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疫情,更是一场大考。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沉重的健康公开课。分餐制、勤洗手、多锻炼……那些我们用伤痛得出的理念共识和行为习惯,值得长期坚守。
从“多加一双筷子”做起
避免聚集性传播,分餐制再度引发关注。共吃一盘菜,这或许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毫不起眼的日常,但这样的零距离接触,可能带来传染性疾病的聚集性传播。
八成受访者认为推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很有必要。北京、广东等多地提出推行公筷公勺、推广分餐制倡议,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
六成受访者表示在家吃饭还不习惯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对于传统上倾向于合餐的国人而言,分餐不习惯、显生分、太麻烦,配备公筷公勺或许相对更简单易行。这并不是见外的体现,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
进门先洗手成“自觉动作”。“接触”是很多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保持手部卫生很关键。深圳市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98.06%的市民在外出后回到家或饭前便后有立即洗手的习惯,洗手行为养成率较高。不仅勤洗手,还要会洗手。微博上“七步洗手法”的话题阅读量超千万,网民表示每次吃饭前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认真真洗手,还会在洗手的同时唱完两遍生日歌。
在家开火做饭成生活常态。厨艺的不断精进,不仅让宅家生活有了质量,还能保证复工之后有能量。极光大数据显示,下厨房APP的热度从一月末开始到二月中迎来一波大爆发。
厨艺不好也没关系,依靠电烤箱、空气炸锅、多功能电饭煲等厨房小家电,成为家里“行政总厨”也不是难事。
凉皮、蛋糕、奶茶……不能出门也要满足自己的味蕾。美团数据显示,烘焙类商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并带动酵母/酒曲商品销量增长近40倍,饺子皮销量增长了7倍多。“自制蓬松酥脆大油条”是网民在下厨房中做过最多的美食;“电饭锅蛋糕”因其简单好做而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宠儿,播放量超10亿。
解锁居家生活“潮姿势”
回归健康生活方式,拉近与家人的距离。在这段与家人相聚的时光里,一起锻炼、一起读书、一起游戏,家庭氛围越来越好。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1.9%的青年近期会培养更多和父母的共同爱好。
亲子居家健身,爱与健康同在。不少健身类App为了让那些宅在家里要带娃的家庭尽情享受亲子时光,推出了亲子健身教学,让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简便易行的居家健身方法得以推广,瑜伽、平板支撑、举哑铃等占用场地小的运动受到广泛欢迎。短视频平台上,“宅家也爱做运动”“客厅健身房”“居家健身小妙招”等话题,累计播放次数约30亿。各类热门的“初学”“零基础”课程让运动“小白”能够在家科学健身。受此影响,健身板、瑜伽垫、哑铃、体感游戏手柄等小型健身配套商品热销。
以“读”攻毒,越来越多的人重拾书本,汲取知识的力量。宅家期间,碎片时间被整合,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高质量阅读。在知乎热门话题“因为疫情待在家中的你们每天都在干什么?”中,有超六成回答称“看书”。极光大数据显示,2月底微信读书日活用户376万人,他们每日使用时长约70分钟,一天能阅读约2万字。其中医疗、疫情相关作品备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鼠疫》《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等图书搜索次数名列前茅。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前一阵在方舱医院读书的“清流哥”手里捧着的那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革命》走红网络,成为当时豆瓣读书榜的第一名。不少书友纷纷找来这本书,一起阅读。阅读为正处于恐惧紧张情绪的人们点亮“精神灯塔”。
足不出户“云看展”,一起“涨知识”。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今艺术瑰宝,来一场虚拟艺术之旅,给心灵“排毒”。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在内的8家知名博物馆近日集体开启直播,带领来自各地近千万网民“云看展”,还有不少博物馆利用5G、VR、360度全景等技术手段让网民享受身临其境逛博物馆的感受。
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但文明和发展的步伐不会被疫情打断。经此一“疫”,大家都意识到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 “救命秘笈”。希望以此次疫情防控为起点,大家都能把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
年春节,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
大家都响应国家号召,
全民宅在家里,
为社会做贡献!
跟病毒做斗争!
大家都宅家学做菜:
凉皮、奶茶、鸡蛋灌饼、蒸蛋糕......
人人都成了大厨。
疫情过后
万物复苏时
您最想做什么呢?
“想摘下口罩,去看看蓝天白云”
“想去武汉,看樱花”
“想吃火锅,然后一醉方休”
“最想去洗澡堂泡澡”
“想出去旅游”
......
我院援鄂医疗队的15位小伙伴,
更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义无反顾奔向疫情最危险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看看疫情过后,
他们最想做什么。
董善京:
疫情结束回到家,首先要给爱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她这些天来的大力支持和默默付出。想亲一下孩子,告诉他们今后要像爸爸一样勇敢与坚强。
多抽出谢时间陪陪年迈的父母,尽尽孝心,也抚慰一下她们多日的牵挂。
当然少不了与朋友同事的相聚言欢。
宋欢欢:
疫情结束后,我最想摘掉口罩自由呼吸!
去感受阳光的温暖,认清一起奋战小伙伴们的脸,一起去看看武汉的春天。
仝麟龙:
待疫情结束,我想看到一个摘下口罩,露出笑容,重回烟火气的武汉。
我想见见和我同在一线的同学,听他们说:“我们彼此安好。”
我想回到家中,拥抱我的父母妻儿,诚恳地对他们说:“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方立:
我最想做的事就是与家人好好聚聚,回郑医继续认真履行医生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与家人分开的日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们,希望回去后能好好抱抱女儿,尽一个做父亲的职责。
虽然身处前线,但每天仍接到不少老病人的电话,咨询病情,对于他们的病情,我仍是非常担心。医者仁心,胜利归来后,能继续给病友提供必要的服务!
刘显勋:
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要跑到野外,去踏青、去赏景、躺在草地上、尽情享受自由畅快的感觉。
邵青青:
等回家后,希望有时间带着儿子、老公我们三口一起去长隆动物园度假,圆一个孩子的梦,圆一个家庭的梦。
多陪伴家人、爸妈,细细诉说前线的故事和经历。
李伟玲:
给我想念的亲人、想念的郑医家人一个深深的拥抱!
想对给我送行的家人说,“我回来了!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想住一个有阳光照射的房间晒晒太阳,还想躺在自己舒服的大床上好好睡一觉!
我还想去看看武大的樱花,想对武汉说,战疫之时,我曾来过……
刘璐:
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要好好照顾在医院住院的爸爸,给他做些好吃的。
抱一抱每天陪在老爸身边的妈妈,说一声“妈,您辛苦了!”把在武汉拍的雪景照片给他们看。
带着我的女儿去看电影,喝奶茶!
我在武汉期间院党委,工会,护理部和科室的家人们帮我把家照顾的这么好,我想向家人们深深地鞠上一躬,并大声地说“有你们真好!”
唐晶晶:
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去见最想见的人,做最想做的事,去最想去的地方。
我一定马上回家陪伴许久未见的亲人,和他们吃顿团圆饭。好好拥抱一次。
我想好好锻炼身体,因为健康是人生根本。去跑步、去游泳、去打拳击,让身体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我想再回武汉看看,看看我抗疫时战斗过的青山医舱医院它原本的模样,看看武大的樱花,早起吃碗热干面,在江汉路感受人潮人往,看看这个劫后余生的城市如何焕发新的生机。
曹莹:
疫情过后,我想和我的猫咪窝在沙发上晒太阳,和朋友去吃好吃的饭,看好看的电影,买漂亮的衣服,做美美的头发,然后还想去旅行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是我最最想做的是买张回老家的车票,给我爸妈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告诉他们“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你们的女儿没有食言,安全的回来了!”。
杨霞辉:
待到春暖花开时,我想取下口罩去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我想和同事们一起去吃火锅,想和家人们一起去旅行,在最美好的时候做最美好的事情。
张泉:
疫情结束,我最想做的是拥抱我的家人,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让我们好好的享受2020这剩下的美好时光。
万军委:
疫情结束,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第一,回家陪家人吃个团圆饭;
第二,找个对象结婚;
第三,出去旅行……
李琨:
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时刻紧绷着做好防护的这跟弦,高强度的工作和高度集中的精神是我们身心疲惫。
希望等到疫情结束,希望能好好休息休息,多陪一陪家人,同时也出去转转放松一下心情,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刘洋: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另我措手不及,没有深情的告别,带着家人的不舍和牵挂,背起背包奔赴战场,留下家人、孩子已经发红的眼睛。
我知道此疫让我亏欠了他们太多......
等疫情散去我必定坚守承诺,去完成一次属于我们全家的旅行,去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
供稿:宣传部 余华
图片:宣传部搜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日,抖音发布了一份全民战疫居家烹饪大数据。疫情居家期间,不少网友化身中华小当家,自制各类美食引发烹饪潮流。自制蛋糕、凉皮、油条成热门,快来看看。
数据显示,1月24日至3月9日间,抖音最火的自制美食前三位,分别是“电饭煲蛋糕”、“凉皮”、“油条”。此外,包括“猫耳朵”、“糖糕”、“披萨”、“肉夹馍”、“奶茶”、“鸡蛋灌饼”和“双皮奶”等也入围了前十榜单。
抖音公布的全民战疫居家烹饪大数据中包含了下厨人群的年龄分布、各年龄段的男女比例等等。从年龄段分布数据中可以看到,“80后”、“90后”已经成为了抖音里展露厨艺的主力军,两者占比合计高达72%。烹饪是一种传承,承接了“家”的味道。
在男女比例分析中,各年龄段的数据皆是女性“厨神”多于男性。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爸爸级“厨神”的占比大幅上升。
居家期间,最爱自制美食的省份中,河南省位列第一,安徽省、广东省、江苏省和四川省紧随其后。
抖音烹饪大数据中还显示,各省人民有自己的美食偏好。河南人偏爱自制凉皮,安徽人偏爱制作糖糕,广东人偏爱自制电饭煲蛋糕,江苏人偏爱自制奶茶,四川人偏爱自制炒儿菜,山东人偏爱自制油条。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上演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美食是情感的传承,也是记忆的载体。抖音记录了许多人第一次下厨的经历,也记录了创造美食过程中无限的创意,更记录下了千千万万个有爱的家庭。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抖音在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用户记录值得珍藏的温馨时刻。
[责编:秦慧英]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