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康熙日讲述略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05 版)■杨阿敏康熙朝日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御前讲席,自康熙十年四月始,至康熙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05 版)

■杨阿敏

康熙朝日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御前讲席,自康熙十年四月始,至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持续十五年,日讲近九百次。康熙帝是日讲制度最成功的实践者,其勤学之精神,不仅远迈前代帝王,即比之士大夫读书人,亦不遑多让。对于日讲的目的,康熙帝有着清醒的认识:“卿等每日起早进讲,皆天德王道修齐治平之理。朕孜孜问学,无非欲讲明义理,以资治道。”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治国,要能躬行实践,不徒为口耳之资。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康熙朝日讲的研究,或从日讲与政治、社会、学术和帝王教育的关系入手,或着眼于清代经筵制度的沿革与礼仪,对于康熙皇帝日讲活动本身的探究不够深入完整,本文希望能就康熙日讲活动做一系统梳理,以呈现日讲活动的整体面貌。

本文论述以《康熙起居注》为依据。《康熙起居注》的记录始于康熙十年九月,终止于五十七年三月。起居注官均由日讲官同时担任,其侍直御前、直接记注的方式使得《康熙起居注》较之《圣祖实录》更加真实可信,且《圣祖实录》对《康熙起居注》多有删改,故而本文径取《康熙起居注》。

一、学问之道 必无间断

日讲活动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与康熙皇帝本人的勤学是密不可分的。康熙十年四月初讲。康熙十二年二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对于隔日进讲犹未满足,晓谕以后由隔日进讲改为每日进讲:“人主临御天下,建极绥猷,未有不以讲学明理为先务。朕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向来隔日进讲,朕心犹为未足,嗣后尔等须日侍讲读,阐发书旨,为学之功,庶可无间。”

据旧例,日讲每岁自二月经筵大典后开始,夏至日停止。八月经筵大典后开始,冬至日停止。康熙十二年,五月初三日,讲官以旧例夏至辍讲奏明,上曰:“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虽寒暑不必辍讲,待至六月溽暑,再来请旨。”五月二十九日,正值炎暑,讲官因前次旨意,再行请旨,希望能停讲。康熙皇帝虽然同意了停止日讲,但仍要求照常进呈讲章,以便在宫中学习:“朕御讲席,殊不觉劳。尔等退后,朕在宫中亦不时温习,未有间断。今既溽暑,姑停数日。讲章仍照常进呈,以便朝夕玩阅。”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六日,康熙帝不待举行秋季经筵大典,即吩咐讲官开始进讲:“方今秋爽,正宜讲书,尔等即于本月二十五日进讲。”康熙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康熙帝以天气犹未甚寒为由,仍令讲官继续进讲。这个月的十三日,康熙帝传旨照旧例冬至后辍讲,但又以为若等春季经筵大典举行后再开讲,过于迟久,吩咐于正月二十日后,即行进讲。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曾传谕讲官:“天气虽寒,朕于宫中煖阁可以进讲。且机务少暇,每日披览经义,于学问多所裨益,不必停讲。”观康熙帝这些举措,或于寒暑时节继续进讲,或于春秋经筵大典前提前开讲,无非是为争取时日,多学一些。

除上述日讲常例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更能见康熙帝时刻不忘日讲之事。康熙十二年三月初四,康熙帝因修葺宫殿,暂时移居瀛台,仍吩咐讲官照常进讲:“今缘修葺宫殿,明日移驻瀛台,暂居数日。讲书之事最要,不可少间。尔等仍照常每日至瀛台进讲,今日暂停。”康熙十六年十二日,先是传谕讲官:“今日政务繁多,可少候进讲。”中间又传谕说:“今日事虽繁,事毕仍进讲。”最后传谕说:“欲事毕仍令进讲,一时料理未完,今日且暂停讲。”最后虽然没有进讲,但其在繁杂政务中,尚惦记着进讲之事,足见其用心。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四日,讲官为皇上万寿节之事,请求自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停讲,康熙帝表示:“讲书深有益于学问,朕爱听不倦。前偶尔违和,辍讲数日,心尚歉然。朕意欲将《诗经》速速讲完,不必停也。”而这次康熙帝确实没有休息,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日均照常进讲《诗经》。

康熙作为皇帝,日理万机,毕竟不只有读书一事,所以在这十五年的时间中,日讲也并非逐日进行,现实情况也不允许。如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曾说:“朕比来每清晨诣太皇太后宫问安,又亲为皇太子讲书,并披览他经及古文,以此宫中略无暇晷,所讲《诗经》不得逐日无间,应须陆续进讲。然讲论经义,未尝刻忘于心,尔等照常伺候,有暇即召尔等进来。”而有时辍讲时间还颇长,如康熙十三年,自上一年冬天十二月停讲以来,直至九月初五才恢复日讲。对此康熙帝心中也颇为不安。为此,九月初一康熙帝吩咐乘间进讲,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初六日,上谕曰:“《春秋》《礼记》朕在内每日讲阅,尔等将《诗经》《通鉴》讲章每日捧至乾清门豫备,诣讲筵行礼进讲为时良久,有妨朕披览书籍。其每日豫备,着暂行停止。《诗经》《通鉴》讲章俱交与张英,令其赍至内庭。”持续十五年之久的日讲至此停止,但康熙帝并未放松学习,只是不再需要讲课这一形式,对经典的学习仍在继续。自古帝王好学右文,往往虚应故事而已,少有持之以恒者,康熙帝日御经筵,盛暑隆冬无间,为自古所未有。

二、先亲讲 后进讲

康熙帝对待日讲,不只徒应故事而已,还很重视学习的方法与效果。在早年,他对此即有清醒的认识,在进讲之后,还勤加温习。心有所得,必考正于人。

在讲官进讲之后,康熙帝还提出自己覆讲的方式。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谕曰:“日讲原期有益身心,加进学问。今止讲官进讲,朕不覆讲,则但循旧例,渐至日久将成故事,不惟于学问之道无益,亦非所以为法于后世也。自后进讲时,讲官讲毕,朕仍覆讲,如此互相讲论,方可有裨实学。应若何举行? 尔等会议具奏。”康熙帝认为讲书务求实学,若不覆讲,则进益与否,无由得知。关于覆讲之事,据《康熙起居注》对于日讲的记载,并未见施行。只有康熙十六年六月初五日,康熙帝认为自己究心《四书》已久,命讲官试举一章,令其讲解之事可算是。

与此议稍有不同,据其后的日讲记录,这次上谕的精神具体落实为亲讲,其形式为:上亲讲毕,讲官照常进讲。形式上虽有区别,而与覆讲的目的则是一致的。

由亲讲可知康熙帝对于经典的学习程度。皇帝本人亦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经典的讲论之中,与但循旧例者的学习效果必将大不相同。康熙十六年五月初四日的日讲进讲: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一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一章。康熙帝先试讲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一章,讲完后,讲官仍进讲性犹湍水也一章。此处讲官只讲未亲讲的一章,应属特例,故而记载有所区分,点明讲官所讲。而据康熙十六年五月的记载:“十三日戊子。辰时,上御弘德殿,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进讲: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一章。上亲讲毕,讲官照常进讲。”同月十八日的记载:“辰时,上御弘德殿,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英进讲: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一章、孟子曰仁人心也一章。上亲讲毕,讲官照常进讲。”并未如前有所区分,则照常进讲应包括康熙帝所亲讲过的章节。亲讲亦成为此后惯例。

三、讲求治道

听讲之余,康熙帝常就相关问题询问讲官,勤学下问,务求实学。或论治道,或讲经典,或谈文章,或评史事,总是要讲求治道。如康熙十四年四月二十五其对于讲读内容的询问,比较典型地记录了日讲之余康熙帝与讲官对话的情景。康熙帝读书毕竟是为了有资于治道,故而关于治国之道的讨论,常见于日讲之中。

康熙帝认为服人心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熊赐履告之以以道服人,自然心悦诚服。若要以道服人,这又离不开平时将道理讲究明白。同年九月,康熙帝也曾表示:“看来讲明道理要紧,若无这道理,一切事务都无凭发落。”在同年八月二十六日与讲官论及治道时,康熙帝说:“明理最是紧要,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见诸措施。故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与之前熊赐履所说一脉相承,由此亦可见熊赐履对其思想之影响。

讲求治道,用人为先。自古以来,治日常少而乱日常多者,皆由于疏正人、亲小人之故。如康熙十九年四月初九日,讨论律与例的问题时,康熙帝说:“律与例不容偏废。律有正条,自应从律。若无正律,非比例何以定罪? 总之,用律用例俱在得人。”若不得人,则用律亦不能无弊。而用人之先,又必能辨君子小人,“君子小人不可不辨,有似君子而非君子者,亦不可不察”,因而讨论君子小人之分的次数较多。

在康熙帝看来,只有君臣上下同心尽力,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康熙十七年九月初五,因进讲《尚书》,康熙帝有感而发说:“朕观高宗命傅说谆谆以纳诲辅德为言,可见自古君臣必一德一心至诚孚感。为上者,实心听纳,以收明目达聪之益;为臣者,实心献替,以尽责难陈善之忠。然后主德进于光大,化理跻于隆平。后世君臣之间,徒尚虚文,中鲜实意,治不逮古,职此故耳。”十九年四月初三又说:“观《尚书》内,古来君臣无不交相劝勉,如此何忧天下不治。”康熙帝认为尧、舜、禹、汤以来,心法、治法具在《尚书》。反复致意之间,也凸显了他试图从经典中寻求治道的努力。

四、道学之士 必务躬行心得

康熙帝与讲官的对话中,可见浓厚的理学气息。如对于学问之道,认为应以正心为本。其对于文章的看法,即秉持着理学家的一贯立场:“文章以发挥义理、关系世道为贵,骚人词客,亦不过技艺之末,非朕之所贵也。”重道轻文,文之可贵在于载道而已。对于释道二教的态度,他曾对熊赐履说:“朕生来不好仙佛,所以向来尔讲辟异端,崇正学,朕一闻便信,更无摇惑。”明确表示崇尚正学,不信异端。且对民间一有丧事,便延集僧道,超度炼化之事,深以为非。这都是站在理学的立场上对佛道的态度,实际上则并不完全排斥。

此外,康熙帝还经常与讲官直接谈论理学话题。如康熙十二年九月十三日,讲毕,上召赐履至御前,谕曰:“朕昨观《大学》,格物二字最是切要工夫,盖格物即穷理也。”对于格物的解释,历代聚讼纷纭,此处康熙所论为朱子的观点。《大学章句》释“格物”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这与康熙帝尊崇朱子学的立场是一贯的。但他并没有公开反对阳明学:“朕常读朱子、王阳明等书,道理亦为深微,乃门人各是其师说,互为攻击。夫道体本虚,顾力行何如耳。攻击者私也,私岂道乎?”对于宗守朱子学与阳明学,康熙帝以为“意见若能持久,亦自不妨,但久之彼自变易其说耳”。

上举格物之说以外,还曾询问讲官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所指为何。然不论如何谈论,康熙帝对理学有一根本看法:“道学之士,必务躬行心得。”这就涉及到知与行的问题。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康熙帝曾问曰及知行合一之说? 熊赐履对曰:“宋儒朱熹云:论轻重行为重,论先后知为先。此言极为稔实。知行合一乃后儒穿凿之论,毕竟有病。”这一回答得到了康熙帝的首肯,表明他是赞同这一观点的:先知后行,行重于知。对于先知后行之说,康熙帝主要的表现在于鼓励读书:“凡出仕之人,须读书明理,方有裨益。若不能通晓文义,焉能治民理事?”只有先讲明道理,行事方不致盲目。

对于行重于知之说,康熙帝则表现为反对空谈理学,要在能身体力行:“如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凡人读书,宜身体力行,空言无益也。”康熙帝认为当时自夸诩为道学者,惟口为道学之言,不能实践者甚多。而他深恶痛绝的假道学,也主要指不能实践者。

对理学诸书,康熙帝用功颇深。他自幼喜读性理之书,晚年总结读书心得说:“性理一书,千言万语,不外一敬字。人君治天下,但能居敬,终身行之足矣。”曾与大臣谈及《太极图》《西铭》《皇极经世》《近思录》《性理大全》等书。

五、讲章以简要 明白为尚

讲章不仅供讲官进讲之用,也是皇帝温习的重要辅助,在停止日讲,只进呈讲义时,其作用就更加重要。因此,康熙帝一贯重视讲义的撰写,对此发表过不少意见。明代张居正所撰讲义,是康熙帝评价讲章的重要参考。康熙十二年九月初八,“辰时,上御弘德殿,讲官熊赐履、喇沙里、孙在丰进讲: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一章。讲毕,上召赐履至御前,谕曰:‘朕观尔等所撰讲章,较张江陵直解更为切实。’”明代张居正为讲官时曾给万历皇帝进讲《四书》《尚书》《资治通鉴》等书,后将讲义刊刻成书。康熙帝此处评论讲官所撰讲义应是《论语》讲章,后来编辑成《日讲四书解义》一书。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四,就皇太子的教育问题,康熙帝再次谈及两书优劣问题:“四书粗解之,则张居正《直解》为佳,欲求精意,莫过于《日讲解义》。皇太子诚能通贯此书,自克明晰义理,惟视其力行何如耳。不然,徒滋繁言何益?”指出学习《四书》之法,可先读张居正《四书直解》,再读《日讲四书解义》,最终落实在力行上。

康熙帝对于每部讲章的撰写基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前述的《四书》《诗经》之外,还就《尚书》《易经》《礼记》等书的讲章撰写工作做出过指示。对于《尚书》讲章与《四书五经大全》诸说有所不同,康熙帝曾就此询问讲官:

上问:“所撰《尚书讲章》与《大全》诸说不同?”廷敬对:“《大全》一书,杂引诸儒之说,《讲章》专主蔡传,其《大全》精要处俱已该括在内。”方蔼对:“《大全》以外,尚有《注疏》。蔡沈作集注时,其可取者俱已采入。《大全》一书,亦发明蔡传之意而已。”上问:“《注疏》与《大全》何如?”廷敬对:“《注疏》虽汉、唐儒者之书,其言克明俊德,为能明显俊德之人平章百姓,为百官族姓。其义甚短,不如《大全》所解之正。”上曰:“然。”

由此可见康熙帝不仅学习讲章而已,还主动阅览其他典籍,故能提出此问。讲官因《大全》一书,遂将《尚书注疏》一并提及,表示蔡沉撰写《书集传》之时可取者俱已采入,而《大全》也不过是发明蔡传之意,所以不必再参考《尚书注疏》。

经典之中有些词句对于统治者而言,看来可能不是很顺眼,讲官为了避忌,揣摩上意,也许就会忽略这部分内容不讲。如《易经》亢龙有悔一节:

早,上御乾清宫,讲官牛钮、孙在丰、归允肃进讲:劳谦君子有终吉一节。上亲讲:亢龙有悔一节。讲毕,上顾孙在丰问曰:“亢龙有悔一节何以注在不应讲之列?”孙在丰奏曰:“因乾卦文言有此一节,前已进讲,此节重见,字句皆同。且亢龙意义似宜避之,是以不讲。”上曰:“天道亏盈,过高则亢。《易》中所言无非此理,正宜以此为戒,不必避忌。以后《系辞》讲章不分应讲、不讲,俱以次逐节进讲。”孙在丰奏曰:“诚如圣谕。帝王保泰持盈,有大能,谦则豫。尧咨舜儆,兢兢业业,实同此心。皇上以此为心,真天下万世之福也。”

前朝的朱元璋就曾命人删节《孟子》,而康熙帝则无此避忌,命令讲官以次逐节进讲。这种保泰持盈之心,也保证了康熙帝能够顺利在位六十一年,而不致如前代许多帝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于《易经》讲章的撰写,讲官曾上奏说:“臣等详绎《易经》一书,卦辞言一卦之统体,爻辞言各爻之时位,其义各有不同。《解义》内每卦之前,须总论一段,发明卦爻之旨。”康熙帝指示说:“《易经》卦爻之义原各不同,如噬嗑一卦中,四爻主用刑之人,初上二爻主受刑之人,每爻各有取义,必得此一段,方觉全卦之理了然。诸卦可即照此式撰刻。”康熙帝对于《易经》有着特殊的偏爱,但又深感《易》学最难,曾对讲官说:“《易》理精微,难以意测。就讲章披览,词意亦甚分明,然寻绎圣人系辞取象之旨,实非言语所能尽意,故《易》学最难。”且以不能一一体认,见诸躬行为憾。

康熙帝于经筵日讲之外,更命儒臣分撰《春秋》《礼记》讲义,他曾批评张英等人所撰《礼记》讲章不佳。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记载:“张英人亦谨厚,但无主见,且怠惰。朕再三谆谕,并不肯细心体认文字。当日尚好,自此番来甚觉嬾惰。如《礼记》讲章将来欲传于后世,岂可不斟酌精当。且《礼记》多汉儒傅会之说,翰林官不过照旧时解义敷衍词章,其中是非理宜自加体察。向来熊赐履屡言张英止属谨慎之人,其中却无主见。”从康熙帝的批评中,可见他是认真研读过进呈的讲章,所以能深中其弊。《礼记》讲章直到乾隆时期才编刻成书。

六、崇儒重道

对日讲官的选择,康熙帝也十分重视。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说:“朕政事之暇,惟好读书,始与熊赐履讲论经史,有疑必问,乐此不疲。继而张英、陈廷敬等以次进讲,于朕大有裨益。”没有忘记这些讲官对他的教育,且虚心称自己限于资质,未能融贯,不过得其大概。其拣择的标准一般考虑人品与学问如何,加之以试讲,综合考评。如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十二日:

大学士、学士等会同翰林院学士等为日讲员缺,将正黄旗侍读学士多奇、镶黄旗侍讲学士邬黑选择引见。上问曰:“此二人何如?”大学士明珠奏曰:“多奇虽为人平常,学问优通。邬黑才具堪用,学问不及多奇。其侍讲学士顾巴代前日试令讲书,据伊言眼目昏花,故不入选。”上颔之,顾问学士牛钮。牛钮奏曰:“多奇为人谨慎,学问颇优。邬黑才具堪用,长于办事,先以侍讲坐名补用,学问较之多奇稍逊。”上问曰:“多奇学问与谁相等?”牛钮奏曰:“与臣等仿佛。”上又问曰:“邬黑出差尚未回耶?”明珠奏曰:“邬黑尚未回来。”上曰:“多奇着补充日讲官。”谕毕,牛钮等出。

日讲官的人选一般是先由大学士会同翰林院学士等简选材品优长、学问淹通者具奏,然后再由康熙帝亲自拣择。决定具体人选时,康熙帝总是先让大学士陈述对于候选者的评价,供其裁择。结合自己对臣下的认识,确定日讲官的人选。有时也会参考翰林院的考试成绩。在评价各人学问时,康熙帝又将之区分为记诵与著作两方面,更加看重善著作者:“人之学问原有一定分量,真伪易明,若徒肆议论,而不知著作之难,则不自量矣!”不独在选择讲官时注重学问,任命其他官员时,康熙帝亦常问其人学问如何。

对于讲官,康熙帝也常能体贴下情,给予特殊关照。如康熙十六年八月十八日上谕曰:“汝等讲书之前,既已行礼,讲书毕,着免行礼,此朕尊崇儒道之意。”在物质生活上,康熙帝也对于讲官有所优待。康熙十二年七月十一日讲毕,谕达礼曰:“朕或出郊外,或幸南苑,常不辍讲,以故翰林官员每次随从。但翰林各官,俱系远离家乡,京城毫无资产,常川随朕,不免艰苦,殊为可念。嗣后扈从讲官所用账房及一切应用物件,酌定数目,由内给与。此等物件,在何处驼载随行,着一并议奏。”康熙帝能考虑及此,真是体察入微,绝非何不食肉糜者所能想见。

还不时给予讲官特别赏赐,对其每日进讲,寒暑无间,著有勤劳,略示优眷儒臣之意。如康熙十二年十月十二日,特赐满汉讲官貂皮、白金表里。康熙十六年九月初六,因之后天气渐寒,特赐讲官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缎各二疋,以示重道崇儒至意。讲官喇沙里病故后,康熙帝念其“自任讲官以来,在内则讲筵尽瘁,在外则扈从勤劳,曾无一事少旷职业”,考虑到其身后“家无余资,特赐银三佰两,为一切治丧之费”。

对待讲官,康熙帝还是比较优厚宽容的。康熙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进讲:呜呼慎厥终一节、王归自克夏二节、夏王灭德作威一节、肆台小子一节、上天孚佑下民一节、俾予一人一节。上天孚佑下民一节,原不应讲,进讲章单内错写应讲。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玉书讲毕出,随欲检举。上遣侍卫传谕说:“错误亦事之常,且系小错,不必认罪。”讲官等对此次宽免要谢恩,康熙帝还推辞,以为此次错误原系小节,不必谢恩。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讲毕,谕牛钮等曰:“讲官严我斯身体肥重,难于趋走,如忽痰升喘嗽,恐有失大礼。我斯在讲幄効力年久,仍以讲官照常办事,凡遇升殿御门,免其侍班。尔等可传谕行。”考虑到身体状况,对其加以特别安排,避免失礼犯忌。

七、结语

康熙帝五岁开始读书,早夜读诵,无间寒暑,至忘寝食。年十岁,益博综群书,潜心好古,背诵不遗。年十三,援笔为文章。“冲龄读书时,奉圣夫人爱护圣躬,恐勤诵过苦,乃匿所读书,冀得暂辍,皇上必索读之不少休。太皇太后尝谓皇上曰:‘贵为天子,岂欲应主司试而勤苦乃尔。’上亦不为止”,其好学不倦盖出于天性。贵为天子,自然不用为科举功名而苦读诗书,而能锐志坟典,沉潜理义,理政之暇,犹未尝废书卷,读书人亦难以企及。史书记载,容有溢美,然其始终如一,则不可轻易否定。

康熙日讲依次进讲了《四书》《尚书》《易经》《诗经》,其中,十六年以后又兼讲《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停止日讲之后,《礼记》《春秋》二经则只是进呈讲章供皇帝阅读。在长达十五年的日讲期间,为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康熙帝尽可能在日理万机之余照常开讲,其好学之程度,有目共睹。为了更加有效地学习,康熙帝在讲官进讲之前亲讲一遍,又在讲毕之后,常就相关疑问询问讲官,与之讨论,不只是被动接受而已。对于讲章的撰写,康熙帝十分关心,对诸经讲章的撰写均有具体指示,对讲官的任命也是综合考察多方面因素而后定夺,平日对讲官亦颇为宽厚,显示了其崇儒重道之心。康熙日讲虽是天子之事,然以读书人视之亦无不可,虽有讲求治道之目的,而初则不过读书明理而已。故其好学不倦之精神,足以为后世楷模。

来源: 中华读书报

着6月29日上海各大商圈堂食的有序开放,街边“烟火气”又重新点燃。无论是绿波廊、南翔馒头店、德兴菜馆这样的沪上老字号,还是麦当劳、星巴克、和府捞面这样的快餐、咖啡、面点,抑或是日料、火锅、自助餐等精致餐饮,都纷纷开启堂食模式,不仅在防疫上毫不松懈,为了招揽顾客还纷纷推出时令新品及优惠活动,鼓励市民回归到店堂食。

记者从美团平台了解到,堂食恢复首日,上海到店餐饮线上交易额周环比增长已达293%。

新品、优惠一起来,老字号防疫也不松懈

豫园商城里,南翔馒头店的小笼馒头,绿波廊的海派菜及精致船点,春风松月楼的素菜包,德兴菜馆的家常本帮菜,宁波汤团店的手工汤团,松鹤楼的苏式红汤面……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老字号美食,今日恢复线下堂食供应了。

“听说豫园商城里开放堂食了,我们就第一时间直冲南翔馒头店,这里的味道真的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么好吃。”市民郑先生特地带着老伴来重温南翔小笼的味道,传统鲜肉小笼、蟹粉鲜肉小笼都是他们的心头好,“吃了这么多年,都已经变成习惯了,许久不吃我们都很想念。”

开放堂食的同时,防疫不松懈。各老字号餐厅根据《本市餐饮服务业复商复市疫情防控指引》(第三版)的要求,严格落实包括顾客、员工、环境等方面的各项防疫举措。各家门店还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了餐桌间距,大堂区域分别按照最大承载量的50%和70%比例设置餐位,桌与桌之间保持一米距离,并请顾客隔位、错位入座等。

南翔馒头店、德兴菜馆、松鹤楼面馆、宁波汤团店等老字号还优先推荐无接触式点餐、结账,顾客入座后可以用微信扫一扫桌上带有桌号的二维码,即可便捷自助下单买单。同时店员也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待顾客离桌后,服务员就会对桌面、座椅等进行清洁消杀,确保现场用餐人员的防疫安全。

在堂食有序开放的同时,各家老字号还为吸引市民光顾动足脑筋,在结合夏季时令推陈出新的同时还联合东方购物等线上平台推出了多项优惠活动。

这次为了迎接线下堂食的回归,南翔馒头店特别研发了一款新品:鸡枞菌鲜贝时蔬小笼馒头以及数道夏令菜品,并计划于7月上旬上市。

德兴菜馆尝试复原了一道几近“失传”70年的本帮江湖菜:油豆腐粉丝鸡,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将其改良成了一道新品:双档烩烧鸡裙锅……

绝大多数麦当劳已恢复如常,星巴克今日举办免费咖啡品鉴

“终于又能在星巴克舒舒服服地坐着,和咖啡师小伙伴一边聊天,一边品尝我最爱的手冲咖啡了!”

在兴业太古汇工作的李小姐,从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的伙伴手中接过一杯刚冲煮好的手冲臻选咖啡。在上海有序放开餐饮堂食的第一天,800家左右星巴克上海门店已恢复堂食。其中,上海烘焙工坊将从早上8点营业至晚上22点,顾客无论是和亲朋好友小聚还是晚间小酌,都能在此尽兴畅饮。

记者了解到,今天全市恢复堂食的星巴克门店将举办免费咖啡品鉴活动,以这一星巴克经典的咖啡仪式共同庆祝如常生活的回归。咖啡师带领着顾客进行品尝咖啡的四步骤——闻香、啜吸、确定、描述。

恢复堂食的所有星巴克门店将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各项防疫要求,包括在门店入口处设置“安心站”,为顾客进行扫码测温;采取限流开放的方式,重新调整安排店内坐席,扩大桌椅间距;门店伙伴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和体温监测;除了每日环境消毒,还会对顾客经常接触到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做到定时、高频次的消毒。

截至今日,上海麦当劳已有九成餐厅开放堂食,其余餐厅也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有序恢复堂食。

记者从麦当劳了解到,餐厅正严格根据防疫要求,落实好堂食服务的备案、限流、消杀、入场等管理,安排专人特别引导和沟通消费者在入场时的扫场所码,查看72小时核酸阴性,测温等工作,并特别关注消费者堂食的限流,就餐间距和隔位落座等方面,以及无接触点取餐和动线等问题。

绝大多数餐厅恢复如常,提供包括早餐在内的全菜单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堂食、到店取餐、麦乐送等多种方式享用到麦当劳的美味,同时消费者熟悉和喜爱的会员日、OH麦卡等优惠活动也已回归。

记者了解到,和府捞面在6月29日当天70%的门店正式恢复堂食。“今年是和府捞面品牌创立十周年,我们推出的十周年款新品,也很快也会跟大家见面。”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和府捞面门店在收银台处的地面上已经按照一米间距粘贴了标志,提醒消费者在排队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另外,对于想要到店自提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和府捞面官方自营小程序提前下单。

“堂食的味道比外卖更好”,精致餐饮正逐步回暖

中午时分,位于长寿路旁边的几家餐馆里已有不少食客正在就餐。

“疫情期间就想吃口这家店现做的漏奶华,今天可算解馋了。”住在上海福州路的市民朱先生在得知家旁边的东发道6月29日恢复堂食后,立刻前来打卡。“之前点过外卖,但味道还是堂食更好。”

谈及这次疫情,赵曼坦言,“对我们肯定有影响,但政府给了许多政策支持,美团等平台也给了商户通延期之类的帮助,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前几天,我们中山公园龙之梦店还上榜了今年的大众点评必吃榜,对未来的生意很有信心。”

上海的精致餐饮消费也在逐步回暖,不少老饕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住在长宁区的朱先生疫情期间收藏了许多小众精致餐厅,上海滩餐厅的醉虾、鮨昇的刺身、虹桥壹号的百花酿海参都是要拔草的对象。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菁禧荟、甬府、莱美露滋、遇外滩等近20家黑珍珠餐厅按照政府要求完成消杀防疫等工作,并在6月29日陆续开始迎客。

美团数据显示,日料周环比超252%,成为市民堂食就餐首选,此外火锅、粤菜、自助餐也备受青睐。与此同时,为帮助上海商户尽快恢复经营状态,以美团为代表的餐饮平台也在积极行动,推出歇业保护、预约自提功能、堂食重振专题营销等多项举措,助力堂食消费重振。

记者 徐妍斐

来源: 新闻晨报

古以来,历代的文人们也对中秋佳节有着独特的情怀,每逢中秋必作诗一首。下面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一些比较著名有特点的中秋节诗句。

最雄浑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寂寥的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最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最清冷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

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最壮阔的中秋诗词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最伤心的中秋诗词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除了这十首最美诗词外

还有很多关于写中秋、写月亮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秋》

明·王阳明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综合自:今日教育传媒、中国诗歌网

图片转自:出版与印刷

来源: 中国教师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