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楚天都市报2月3日讯(记者 朱辰千)“看,这是我们的年夜饭备料,牛肉、鸡肉、海带还有萝卜。”2月3日,武汉商学院教师戴涛在南极长城站的厨房操作间里一边准备菜料,一边抽空用手机回答记者的提问。今年,是戴涛第三次前往南极长城站做餐饮服务。
据悉,南极长城站现共有41人,由武汉商学院教师戴涛和优秀毕业生张磊两人担任厨师,他们早早就开始为科考队员准备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过年对咱中国人来说是个大日子,队员们都不能回家,我们只能在年夜饭上下点功夫,慰藉一下大家的思乡之情。”戴涛笑着说。
张磊手拿中国结
除夕前几天,长城站进行了大扫除,挂起了中国结,贴好了大红窗花,年味越来越浓。据了解,南极科考站物资基本上一年才能送一次。临近春节,站上条件有限,肉类以猪肉和鸡肉偏多,青菜难得一见,饮料也只剩下上一次供给留下的存货。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戴涛和张磊只能在制作方法上下功夫。
“常规的就是卤牛肉、卤蹄花、拌海带、拌萝卜,除此以外,我们今年会加大青菜的菜品制作,还会给大家包饺子、做火锅、西式点心等等。”戴涛介绍。
新鲜蔬菜在南极是奢侈品,用队员们的话来说“很少能在餐桌上见到绿叶子”。自2014年武汉商学院教师参与的蔬菜无土培植成功后,南极的餐桌上才可以吃上新鲜蔬菜。“除夕夜我们会准备一道拌青菜。”张磊一边说着,一边去大棚里查看,“条件有限,蔬菜数量并不多,过年我们才敢用大葱、蔬菜给队员们改善伙食。”
张磊在俄罗斯站
包饺子是南极科考站春节历来的常规活动,不过今年却玩出了新花样。“除了鸡肉馅、牛肉馅的饺子以外,我们还准备了特别馅料。”张磊说,“芥末馅和辣椒面馅的饺子,是特别为幸运儿准备的。”队员们会在大年夜一起围炉包饺子,吃到特别馅儿的幸运队员会得到一份小礼物。
此外,戴涛和张磊还准备了火锅,汤底为白汤,鸡肉、牛肉、土豆、洋葱等一齐下锅,辅之白汤做底,浓郁滋补的汤头把菜品翻滚的有滋有味儿。“都是普通菜,就为图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兆头。”戴涛说。
作为长城站的厨师,戴涛和张磊为队员们的一日三餐忙得团团转。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早餐,晚上9点才能整理完操作间离开。由于能源有限,蒸箱、烤箱、电池灶等不能同时用,做一餐饭花费的时间是平时的两倍。“每顿饭都是赶趟儿的,早饭一完毕我们马上就得准备午饭,都不敢喘口气儿。”
张磊在马什尔基站
队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都不一样。为了让他们吃到可口的饭菜,戴涛和张磊只能想尽办法变着花样做。“比如,鸡肉这一材料,我们会用蒸、煮、煎、炸、炖、烧、溜、烤等各种技法轮着做一遍,确保菜品在口味上的变化。”采访时,张磊正好准备完早饭,“今天早上有杂酱面、玉米稀饭、馒头、肉包、披萨、煎饼、蒸饺、茶叶蛋,用了两个半小时才做完。”据张磊介绍,尽可能变着花样做菜,是希望让每个队员都能有7种以上的不同选择。
准备食材
“这里的生活简单忙碌,没有外人想象中的丰富多彩。”戴涛说道。长城站上,科考队员们的娱乐方式大多为羽毛球和兵乓球。长城站被称为“南极地球村”的乔治王岛,岛上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国、韩国、秘鲁、波兰、俄罗斯、乌拉圭等国设立的南极科学考察站。
“肯定想家啦。”工作之余,张磊会出门看看常年白茫茫的大地,偶尔也会去其他基地切磋交流。“这是我在长城站度过的第二个春节,身在海外,我们就是一家人。
北日报讯 (记者龚雪、通讯员马青青)昨悉,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24日在京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荣誉”。
该校从2008年参与中国南极科考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先后派9批16人次前往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辉亚介绍,派人最多的是2008年,共5名师生前往南极“掌管”餐饮,这在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是第一次,此后每年,南极科考都在该校选餐饮管理人员,
据介绍,该校还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成立了南极科考后勤服务厨师培养基地,设计极地营养食谱、建立菜品生产标准。还参与南极无土蔬菜培植,使科考队员吃上南极产的新鲜蔬菜,在南极办起的中国美食节,成为各国科考队的盛事。目前,该校师生已完成南极菜谱编写,将成为南极餐饮的标准教材,学校也成为了国家定点的极地厨师培养基地。
<>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那里很难找到合适的食物,国际社会也不允许人们在南极洲打猎,那世界各国的人在南极洲怎么生存下去呢?这是南极洲工作人员分享的每日食谱,我知道你可能永远也不会用到它,但或许你会感兴趣了解一下。
第一个抵达南极洲南极点的人是挪威人阿蒙森,时间是1911年,斯科特他们分享了1911-1912年抵达南极点的探险者食谱:
分别是饼干1730g、干肉饼2000g、黄油和奶酪450g、糖340g、可可70g
那个年代人们难以承担过多的食物,这就是当年到南极洲被称作冒险的原因。
这是100年后的2012年的食谱:
饼干530g、干肉饼700g、黄油和奶酪700g、糖200g、可可0g、肉和鱼780g、汤40g、稀饭25g、麦片140g、蔬菜120g、巧克力530g、果酱65g、牛奶225g、喝巧克力45g
可以发现食物的分量和种类都大大提升,而之前占很大比例的可可被替换成了巧克力。
难道南极洲和太空中一样只能吃这些像零食一样的食物?当然不是,现代探险人的食物种类可能丰富到你难以想象。
美国考察站食谱:
干肉饼:Pemmican是一种混合了大量脂肪的肉饼,其实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牛肉干,味道并不美味,却是美国考察队的必备粮食。
班诺克:英式烤面包,这是一种老牌南极食物,在1915年英国人就把它带上了南极洲,于是这道美食就在那里流传了下来。
浓汤:Hoosh是将干肉饼,饼干和融化的冰块混合在一起的一种肉汤,如果现在端给你这道菜,你肯定不会接受,但当你真的需要它时,就变得十分美味了。
巧克力:欧洲人从1912年就带着可可上南极,如今当然携带的依然是可可制成的巧克力了。
新鲜水果和蔬菜:曾经吃不到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今都变得可能了,南极洲禁止外来土壤进入,但很多基地采用水培的方式种植新鲜水果和蔬菜。
中国考察队食谱:
五香牛肉和烤牛肉据说是队员们最喜爱的食物,几乎所有中国菜的烹饪手法都能在南极大陆上实现。
新鲜蔬菜:如今中国考察队也采用无土水培,人们可以吃到新鲜的小白菜、青椒、西红柿、香菜等多种蔬菜,果然还是有香菜。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地人到南极旅行,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因为人们在南极做饭的行为而破坏南极生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