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商报讯(记者 王维祎)6月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下简称“CCFA”)发布“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显示,2023年,连锁TOP100企业销售规模为2.03万亿元,门店总数22.66万个,分别比上年的连锁TOP100增长4.6%和8.3%。
连锁TOP100企业中,综合零售46家,超市23家,便利店15家,专业店16家。其中,综合零售和超市增长压力较大,销售额和门店数同比实现增长的企业占比不到三成。便利店、专业店经营状况较好,三分之二的企业销售、门店数比上年均有所增长。2023年TOP100企业新增门店中,便利店、专业店合计占比超过97%。
沃尔玛(中国)2023年实现销售1202.17亿元,位居中国连锁TOP100首位。销售额和门店数实现双位数增长的有13家企业,分别是美宜佳、武商、大参林、鸣鸣很忙(含零食很忙、赵一鸣)、罗森、壹玖壹玖、柒一拾壹、健之佳、黄商、开市客、比优特、芯果科技(好特卖)、壹度。
京报讯(记者陈琳)3月23日,2023北京消费季“一刻钟品质生活节”正式启动。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蔬菜零售等11类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0万个,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达329个。
近年来,北京市以便民提质为导向,一手抓便民生活圈建设,一手抓生活服务行业发展,全面推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蔬菜零售等11类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0万个,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达329个,累计培育1万余家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12条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2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东城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锚定2025年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目标,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勤、美团等设计了便民生活圈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
划分标准从社区视角出发,提出面积、人流量、人群画像、业态完备度、社区画像、区位资源、开放度、协同度等8个划分要素,指导各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划定本区便民生活圈,确定总数、建立台账、明确年度建设计划,有序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评价体系以生活便利性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从需求和供给2个方面,围绕满意度、建设能力、智慧服务能力等3个维度构建“3+8+18”三级指标,加强便民生活圈考核评估。
2021年,市商务局会同美团首发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2022年升级至2.0版,从供给、消费等维度进行大数据动态监测分析,指导各区精准补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2022年,全市共精准补建、改造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540个。
同时,实施数字化方案。发布《北京市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一业一策赋能生活服务业,已打造簋街等11个数字化餐饮街区。推动无接触式智能配送站落地社区,美团已在朝阳区东湖街道试点应用。
为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早餐、便利店、药店、前置仓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发布农村便民小店改造提升政策,共改造提升农村便民店136个。开展一刻钟品质生活节、玩转京城美食等系列活动,举办2022首届生活服务业发展大会,发放餐饮消费券1.05亿元。引导建设150余处便利店等地铁便民服务设施,便民服务模式日趋多元。
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创新开展餐饮、美发美容、洗染、超市(便利店)等“6+4”综合监管改革,已在朝阳区建外街道、太阳宫乡和平谷区兴谷街道进行餐饮行业试点,提升监管效能。发布《关于落实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地下空间从事餐饮商业性经营的实施细则》,组织相关部门“走流程”,解决“落地难”问题。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68家兰州拉面、573家沙县小吃!北京餐饮门店地图被“快餐二巨头”霸屏了?
据北京烹饪协会、北商研究院9月3日发布《2022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北京地区的兰州拉面门店数量位列第一,但主打北京特色美食的老北京炸酱面的品牌却并未上榜,难道北京的食客更爱兰州拉面?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越来越多的国际美食门店落地北京。2022年上半年,西式正餐类门店开店数量排名前列,门店复合增长率为12.2%,备受欢迎的茶饮品类门店增速紧随其后,门店复合增长率为10.2%。
门店增速排名中,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均在榜内,这也与快餐便捷、快速的特点能够更好契合当前快速的生活节奏有一定关系。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吃饱”需求,北京餐饮市场也加速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精细化运营。
面对餐饮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北京餐饮市场汇集了不同定位的餐饮门店,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其中,人均20-30元的门店最多,这与北京快餐简餐品类门店数量最多相关。
不过,在此次调查的3756名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高端化、多元化、品质化更符合北京餐饮市场的发展特点,还有1165位受访者认为国际化更符合北京餐饮市场的发展特点。
北京不断培育特色餐饮街区、激发餐饮消费升级潜力、促进北京市“夜经济”繁荣发展,北京市餐饮业也在加快恢复,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调查显示,有53.67%的受访者认为北京能够体验深夜食堂的餐厅选择丰富,也有42.36%的受访者认为数量有所增加但仍需要扩展。从消费端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都感受到了北京深夜食堂的丰富度,深夜食堂在带动北京夜问消费的同时,也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不仅如此,过去一年因国内外疫情的不稳定性,在上半年暂停堂食的36天中,许多餐饮企业都增设外摆研发预制菜、上线外卖服务等,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填补堂食服务的空白。在销售形式上,除了细分线下门店,在商圈、社区、办公楼等区域增设门店,北京餐饮企业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
从线上商城到第三方外卖平台,再到品牌独立运营的门店社群,北京餐饮正在打破一个又一个界限,向着多元化走去。
- END -
文字|张兰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壹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