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的热潮下,微信朋友圈作为现代都市人的主要社交场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营销战场。
如今,发个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吃个饭晒一晒,出去玩儿晒一晒,甚至遛个娃,遛个狗也要晒一晒。在分享经济的热潮下,微信朋友圈作为现代都市人的主要社交场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营销战场。
可以说,一张刷爆朋友圈的有内容的品牌照片,其影响力可能堪比乃至超越一个品牌市场部悉心打造的宣传活动。很多餐饮品牌也将目光从传统的传播渠道转移到了顾客的朋友圈中, 占领顾客朋友圈, 就是拿下品牌推广的制高点。
其实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大多数都是懒的, 懒得思考, 懒得分享。如何让消费者乐于分享, 乐于传播,其实说到底, 就是要给消费者营造更好的体验, 达到“忍不住要晒的”效果。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餐厅如何让就餐的顾客自发的进行朋友圈传播?
01
优惠与让利
有的餐厅为了吸引顾客晒朋友圈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给送小菜、打折等主动让利措施。其实,如果餐厅环境颜值高,菜品够特别,何愁没有食客晒朋友圈呢?
以某烤鱼店为例,为了吸引眼球,品牌打出了“晒朋友圈,即可得到冰粉”的优惠吸引食客。有些餐厅更是要求食客把晒出的信息“保留在朋友圈一小时以上”,即可得到更多的优惠。餐厅为此推出的优惠措施可谓是层出不穷。
如店铺有朋友圈分享有优惠活动的话,以人均朋友圈300好友计,30多个人发朋友圈,就能影响到上万人,会引发更多群体对这家店的兴趣,前来关顾。以前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候,口碑传播非常慢,而互联网时代,口碑性传播就能起到加速加快的作用。
02
环境与氛围
如今的消费者外出就餐,不仅仅是消费食物,更是要消费环境、氛围。如果餐厅的环境、氛围够特别、够吸引,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晒朋友圈,主动帮其宣传。
因此要找到餐厅的品牌调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菜品也必须要配合展现。此外,如果餐厅的装修风格定位于当代简约风格,那么在菜品研发上也会往简约上靠,菜品的装盘思路跟整体的环境氛围也需要互相映衬。
例如北京的局气,以老北京的接地气儿的胡同文化作为装修特色,让整个店里处处散发着老北京味儿。同时,发店内还设置了老北京人家里的摆设,如鸟笼、八仙桌等物品,在配合蜂窝煤、兔爷等形象融入的菜品,让不少食客自主自发地拍照发朋友圈。
03
创意与创新
创意与创新是互为表里,一体两面的,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我们要都有不断的创意与创新意识,敢于想像、敢于创造。任何一个行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创意与创新将会不断被提上日程,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可以融入创意与创新,使得顾客有更好的体验。
例如在北京西单店海底捞,每天都会有四川的变脸演出,当你和朋友聚精会神的在吃着火锅聊着天时,突然音乐响起,变脸的演员出场,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每个餐桌前的顾客都是放下筷子拿起了手机,拍下小视频,上传到朋友圈。这就是餐厅的创意服务,不仅带来了最佳的观赏效果,也让顾客吃的身心愉悦。
04
结语
记得在中国加盟网Newlink在线沙龙公益课堂上,沐山品牌咨询与设计联合创始人“少康爱烧脑”老师曾经在餐饮专场分享会上给我们分享过如何让品牌自传播,他说,当顾客愿意为品牌自发的去推广内容的时候,品牌的广告价值会越来越大,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品牌的资产以及品牌沉淀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用户自传播的滚雪球效应。
我们从品牌自传播的效应中能够看到,在体验经济的当下,平淡无奇的店铺让人感到乏味。而对于阅店无数的“老司机”来说,乏味只会令双脚离店门口渐行渐远。因此,餐厅要让顾客感受到趣味横生的享受时,拍照发朋友圈就是一个不由自主的事情了。
<>< class="pgc-img">>的餐厅不是靠营销,而是自传播!
本文2201字;需6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在消费升级的前提下,餐饮的本质已经变成了流量生意。
一味专注于产品已经不再是餐厅的生存之道。餐厅要做的是从菜品、到营销卖点的打造、到细节、服务的体验,都让顾客觉得“有意思、好玩、有趣”,顾客愿意自发拍照、自动为你做传播。
当餐厅自身具备“话题性”时,几乎不用花钱做广告,顾客都容易想到你、提到你,不知不觉为你做传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传播呢?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 class="pgc-img">▲试问,这两个产品哪个更容易得到曝光率呢?
>直白讲,自传播就是让你的产品自带传播属性,超出顾客的语气,进而吸引顾客主动为你传播,达到最佳曝光率。
怎样让餐厅自带传播属性
1、让产品自带话题属性
商家需要考虑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植入话题,为产品赋予可以谈论的价值。
去年泸州老窖推出了一款香水酒,酒瓶外观设计成香水的模样,更妙的是,这是一款真的香水,可以喷还可以喝,这种看似不搭边的跨界充分调动起了大众的好奇心,话题讨论的热度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升温。
< class="pgc-img">>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来讲,消费者分享的东西往往是他想要炫耀的东西,所以餐厅在选择话题方面应该注意方向,尽量选择那些有意思的同时,又能让消费者感到有优越感的话题。
2、好的摆盘,事半功倍
在这个读图时代,脸就是第一生产力。
一道菜,先用眼睛吃,再用手机吃,最后才是嘴吃,这已经成为消费者用餐常态。当消费者进店消费,你的菜口味一般,摆盘上又没有什么特殊性时,人家凭什么再来你店里?即便吃过之后,也不会有什么深刻印象,下次再吃饭时还会想起你吗?
上菜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兴奋的时刻,那么你的出品能不能激起顾客的兴奋点很重要。对于餐厅来说,只要菜品能够吸引顾客拍照、发微博、发朋友圈,那么,餐厅老板就获得了一次毫不费力的宣传,可以得到更多的潜在客户。
曾四次获得“全球最佳餐厅”称号的Noma餐厅就极其注重摆盘的艺术。他们认为食文化从摆盘开始,生活品味以自然为本。餐厅传递给世人的不仅仅只是舌尖上的诱惑,更是厨师通过食物向客人分享自己想法的艺术。
< class="pgc-img">>餐厅在摆盘时要把餐盘当做画板,精雕细琢的创作艺术料理,利用食材的纹理、颜色、形状、结构,来平衡视觉与味觉。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创造方式,所以餐厅在进行摆盘时,要坚持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3、制造小惊喜引发共享
在用餐时商家如果能够带给顾客惊喜,那么顾客就会在精神上与餐厅形成链接,从而舍不得丢弃。
而制造链接点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服务,也可以是细节。
要说最擅长玩文字游戏的产品,读Sir首先想到的就是桃园眷村的碗底诗。
在这里,你不仅能用豆浆温暖自己的胃,在喝完后,还能发现来自碗底的温情的一击。“我愿意为你,磨尽我一生”,当顾客看见碗底的字时,瞬间心灵也好似得到呵护,下意识地想要掏出手机拍照分享。
< class="pgc-img">>而服务方面的小惊喜自然要提到海底捞了。
过生日时送上蛋糕,顾客爱吃的水果主动给打包带走,甚至贴心地为顾客买药等。如此的出其不意,很难不让顾客惊讶而又心生感动。我们很少看见海底捞为自己打广告,因为顾客的主动分享已经为其带来很好的传播效应。
至于细节方面,除了可以引发顾客“哇”的尖叫,用好了还能大大提升餐馆的逼格。比如,“马旺子*川小馆”就通过一颗朴实无华的真花生,令其成为碗筷的点睛之笔,如此有格调的摆设顾客自然愿意主动分享。
< class="pgc-img">>4、通过营销增强互动
传统餐厅做假日营销,一般就是“送”:情人节送玫瑰,中秋节送月饼……
实话说,这种“送”,很难让顾客觉得“珍惜”,更不觉得好玩。对“80、90后”顾客来讲,真正奏效的营销,不是“送”,而是“玩”。
被网络连接的消费者,越来越像一个具有共同精神追求和普世价值观的立体的“人”,我们需要超越琐碎而狭隘的“营销技术与手艺”,将“交换”与“交易”提升为“互动”。
品牌主需要将用户视作亲密的“队友”,给予他们充分的激励,调动他们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的参与度,并促使他们输出正向评价。
一些嗅觉敏锐的品牌主已经做出大胆的尝试。2016年,75岁的美国巧克力豆品牌M&M’s就曾把巧克力豆常规口味的决定权让渡给用户。他们发起一场投票,让消费者在蜂蜜坚果、咖啡坚果和辣坚果的花生巧克力豆中做出选择,最后咖啡味胜出,成为M&M’s的常规口味。
< class="pgc-img">>但其实,商家在测试阶段时就早已得出咖啡味最受欢迎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M’s只是借这个营销活动与用户一起“玩耍”一番,让用户获得参与感,建立起双向沟通。
小结: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常常自带传播属性。商家利用产品本身的传播属性,引起的人际病毒式传播,取得的效果往往比企业宣传更为直接有效。在新的消费大环境下,餐饮企业需要注意如何激活用户,诱使用户主动为自己传播。
你对餐饮的自传播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作者:谢敏
--------------End---------------
>视频/观察者网 沈雨婷】近日,日本NHK电视台发布了一个模拟病毒传播视频,展示了新冠病毒在餐厅中的传播速度。十名志愿者参与实验,其中一位是“感染者”,他的手上涂了荧光材料,试图模拟新冠病毒是如何在室内传播的。
在场的志愿者一起用餐,半小时过后,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手上的“病毒”不仅沾到了志愿者的嘴边,而且扩散到餐盘桌子杯子上。此外,同桌的其他食客也粘上了不同程度的“病毒”。NHK电视台表示,实验证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病毒可以迅速传播,洗手、戴口罩以及分餐制可以大大降低病毒传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