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请务必提前半小时出门上班!
因为
江西全省中小学、幼儿园
明天正式开学啦!
上班高峰+开学双重叠加
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
产生较大压力
大江哥在此提醒小伙伴们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最好提前半小时出门
防止路上堵车
这两天
江西天气晴好,气温上升
各地户外活动不断
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
大家一定过了个快乐的元宵节
龙南市杨村镇晴天下的油菜田,分外美丽。(来源:江西气象微博)
今天13时45分
全省平均气温为11.2℃
让人有了春天来临的错觉
但是!
16号开始
江西大部分地区
将再次迎来雨水和降温
大家出门一定要记得
带伞&穿厚点
【赣北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全省部分地区有大雨】全省以多云为主, 明天白天全省自西向东阴天转小雨,明天晚上~19日全省有一次降水、降温天气过程,其中16日晚上~17日赣北、赣中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赣南有小雨;偏北风加大,江湖水面和平原河谷阵风可达6级;过程中赣北、赣中气温下降3~5℃,赣南下降5~7℃;全省受降水影响,容易导致土壤饱和,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防范山体滑坡。赣北局部地区有冰冻,潮湿地面有道路结冰,请注意交通安全。
未来两天内
南昌气温
从11℃跌至5℃
最低温仅有3℃
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21日
九江最低温甚至低至-1℃
20、21日
景德镇最低气温也仅有1℃
江西主要城市和景区七天天气预报
雨天路滑
路上一定要减速慢行
未来几天气温较低
小伙伴们也要注意添衣保暖
出行请带好雨具!
不管上学还是上班
都要记得规划好路线
早点出门错峰出行哦~
明天开始,就真是新的一年了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持续努力,莫负韶华
转自: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综合江西天气、网络等
来源: 大江网
段时间,随着灵台县城区生态健身步道贯通项目渐近收尾,这个备受社会面关注的民生项目也让群众称赞不已。
“小区门前的孙家沟大桥人行道路面以前铺设的是瓷砖,逢下雨下雪,家里老人冬季出行多有不便。现在铺设了这个新的建筑材料,感觉好多了,脚踩上去软软的,很安全。”家住孙家沟居民住宅小区的马小霞告诉记者。在孙家沟大桥生态健身步道(新)改建现场,经风机吹扫清理路面、混合沥青胶水搅拌石子,摊铺、造平、收光、喷涂罩面剂等工序,彩色冷拌沥青与破口碎石完美结合,两条红色冷拌沥青健身步道丝带一般从桥的南端伸展至北端。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灵台县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统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门前巷道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等方式,全面开展群众脚底下的“幸福路”整治提升行动,为2.3万户农户新修282公里进户道路,实现了出行“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同时,结合城区基础设施现状,把“脚底下幸福”全民共建行动由农村入户道路延伸到了城区体育基础设施“末梢”。去年,投资800万元,实施县城区生态健身步道贯通项目,形成3个生态闭环健身圈5.4公里。今年,又计划投资900万元,改建、新建老城、新城生态健身步道3条3.8公里,让城区群众居住更舒适、健身更便利。
在距离县城区不远的中台镇杨村村,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设施蔬菜陆续成熟,村民刘亚莉与其他工友一起忙着采摘分拣,一天一百三十多元的劳动收入顶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也让这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心里底气更足。
“原先的房子临崖,周围山比较高。特别是2021年那次暴雨,山上塌下来的土跟房檐一样高,差点把房子推倒,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起那段时间心里的不踏实劲儿。如今搬到了新房子,居住安全,工作便利,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说起这些年家里的变化,刘亚莉十分感慨。
灵台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而黄土高原又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治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针对地质灾害发生区、隐患区和易发区不同情形,近年来,灵台县抢抓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实施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全县2420户群众圆了“安居”梦,实施了5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减少了灾害风险。
如今,走进刘亚莉的家,新建的房屋里,地板砖干净发亮,电视机、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厨房设施让刘亚莉平时做饭十分方便,生活真就像翻了个天。
距离刘亚莉家驱车不过十分钟,便是中台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城西安置楼)项目建设现场。针对群众多临水临沟居住实际,今年该镇计划对870户2504人全部实施搬迁。在县城西区域布局了四栋新楼房,利用“临近新城区、贴近学校、靠近商业街、接近蔬菜产业园”的地理优势,出台“土地不要钱、证照均齐全、控价三千元”的“政策大礼包”,从根本上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降低了群众入住成本。项目开工总建筑面积26234平方米,可提供四种户型共240套供群众选择。目前施工量已完成建筑结构的70%。
“建成后,不仅改善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全镇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等工作落实,更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柳青介绍说。除外,灵台县在前期调研论证基础上,谋划利用未来一段时期,对县城老城区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部门包抓落实,统筹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道路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老城区防洪排涝能力,用一系列好事、实事让广大群众住的舒心、安心,乐享惬意生活。
通讯员 曹亚鹏
现在我们村大变样了,胡同也修了,广场也有了,吃饭完还能去锻炼身体,村里也干净了,腰包里也比以前鼓了,真没想到能有今天的幸福日子。”每当看到别人羡慕的眼神,曾庆梅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坐落于山东聊城市东阿县铜城街道南部的井杨村,两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产业发展滞后,信访矛盾突出,环境卫生脏乱差,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亟需改善,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如今的井杨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富农产业方兴未艾,一跃成为脱贫攻坚“优等生”,村集体收入逾25万元,15户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奔头,一场井杨“变形记”正如火如荼上演。
从出行难到基础设施完善
“生活用水难,吃水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平时活动场所少”……在实地入户了解贫困户需求后,井杨村党支部书记杨继厚带领村“两委”多方联动衔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集中力量逐一击破难题。
“缺什么就建什么。”井杨村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实施,村主干道铺设沥青路、水泥路,胡同全部硬化完成,村庄道路已基本实现组组通;新修下水道460米,放置垃圾桶30个,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范村庄;对接第一书记,投入2万余元实施现代农业种植项目,每亩免费提供优质小麦种15斤,引进水肥一体化项目,造福150亩蔬菜农田灌溉……沿着主干路驱车前行,整个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看得到的变化,既提靓了村容村貌,也夯实了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路的决心。
从产业落后到齐头并进
基建“一子落”,振兴“开新局”。过去,这是个典型的以农业种植为主、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产业单一,交通、信息闭塞,村集体收益几乎为零,村“两委”积极落地上级帮扶政策,完善基建设施。光伏发电,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7年建设了“晒着太阳”就能挣钱的80KW光伏电站,一年增收10万多元;大棚出租,实现村集体经济“由少变多”,先后建成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发包给大户,种植娃娃菜、豆角,通过承包费用稳定增加收入3万多元。
脱贫道路千万条,稳定就业第一条。面对好评如潮,村“两委”并没有就此放缓脚步,因地制宜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搭上“脱贫快车”。2017年投资70万元建设蔬菜恒温库一处,以加工娃娃菜为主,每天农超对接150箱以上,吸收了10户贫困户进行采摘、包装及销售;2018年与青岛乔瑟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建设50亩草莓采摘基地,发展生态休闲体验农业,打造“井杨草莓”品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巩固了脱贫成效。
昔日曾经拖后腿的小村子,正用乡村振兴的浓墨重彩,描摹出一幅幸福画卷,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庆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