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这杯牙膏味奶茶,一周都不用刷牙了!”
这个夏天,茶饮圈又多了一个新爆款——“薄荷奶绿”。
因为奇特的口感,益禾堂新品被不少网友调侃为“牙膏奶绿”、“绿箭奶绿”,官方索性和六必治、绿箭来了一波搞怪联名,斩获了一大波好感。
在如今高手如林的茶饮圈,推一款有记忆点的产品变得越来越难,从薄荷奶绿的出圈,我们能学到什么?
抖音首播卖出60万杯
“薄荷奶绿”最近让人上头
最近,益禾堂新品“薄荷奶绿”成了新晋顶流,500ml,售价9元/杯,清新高颜值奶绿色很适合夏天。
配料也不复杂,用香气较淡的茉莉绿茶和乳制品做茶底,平衡薄荷本身强劲的清凉感,让口感更加丰富、柔和。
但饮品中的薄荷风味类似牙膏,在社交平台引了一波热潮。
奶茶女孩对薄荷奶绿的评价两极分化:一边是尝鲜之后大呼yyds,越喝越上瘾;另一边是调侃“喝完牙膏奶茶,一周都不用刷牙”。
我赶紧去买了一杯试了试:入口有淡淡薄荷味,确实有点像牙膏,再喝清凉感十足,让人想起小时候吃的薄荷奶糖,嘴巴里仿佛开了空调。
身边的小伙伴们都觉得,“薄荷奶绿”太适合当螺蛳粉、火锅的搭配饮品了,饭后都不用吃清凉糖。
品牌方也没有闲着,益禾堂利用薄荷奶绿的这些特性,在高热度期间,自己玩起了梗。
先是与六必治牙膏进行联动,推出限定联名杯套,发布郑重申明:“本产品绝不使用六必治牙膏。”
最近又与绿箭联名,买薄荷奶绿就送绿箭和限定杯套,将不正经进行到底。
这波操作也收获了很好的效果,益禾堂相关责人刘梦漪告诉我,薄荷奶绿在益禾堂品牌抖音首播中卖出了60万杯,最高单店一天卖出800+杯,现在每天的出杯量还稳定在前三名。
茶
01
奶茶是一种流行的饮品,主要由茶、奶和糖组成。根据口味和配料的不同,奶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珍珠奶茶、椰果奶茶、布丁奶茶等。
< class="pgc-img">>02
其中,珍珠奶茶是最为经典的一种,茶香浓郁,口感Q弹的珍珠搭配香滑的奶茶,让人回味无穷。椰果奶茶则是在奶茶中加入椰果和冰块,口感清新,适合夏季饮用。布丁奶茶则是以布丁为主要配料,奶茶中带有布丁的滑嫩口感,十分美味。
< class="pgc-img">>03
无论是哪种奶茶,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18大促、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然而在8月7日,美团日订单突破9000万,这一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真的应该为这一盛况喝彩吗?下面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思这场疯狂的消费热潮。
当我们忙着庆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流行趋势时,是否想过这样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潜在的问题?8月7日,美团日的订单数轻松突破9000万,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短暂的欢愉背后却蕴藏着值得我们深思的真相:如此高的销量究竟是好事,还是商业狂热的另一种表现?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这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概念。它听上去无比美好,仿佛是一种享受生活的小确幸。然而,这种消费热点的背后却可能是商家们利用消费者心理的商业炒作。以“第一杯奶茶”作为借口,吸引大家争相下单,难道不是一种营销手段的极致体现吗?
别忘了,618、双十一等大型促销活动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中的真实消费动机却常常被忽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商家们不断推出新鲜玩法,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究竟获得了多少实惠?最终带来的,不过是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和攀比心态。
更何况,这一切的“盛况”背后又是谁在辛苦付出呢?骑手们在天气酷热的情况下依然风驰电掣地送餐,有些甚至为了赶时间而冒着安全隐患,不得不在城市的街头穿梭。他们心中能否体会到这种狂热带来的真正快乐?如果生意每天都是这样,该多好?可实际上,他们或许只是在为了微薄的收入而孤独地奔波。
另外,订单数量的激增并不代表商家的利润也在同步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原本的高利润被稀释得所剩无几。在这种疯狂的“打折季”,不少小型商家甚至会因此面临亏损的风险。试想一下,为了跟上潮流,他们可能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如此一来,消费者所享受的优惠背后,商家的生存却变得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追逐这些促销活动时,也许会忽略最基本的理性消费。为了迎合潮流而购买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商品,最终可能导致的是一种“消费后悔症”。而这种消费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滋生出更多的焦虑与压力。
再者,面对如此疯狂的消费行为,不禁让人思考:这些数字背后,真正的赢家是谁?一定程度上,那些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的巨头们,无疑是在操控着市场,正如赛跑中的乌龟与兔子,最后结果可能并非如何拼尽全力,而是看谁更会玩弄规则。
而且,在这背后,我们不得不提及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增加的外卖、快递包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的缺失,未来的我们是否还能找到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8月7日的美团日订单突破9000万确实展现了消费的活跃,但这并不是我们该沾沾自喜的理由。理智消费、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才是我们在这场商业狂欢中应有的态度。
在这一轮的消费热潮中,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不再盲目追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而是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质消费。如此一来,或许我们才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平静与满足。
结尾,期待每个消费者都能成为理性的买家,商家也能用心经营,而不是为了短暂的销量而迷失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找到真正的价值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