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煎炸用油不合格,重庆巴南区花房村火锅万达店被通报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炸用油不合格,重庆巴南区花房村火锅万达店被通报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1日发布关于5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

炸用油不合格,重庆巴南区花房村火锅万达店被通报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1日发布关于5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 (2023年第29号)。风险控制完成情况通告如下:

一、巴南区董颖水果店经营的桑葚

(一)监管部门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该批次桑葚已销售完毕。

(二)经营企业控制不合格食品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当事人主动落实召回措施,但该批次桑葚已销售完毕,且已过保质期,无法召回该批次不合格食品。

(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进行自查整改,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二、巴南区花房村火锅万达店使用的煎炸过程用油

(一)监管部门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该批次煎炸过程用油均已回收。

(二)经营企业控制不合格食品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当事人主动落实召回措施,该批次煎炸过程用油已被废弃回收,不涉及召回。

(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进行自查整改,加强管理,增加煎炸过程用油更换频率。

三、巴南区雄德餐饮店经营的鸭肠

(一)监管部门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该批次鸭肠均已销售完毕。

(二)经营企业控制不合格食品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当事人主动落实召回措施,但该批次的鸭肠均已销售完毕,故未召回到该批次不合格食品。

(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进行自查整改,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四、巴南区溢森果水果店经营的桑葚

(一)监管部门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该批次桑葚已销售完毕。

(二)经营企业控制不合格食品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当事人主动落实召回措施,但该批次桑葚已销售完毕,且已过保质期,无法召回该批次不合格食品。

(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进行自查整改,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五、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巴南区万达分公司经营的泥鳅

(一)监管部门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依法送达不合格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该批次泥鳅均已销售完毕。

(二)经营企业控制不合格食品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当事人主动落实召回措施,该批次泥鳅已销售完毕,但该批次泥鳅无消费者来退货,故未召回到该批次不合格食品。

(三)其他风险控制措施。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进行自查整改,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六、广大消费者如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市场监管部门12315热线电话投诉举报。

潇湘晨报综合

1


谁心里有鬼,谁最害怕3·15晚会。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3月15日,都是一次商业大考、事关企业生死焦虑。


心里有鬼的企业们害怕被点名、害怕点名后的全网拷问与股价暴跌,也害怕消费维权的负面消息扑面而来......


2021年,全网“消费维权”信息量共计1850.3万条。虽然与2020年同比,下降了13.3%,但,今年的3·15,却出现了与以往稍显不同的维权焦点。


< class="pgc-img">


从瘦肉精羊、个人简历泄露、老人手机陷阱、人脸数据被“偷”,到APP乱象整治、过度搜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水军刷单炒信、价格欺诈、快递服务侵权......


< class="pgc-img">


维权关注范围正在扩大,同时,也证明新问题频发。


新消费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引发了新型消费纠纷,综合主管部门通报、全网舆情、投诉平台数据,黑猫投诉发布2021年十大消费乱象: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问题、考证培训“包过”承诺暗藏陷阱、医美机构资质存疑、盲盒消费套路重重、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接连曝光引发大众担忧、保险公司捆绑销售套路消费者、宠物消费标准缺失良莠不齐、种草笔记虚假营销误导消费选择,以及未成年人被诱导过度消费。


< class="pgc-img">


在这之中,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网信办已拟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


维权不止3·15,防止网络欺凌也不应止于未成年人,每一个网民都有不被网络暴力、消费欺诈伤害的权利,网络保护、消费条例应该惠及每一个网民。


所以,一切与“黑产构陷、流氓诈骗”有关的商业行为,都应该被核实、点名、处理、公示。


屡教不改者,应该从重处罚!


02


谁屡教不改?一个典型企业是奇虎360。


自从2005年创立以来,无论是浏览器、杀毒软件,还是金融信贷产品,奇虎360的负面舆情都尤其突出。


据工信部3月14日消息,关于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回头看”发现问题的通报的第二批中,360被指仍然存在问题。


< class="pgc-img">


在以往的3·15消费者维权日,消费者投诉奇虎360的名目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弹窗推送、借条骚扰式营销、盗取用户隐私信息、医药广告造假等。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2022年,360已经连续多年在315期间被曝出各种问题。


< class="pgc-img">


这已经不是屡教不改,而是死性不改。


红衣教主周鸿祎多家上市公司在手,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但受众群体对360的吐槽愈演愈烈,则证明这家上市公司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上存在极大的问题。

不仅如此,周鸿祎先生作为第一大股东,掌舵的花房集团旗下的花椒直播,在315投诉平台上,更是被曝出欺诈营销。


相关投诉数不胜数,以各种形式诱骗消费者,充值花椒平台的虚拟货币,巧设名目,不计其数。

< class="pgc-img">

你看这一条,消费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计划购买一场演出的门票,在付款后发现被截胡,这笔299元的订单,被充值到了北京密境和风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花椒所属的花房集团子公司。


事情败露后,客服竟然以“卡单”为由,拒不退款。


还有更大金额的诈骗,出现了团伙作案。

< class="pgc-img">


还是在某二手平台上,用户出售一套衣服,有所谓的买家咨询后,声称无法付款,随即要求用户扫描二维码,咨询客服,然后跳转的客服说需要2000元的签约费用,第一次签约预付999元。


结果付款成功后,这位客服人员开始人间蒸发,用户发现这笔钱同样转账到北京密境和风科技,当用户联系到花椒客服后,客服表示账户已冻结,就是不返款。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安排周密,偏门生意已经做成生态了。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花椒有关的投诉关键词,是“自动扣款”、“盗刷”,消费者被欺诈的金额,有3980元,甚至有5000元......这些已经不能靠全社会谴责、舆论压制,而是急需公检法介入。


在花椒以及六间房平台上,见不得光的灰色营销随处可见,在花椒APP首页主推的消息上,在直播打赏“一元撩”的引导语里,甚至在六间房午夜的直播间,你能看到各种不堪入目的低俗声色影像,白天疯狂试探,夜里肆无忌惮。


再看有关媒体曝出的消息,花房集团包括六间房和花椒在内,两个平台多次被行政处罚,而受罚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涉黄的直播间低俗表演,有些主播在低俗表演被处罚后,甚至不需要更换账号、修改ID,直接原地复出。


花椒直播劣迹斑斑,六间房平台藏污纳垢。


决不能容许“网络夜总会”为了一己私利,置网络安全和法律红线于不顾。


03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花房集团这样一家恶评不断,以直播打赏为生的企业,其核心成员竟然在某分会担任要职。


< class="pgc-img">


请问,直播行业规则的制定权,竟然掌握在一家“劣迹企业”中?


老鼠拿根棒子,就可以装“黑猫警长”?


直播行业本身已经问题频出,已禁不起剧烈的震荡。


3月4日消息,李君代表表示,网络直播乱象频发,包括网络行乞、数据造假、内容低俗等,更令人担忧的是,直播“打赏”机制容易让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建议关闭直播打赏功能。


< class="pgc-img">


非常赞同。


更重要的是,不能再让这样的企业代表,主持直播分会的工作,“软色情”渗透直播电商领域怎么办?如果为了提高业绩,利用权力寻租重组、洗白“涉黄主播”谁负责?

协会的作用是推动行业自律、行业发展,要有可以代表行业方向、高度规范运行的企业引领,不能让劣迹企业抱团“占山为王”。


所有的“网络夜总会”、劣迹直播企业,必须彻底凉凉!

老人卖石榴遭拒”为虚假摆拍视频。

“9岁娃卖石榴”为虚假摆拍视频。

“网红”通过短视频虚假宣传,打着助农、推销“大凉山特产”旗号,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牟取利益,违法犯罪……9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为主要代表团队的“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这是凉山州公安局破获的四川省首例系列“网红经济”乱象专案。会上,凉山州公安局、凉山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凉山州商务局、凉山州委网信办对“网红主播”虚假宣传案及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设计剧本收割流量变现

据凉山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卢晓梅介绍,今年5月,凉山公安机关接州市场监管局通报,发现网红“凉山曲布”“赵灵儿”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虚假宣传,涉案数额巨大,涉嫌犯罪。公安机关接到线索后,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

经昭觉县公安局立案查明:2022年7月,成都小虞助农传媒有限公司(MCN机构,即管理直播的机构)负责人张某进入凉山腹地,物色到个体工商户赵某(女,汉族,27岁)、阿日某某(男,彝族,23岁)等“网红苗子”进行精心孵化。

该公司通过设计剧本、话术,专门挑选当地无人居住的生产用房、破壁残垣作为直播背景,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偶遇”“蹭饭”“助农”等情节短视频,博取眼球、收割流量,孵化出“凉山曲布”“赵灵儿”等百万粉丝网红账号。

赚取流量后,顺势通过开设网店和直播带货,打着“助农”“优质原生态”等旗号,假冒“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商标,从成都、南京等外地食品公司低价购入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假冒产品被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雇佣水军制造爆款假象

在侦办“凉山曲布”“赵灵儿”案件的同时,今年6月,凉山公安机关在工作中还发现,网红“凉山孟阳”“凉山阿泽”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虚假宣传,涉案数额巨大,涉嫌犯罪。

经昭觉县公安局立案查明:2020年以来,成都澳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MCN机构)负责人唐某以剧本、摆拍等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孵化百万粉丝“网红”阿西某某(凉山孟阳,女,彝族,21岁)和阿的某某(凉山阿泽,男,彝族,21岁)。

2021年3月以来,该团伙从成都、昆明等地低价购入雪燕、红花、贝母、羊肚菌等农产品,打着“凉山土特产”“助农”“原生态”等旗号,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其间,唐某伙同李某、郭某等人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间制造爆款、抢单的假象,诱导消费者购买,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卢晓梅表示,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组织严密,迷惑性强,涉案地广,形成了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中端剧本拍摄、电商运营,末端农产品供应、流量变现的制假售假灰色产业链。

抓获涉案网红主播11人

卢晓梅介绍,截至目前,该系列案件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其中涉案网红主播11人),已批准逮捕18人,捣毁MCN机构5个,查封涉案公司14家,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吨,假冒“大凉山土蜂蜜”成品4700余瓶,商品外包装5万余件,生产设备3套,冻结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目前,相关涉案账号已被封禁。卢晓梅介绍,通过侦办该系列案,厘清了网红团队“吸粉-引流-带货-变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凸显了“上游供货商家-包装引流团队-虚假助农主播”的吸粉带货利益链条,总结提炼了一套具有凉山特色的打击类似案件的实战经验。

●真相

卖石榴男孩家没种石榴

以为拍摄者在行善

在“黑牛应季水果”发布的视频中,9岁的“小宝”和奶奶的故事,感动了大量网友,视频评论、转发均上万。

该账号还发布后续,“揭秘”了这条“全网播放3亿作品背后的故事”,称“小宝家的石榴已经全部卖完了”“我每个月会拿500块钱给他们”,得到了网友一致点赞。

9月8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某乡的一个村里,记者见到了“小宝”和他的奶奶起婆婆。

起婆婆介绍说,前几天,她带着“小宝”去卖核桃,有几个年轻人过来问情况,“说看着我们可怜,要帮助我们。”

随后,起婆婆和“小宝”被带到了仁和区大田镇,拍摄了这条广为传播的视频。她证实,她和孙子说的话、做的动作,都是拍摄者教的,视频拍完后收到了200元钱,“后面又来了一次,送了一辆自行车,还有一些衣服、鞋子,又给了3000块钱。”

起婆婆表示,她家缺少劳动力,并没有种植石榴,只有少量的核桃和玉米,她并不知道对方拍视频的目的,以为是在做好事。

石榴被扔情节为摆拍

付费找老人出演

“锋哥在路上”于8月30日发布的一条视频,点赞数达到了13.7万。视频中,一名老人背着背篓,站在一辆皮卡车旁推销石榴,但车内的人却将老人递出的石榴扔到地上,老人捡起石榴后,还向车里的人鞠了一躬。

记者经多方寻找,9月5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找到了“锋哥在路上”视频中的老人。

老人名叫李大富,今年66岁。他表示,视频里面的内容都是“演的”。他回忆,视频大概拍摄于8月底,对方让他背着石榴去找人收购,“石榴都是他们的,那天我没有去摘石榴”。

“开始那天,给我拿了200块钱。”李大富说,之后,拍摄者又在他家的石榴地里拍摄了多条视频,并请他参与了卖货直播,“前后一共给了我1500元钱”。

李大富的儿子李华介绍说,他家种植了20余亩石榴,一年能卖10多万元,“视频里面的内容都是假的”。

李华表示,当时,父亲并不知道对方拍摄视频的目的,现在父亲也很气愤,“这种行为会压低石榴价格,损害我们果农的利益”。

拍摄者请村民当演员

还曾想让老人下跪

在“尔康(水果达人)”视频中,一名大叔带着2名小女孩卖石榴,一句“生活本来就不讲道理”令人很心酸。

9月6日,在凉山州会理市通安镇花房村,记者见到了这名大叔——52岁的村民李金邦。“都是他们教我说的,我家根本没有种石榴。”李金邦表示,前段时间,几名自称收石榴的人找到他,说拍个宣传视频。随后,他和两个女儿被带到新发镇乐寨村,拍摄者让他根据设计好的情节,进行了一段表演。“当时给了我400块钱,他们教我怎么说、怎么做,教了好几遍我才记住。”李金邦回忆,一周之后,拍摄者又把他接到会理去做了一场直播,再给了他400元,“直播时,喊我说是我家的石榴,说是家里还有八九万斤卖不出去。”

在该账号的另外一条视频中,还出现过一名在公路边摆摊卖石榴的老人,他是会理市彰冠镇大发村69岁的周大爷。“他们过来说帮我卖石榴,让我跟着他们说的去做。”周大爷说,对方还曾提出让他下跪,但被他拒绝了。拍摄结束后,对方给了200元。

原以为是做宣传,但当周大爷从邻居手机中看到发出来的视频后,气得直跺脚。

●整治

凉山关停卖惨自媒体106个

针对此类“卖惨带货”现象,今年7月,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布了《关于规范会理石榴营销市场的通告》,明确严禁以“卖惨”“悲情”营销等涉及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方式进行网络营销。

凉山州商务局提供数据显示,2022年,凉山州实现电商交易额107.37亿元,同比增长6.21%。其中,网络零售额42.78亿元,直播交易额实现5.88亿元。

“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悲情卖惨’营销、虚假宣传等互联网经营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凉山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处理相关类似案件的过程中,凉山州公安局也逐渐厘清了网红团队“吸粉-引流-带货-变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截至目前,凉山州严肃查处通过摆拍发布传播“公益作秀”“扶贫资助”“悲惨生活”等信息,恶意渲染“视觉贫困”博取同情关注“吸粉”,假借利用老年人、残障人士、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开设直播骗取打赏、捐赠等恶意炒作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关停摆拍卖惨自媒体106个,关闭60个涉嫌虚假营销非法牟利违规账号。

今年8月,攀枝花市也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交易经营行为的提示函》,对采用扭曲卖惨式营销,构成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相关违法的行为将依法处置,并督促网络平台对恶意营销账号给予严格惩处。

攀枝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攀枝花市场监管部门正联合公安、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法处置一批违法线索,并向电商平台通达相关“悲情营销”式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的视频,督促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

●延伸案例

南京

主播编故事表演“卖惨”被判欺诈

今年8月8日,南京中院召开发布会,通报了编故事表演“卖惨”的案件。经南京鼓楼法院一审和南京中院二审,最终裁定该主播退一赔三并发布道歉声明,要求相关平台加强审查、完善投诉机制,该案的判决为规范此类网络直播带货划定了红线。

直播间的画面中,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女人缩在一处山洞的角落,她的头几乎埋进膝盖里,一有人靠近就激动地尖叫、反抗。直播间有几千人同时收看,满屏的弹幕都是“她可能怕光”“快打120”“你不要大声说话”等内容。

剧情的核心出现在这里:为筹钱给玲玲治病,主播、大美、鉴宝师齐聚直播间,称要回馈粉丝的善意,不接受大家的捐款,但可以将找到的这些宝藏低价出售。

看到这里,一名受害人毫不犹豫地在直播间下单了手链、戒指等19件商品,累计支付5649.9元。

真相被揭穿后,受害人向平台投诉,并告上法院。

最后,法院判决该主播在直播平台发布向受害人的道歉声明,并根据退一赔三原则,支付受害人22599.6元。因没有证据显示该网络营销平台对该主播炮制惨剧、虚构事实欺骗消费者的营销方式知情放纵,且该平台按要求提供了案涉违规直播间销售者的真实信息,故不支持受害人要求该平台共同承担退一赔三的诉讼请求。

山东

女主播卖惨骗粉丝15万获刑3年

2020年,31岁的离异母亲傅某平日里靠摆地摊维持生计。两年前她接触了网络直播,先后在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注册了账号,闲来没事就在直播中聊些家常和情感状况,逐渐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在直播中,傅某常常感叹一个人摆地摊收入微薄,生活不易,加上离异的遭遇,博得了许多粉丝的同情。出租屋里,简陋的居住环境更是让粉丝们同情不已,许多粉丝纷纷在网络平台上为其打赏。随着粉丝打赏的次数越来越多,傅某逐渐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想着讲讲生活不易、感情不顺就能获得打赏,自己的粉丝量又那么多,何不在粉丝身上“大赚一笔”?

在接下来的直播中,傅某打着交流感情、谈恋爱、找对象等幌子,吸引大批粉丝的关注,并添加了其中一些单身男子的微信好友。以交不起房租、没钱买生活用品、摆地摊缺少电子秤、喊话器等各种理由向他们借钱,骗取钱财。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40余名粉丝上当受骗,损失财产近15万元!山东省临沭县法院审理后认为,傅某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傅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律师说法

“卖惨带货”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犯罪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认为,结合相关案例和法律规定,“悲惨营销”“卖惨带货”这种销售行为或手段,如果跨越了相应边界,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犯罪,从而引起实施人因此承担相应责任。

林小明表示,如果“卖惨”具有相应基础事实,实施人将惨况进行扩大或者夸张,那么这种营销行为还属于民事上的欺诈,也就是利用了受众或购买者的同情心进行了相应营销,实施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购买者可以以重大误解或者受到欺诈为由,主张购买合同无效从而要求退款。

如果“卖惨”本身就是虚构的事实,而实施人还加以夸大来欺骗消费者购买水果,同时,该欺诈行为足以导致消费者错误地处分自己的财物,也就是掏钱购买相应水果,所购买水果质量与该水果实际价值或当地行情相差太远,售卖水果金额达到诈骗的刑事立案标准,那么“卖惨”的实施者可能构成违法或犯罪,应根据相应情况受到行政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观点

直播形成完整产业链 平台应加强监管

2021年3月,抖音安全中心发布了《“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称平台已对卖惨带货、编造离奇故事、演戏炒作等行为进行违规处罚,部分主播通过调解感情纠纷、编造离奇剧情、利用同情心等套路,最终目的是为了带货。

“主播通过编造剧情卖惨炒作,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质,涉嫌违法。”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说,有关方面应加大力度整治,净化网络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平台应加大对商品质量、价格的监督,完善消费者评价机制。

专家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宜完善对平台管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如果平台对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需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整合:杨存海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