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建立健全节约型餐饮标准体系怎么干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王雨萧、邹多为
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围绕以标准引导外卖合理点餐、以标准推动餐饮业集约高效发展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记者采访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
外卖点餐要避免“盲”点
网上点开一道“西兰花炒虾仁”的外卖餐品,即可看到主料、辅料、重量、菜系、制作方法、口味等描述信息,餐品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当前,一些商家在外卖订餐页面推出“食材公示”标签,方便消费者直观清晰地了解餐品信息,进而做出符合自己口味需求的决策。
餐饮外卖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消费者通过外卖点餐时,往往会对不熟悉的商户采取“盲”点,最终可能因就餐体验不符合预期而产生餐品浪费:如南北方的小碗菜重量可能会相差数倍;不同地域酱料、配料搭配不一,可能会加入葱姜蒜等忌口辅料等。
202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提出了外卖餐品的名称、品类、主要原料、口味、分量、制作方法等信息内容的描述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标准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外卖点餐“看不到实物”的痛点,规避了因重量、口味等信息不透明产生的餐饮浪费。餐饮商家在填写餐品信息时有了标准化流程,明确商家餐品生产需遵守的规范,同时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便于消费者合理点餐、明白消费、避免浪费。
聚焦餐饮浪费重点环节发力
“顾客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上海一家酒店通过集章打卡活动使食客养成光盘习惯,进一步推动勤俭节约风气的养成。顾客就餐结束后,光盘达标者即可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同时可在光盘集点卡上获得一次盖章,集满20个章便可给予奖励,以优惠价购买套餐,给顾客带来直接福利。
这一活动使得酒店的食材采购数量明显下降,蔬菜每周减少40多斤、大米每周减少35斤、酒店厨余湿垃圾每天减少1桶。此外,由于活动得到了周边居民认可,提升了酒店品牌影响力,酒店经营也相应受益,生日宴同期增长了35档、婚宴增加了8档,节假日用餐人数同期增长了50%。
202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将绿色餐饮细分为“节约、环保、放心、健康”四个维度,聚焦餐饮浪费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如自助餐、食堂、宴席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各类餐饮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减少食物浪费提供指南。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餐饮企业是餐饮服务的主力军,也是厉行节约的中坚力量。这一标准发布后,参与试点的企业平均餐厨垃圾消纳处理量下降12%。
作为我国首个分餐制国家标准,2020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总结了“位上分餐”“公共餐具分餐”“自取分餐”三种分餐方式,提出了不同分餐方式下分餐制实施的流程建议,为餐饮企业实施分餐活动提供具体指导。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分餐制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广,而且对于疫情期间助力餐饮业复工复产、提振餐饮消费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节约型餐饮标准体系
从食材采购、仓储、加工、运输配送,到经营服务、餐厨回收等餐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牢固树立节约理念和强化标准化手段,正在引领餐饮行业的发展变革。
国家标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实施后,一些餐饮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开始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外卖服务,从餐饮食材供应商向餐饮外卖经营商拓展。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外卖业务,向消费者提供成品餐食,可以促进餐饮流通渠道扁平化,减少餐饮流通环节成本。要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率的角度,总结提炼最佳实践,研究制定一系列餐饮业标准,建立健全节约型餐饮标准体系。
2021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围绕从供应商到顾客,涵盖采购、加工制作、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指导餐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核算。
一些饭店通过实施“集团集采、中央配送”的采购模式,不仅降低了采购物流成本,而且实现了对食材的标准化管理,促进餐饮供应链相关企业协同集约发展。一些食品加工企业整合路线优化、车辆调度、轨迹追溯等功能,搭建了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标准化优化库存管理,有效避免原材料浪费。
旅游行业的餐饮浪费现象一度引起社会关注。2021年11月,国家标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南》实施,将餐饮节约作为景区可持续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在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起草中,增加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内容。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的理念方法,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目前,全国已经开展了1000余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涉及餐饮、旅游等众多领域。
先是选择学校
1位置:现在疫情已经过了,疫情过后全封闭的大学基本没有。所以咱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去选那位置处在郊区比较偏僻的学校,因为市区里的学校门口一般都有商业街,学生会选择出去吃饭或者点外卖从而导致分流。
?
京报讯(记者王萍)1月10日,在“2024中国餐饮业社会责任大会”上,首次发布《中国餐饮行业ESG实践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从各餐饮企业披露的ESG(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的英文缩写简称)相关信息来看,中国餐饮业的ESG实践主要集中在公益捐赠等方面,对包装物、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高盐高油高糖对健康的影响、员工劳动保护等方面关注度不够。
“2024中国餐饮业社会责任大会”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协办。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在致辞中表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作为促进中餐全球发展的行业国际组织,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倡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建立ESG体系,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扎实有效地在餐饮业推进以ESG为主要标志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为餐饮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报告》包括了“环境”“社会”“治理”三个议题,涵盖了食物浪费、包装、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消费者需求满足与引导、员工权益保护及关爱、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特殊群体关爱、公益捐助等多个方面。在食物浪费方面,《报告》显示,大型餐馆的餐饮浪费导致的环境足迹更大,而快餐店相对较少。中小微企业占全国总餐饮企业数量的97%,对减少食物浪费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美团青山计划合作开展的“中国餐饮行业减少食物浪费路径量化评估”项目研究显示,收运处理情况发现,餐厅就餐、外卖就餐、食堂就餐、家庭就餐四种场景浪费水平分别为84.6、57.5、60.4、24.6克/人·餐,浪费量在相应场景厨余垃圾产生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0.5%、52.2%、47.2%、27.6%,即厨余垃圾产生量并不等同于食物浪费量,而是远大于食物浪费量。
在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方面,《报告》显示,根据线下调研近10家门店实际经营数据,餐饮门店烹饪及冷藏冷冻食材是门店主要的耗能环节,占总能耗的四到六成。同时,餐馆规模越大,其餐饮浪费的水足迹就越高,大型餐馆餐饮浪费的水足迹为0.32立方米/人·餐,快餐店则仅为0.09立方米/人·餐。
《报告》指出,从各餐饮企业披露的ESG相关信息来看,中国餐饮业的ESG实践主要还集中在公益捐赠、政府和社区活动的参与、对特殊群体的帮扶等方面,但对于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包装物、生物多样性、供应商公平对待、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国内监管近年来主要关注的高盐高油高糖对健康的影响、员工劳动保护等方面关注度不够。
同时,各餐饮企业ESG的信息披露不充分,ESG信息披露质量与国际通用规则和标准、与国际同行业公司以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差距明显,有很大提升空间。《报告》认为,大型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应成为行业ESG转型的领头羊,餐饮行业协会应积极参与构建ESG行业标准,同时,餐饮企业应因地制宜探索ESG实践,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辑 王琳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