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深圳特区报】
4月26日,美团外卖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天津、广州等30个城市正式发布2024外卖“必点榜”,共计来自3391个品牌的一万多家品质餐厅入选。消费者打开美团或美团外卖App搜索“必点榜”,即可看到所在城市的完整榜单。
在上榜餐厅中,既有各个城市的线下排队王,也有万中选一的黑珍珠餐厅,从地方特色菜、异国料理、咖啡甜品到烤串精酿,帮助消费者发现身边的美味,满足不同场景下对品质外卖的多样化追求。
美团外卖“必点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外卖必点榜选择在五一黄金周前发布,也是考虑到五一出行时的异地点单需求,希望旅途中的消费者也能轻松发现当地好吃的。此外,今年的美团外卖“必点榜”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美食选择,除正餐餐厅外,甜品、饮品、点心等日常小吃也加入其中,既有百元的海鲜,也有二十元的点心,为消费者提供丰富选择。
异地点餐需求升温 三成“必点榜”浏览者为异地用户
调研显示,无论是出差还是出游,消费者在异地点餐时更需要本地特色榜单,希望了解更多本地人爱吃的特色菜。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去年十一小长假期间,“必点榜”页面的访问、交易均相比节前有显著增长,榜单浏览者中有三成为异地用户。此外,异地用户的人均榜单浏览时长高于本地用户约10%,这意味着“必点榜”榜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外卖异地决策工具。
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直接在酒店或景区点外卖
深圳成上榜商家最多的城市 咖啡奶茶备受欢迎
从上榜品类看,今年的必点榜可谓百花齐放。中式正餐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59.0%,中式正餐又以川菜、湘菜和粤菜最受大家欢迎。其中,鲜辣的川菜已成功出川,成为榜单中16城的TOP3菜系,以上海、杭州为代表的“甜口”派,以及以广州、东莞为代表的“鲜口”派也爱上川菜。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地引发关注的川菜品牌椒爱水煮鱼也入选了榜单。川菜似乎大有席卷全国之势,让人忍不住想问中国有吃不到川菜的城市吗?
从“必点榜”中也不难看出,咖啡文化正在多座城市中蓬勃发展。不论是作为北方文化代表城市的西安,还是江南水乡的杭州、南京,都蕴含着很深的咖啡文化。此次“必点榜”中,咖啡更是登上17座城市的TOP3菜系。如今,咖啡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或人群,逐渐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去年就登上榜单的品质代表LAVAZZA拉瓦萨咖啡,也有新晋入选的小而美In Tree Coffee樹里咖啡。
除了正餐、咖啡外,本次榜单也收录了不少点心、小吃店,满足更多消费者“小吃小喝”的需求。新上榜的点心店有间质果郑洋经理表示,“上榜美团外卖必点榜,一方面,是平台对我们品牌的认可;另一方面,上榜必点榜对品牌而言也是责任,我们将积极配合必点榜,在线上线下做好门店服务,让消费者有更好的就餐体验。”
在深圳榜单中,共274家餐饮品牌上榜,成为上榜品牌最多的城市,其中咖啡和奶茶品类的上榜商家居全国榜首。咖啡和奶茶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反映了深圳年轻、时尚的城市特色,也展现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休闲放松的需求。名为普通咖啡面包铺却并不普通,面包浓香、咖啡品类丰富,成为千人收藏的好店;星满杯TEAFUL是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式饮品店;初来深圳的人都会点上一杯茶力的小怪兽的“豆花珍珠拿铁”。
上榜商家流量暴涨3成,新客效应显著
帮助用户更多决策的同时,榜单也为商家带来了更多新客和增长。数据显示,自去年发榜后,上榜商家线上曝光量平均增长30%,交易用户数增长16%,交易新用户数增长22%。
去年上榜的佬麻雀餐厅曝光增加明显。“外卖渠道上榜必点榜后,我们的曝光量上涨了3成,不仅是线上门店外观上配合必点榜做了升级,我们的包装上也结合了必点榜做了体验升级,很多顾客线上消费体验好了以后还来线下进行消费,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化,让我们‘线上+线下’的双主场都获得了很好的销量”。佬麻雀餐饮集团负责人蒋玲表示,“上榜必点榜对外卖新客的选择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的新用户数量在上榜后有了明显增长,远超同区域同品类其他餐厅。”
连续上榜的LAVAZZA拉瓦萨咖啡负责人表示,自去年9月发榜以来,订单量有明显增长。上榜于LAVAZZA拉瓦萨咖啡品牌而言,不仅带来了流量和曝光,也带来了订单量的增长。 希望新的一年,品牌能和美团外卖必点榜一起,打造更加优质的意式咖啡。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本文来自【深圳特区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日,深圳各区陆续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截至11月3日下午,除深汕特别合作区外,深圳其他10个区(新区)数据已先后出炉。
从前三季度各区GDP总量来看,排名前三位依次为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对比2022年同期的排位,宝安区位次上升一位至第三位,龙岗区位次下降一位至第四位。从GDP增速来看,除暂未公布数据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外,前三位依次为坪山区20.9%、宝安区8.9%、光明区8.4%,个别区则不尽理想,完成年初区里提出的全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仍有较大挑战。
2023年剩下最后一个季度,“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全年最好结果”,将成为接下来各区的共同行动。
一、排位之争
前三季度GDP宝安超过龙岗,罗湖领先龙华
从深圳各区今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来看,排名前三位依次为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是著名的经济大区,GDP长期位居各区第一,处于领跑位置,且与其它区拉开了距离,前三季度南山区GDP 达6168.93亿元,相比排名第二的福田区多了逾2000亿元。
前三季度各区GDP数据
对比2022年前三季度的GDP总量排位,宝安区位次上升一位至第三位,龙岗区位次下降一位至第四位。据悉,2022年全年,各区GDP总量排位中,龙岗区位居第三,但只比宝安区多了近58亿元。今年宝安区和龙岗区经济总量的比拼,是观察各区经济奋进赶超的一大看点。
宝安区和龙岗区今年前三季度GDP分别为3695.93亿元、3487.79亿元,GDP增速分别为8.9%、3.8%。两个区都是人口大区、工业大区、制造业强区,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前三季度宝安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表现优于龙岗区,龙岗区则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显著发力,固投增速在各区中位居前列。
值得关注的还有龙华区和罗湖区,龙华区、罗湖区经济总量在深圳各区中处于中间梯队的位置,2022年全年GDP在全市分别居于第五、第六位。而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罗湖区GDP总量暂时领先于龙华区,但差距不大,全年的情况值得关注。
二、增速比拼
宝安“经济大区挑大梁”,坪山表现亮眼
截至南都记者发稿,深汕特别合作区暂未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总量较小,上半年GDP增速高达32.3%,前三季度有望有亮眼的增速。
从深圳其他10个区(新区)前三季度GDP增速来看,前三位依次为坪山区20.9%、宝安区8.9%、光明区8.4%。
宝安区为经济大区,前三季度交出8.9%的GDP增速成绩,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市均排名靠前,体现了“经济大区挑大梁”的担当。前三季度,宝安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638.65亿元,同比增长3.6%,总量占全市的21.1%、全市第一。前三季度,在腾讯系、维沃移动通信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宝安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03.71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高于全市17.7个百分点、全市第一。此外,宝安在消费、投资领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坪山区GDP总量在全市居于第八的位置,但前三季度GDP增速高达20.9%,且主要经济指标皆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坪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40.3%。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前十大行业合计产值增速达48.1%。近年来,坪山区产业发展重点聚焦“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及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带动,“智能车”产业表现突出。
GDP总量位居全市第七的光明区,前三季度GDP增速为8.4%,也堪称“优等生”。近年来,光明区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期,投资、工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皆有较好表现。
三、目标完成
个别区与全年预期目标有明显距离,有待争取最好结果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GDP为24468.25亿元,同比增长5.4%。上半年,深圳GDP同比增长6.3%。今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为6%。
据了解,年初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坪山区的预期目标为GDP增长10.0%以上,光明区、盐田区为增长8%,多数区为增长6.5%(左右)或7%(左右),各区提出的预期目标普遍高于全市预期目标。
对照年初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立下的全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坪山区、宝安区、光明区、罗湖区前三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年目标增速或位于目标区间,部分区则不尽理想,个别区前三季度GDP增速与全年目标增速还有明显的距离,完成预期目标的挑战较大。
从经济规模排位较靠前的区来看,前三季度福田区GDP增速为2.8%,龙岗区为3.8%,龙华区2.7%,第四季度仍需迎难而上,持续发力。
今年10月下旬,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前三季度深圳经济运行情况,安排部署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调要抓紧抓细抓实四季度经济工作,“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全年最好结果”。
对于各区而言,部分区要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仍有较大挑战,但“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全年最好结果”,将成为接下来各区的共同行动。此外,着眼长远谋发展,在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建设、重大项目等方面发力,也能为下一步发展积蓄动能、增强后劲。
以福田区为例,福田区发展一直受空间资源约束,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但近年来,福田区积极在科创等领域培育增长新动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三大新引擎”的加快建设,有助于未来经济释放更强动能。
再看龙华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7%,几个主要经济指标暂时还未对外公布。但从今年1-8月数据来看,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可见规模以上工业出现一定波动,接下来还要继续谋划推动工业更好发挥支柱和稳定器作用。
四、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社消零好于预期,规上工业增加值低于预期
对照年初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立下的主要经济指标全年预期增速,整体来看,各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情况要明显好于预期,但前三季度多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低于年初预期,这拖累了一些区的整体经济表现。为稳增长,各区都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发力,不少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两位数。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深圳市、区层面皆推出了不少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一些消费领域活力持续释放。
汽车类商品是社会消费品零售中的大体量类别。鼓励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各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比如,光明区重点打造的光明国际汽车城项目带来了明显的集聚效应,叠加汽车消费补贴和多主题的营销活动,有力促进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前三季度,光明区汽车类商品维持高速增长,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8.7%,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91.0%。
今年以来,住宿和餐饮消费恢复较好,港人到深圳消费的现象也成为热议话题,一些区受益明显。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领跑各区的福田区(前三季度社消零规模占全市比重为23.1%),前三季度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1.15亿元,增长29.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79.26亿元,增长19.0%。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区积极扩大高质量投资来稳增长,积蓄发展后劲,这从全市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就可见一斑。今年深圳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909个(分为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其中,重大建设项目658个,年度计划投资3473.3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2877.8亿元,已经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2.9%,完成进度领先于时间进度。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真正由消费者“吃出来”的美食榜——大众点评必吃榜7月27日在天津正式发布,这是必吃榜自2017年以来第五年发布。全国46城共1241家优质餐厅入选。深圳共有50家餐厅上榜,上榜餐厅数高居全国第四。
深圳上榜的50家餐厅,平均客单价为124元,与北京持平。2021年“必吃榜”深圳部分餐厅包括:陶陶居酒家(海岸城店)、陈鹏鹏潮汕菜(机场52号登机口店)、炳胜品味(深圳湾万象城店)、好好滋味、正宗桐坑阿松牛肉店等。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好吃”是过去一年用户真实评价中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2021年“必吃榜”的100多个评价指标中,口味分正是最重要的指标。此外,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服务、环境等全方位的体验,涉及相关关键词的评价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是大多数餐饮流行趋势的发源地和试验田,餐饮消费者表现活跃,丰富多样的餐饮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今年全新上榜的餐厅中,深圳达24家,占比近半,覆盖粤菜、火锅、日料、西餐、烧烤等多个菜系品类。
近年来,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本地特色餐饮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从今年榜单看,中餐门店数947家,占比高达76%,较2017年高出5.4个百分点。从细分品类来看,中国胃更偏爱中国菜。2021年“必吃榜”中,带有地域风味的特色小吃共上榜190家,创下该品类5年上榜数量新高,也成为今年榜单中TOP1的品类。在深圳上榜的餐厅中,粤菜仍是榜单主力,共18家餐厅入选。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食客对各地美食拥有极高的包容度。来自四川的马旺子川小馆、广州的陶陶居都有机会在深圳入选2021年必吃榜,从人均仅为23元的百草堂祖传凉茶铺到人均513元的悦景酒家,都能获得深圳食客们的青睐。
从2017年到2021年的5年间,累计有44亿人次在线上访问过必吃榜餐厅,有5亿人次到店体验必吃榜餐厅的美味,“必吃榜”已成为中国用户基数最大的美食榜单。85后是必吃榜最大的消费群体,95后是典型的吃货新星,过去四年用户数占比翻倍,涨幅最快。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