)19.0%的差评给了产品/口味
(4)排队乱象引发的差评多
2、小龙坎
不开发票的差评占比,在5个品牌中最高;16.7%的差评认为食材不新鲜;8.6%的差评给了闹肚子;吃出异物的差评占3.6%。
< class="pgc-img">>典型差评:
(1)2.6%的差评给了“不开发票”
(2)“回收油”引发差评
(3)外卖“贡献”差评
(4)“刷好评”引发差评
3、大龙燚
在5个品牌中,大龙燚有3项差评的占比最高,分别是产品/口味不行( 54.9% )、食材不新鲜(18.8%)、闹肚子(12.8%)。
< class="pgc-img">>典型差评:
(1)12.8%的差评是“闹肚子”
(2)18.5%的差评认为性价比不高
(3)18.8%的差评与食材有关
(4)11.4%的差评认为上菜慢/等太久
4、蜀大侠
餐具不卫生或残缺占比3.1%,在5个品牌中最高;60.0%的差评认为服务不行;7.1%的差评表示欺骗消费者;另外,在不开发票、锅底回收、索要好评等方面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差评。
< class="pgc-img">>典型差评:
(1)餐具不卫生或残缺的差评占3.1%
(2)60.0%的差评认为服务不行
(3)不开发票的差评占2.2%
(4)与食材、锅底相关的差评占10.3%
5、德庄
在5个品牌中,德庄有3方面的差评占比最高,分别是性价比低(21.4%)、环境差(13.3%)、吃出异物(4.0%);另外,食材差评占17.4%,“欺骗消费者”占8.1%。
< class="pgc-img">>典型差评:
(1)21.4%的差评认为性价比低
(2)13.3%的差评认为环境差
(3)8.1%的差评认为欺骗消费者
(4)5.7%的差评认为名不副实
5 川渝火锅差评总结
1、川渝火锅在中国的火锅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整个中国餐饮业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川渝火锅品牌在运营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不光是作为相关企业改善、提升的工具,而且也该是火锅行业乃至整个餐饮行业改善、提升的工具。
2、随着上网技术的发展和上网手段的丰富,线上评价已经覆盖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提供商,包括餐饮企业。线上评价,尤其是差评,也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对于企业来说,差评研究,则能更精准地发现其运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在5大典型川渝火锅品牌的差评中,既存在人人皆有的“共性”,也存在某个品牌尤为突出的“个性”。在共性方面,服务不行、产品/口味不行,在每个品牌中都牢牢占据着差评的前两位,而且前者都是No.1。这一情况与酸菜鱼、牛蛙等品类相同。对于餐饮这样的服务行业,服务显然是最明显的吐槽点。
4、服务成为最大的槽点,在海底捞的差评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餐饮这样的服务业,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其与服务相关的差评占比高达63.7%。
5、除服务之外,产品、食材、排队、环境、性价比等方面的差评,也在各个品牌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大龙燚的产品/口味不行、食材不新鲜、闹肚子比较突出;德庄性价比不高、环境不行、吃出异物的差评占比最高;小龙坎上菜太慢/等太久、欺骗消费者、不开发票的差评占比最高;蜀大侠的餐具不卫生/残缺情况比较突出。
6、在5大品牌中,海底捞虽然服务方面的差评占比最高,但它其他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尤其是在规范经营和食品安全卫生方面。海底捞的平均差评率(2.48%)也是5个品牌中最低的。与其他品牌相比,海底捞的确显得一枝独秀。
7、反观其他几个品牌,尽管都是全国知名连锁品牌,但依然不乏偷奸耍滑、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行径,实在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知名品牌所为。更何况它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小龙坎、蜀大侠的回收油。整体来看,除了海底捞之外,其余几个品牌还处在一种低维度的发展阶段,虽然各自都热热闹闹地开了不少门店,但也不过是“庸众的狂欢”。
8、这几大品牌的差评都反映了一点:忙于跑马圈地,而忽视了打基础、练内功。抛开赚快钱、割韭菜的情况,也许有的品牌选择的策略就是“以赛代练”“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但如果关乎消费体验的种种问题长期而广泛地存在,那只能说明企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
9、作为行业头部品牌,表现也都不过如此,整个餐饮行业处于一种什么水平,可见一斑。
10、差评无疑是刺眼的,于是小龙坎、蜀大侠、德庄等品牌的一些门店会主动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这显然是点评机制的一种异化,也是为什么很多消费者开始质疑点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商家而言,真好假好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有这点精力,还不如去好好练内功。否则,既会显得自己格局小、不自信,也会矮化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11、每个知名品牌,其实都有不少对它们有感情的消费者,也有不少对它们越来越失望而最终离开的消费者。怎样能够不辜负消费者的期望,值得每一个餐饮企业研究。
季来临
一个人宅家不想做饭时
方便的自热锅成了不少小伙伴的选择
川味麻辣火锅自热小火锅
自热煲仔饭、自热酸辣粉
……
听起来就让人流口水!
但是
自热锅到底安不安全呢?
一起来看看↓↓↓
发热包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危险性
已明显改善
这些年
自热方便火锅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
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
但这类产品也有安全风险
两年前,上海市消保委首次对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进行比较试验,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安全提示不清、发热包遇水放出易燃气体、锅体外部过热易烫伤消费者等安全问题,推动相关企业对产品做出改进,发热包的团体标准也相继出台。
最近
上海市消保委再次进行
自热方便火锅类商品比较试验
跟踪了解自热方便火锅的安全质量现状
本次比较试验涉及“海底捞”“自嗨锅”“莫小仙”“三只松鼠”等品牌在内的20件产品,价格从9.9元至48.5元不等。测试项目包括发热包遇水反应放出气体、锅体表面温度、锅体材料及受热变形、外观标识及包装检查等。
结果显示,在20件样品中,有16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其中,标称“咔咔莎莫小仙”“蜀姑娘”“真心”“牧哥”的4件样品的食材锅底部出现了较明显变形。这意味着,锅底材料不能充分承受自热火锅产生的热量,消费者需提防被烫伤。
△发热包内的粉末
总体来看,发热包遇水放出易燃气体以及反应时锅体温度过高的风险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包装材料、锅体结构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自热火锅的包装温度
直接关系到使用安全
本次比较试验分别在外锅外部底面中心对应处、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下、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上、盖子外部中心以及内锅外部底面中心等5个点测试温度,发现消费者易接触部位的最高温度较2019年下降明显。
△自热锅加热时的温度测试
其中,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上的最高温度从94.5℃降至84.2℃,盖子外部中心的最高温度从94.8℃降至83.4℃,外锅外部侧面水位以下的最高温度从92.6℃降至85.8℃,说明产品对消费者的烫伤风险有所降低。
△自热锅加热过程中释放的气体燃烧测试
4件样品使用时食材锅有较明显变形
试验发现
部分产品的锅体材料受热易变形
20件样品的外锅锅体和锅盖的材料均为PP塑料。食材锅的材料有所不同,其中17件样品使用了PP塑料食材锅,其余的“德庄”“自嗨锅”“e饿哩”3件样品使用了耐热性更好的金属材料食材锅。
△自热锅里的发热包
试验发现,20件样品中有16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其中标称“咔咔莎莫小仙”“蜀姑娘”“真心”“牧哥”的4件样品的食材锅底部出现了较明显变形。
△自热锅加热时包装盒变形测试
试验还发现,注水量的多少会对锅体变形、发热包反应、蒸汽产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部分厂家通过在外锅内壁标注注水线的方式来指引消费者更为安全地使用产品。
检查发现,20件样品中有14件在外锅内壁标注了注水线,其余6件未标注。
上海市消保委对相关生产企业提出建议
企业在对发热包等特殊包装物的选材用材、结构设计、使用标识以及防范措施等坚守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程度地消除产品安全风险。此外,应普及自热方便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
使用自热火锅前应先查看发热包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一定不能使用。发热包一旦破损,其中的铝粉等成分会直接与水接触发生剧烈反应,容易发生烫伤危险;而且发热包破损会导致蒸汽冷凝水中的铝含量大大增加,食用后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与发热包反应必须加入凉水。自热方便火锅的热量来源于发热包中的生石灰、铝粉等成分,在与水接触后释放的热量升温可达150℃以上。如果添加热水与其反应,发热包很容易因反应过快而膨胀剧烈,甚至发生破裂。
加热时盖子上的透气孔一定要确保通畅,以免盒内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
加热时建议把盒子放在隔热垫上。自热方便火锅加热时底部温度很高,如果放在不耐高温的玻璃桌面上可能会导致玻璃碎裂,放在不耐高温的其他桌面上也易损坏桌面。
妥善处理使用后的自热方便火锅垃圾。发热包使用后,应该先冷却再处理,切勿堆积,更不能与水再次接触,以防二次反应。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发热包属于有害垃圾。
来源:东方网综合上观新闻、澎湃新闻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