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丨彭 景
来源:新餐饮洞察
—
“想要做大排档,可是这样的摆盘,又不像是大排档的感觉,像是茶餐厅”;
“动线设计不合理,这样跑来跑去,一个服务员每天的运动步数要超过2万步”;
“后厨下午三点就要开始备菜,要有一个人递菜给厨师,否则锅红了再跑过去就来不及了”;
“这个套餐,别说卖一人888元,一桌都超不过200元”……
以上的这些对话场景,发生在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大湾仔的夜》。
< class="pgc-img">>这档综艺是由陈小春、谢天华、张智霖、林晓峰和梁汉文五位哥哥参加的美食类节目,曾hold住万人演唱会现场的“大湾仔”们,面对餐饮时,连连感叹:“开餐厅一点都不容易。”
虽然是一档综艺节目,但他们开餐厅遇到的坑,一个都不比现实中的小。
第一期他们请来了周边开餐厅的餐饮老板们请教,直接被餐饮老板们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数。
< class="pgc-img">>透过这档节目,我们来看看,新手开餐厅,最容易踩的坑!
定位的坑:你到底想开一个什么餐厅?
新手做餐饮,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心里拧巴,定位不清晰。
什么是定位呢?定位教父特劳特曾给出过清晰的概念:定位就是让你的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和潜在顾客心智中与众不同,并且成为首选。
听起来简单,但真正理解和做起来是有难度的。许多餐饮老板总是:
明明想做大排档,呈现出来的却是创意菜的复杂盘饰;
< class="pgc-img">>明明想做高端,店内海报宣传却是好吃不贵农家菜;
明明想吸引年轻人,却没有一处新奇的场景,没有一道可拍照的菜品……
心里想一套,做出来的却是另一套。
自己还疑惑,为什么我装修的年轻未来风格,怎么来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我请了最好的大厨,用最好的食材,计划的人均300元,怎么最后人均只有70元?
< class="pgc-img">>开餐厅定位是个系统的活儿,从选址、装修、装饰、菜品、餐具、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是坚定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去的,合力才能跑得快,各模块各自为政,只能让顾客陷入混乱,失去选择你的理由。
采购的坑:买的贵,质量差
在《大湾仔的夜》,这五个餐饮新手结结实实踩了餐饮采购的坑。
先是准备做四菜一汤,非常家常的菜,原材料就花了150块,餐饮内行一来,说,最多三四十块就搞定了;
< class="pgc-img">>后来一道红色的菜心,普通餐饮店不常见,采购以为捡到了宝,结果上桌后根本咬不动,全是纤维,太老了,对原材料毫无品控;
还有一道苦瓜排骨汤,品鉴的餐饮老板们说味道太寡淡了,没有回甘,加点瑶柱类的海鲜就好了。他们说预算有限没有那么多钱,结果同行告诉他们,买上8-10元的瑶柱就足够了……
买的贵、质量差、该买的不买,采购这门学问,他们还尚未入门。
定价的坑:忽略整体呈现,盲目定价
陈小春作为团队“财政部长”,还没开张,就沉浸在数钱的快乐中。
团队暂时定下了日营业额一万的目标,菜品是四菜一汤的套餐。
< class="pgc-img">>在讨论套餐卖多少钱的时候,他们一路从388元,信口喊了888元。
请周边的餐饮同行来体验,问定价多少合适,同行告诉他们,这一桌加起来都不超过200块,而不是每人。
< class="pgc-img">>不一定定价定得贵就不对,前几天上海米其林三星上榜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就是人均超6000元的餐厅,但依然生意火爆到需要提前两个月预定。
定价要与餐厅的环境、定位、菜品出品、目标客群相匹配,让顾客信服你是值这个价的。
开业的坑:
准备不足,把短板暴露给潜在回头客
这五个餐饮新手也真是难为他们了,一共来了6位餐饮同行客人,他们表现出了抵挡千军万马的手忙脚乱来。
先是客人入座之后,忘记摆餐具,客人坐在空桌子等第一道菜;
后是一道菜吃完,空盘了下一道迟迟没有上,陷入令人尴尬的安静,服务员化身表演艺人,弹钢琴捱过时间;
上菜顺序也被调整了,先后分别是汤、青菜、虾仁鸡蛋、米饭肉饼,不符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习惯……
< class="pgc-img">>更别提厨艺的不精和短板,无论从菜品呈现,还是运营流程,同行品鉴团统统给打了不及格的分数,还开玩笑说,50分是给面子。
很多餐饮新手容易踩的一个坑就是,开业做宣传、请亲朋好友,乌央乌央来了一堆人,结果出菜速度、服务流程和整体运营都没跟上,把短板暴露给最可能成为回头客的一批人,后面生意就难做了。
互相信任是最大的武器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尽管大湾仔们是不折不扣的餐饮新手,跟餐饮相关的什么都不懂,把能踩的坑全踩了一遍,但他们却有一个非常好的点,就是:互相信任。
当后厨烧糊了菜,重新再做时,前厅的上一道菜已经空盘了很久。
< class="pgc-img">>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后厨和前厅互相扯皮,前厅抱怨后厨出菜速度慢,后厨抱怨前厅没有服务好顾客,并且在顾客面前用互相指责对方的方式,表达自己没有错。
这样只会让顾客对你的餐厅产生不信任感,并且负面的情绪也会影响到顾客,从而拉低对餐厅的评价。
但在大湾仔这里,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谢天华在后厨慌忙做菜时,默默说希望前面能为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 class="pgc-img">>而前厅的张智霖和梁汉文则全程笑脸安抚顾客,并且现场弹琴帮助拖延时间。
< class="pgc-img">>他们没有匆匆忙忙地跑到后厨问发生了什么状况,问菜为什么上那么慢,只是给予伙伴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就像最后的“甜品”——大合唱《最佳拍档》里唱的:
你在我身旁,我不再彷徨,两个人一起能壮胆,我一切担当,你可以心安,最佳拍档。
< class="pgc-img">>无论是合伙人之间,还是前厅后厨,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即使过程中有瑕疵,当顾客看到你的餐厅是正向的、热情的,也会对你有更多的宽容和好感。
互相信任,是穿越艰难险阻最大的武器。
源:人民网
近日, 第二十二届SIAL 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亚洲规模较大的国际专业食品展,此次展会为中国乃至全球食品和饮料企业创造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会上,国内“打造一人食标准餐饮”的自嗨锅品牌创始人蔡红亮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年轻“宅”群体中,也有很多人对产品品质有着要求,所以产品的“标准化”是产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已迈入4万亿大关。其中,年轻的“懒宅族”爆发了出极大的消费潜力。同时,因为疫情期间提倡非必要不聚餐等原因,“一人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蔡红亮表示,即使在年轻“宅”群体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执着于品质的人,他们正是品牌的目标用户,因此“标准化”是必须直面的问题。“定义餐饮一人食的场景,打造一人食餐饮标准”是自嗨锅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战略,因此自嗨锅格外注重产品创新、供应链稳定、品牌营销及全渠道布局,甚至全业态发展。”
“我们要做的是除了好吃之外也好玩或者有趣,是一个可以被多维度记忆的立体品牌。” 蔡红亮在访谈中表示,自嗨锅以六大矩阵构造产品线:加热方式、主食材、价格带、价值食材、包装方式以及全国八大菜系的所有口感。基于这六大维度,将不断的丰富产品种类,从而打造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餐饮新品牌。
据悉,自嗨锅在今年5月完成逾亿元C++轮融资,这是其在两年内完成的第五轮融资。提到自嗨锅的运营之道,蔡红亮重点强调3个方面: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蔡红亮表示,在产品加品牌的综合发展状态下,公司发展迅速,人员高速扩张。“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组建一个有战斗力、价值观相同的一个团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蔡红亮说到。
本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上,自嗨锅品牌在外观上大胆采用了双层集装箱样式搭建呈现,整体外观独树一帜。颜色上以醒目的品牌色玫红色为主色调,创造出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夺目的自嗨馆。对此,蔡红亮在访谈中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呈现方式能够捕捉到更多的年轻人,与其产生共鸣的心理。
源:台海网
在“一人食”餐厅内,顾客隔开用餐。
台海网11月24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分餐模式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同时,福州的不少年轻消费者,也开始喜欢没有压力地独自在外用餐。为了避免一人独自用餐的尴尬,福州商家打造了“一人食”餐厅。这种用餐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广分餐制、小份菜,减少餐桌浪费,也有利于疫情防控,更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尝鲜。
23日中午,在井大路的一家“一人食”餐厅里,顾客盈门。与传统餐厅不同,这家餐厅内没有双人桌、四人桌,而是清一色的单人餐位——在横排的长桌上,利用正前、左右两边的三面隔板,将座位隔成一个相对私密、独立的单人空间。
在位于师大学生街附近的一家拉面店,也有类似的“一人食”餐位。不过,由于刚刚开始尝试,这个餐厅只划出了一部分区域作为“一人食”餐位,另外仍然有两人、三人餐位。不过,店老板告诉记者,两人、三人餐位常常会空置,“一人食”餐位则总是满座。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福州已有二三十家“一人食”餐厅,部分餐厅开业不到一个月,在美食推荐软件上已拥有许多推荐者。在价格方面,这些餐厅根据菜品不同,人均消费在30元到70元不等。
“单身经济”的兴起,是“一人食”餐厅兴起的一个助推器。京东超市食品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单人的自我乐活模式”飞速发展,“一人食”需求显著上升,福建成为“一人食”食品消费金额增速最快的地区第三名,福州则是省内增速最快的。
目前,“一人食”餐厅的数量,还在稳步增长中。福州市餐饮协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用餐方式,契合目前的餐饮反浪费风潮,值得推广。(福州晚报记者 江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