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琳琅满目的奶茶店中
港式茶饮店占据着一席地位
它们不加珍珠、芋圆、蒟蒻等配料
只用简单的茶和奶就能俘获大家的胃口
近日小编在湾悦城发现了一家新开的港茶店
初看名字还以为是家甜甜的店
然而"走甜"在粤语是不加糖的意思
这里的老板热爱港茶又不喜甜
所做的东西连小朋友都可以放心的吃~
它就是
走甜METRIO
坊间流传着“一杯奶茶=13块方糖”,因此小编每次去奶茶店都要半糖,这样负罪感会少一点,在走甜最甜也就是半糖了,正适合走养生系的居居女孩们!
坊间流传着“一杯奶茶=13块方糖”,因此小编每次去奶茶店都要半糖,这样负罪感会少一点,在走甜最甜也就是半糖了,正适合走养生系的居居女孩们!
港茶知多少|港式饮品篇
Q1:红茶+黑白淡奶=?
作为港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纵享丝滑的丝袜奶茶
淳淳的奶香配上浓浓的茶香
先苦后甜层层递进
要做出这么一杯要近3个小时
可是很费工的呢~
接下来小编就给你们一一讲解
▼▼▼
① 倒入锡兰红茶粉,煮茶
② 待沸腾后,开始港式奶茶这似杂技般的独有的拉茶工艺 ~为的是保证奶茶中保留茶叶的浓厚。
③ 挤茶;拉茶+挤茶一次后,需要再循环两次这个步骤,前后大概40分钟才能完成,所以丝袜奶茶的制作是繁琐又费力的。
④调茶;调茶倒入的精准黄金配比是经过多次尝试、调整而成的自家配方。
⑤步骤到此还没结束哦,调完的奶茶还得冰镇两小时,这样才能产生更加浓香幼滑的口感。
Q2:柠檬+红茶+冰=?
清爽的柠茶
作为口渴解腻的不二之选
入口后完全不会觉得酸涩
只有满满的清香与芬芳~
一颗柠檬切出11片
而每一杯都有3片
emm…算一下
一杯就有将近1/3颗柠檬~
三片柠檬、一些冰、一份茶
转眼间就变出了一杯冻柠茶
每次饱餐之后就想来一杯解腻~
Q3:咖啡+奶茶=?
咖啡与奶茶各半的鸳鸯奶茶
一点咖啡香一些奶茶味
爱喝咖啡和奶茶的小编
平时最纠结的就是到底喝奶茶还是咖啡~
这下好了不用在考虑那么久了
现磨的咖啡从咖啡机里缓缓流出
充满了诱人的香气
要做出一杯鸳鸯
可以说是一道逻辑题
小编已经帮你们理顺了~
Q4:炼乳+红茶=?
“茶走”光看名字还真不知是什么呢
尝了一口才知道
甜甜的炼奶味与茶结合
颜色上与丝袜奶茶没什么区别
但只要尝一口就能知道谁是谁了!
港茶知多少|港式小食篇
Q6:港茶的好搭档是?
鸡蛋仔作为港式小食中的头号人物
当然是不能错过的
况且还是“海苔肉松鸡蛋仔”
原本黄澄澄的外观上出现了不安分的小黑丝
一口咬下海苔肉松鸡蛋香在口中释放
走!跟着小编来看看这个鸡蛋仔的成型过程吧~
???
step1:淋上搅拌了10分钟的鸡蛋仔液
step2:撒上满满的肉松和海苔
step3:左右晃一晃让蛋液雨露均沾
step4:静候三分钟掀开盖子出炉了
这不仅能吃
小姐姐还即兴表演了一段东北二人转~
称霸全场就靠它了!
Q7:咖喱鱼蛋的升级版是?
咖喱四宝让小伙伴们
一次能吃到四种不同的食物
鱼蛋、鱼豆腐、芝士鳕鱼、炭烧芝士流心
小编每吃一口都有全新的感受
作为咖喱四宝的灵魂所在
咖喱酱可是老板亲自研发的
不是日式也不是印式
而是偏粤式口味
不吃辣的小朋友也可以接受呢~
看看小姐姐们一个为了抢夺一个为了守护
而呈现的这一大戏
今年的最佳女主们就是她们了!
Q8:超有料的港式小食是?
不论是茶餐厅还是茶饮店
菠萝油都是必点的之一
软脆的包身配上浓厚的牛油香
冰火两重天的感受让吃货们欲罢不能
Q9:能吃的脆脆的猪是?
脆脆猪打开了菠萝油的新吃法
放在烤箱里滋滋作响的表皮看上去就十分入味
甜甜的炼奶淋在上面
一口咬下去治愈身心
小小的档口忙忙碌碌
不足15坪的档口
以绿色与白色味主色调显得简约清新
店员小哥哥小姐姐们各司其职
一派忙碌的景象~
喜欢港茶又养生的小宝宝们
平时受够了那些齁甜齁甜的奶茶
是时候来点不一样的了
走甜 METRIO
活动门店
湾悦城店:
地址:五缘湾道日圆二里1号建发湾悦城3楼(趣我运动馆旁)
电话:18695629049
人均:15-20元
营业时间:10:00-22:00
>港兰芳园茶餐厅总店内部。 新华社记者 李 钢摄
香港茶饮多样,各适其宜,这与当地社会的文化多元和包容相关,与当地生活的不同人群以及历史呼应。有报道说,香港人平均日饮奶茶超过200万杯。其中港式奶茶最具本地特色,其制作技艺2017年列入香港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港式奶茶以茶袋冲制为特色,用红茶加淡奶冲调出香浓滑润的饮品。以经典港式奶茶闻名的兰芳园,创始人林木河1952年推出“八手撞茶法”,至今仍坚持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茶餐厅总店仍在中环旧址,大排档老门面向街张贴着名人到店的照片。午餐高峰满座时可以服务40多人,门外时见排队轮候的客人。
兰芳园目前的奶茶配方沿用了20多年,为第二代店主林俊忠开发。他平日在店里柜台收银,从前做服务员时也会帮忙冲调奶茶,手艺是父亲所教。店里要求冲调师严遵八手撞茶法。调一壶茶大概半小时,分约10杯奉客,顾客自己来决定是否加糖。
林俊忠68岁,几乎与兰芳园同龄。他说,顾客最初都是街坊,渐渐地,每天下午茶时间,较多干体力活儿的工人过来。后来中环发展,有了很多写字楼上班的顾客;近年又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享受奶茶美味。
上世纪50年代,香港亟待发展,为基层民生计的大排档食肆应时而生。兰芳园店铺的老样子虽然一直没变,但经营情况折射了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港式奶茶体现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也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和饮食习惯。香港邮政今年7月发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特别邮票,邮票展示了调配茶叶、煲茶、撞茶、撞奶等制作步骤,生动反映香港的奶茶文化。
港式奶茶久经积淀成为地方传统,如今在香港的传统英式下午茶多见于酒店,有的以创意甜点招徕,有的恪守自家规矩:现场奏乐,裤不及膝、穿运动服或拖鞋不得入座,以及提供英式小食与东南亚点心。
香港是国际都市,族裔多样,从而有了多般茶饮,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各得其乐。港九楼林里的日式茶舍,有的只奉日产茶;中环的印度菜馆,则会标榜地道的印度香料奶茶,煮上肉桂、豆蔻等原料,香气扑鼻,热气腾腾。
有些老字号茶行上世纪30年代起在上环立足,迄今传承着内地选茶、香港焙制的老商标产品。卖铁罗汉茶的掌柜会一边忙着手工包装,一边招呼客人。卖铁观音茶几十年的老店员说,买家有追随长辈饮茶习惯的年轻人,也有从内地订货的回头客。在那里品茗,不以食佐茶,不以茶佐餐,齿颊生香的回甘中,也品茶水的纯粹。
香港诸般茶饮还常与吃相连,深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地气。粤语地区的传统,饮茶便是上茶楼喝茶吃点心,11点前的早餐即称早茶。
在位于罗桂祥茶艺馆内的乐茶轩,早茶、下午茶皆有形形色色的来客。素点清淡,餐桌上小茶台、紫砂壶和盖碗之设,也宜从容品茗,并供自斟之乐。茶艺馆是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的增建新翼。文物馆以图文陈设浅说中国古代煮、点、泡等备茶方式,并定期举办免费品茗活动推广中国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茶具文物馆一级助理馆长林雪虹介绍,文物馆其后即准备相关讲座。今年8月文物馆推出“文人文玩——中国文人用具与茶生活”展览,诸多明清物件展品呈现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林雪虹认为,中国茶文化深厚,精髓首要在于传承与交流,茶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它融于生活,承载着文化传统,蕴含着人生百味”。
茶具文物馆地处香港公园,楼前庭圃栽有来自内地的龙井、普洱等茶株,周围草木繁茂,根脉相连。圃中石碑铭题“和衷共济,存异求同”,是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笔墨。
香港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于2008年创办,翌年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首届香港国际茶展。会长杨孙西介绍,协会与茶展的创立,都是为了借香港地利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行走需人扶助而仍亲到茶展。他言及港式奶茶所承的文化交融,更希望中国茶文化体现国家软实力,沿“一带一路”走向更远。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曲俊雅、王茜、张雅诗)
华社香港9月24日电题:多元香港的多样茶饮
新华社记者曲俊雅、王茜、张雅诗
香港茶饮多样,各适其宜,这与当地社会的文化多元和包容相关,与当地生活的不同人群以及历史呼应。
有报道说,香港人平均日饮奶茶超过200万杯。其中港式奶茶最具本地特色,其制作技艺2017年列入香港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奶茶茶事
港式奶茶以茶袋冲制为特色,用红茶加淡奶冲调出香浓滑润的饮品。在制作中滤茶布袋日久染色,仿若丝袜,遂有“丝袜奶茶”之称。
以经典港式奶茶闻名的兰芳园,创始人林木河1952年推出“八手撞茶法”,至今仍坚持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茶餐厅总店仍在中环旧址,大排档老门面向街张贴着名人到店的照片。午餐高峰满座时可以服务40多人,门外时见排队轮候的客人。
香港兰芳园茶餐厅总店内部(2023年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兰芳园目前的奶茶配方沿用了20多年,是斯里兰卡红茶等几种红茶拼配加上植脂奶,为第二代店主林俊忠开发。秘方试验时曾邀顾客品评,他说:“决定用植脂奶,就是为了好喝。”
林俊忠平日在店里柜台收银,从前他做服务员时也会帮忙冲调奶茶,手艺是父亲所教。店里要求冲调师严遵八手撞茶法。调一壶茶大概半小时,分约10杯奉客,顾客自己来决定是否加糖。
林俊忠68岁,几乎与兰芳园同龄。他说,顾客最初都是街坊,渐渐地,每天下午茶时间,较多干体力活儿的工人过来。后来中环发展,有了很多写字楼上班的顾客;近年又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享受奶茶美味。
上世纪50年代,香港亟待发展,为基层民生计的大排档食肆应时而生。兰芳园店铺的老样子虽然一直没变,但经营情况折射了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港式奶茶体现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也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和饮食习惯。香港邮政今年7月发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特别邮票,邮票展示了调配茶叶、煲茶、撞茶、撞奶等制作步骤,生动反映香港的奶茶文化。
港式奶茶由英式奶茶演变而来。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主席黄家和介绍说,主打奶茶的下午三点一刻茶歇“三点三”,也是受到英式下午茶的影响。不过,其普遍流行始于搬运、建筑等行业户外工人,后来逐渐在大众中普及。
为推广港式奶茶文化和交流技艺,香港咖啡红茶协会2009年创办金茶王比赛,2019年增办粤港澳大湾区赛事。今年香港区决赛8月在香港国际茶展上举行。
香港街头茶亭的奶茶不乏新品种,各家茶单上也多有绿茶、乌龙茶等茶饮和花果饮品,冲调有机器提速,紧跟大都市现代生活快节奏的脚步与健康潮流。
各得其乐
港式奶茶久经积淀成为地方传统,如今在香港的传统英式下午茶多见于酒店,有的以创意甜点招徕,有的恪守自家规矩:现场奏乐,裤不及膝、穿运动服或拖鞋不得入座,以及提供英式小食与东南亚点心。
在香港茶具文物馆“文人文玩——中国文人用具与茶生活”展览上展出的茶壶(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香港是国际都市,族裔多样,从而有了多般茶饮,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各得其乐。港九楼林里的日式茶舍,有的只奉日产茶;中环的印度菜馆,则会标榜地道的印度香料奶茶,煮上肉桂、豆蔻等原料,香气扑鼻,热气腾腾。
有些老字号茶行上世纪30年代起在上环立足,迄今传承着内地选茶、香港焙制的老商标产品。卖铁罗汉茶的掌柜会一边忙着手工包装,一边招呼客人。卖铁观音茶几十年的老店员说,买家有追随长辈饮茶习惯的年轻人,也有从内地订货的回头客。在那里品茗,不以食佐茶,不以茶佐餐,齿颊生香的回甘中,也品茶水的纯粹。
香港曾为清代重要茶叶集散地,这促进了居民饮茶习惯的养成。香港气候湿热,传自广东的保健凉茶久行其道,实为可食用的中药材制作。目前,香港年人均茶消费量居世界前列,是内地茶的一大市场。
茶和天下
香港诸般茶饮常与吃相连,深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地气。粤语地区的传统,饮茶便是上茶楼喝茶吃点心,11点前的早餐即称早茶。
在位于罗桂祥茶艺馆内的乐茶轩,早茶、下午茶皆有形形色色的来客。素点清淡,餐桌上小茶台、紫砂壶和盖碗之设,也宜从容品茗,并供自斟之乐。
茶艺馆是香港艺术馆分馆茶具文物馆的增建新翼。文物馆以图文陈设浅说中国古代煮、点、泡等备茶方式,并定期举办免费品茗活动推广中国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茶具文物馆一级助理馆长林雪虹介绍,文物馆其后即准备相关讲座。今年8月文物馆推出“文人文玩——中国文人用具与茶生活”展览,诸多明清物件展品呈现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林雪虹认为,中国茶文化深厚,精髓首要在于传承与交流,茶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它融于生活,承载着文化传统,蕴含着人生百味。”
茶具文物馆地处香港公园,楼前庭圃栽有来自内地的龙井、普洱等茶株,周围草木繁茂,根脉相连。圃中石碑铭题“和衷共济,存异求同”,是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笔墨。
香港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杨孙西(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香港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于2008年创办,翌年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首届香港国际茶展。会长杨孙西介绍说,协会与茶展的创立,都是为了借香港地利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行走需人扶助而仍亲到茶展。他言及港式奶茶所承的文化交融,更希望中国茶文化体现国家软实力,沿“一带一路”走向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