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方言俗语
“二八八”的绝对看不懂!
近日,有网友爆料
据这位网友说,他是在西青区宝华街看到这个门店,门店的招牌上写着“全可人做被”,开始念了几遍,后来才看明白,从招牌上看这应该是一家做被子的店,这招牌要是外地人还真看不懂……
“全可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全可人儿” 应该称“全和人”“福性人”。旧时对参加民俗仪礼中有福之人的称谓。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结婚、生子与各种喜庆场合,常忌讳所谓“命凶运乖”之人参加,而需要“命佳运吉”,配偶、兄弟姊妹俱全,有儿有女的“福幸完美”之人。这种人民间称为“全和人”。娶亲婆、踩生婆均需具备此条件。北京婚俗中有娶亲太太、送亲太太等,任者须为“大全可人儿”,不仅须有儿有女,而且须上有公婆,下有子孙,四世同堂。
一些天津的网友差不多都知道,有网友还做出了非常“专业”的解释。
不过也有不明白意思的,他们解释更是五花八门。
网友评论
嘛意思?
@BIGYOUNG有相机后:嘛意思
@Snail7749:是不是双亲都健在的意思啊 还会做棉被
@爱吃肉的小八酱:读了好几遍
@LydiaTong彤:哈哈哈哈 一开始没明白 后来大天津话读了一遍
@蓝胖子的夏cat:我懂,但是解释不清楚
@斯麦西Charlize:我可能是个假天津人
@RE忠貞MEMB不貳ER:四肢健全的意思吗
@好好鱼2198: 这人姓全叫可人
@三个123:我还真不知道,我不是天津人
这个招牌响亮啊!
@B平衡:这可是老天津卫
@叶巧栖:第一眼,可人儿。????
@VIVIAN的醉云:这个招牌响亮啊!
@爱心志愿者张蔚:全和人被吾……
@天津狗食多_:他怎么证明他是全和人?把一家子叫来.
@太妃糖果2010:这是一个有声音的店名
天津话里
藏着一些三字词
不是天津人还真看不懂!
天津人
检验你天津话的时刻来啦!
<>><>>“膈”本应度“gé”,但天津方言也有读“gè”的。
你真膈应人=你真恶心,真要命。
<>><>>“噶嘛了”——“干嘛呢”、“干什么?”的意思。
<>><>>天津目前市内六区禁止上路的“三轮摩托车”
<>><>>1.鞋里灌进水了
2.屋里灌进水了
<>><>>说过多少次了,我说话的时候你不许插嘴,怎么这么不觉闷呢?——超越了应有的规矩而遭人讨厌
<>><>>传说中摔了一个狗吃屎的文明说法~
<>><>>“小明啊,你考试作弊让老师请家长了,你要崴泥了”
小明这次要倒霉了,准得一顿好打。
<>><>>收拾东西滚蛋,辞职。
<>><>>献绻儿——讨好
有事儿吗,没事儿甭跟我这献绻儿。
<>><>>备不住:没准儿,保不齐,说不定
<>><>>护犊子”本义是老母牛保护自己的小牛犊子。后比喻保护晚辈或下属。有娇惯,溺爱的意思。
<>><>>“滚刀肉”,指那种难以应付的人。这样的人,软硬不吃,纠缠不清,以滚刀肉比喻。
这么多三个字天津话
你都能看懂么?
还有哪些三个字的天津话?
评论留言
新报记者 徐丹
新媒体编辑 徐丹 姜晓凤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商务合作:18622608987
< class="pgc-img">>五人格三周年庆征集活动的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啦!快来看看是哪些优秀的创作者们获奖吧~
以下奖励由@创作热爱者计划 评选,领奖方式请关注@创作热爱者计划 私信通知。
普通赛道人气奖
视频标题带“第五人格”,根据投稿视频的播放量+内容质量进行综合评选
一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喵地瓜 | 3000 |
二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电竞小黄鸭 | 1000 |
小宇mn | 1000 |
追梦大男孩 | 1000 |
十三叔叔说游戏 | 1000 |
随风视频 | 1000 |
三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秘西小姐 | 500 |
迷你世界辣条 | 500 |
尘嚣渡万劫 | 500 |
三姨太游戏视频 | 500 |
咲戈戈 | 500 |
逍遥的白米 | 500 |
小赫赫玩具 | 500 |
奥尼玛 | 500 |
渣渣辉n | 500 |
灯灯游戏解说 | 500 |
创意赛道人气奖
视频标题带“第五人格创意”,根据投稿视频的播放量+内容质量进行综合评选
一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电竞导演见 | 5000 |
二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杨墨戏 | 1000 |
嗒啵菲 | 1000 |
电竞小黄鸭 | 1000 |
追梦大男孩 | 1000 |
第五人格萌哥 | 1000 |
三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采采手作 | 500 |
沉稳的张叔叔 | 500 |
秘西小姐 | 500 |
蚂蚁懒得说 | 500 |
汤圆酱酱 | 500 |
黑猫游戏鸡 | 500 |
中年游戏解说 | 500 |
正经的神驴 | 500 |
超神荣 | 500 |
十九解说 | 500 |
小祢学妹 | 500 |
我是张于 | 500 |
噬问的游戏日记 | 500 |
无邪游戏 | 500 |
有小蛮腰的地小蛮 | 500 |
新人奖
粉丝量<1w,综合每一位创作者所有参赛视频的累计播放量和视频质量按照排名先后进行评选,播放量以平台统计为准
一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第五人格萌哥 | 1000 |
二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昵称 | 奖励/元 |
第五人格崽崽0104 | 500 |
爱看书的小豆子 | 500 |
叶璇o | 500 |
浏阳小强 | 500 |
小皮球5350 | 500 |
少酋长阿巴 | 500 |
猫又琉璃 | 500 |
游戏迷妹易小八 | 500 |
晓璎永远不会丧 | 500 |
白给师妹 | 500 |
三等奖:
< class="tableWrapper">以下创作者可获得200元现金奖励
然然子qwq | 用户1828885964676 | 一个绿芽 |
老杰NB | 离儿响叮当 | 风小扇 |
余YXM2020 | 熙染丫 | 柠檬iget |
吃货风铃吖 | 第五人格苒苒 | 方小方影视 |
十香想要星星 | 西瓜梦梦想要爱 | 疯狂de小R |
大猫在养老 | 导游有点累 | 才不是樱花吖 |
晓憨超正经 | 沉幻哦 | 是好玩吖 |
正直甜甜圈 | 西瓜女孩吖 | 洛月妩 |
超级人气王
< class="tableWrapper">根据视频点赞+评论+分享量进行综合评选
昵称 | 奖励 |
帅芒果 | iPhone12 |
电竞导演见 | iPad Air |
获奖说明
* 以上获奖作者均可获得相应的现金和实物奖励。
* 本活动所有奖金会在结果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发放给各位作者的创作热爱者账号,留意@创作热爱者计划的私信通知;实物获奖者需在评奖名单公布后30天内私信@创作热爱者计划收件信息。尚未开通创作热爱者账号的作者,请联系@创作热爱者计划或@网易创作酱 详询。
* 获奖者需在评奖名单公布后30天内完成领奖,若由于获奖者自身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未按要求提交领奖信息、未能提供实名信息、未按规则提现等等)导致获奖者无法按本活动规则实际享有奖励或奖品的,视为获奖者自愿放弃奖励或奖品,主办方将不会也无义务给予获奖者包括但不限于现金等任何形式的补偿。
* 请妥善保管您的头条号,切勿相信非官方信息。
津北方网讯:过年,除了年夜饭要体现人们的精心与期盼外,各色的糕点与面食同样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高度。记忆中,大年初一各字号糕点店外排队等候买点心拜年的场景何等壮观,可惜这已成为很多消逝了的年元素中的一员。让我们听听面点老师傅们讲讲他们经历的年。
14岁进点心铺学徒
现年83岁的刘延骥,原任天津市糖烟酒协会副会长、糖制品烘焙协会会长。1948年,当时14岁的刘延骥就开始从事糕点行业,在当时天津赫赫有名的益林春“学生意”。
他回忆,每年一进腊月,店里就忙活起来了,前面柜上的人忙着备料,后面糕点师傅忙着做糕点。由于当时糕点都是手工制作,即使是熟练的师傅带着两三个学徒,每天的产量也只有百十来斤,所以必须提前做出一些,以备“小年”之后销售。每到过年都是刘延骥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老板会给他们“加菜”,伙食标准变成了“四菜一汤”,两荤两素,这在当时还是很“奢侈”的。
当时的点心主要是“京八件”“大八件”和“小八件”,按照做法可以分为“蒸活”“炉活”“炸活”等等,做法也相当讲究,例如蛋糕,讲究的是“三碰头”,面粉、鸡蛋和糖要严格遵守1:1:1的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
在以前,糕点虽然算不上奢侈品,但也是有积蓄的家庭才吃得起、送得起的。当时包装点心的盒子有两种,一种是“枕式”盒子,可以装上两三斤糕点,普通的“四方盒”则只能装一斤,大户人家多会买两个“枕式”盒子,或者自家吃,或者送人,一般送礼则只买一盒“四方盒”,送人时搭配一些罐头、酱货之类的东西。
回忆过去怎么忙年,刘延骥记忆犹新:“每年大年初二,店里都要去海河放生鲤鱼,讨一个吉祥的好兆头。因为我年纪比较小,这个任务一般都会落到我的头上。大年初二一大早,就端着一个脸盆出去,天凉手都冻了,得端着走上一站地才能到河边。那时候海河上冻冰厚,要等着钓鱼的人来凿穿冰面,才能把鱼放下去,每户商家都是如此……”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商店不给工人发工资,只管吃住,每年中秋节和春节会派一些“花红”,类似现在的分红。有一次,店里生意不错,中秋节刘延骥得到了1000块“金圆券”的“花红”,当时可以买44斤面粉。因为用不到钱,刘延骥就把钱存在了柜上,谁知没多久就打仗了,金圆券飞速贬值,到春节时刘延骥再想用这些钱,却发现只够买两个烧饼了。
老字号的工匠精神
冼冠生1915年在上海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冠生园后,1926年在天津设立分号。近百年来,冠生园逐渐成为一个味觉的记忆符号,深植于天津人心中。天津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元厚,回忆了他学徒时是怎么“忙”年的。
现年58岁的董元厚14岁起入行糕点业,上世纪70年代末在冠生园做学徒。据他回忆,70年代,从过年前一个多月店里就开始忙活,加工赶制各种糕点。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店里的老师傅要写对联,年轻的学徒负责去贴,把店里布置得红红火火,大年三十掌柜的要带着所有员工一起放鞭炮,这一忙就要忙到正月十五。那时候,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钟,就会有居民来排队购买糕点,所以过年就要“连轴转”,睡觉只能“抓空”……
其实不论是上世纪70年代还是现在,天津老百姓购买糕点的种类都差不多,尤其是八件。所谓的“京八件”是皇宫里的配膳,选料讲究,工艺也比平常老百姓吃的“八件”复杂很多。不过现在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回忆自己学徒刚入行时的情景,董元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79年的春节,我们要赶制一批‘白皮儿’,原材料准备好了得把糖、面粉和油过秤,等糕点出锅后师傅尝了一块,立马扔在了一边,只说了一句‘不够甜’。后来查找原因发现称量原料之前忘了‘校秤’,这批糕点少了二两糖。后来这批糕点被内部消化了,没有一块流入市场。”
提前50天就得忙年
提起天津的糕点业,就不得不提赫赫有名的清真糕点店——桂顺斋。1924年,北京通县人刘珍来到天津芦庄子,开设一家专营甜食的清真店铺,取字号桂顺斋,所生产的萨其马、蜜麻花、蜜供、排叉儿等宫廷糕点是该店的特色糕点,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泰斗马三立等都曾是桂顺斋的“常客”。
天津市桂顺斋糕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恩池,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桂顺斋做学徒,回忆起当时“忙年”的情景,马恩池印象最深的就是加班。“作为天津知名糕点店,即使是平日,每天的销量也很大,更别提过年了,所以临近春节50天,店里就忙活起来了。当时天津人春节购买的糕点和现在差不多,桃酥、炉圆(蛋糕)、小八件的销量最大。春节那几天加班加点,企业负责人会让食堂‘加缸’,也就是提高伙食标准,炖牛肉、熬鱼,鼓励职工生产,保证节日期间的供应。”
自制面点才有年味
商洪芳是面点高级技师,曾荣获“中国面点大师”的称号。她认为,相比起糕点来说,面点对于天津人更加“亲切”。因为过去人们生活并不是很富裕,价格昂贵的糕点一般是买来送人的,面点才是自己吃的。
商洪芳上世纪70年代在天津正阳春烤鸭店担任面点厨师。“当时天津有一个老例,就是过年不动刀,所以在春节之前,要把这几天的饭都预备好,腊月二十五一过,我们就得加班加点赶制面点,那时候正阳春有一种香糟馒头特别出名,每天店门口都得排起长队,一直排出一个路口,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大年三十回到家里,经常累得连春晚都懒得看了,倒头就睡觉……”
上世纪70年代,每当临近过年,津门不少老百姓家里会自制面点,因为当时烤箱并不普及,这些面点以炸制的居多。像是把大枣用面糊裹起来,再用油炸的“炸响铃”;把面粉用开水烫熟,裹入红糖再进行油炸的“烫面炸糕”等等,在当时几乎是每个主妇必会的“绝活儿”。时至今日,物质极大丰富,几乎没有人在家里自制面点了。
谈起天津最独特的面点,商洪芳认为,“津沽雪花龙须面”最能代表天津的特色,这种面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炸制的细点,用料虽然简单,但是口感十分香甜爽脆,很多老一辈的天津人十分喜好。(北方网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