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开始收打包费了!
2月20日,#肯德基全面开收打包费#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
据肯德基官网消息,肯德基宅急送宣布外送费官方定价于2月20日从9元下调为6元。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外送产品的服务体验,肯德基对外送打包袋进行了保温升级、提供专人打包服务,并酌情收取打包服务费。
图源:肯德基官网
2月20日,记者询问肯德基客服,对方称,肯德基上线了打包服务费,仅限肯德基宅急送自有+三方渠道,同时外送费会从9元调整为6元。
据肯德基公示的打包服务费收费标准:
正餐及夜宵定价为饮料不收打包费,鸡类小食单品、甜品、配餐0.6元每份;
汉堡、卷、饭单品0.8元每份;
全鸡1元每份;
单人餐、4件及以下小食甜品套餐1.2元每份;
双人餐、5-9件小食甜品套餐2元每份;
多人餐、10件及以上小食甜品套餐2.5元每份。
早餐定价为饮料打包费0元;
主食单品及含主食两件套、小食单品0.6元每份;
单人餐(三件套)0.8元每份;
全餐、双人餐及多人餐1.2元每份。
此外,餐品实付金额小于200元的订单,每单打包费封顶价为2元;实付200元及以上的,每单打包费封顶价为6元;实付300元及以上的,每单打包费封顶价为9元(均不含外送费)。
图源:肯德基App
据肯德基App实测显示,目前某四件套的打包费为1.2元,多人餐的打包费则为2元。
此次,肯德基将宅急送外送费降低了3元。因此,和此前相比,消费者在该平台点一单外卖,如果所有食物的打包费合计大于3元,则花的钱更多了。如果所有食物的打包费合计小于3元,则花的钱更少了。同时,外送费+打包服务费,合计最多可达15元。
此外,记者20日查询多个外卖平台,发现在这些平台上点肯德基外卖,和在肯德基App上相比,打包费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记者在某外卖平台上点了八个香辣鸡腿汉堡,食物价格不到200元,而打包费已经达到6.4元。
第三方外卖平台截图
肯德基开始收打包费
有网友表示理解
称目前外卖几乎都在收打包费
有网友表示这波先降外卖费
再收打包费的操作
实在让人看不懂
不少网友表示
不能接受打包费
会选择其他餐饮品牌
实际上,在2023年底,肯德基收取打包费的消息就曾引发过网友关注。
当时据媒体报道,肯德基自2023年11月22日开始收取打包费,目前仅在九江市范围内试点。据悉,位于江西九江的消费者如果通过肯德基官方外送平台宅急送点餐,在9元配送费的基础上,需要再支付2块钱的打包费。
对此,肯德基官方客服称,收取打包费主要是“为了保障外送商品的品质,肯德基会安排专人打包,并酌情收取一些打包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方外卖平台上,收取打包费的汉堡类品牌相对较多。除了麦当劳外,塔斯汀、华莱士、汉堡王等品牌在多个城市均需要收取打包费,费用在1-2元之间。
但此前肯德基宅急送外送费官方定价为9元,因此不少消费者表示,无法接受既要支付较高的外送费还要额外支付打包费。
对此,你怎么看?
来留言区聊聊吧~
来源:九派新闻、中国新闻网、肯德基官网、肯德基App、中国经济网、网友评论
责编:朱美蓉
编辑:徐安妮
一次外卖,打包费最高9元。
近期,一快餐品牌门店全面增收打包费的消息,将外卖专属附加费送到舆论风口浪尖。各大外卖平台上,餐饮外卖增收打包费的现象普遍存在。消费者反映,其中,该费用收取标准不一,不少商家打着“限塑令”名号乱收费,让消费者默默承受这笔糊涂账,严重侵犯相关权益。
外卖增收打包费的行为是否合理?价格能否更规范?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5.1元的打包费,到手只有一个盒子
“在小程序上点奶茶外送,2杯奶茶装在一个袋子,却要收两份打包费。再加上4块钱配送费,还没喝上奶茶就额外花了6块钱。”在杭州下沙大学城读书的姚乐乐(化名)是奶茶爱好者,但越来越高昂的外卖附加费,常让她下不去手。
< class="pgc-img">>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外卖服务已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点单量的增长,刺激了平台“野蛮生长”,外卖相关附加费用水涨船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到,订单上的打包费常被系统“动手脚”。
收取打包费合理吗?
去年以来,杭州、苏州、上海等多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指出,消费者购买外卖食品时,打包是服务的一部分,理应被含在食品价格中,无需额外收费。单独收取打包费无异于对消费者进行了二次收费,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
多名消费者称,自己可以理解商家收取打包费,但打包费标准缺乏、价格不透明,让他们感觉做了“冤大头”。
一些餐厅打包费用偏高,订单上显示每道菜品单独收取打包费,实际却是商品合并打包。这种现象在烧烤、火锅等行业比较常见。
< class="pgc-img">>受访者供图
下单等待40分钟后,刚下班的王响(化名)收到了烧烤外卖。订单显示,抵扣红包后总消费19.18元,其中,5.1元是打包费。订单详情页面显示,打包费按件收取,每串收取0.3-0.4元,大串甚至要收取1元。
“最后,拿到手就一个盒子。”王响说。
为了提高打包费价格,更有商家进行过度包装。一盒就能装下的食品,被硬生生分成多个小盒子。泡沫纸、塑料膜等不仅造成材料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美团外卖打包费专项治理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品类纷繁复杂,从一个烤串到一份烤鱼,所用的包装材料完全不同。不同商户的包装成本确实也存在差异,很难一刀切地对商家打包费进行限制。
记者观察到,饿了么、美团两大平台近期均设置了打包费新规,但其中,对商品类型、打包规格的分类宽泛,依然难以实现价格统一。
转移成本?商家也有“委屈”
一家外卖平台的打包费说明,试图阐明收取打包费的合理性,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保障您的商品安全、卫生送达,需基于外卖业务特性对您的外卖商品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材料进行打包,收取相应的打包费用。
以“限塑令”为初衷设置打包费,成为不少商家转移成本的手段。采访中,有人坦言,希望通过打包费抵消部分平台满减、红包抵扣的费用。也有一些商家通过销售包装物来获取利润,包装越贵,获取利润越大。
从订单上看,是赚到了钱。但提到打包费,不少餐饮老板也觉得“委屈”。
“实际上收1块钱打包费不够我们回本。”杭州某家甜品连锁店负责人李先生说,店里最普通的打包盒成本接近一元钱,“外卖碗七毛三一个,勺子两毛多。”
向消费者收取的打包费,也不是全额进入商家口袋,“平台还要抽成,哪里赚得回来?夜间配送的、高楼层的,我们商家出得更多!”
“客户在平台上会用红包,还有满减,这些补贴都是平台和商家一起出的。”经营冰店的邱爽(化名)说,收取打包费是无奈之举,即使加了打包费,有时也收不回成本。外卖平台的订单抽成比例约为20%-30%,消费者的红包补贴也由商家和平台共同承担。她店里的刨冰打包需要打包盒、勺子、封条和冰袋,成本约为1.5元。“前阵子芒果涨价,我想上调商品价格,结果告诉我打包费不能设置超过1元了,相当于倒贴钱。“邱爽希望,能从源头加大对平台的管理。
明码标价,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权
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松涛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商家打包食品需要一定成本,适当收取额外打包费可以理解,“平台上的打包费明码标价,就不会影响市场的公平交易,但要注意故意制造消费陷阱的行为。”
“明码标价”,必须显而易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天册(上海)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丰骏杭指出,外卖服务要保证消费者对商品及其他服务价格的知情权,但消费者在外卖APP下单商品时,“打包费”小小的三个字眼藏在购物车的展开界面中,很容易让消费者忽略商品本身之外的消费。“平台故意弱化‘打包费’字眼,这种设计对消费者极为不利。”丰骏杭认为,打包费价格明细应当和商品价格一样清晰显眼。
如何进一步平衡商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专家表示,应从规范平台运营机制入手。
“平台应当制定更细化的外卖包装费收取规则,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方式、打包费的收取规则等关键内容予以规范。”丰骏杭建议,商家也应在商品详情页说明打包的具体情况,如展示打包盒的成本,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平台和商家应给予消费者打包的选择权,设置不同类型的打包方式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根据杭州消保委的提示,外卖商家或者外卖平台就外卖收取适当的包装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胡乱收取“包装费”“打包费”,则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消费者遇到被乱收打包费的情况,可直接找平台客服投诉,若无法协商,可向市场监管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规范的难点,可能在于商家和平台的意识不强。”丰骏杭鼓励商家主动在平台说明打包信息,而平台也应对主动提供环保型和便携型打包方式的商家进行页面推荐,以此形成外卖生态圈的良好循环。
来源: 潮新闻 实习生 应珑珑 记者 肖淙文
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是某个时期我们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再销售给顾客获取收入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总和。
例:员工工资、能源消耗、清洁用品......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都是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达到最满意的效果。这就涉及到企业中非常敏感的话题:有效控制。
< class="pgc-img">>可控费用:通过运作向有利的方面发展的费用,通常能够被个人的行为所影响。
< class="pgc-img">>可控费用一般是有食材成本、人力成本、差旅费、能源、低值易耗、营运物料、维修费试餐费、办公费、运输费、交通费、制度费、宣传费、清洁费、招待费等。
不可控费用:与可控费用定义相反,通常不能够被个人的行为所影响。一般有门店的租金,物业物业管理费、摊销费用等。
门店在日常经营中可以通过可控费用的管控去提高门店的利润,毕竟花出去的费用可全部是净利润啊。
我是和大家一起分享餐饮那些事的西安summer ,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留言加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