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企业都做错了的,新品新市场操作要诀!
(没有废话,直接开始)最近与经销商交流时发现,很多经销商对于市场的理解还是很深的,但是往往企业自己不够专业,推广新品新市场时犯了不少错误,导致失败。
具体来说,很多企业在推广新品,开发新市场时会有哪些常见错误?新品新市场到底应该如何操作成功几率会更高?
错误一:新品不敢定价,认为越便宜越好卖。
我接触过很多企业,在推出新品的时候往往对标主流大牌产品,然后在设计价格时考虑自己没有品牌知名度,所以多数会在价格上更低一点。
低价很多时候是新品的原罪,为什么这么说?
1、低价意味着利润不足。利润不足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投入到市场,不管是终端陈列、消费培育、招商推广、动销激励都是不足的,甚至比起大品牌来说还不如,这意味着没上市就已经失败了。
2、低价意味着终端差价不足。终端是十分务实的,加上竞品繁多,没有足够利润就连大品牌都不愿意卖,更不要说你这新品了,新品如果没有终端的推动死亡是可以预见的。
3、低价意味着经销商利润不足。经销商操作一个新品风险还是很大的,在今天这个竞争环境中,经销商每做一个新品都是十分慎重的,如果没有满足其基本利润,要想招到经销商难度是十分高的。
正确的操作要诀是:
1)在包装上与大品牌竞争,尽量做得更有特色、美感;
2)在产品上与大品牌差异化,度数上、香型上要有区别、特点,品质要略胜一筹;
3)价格要高出大品牌一截,高出多少呢?一般建议高出20%-30%;
4)把这些利润充分释放给终端、经销商,多做培育与投入,强化营销层面的竞争,弱化品牌的竞争;
错误二:妄图找一个超级大商,一步到位。
对于新品招商而言,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经销商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增长,甚至引爆,但是妄图找一个超级大商一步到位除了靠运气,其他无异于找死。
大商不是傻子,看上的产品都是有差异化特点、性价比高但是利润还高的产品。
任何一个企业将发展寄希望给经销商都是不靠谱的,每个大商都清楚,所以也不会重视你,更多的时候是一把促销搞死拉到,对于经销商而言,还有点利润呢。
正确的做法是:
1、选择渠道合适的经销商;如果新品主打餐饮+流通,那么寻找有餐饮渠道资源的客户,不管是饮料还是白酒、啤酒都是可以的;
2、降低对经销商的依赖,更多培养自己的团队,专业的团队是我们赢得市场的保障,没有专业的队伍,经销商一眼就能看穿你的水平,忽悠你没商量;
错误三:没有样板市场,没有形成自己的打法。
一个新品一出来就招商是很多企业的搞法,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成本、风险最低,当然失败几率也最高,现在的环境下,这样的新品招商越来越难,成功率越来越低。
一、没有样板就没有招商底气,全靠忽悠。经销商不是傻子,你没有样板就意味着风险倍增,好的经销商几乎不会考虑你,一般的经销商也会邀请首单降低,投入加大,最后一单死经销商也能赚点。
二、没有样板市场及没有自己的打法。市场竞争的残酷很多时候一个市场只给我们一次机会,好不容易招到一个经销商,打法上想当然,很快失败,导致新品直接死亡。
三、没有样板市场就没有快速复制的可能性。不能复制的打法很多市场会让企业开始招商快、接着死得快。
正确的做法是:
1、选择一个样板市场,最好的家门口的一个县级市场就可以;
2、快速在样板市场试错,把所有渠道的正反案例整理成经验;
3、通过在样板市场培养一支自己的专业销售队伍,让团队出去招商更有底气,客户来看更有信心;
错误四:新品产品结构单一或过多,导致无力或者无中心。
很多企业会以一个单品为突破口打市场,有没有问题?过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单品的存活率很低,加上销售人员成本很高,很容易不出成绩导致养不起团队而死。
正确的做法是:
1、选择2-3个产品为一个系列打市场,产品结构上价格要明显区分;
2、选择其中一个为主品,更多覆盖,其他的协助覆盖或者精准营销;
3、不要超过3个产品组合,避免精力不足而拖死;
其他的错误还有,渠道选择错误、新品定位不清晰、产品性价比概念错误、市场推广动作单一、动销策略缺乏、没有品牌运营能力、产品质量有问题等。
欢迎大家具体交流更多细节。
曹庆兵 2021年7月7日
< class="pgc-img">>者:冯瑶
先问一个问题。
你认为可口可乐这款产品,平均在一家小店里面一天能卖多少量?
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只有5瓶左右。
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虽然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精确的数字,但可以按照“费米方法”大概算一算。
太古可口可乐的营收,2021年公布的汽水产品营收168亿,直营网点数保守推算平均数而得。约200多万家,可以算出平均单店单日的营收大概在23元,再根据各地销售政策不同,取一瓶可乐的一个平均进货价,最后算出单店单日大概能卖出12瓶(含可乐在内的各类汽水产品sku总和)。
这个数据是假设所有销售都来自直营网点,考虑到非直营网点,比如大量的餐饮、棋牌、网吧等,这个数字只会更少。
推出这个数据时我也是很震惊,原来,可口可乐如此畅销的单品,差不多一家店一天也就只能卖4、5瓶几瓶的量呀!
< class="pgc-img">>虽然这个算法并不完全严谨,但能作为一个参考信号。
它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款产品或者说一款新品出来,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它的动销?
< class="pgc-img">>本文还是以汽水产品作为案例和切入口,来跟大家聊聊动销的那些事。
最近,我看到不少品牌在推汽水新品。
根据观察,品牌商和经销商的销售团队,都有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新品上市的“焦虑症”。
这个“焦虑症”往往是起源于一款新产品上市面临的一些问题:
如何铺下去?——小店老板怎么不进货了?——小店老板反馈卖不动——团队信心丧失。
对于品牌商来说,新品推广难度大,往往会投入更多的市场费用支持,但这些一般是在营销层面的动作,治标不治本。
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费用不可能无止境的往里投,所以经常看到的情况就是,一款新品能坚持卖到第二年的不多,往往就像一阵风似得消失不见了。
针对这个老生常谈的现象,在整个营销系统里面,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做销售的觉得做产品的不行,做产品的觉得销售不行,等等。
单一维度看,肯定是会有所偏颇的。新品还未上市之前,就不应该只是研发这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公司内部系统的事情。
等到一款产品顺利从公司内部通过,决心全面推向市场的时候,我们的销售部门此时只能向市场找原因了。
那决定动销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按照销售收入=单店销量*网点数的计算方式,有两个关键指标可以关注,一个是单店销量,一个是网点数。
由于单店销量的感知比较直接,我们接收到信号的反馈周期比较短,所以我们的销售团队往往比较容易根据单店销量来做出预判,而对于网点总数容易忽视。
开篇举的可口可乐的例子,其实是一个提醒,试想一下,就连可口可乐这样的畅销单品,平均单店销量也不过4-5瓶,我们其他的产品,尤其是一个新品,对单店销量的要求,是不是过高了?
单店销量的提升,是具有一定的天花板的,而规模化触达网点,天花板相对而言就更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只不过,这个增长要经过漫长的累积和沉淀,需要时间来构筑。而大部分的企业,是没有这个时间成本去等待的。
< class="pgc-img">>所以,为什么一些新消费品牌红得快消失得也很快?不是他们产品不好,而是因为其产品规模化触达的能力还不够,这个能力是需要靠大量金钱和时间来构建的,对一些网红品牌来说,它自身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基础建设,或者,就算拿到了融资,资本也不会给它很多时间。
反观可口可乐也好,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也好,它现有的网点总数哪一个不是从业务员跑店一家家积累起来的呢?在他们还默默无闻的时候,这些基础工作都需要人去做,需要公司长期的投入。
这样形成的护城河,是很难被一个新品轻易打破的。
< class="pgc-img">>好,聊完了影响新品动销的两个关键因素,也分析了行业大佬的护城河所在,接下来聊聊新品动销的有效打法。
在汽水行业,我们看到,从网点总数这个角度,不少汽水品牌已经拉开了新战场。
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这些企业,通过20多年的深度分销模式,已经把产品铺到了城镇乡村,大街小巷的传统夫妻零售店。
在传统大佬的核心传统渠道,新品去进店的时候,成本会相当高,特别是当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想要进场之时,那几乎更是难上加难。
那该怎么办?
最近的新晋品牌,元气森林也好,大窑嘉宾也好,能把体量做到几十亿规模,本质上还是差异化竞争。
元气森林走的是便利店、商超、线上等现代渠道,大窑嘉宾走的是餐饮渠道。
< class="pgc-img">>与其说他们找准了差异化的路径,不如说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条路。
如何大规模进入网点,并且能保持住不被退出?
同样是花钱,在传统渠道,大佬们有先发优势,注定了后来者面对的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而现代渠道和餐饮渠道的机会就像风口一样,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佬们要进来也相当于再创业,需要投入同样的金钱和人力,这对他们而言,成本和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在这个差异化的战场上,你与大佬们的起点是一样的。
而且你还没有什么顾虑,没有增长压力,没有思想包袱,all in就行了。
所以动销的第一步,是给你的产品找到差异化的渠道,并让它出现在这些渠道的货架上。
< class="pgc-img">>铺到网点里面就可以了吗?还不够,动销的第二步,我们还要把这个网点变成有效网点。
什么是有效网点?
就是定期有业务员拜访维护,并且持续能带来订单的网点。
此时,我们上面的计算公式又要多加一个要素:
销售收入=单店销量*网点数*拜访成功率
有效网点对应的就是拜访成功率。
像可口可乐、康师傅、农夫山泉这些大公司,业务员都有几万名,他们每天做的动作在我们行业里面有个词叫终端拜访八步骤,把这一行为转化成标准的操作步骤,可见终端拜访的重要性。
所以,除了要顺利找到并进入一个差异化的网点作为战场,还需要你有足够的团队人员来做这个战场的有效性维护。
那这么多的业务员,该怎么去管理?怎样提高成功率?怎么样提升效率?这考验的就是企业的运营能力了。
拿汽水来说,一家餐饮门店在一个品类里面可能只需要一个品牌就好了,因为它的货架资源有限,所以店老板的选择性很大,让他主动采购你的产品售卖,这个往往不是靠品牌就能打动的。
所以,我们能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业务员去说服他。
这里,业务员的说服过程,是需要我们企业或者经销商深入去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利润有什么优势?包装有什么优势?要不要做促销?要不要做陈列?要不要投陈列的工具?冰箱、货架、柜子等等;要不要在这个店去做一个店招,做一些广告?要不要在这个店里面跟其他的产品做一个联合促销?要不要做一些周边赠品?
这么多的动作,其实很多都牵扯到的是费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方式,没有很好的运营思路,这个事情就不好做成。
< class="pgc-img">>最后,再补充一些动销的实操思路供大家参考。
推新品之时,完全可以参考一下肯德基这样的老牌明星企业的做法。
肯德基在推新的时候,它的设计思路是,从你走到他家门口那一刻,新品会不断出现在你的视线里。门口海报,排队指示牌,餐单,餐桌,所有你经过的地方,都给了新品最佳展示位。
< class="pgc-img">>现在通过数字化私域运营的工具,还有很多线上的引流方式,也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都可以学习。
另外,你还可以学学白酒的做法。
你发现很多餐饮店桌上都摆了两瓶小酒。为什么要在桌上摆两瓶呢?随手就能拿到。
看看大窑、宏宝莱这些汽水品牌就把这一招学得很好,我在吃麻辣烫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顺手就开了一瓶桌上的汽水,这样无意识地购买行为就是场景化打造带来的效果。
你也借用由北欧航空公司前总裁詹·卡尔森提出的MOT(关键时刻)理论,可以围绕场景化动销多下功夫。解释这些动销思路背后的逻辑。
什么是“关键时刻”?
关键时刻是做好体验式营销的关键抓手,这里包括,初次接触时刻,高峰时刻和结束时刻。
如何抓住“关键时刻”?
就是要在真实场景中捕捉“人”的各种来自生理感官、心理方面的情绪、感受,反过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体验设计。
前面举例的肯德基、还有当下比较火的奶茶店,其实都是这一理论深入实践的行家。
从“始于迷惑(吸引)”→“陷入套路(购买)”→“忠于习惯(复购)”→“传于印记(推荐)”四个维度去拆解消费者行为就会发现,在具体的场景下,围绕着消费者的体验来做设计的话,就能有效激发用户使用和消费的欲望。
对应着我们汽水产品动销的实际操作,在一线实战中可能有很多方式可以能去尝试和发掘,以上只是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
关于汽水新品的推广,上一期文章里,是从终端即广告的角度来阐释,这一期,是从动销运营的角度来阐释,这两篇联合在一起看,其实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你的产品即是你的广告,你的出现率决定你的销量。
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对于新品牌而言,也可以总结一句话:运营是过程,品牌是结果。
最后,用一句鸡汤作为结尾吧,就此鼓励那些新品推不动的销售人员,如果你坚信自己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那就勇敢面对市场的挑战吧!
< class="pgc-img">>-END-
PS:2022年5月10日至5月31日,「新经销」将展开「战疫中增长」系列主题直播。将持续邀请营销专家,在战疫中获得胜利甚至巨大胜利的品牌商一线指战员、优秀经销商,在「新经销」视频号直播间中与大家见面,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是如何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他们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借鉴。
5月31日20:00—21:00,「战疫中增长」系列主题直播第七期节目,蝌蝌精选社区零售创始人 李彬,将在直播间讲述:新物种-社区团购便利店,如何做到6个月新增15家门店?敬请关注。
< class="pgc-img">>丨尖刀文案 西塘
夏季是新品爆发的季节,你的新品上市了吗?当你的新品端到顾客面前,能让顾客一眼爱上,吃一口,想一年吗?
很多餐厅推出新品的是这样的:没有预热,没有包装宣传,一道新菜毫无征兆地出现在餐厅,让顾客措手不及。
总说顾客不爱你,你给他爱你的时间和理由了吗?任何新品上市都不是灵机一动的热血之作,否则,等待你的只是冲动的惩罚。
炒一道菜容易,餐厅要盈利,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个人研发一道新菜品,而是让绝大多数顾客对这道菜品产生兴趣。新菜品上市能否火爆?做好下面6个步骤,助推新品变身人气王。
< class="pgc-img">>1.选品:要给顾客新鲜感,且自带话题
选品之前,先要明确新菜品未来的地位。
不能和餐厅明星菜品抢风头,最好是作为特色菜,成为餐厅或者品牌独特的记忆点。新菜品是要给顾客新鲜感,给品牌锦上添花,顾客的食用体验一定不能差。
比如很多餐厅瞄准春天的鲜笋、马兰头、香椿苗等,食材有很强的时令特征,上市自带限时限量的促销属性,会引起消费者一阵热捧。
像喜茶新推出的荔枝饮品,有文化典故做铺垫,荔枝的美味已经是时间验证过的事实,不用多做介绍便能获得粉丝的青睐。
< class="pgc-img">>除了时令原材料,也可以选用普通食材,在口味、做法或者菜品的呈现形式方面做出创新,满足顾客追求新鲜感的心理。不管是什么方式,我们的新菜品一定要有可以被人“议论”的特点。
2.菜品包装:颜值和内涵并重,颜值第一
这里的包装,和娱乐圈捧红明星的原理是一样的。
新菜品一定要有秀色可餐的外表,至于有趣的灵魂,那得顾客吃了才知道。所以图片一定要绝对养颜,原材料或者成品一定要让顾客看了有流口水的冲动。如果第一印象都不突出,顾客凭什么给你机会呢?
文案的作用就像3D打印机,通过给菜品拟定有趣的名字,编写有料的故事,彰显菜品不一样的出身,全方位地塑造菜品的立体形象。为你的菜品打造个人IP,让它成为具备明星潜力的一道菜。
巴奴给熊猫笋这样的描述,“春雷后第一拨鲜笋,鲜甜多汁,大熊猫最爱吃”。顾客不会去追究熊猫到底吃不吃这个笋,但是一定会因为熊猫的可爱气质想去尝试,熊猫就是这个笋最高级别的权威背书,“熊猫笋”从名字开始就成功做到了“傍大款”。
< class="pgc-img">>同时,用文案为顾客打造逼真的消费体验场景,把吃饭的画面、饭菜的色香味搬到顾客面前,狠狠地诱惑、激发他的欲望,新品才有可能被顾客翻牌子。
菜品包装和塑造,是从外观到文化内涵、品牌价值的逐步附加,每一个新品出来,都是品牌强化自己主张的机会。
3.内测:小部分关键的人先吃起来
内测是菜品上市推广之前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餐厅推出新品是出于餐饮老板一个人的想法。
可能是在别家店里品尝到口味不错的菜品,想引进到自家餐厅;也有可能是看到竞争对手的菜品在畅销,很多小餐厅甚至存在盲目追风类的菜品上新。
那么,不管上新的初衷是不是经得起推敲,餐饮老板要对推出的新品有清晰客观的判断。怎么确定菜品的质量是不是过关,菜品能不能吸引到目标顾客群?都要靠小范围的试吃内测活动来获得答案。
除了选择餐厅的目标顾客群体来试吃打磨口味,有条件、有资源的餐厅,找美食界的意见领袖、美食达人、有影响力的美食博主等,他们的反馈信息都要圣旨一样记下来。
< class="pgc-img">>内测主要是三个作用:第一,用一些挑剔的舌尖来给菜品提出优化意见,促进新菜品品质提升;第二,积累话题和素材,为后期宣传传播做好铺垫,这个更重要;第三,得到不同群体关于新菜品的全面反馈,为菜品定价、推广作参考。
4.宣传预热:新菜品要学王熙凤,名声先行
通过上面的内测试吃,把菜品的色香味做到标准化,达到能够稳定出品的要求。之后就可以进行预热宣传,为菜品做一些合理的“炒作”。
宣传一定要和研发菜品一样重视,新菜品才有可能在顾客认知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个阶段,怎么宣传比宣传渠道更重要。新产品以什么形象和顾客见面,第一印象的好坏,都取决于我们对新菜品的介绍。
菜品的介绍离不开文案。在文案的包装下,菜品可以是甜美的、清新的、励志的、霸气的,不管什么风格,都是为了让顾客爱上他。同时,菜品还要保留一定的神秘感,让顾客全面了解之后还抱有好奇。
奈雪的茶推出每一款新品,都像给粉丝介绍一位气质独特的美女。霸气冰淇淋牛油果系列,有一点高冷的神秘感,又处处散发着品牌自身的高级感,产品和品牌的个性完美契合。
< class="pgc-img">>宣传阶段也要对新菜品的口感和味道做足铺垫,提炼出独家自创的标准出品工艺流程才有逼格,配上各位达人的就餐体验,当看完推送信息的人忍不住问“在哪里可以吃到?”的时候,就到了新菜品出场的好时机。
5.全面上市:媒体、店面、
顾客群全方位宣传,增加新菜品曝光机会
上市当天的全方位宣传必不可少,传单广告要当天发,单页海报上菜品信息明确、图片诱人,优惠信息最好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动,想要去占便宜尝鲜。
< class="pgc-img">>这个阶段,餐饮品牌要尽可能多地争取新菜品曝光的机会,给新菜品分更多的流量。这方面西贝是很多品牌学习的榜样,牛大骨上市时营造出浩浩荡荡的感觉,堪比手机圈大牌的新品发布会。
< class="pgc-img">>店面里菜品海报、菜单上菜品文案介绍、桌牌、服务员介绍,都是我们宣传新菜品的嘴巴。
当整个餐厅的所有空间都在展示新菜品的时候,顾客自然会按照餐厅的暗示做出选择。另外,全方位的宣传也有利于给增加顾客的信任感。
6.持续传播:引导顾客讨论传播,占领顾客心智
当有足够多的顾客愿意尝试新品,餐厅才能得到更多的反馈,顾客有好的体验,才能为餐厅带来口碑推荐和回头客。
除了餐厅自己传播,还需要引导顾客一起讨论传播。
不管发朋友圈集赞免费吃、关注公众号得优惠券还是微博、抖音、小红书,如果能在一定范围内带来刷屏式的效果,你的新品上市已经基本成功。星巴克的猫爪杯一经推出便遭疯抢,营销方式值得餐饮人挖掘。
< class="pgc-img">>一旦前面的步骤都顺利完成,再传播就变得毫不费力,新品找到属于自己的顾客群,能够稳定存在。即使是只卖30天的时令菜品,也已经占领顾客心智,到每年的上市季节,自然会来寻找自己钟爱的味道。
定期出新品,是品牌维持新鲜感、增强顾客粘性的有效方法。对于品牌餐饮,每一次出新品都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道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谁都可以出新品,有人只在上菜时下功夫,有人却在上菜之前做足了功夫,这便决定了你的菜品在顾客心智中是昙花一现还是绿树常青。
小结:
新品推出后能不能成为明星,关键取决于你对新品的包装是不是到位,有没有按照打造网红的流程来打造你的新品。
新品上市的每一步都是有备而来,除了把产品本身做到极致,用文案做好包装和宣传介绍,才可能助推你的新品变身人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