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捞计划推出“红石榴计划”强调多元化布局。
8月2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海底捞,6862.HK)公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期内净利为20.33亿元,同比下滑10%;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38亿元,同比下滑9.7%;核心经营利润达2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
其中,上半年海底捞收入与核心经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财报指出,核心经营利润数据去除了利息及投资收益、税项加计扣除、汇兑损益等非主营业务相关及不可持续项目的影响,主要为核心运营项目的业绩表现。而上半年期内净利下滑,主要由于受到净汇兑损益变动和中国大陆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
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创历史新高,净利同比小幅下滑但仍处历史高位。
过往业绩,来源于wind
截至8月27日收盘,海底捞报12.26港元/股,涨2.85%,年初至今跌11.56%。
海底捞上半年翻台率超4次/天,下半年拓店数量预计将大幅增加
除了营收与核心经营利润双增外,海底捞翻台率时隔多年也取得新突破。
财报显示,海底捞大中华区上半年所有餐厅接待顾客总数超过2亿人次,翻台率达4.2次/天,去年同期为3.3次/天。据记者了解,此次为时隔四年多翻台率再次突破4次/天。上一次为2019年的4.8次/天,彼时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为768家。
此外,上半年顾客人均消费97.4元,去年同期为102.9元,据计算同比下滑5%,主要由于菜品消费结构变化及优惠增加。
当前,海底捞餐厅在中国大陆市场二三线城市的收入分别占比近四成,其中二线城市翻台率最高,达4.3次/天。
门店数量方面,截至上半年底,海底捞在中国共经营1343家餐厅,其中1320家位于内地,23家位于港澳台地区。从门店数量来看,上半年新开11家餐厅,共关闭43家门店,关停了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餐厅,另有部分餐厅因物业调整等其他商业原因停止营业。
整体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192亿元,同比增长5.6%。据餐饮行业第三方辰智大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一二线市场餐饮门店规模仍较大幅度负增长,竞争日趋白热化;下沉市场继续保持了超过8%的小幅上涨。
海底捞于今年3月放开加盟,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此次财报也指出,计划希望通过加盟扩大海底捞拓展覆盖范围,实现门店数量的稳步增长和进入下沉市场。
“为确保整体海底捞餐厅经营效果良好,我们维持谨慎扩张的原则。”海底捞在财报中指出,下半年,将继续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店方式,随着经营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海底捞拓店数量较上半年预计有大幅增加。海底捞会继续加强区域化布局,稳步拓展海底捞餐厅网络,确保每一家新开餐厅都能提供高水准的服务,并达到优秀的盈利水平。
在今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海底捞管理层曾提及,当前开关店已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对于一些经营欠佳的门店,海底捞会及时关店或寻找周边更佳的商圈进行翻店,尽量给股东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开店也还在按照计划稳定推进。
新推“红石榴计划”,计划推动餐饮服务创新开展多元化布局
8月27日,海底捞还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委任霸王茶姬品牌创始人张俊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即日起生效,主要负责监督海底捞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张俊杰已与海底捞订立委任函,自即日起计为期三年,且有权收取120万元年薪。
根据公告,张俊杰原名张军,现年29岁。张俊杰于2017年6月创立霸王茶姬品牌,目前担任Chagee Holdings Limited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餐饮行业拥有超13年运营及管理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继此前的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之后,海底捞在此次半年报中宣布新推出“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推动餐饮服务创新。
此前,海底捞从2021年开始“纠偏”扩张策略,并于同年11月开启“啄木鸟计划”关闭近300家经营不及预期的门店,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还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并恢复大区管理体系等。2022年,随着外部疫情的逐渐好转及内部“啄木鸟计划”取得一定成效,海底捞在当年9月启动“硬骨头”计划,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硬骨头”门店。
在啄木鸟和硬骨头计划的助力下,当前主品牌发展已趋于稳定。为应对市场变化,海底捞在此前点位的基础上作出新一轮战略调整。其实,海底捞其实去年就已动作频频,探索多元化的形态和模式,今年来多个子品牌也开始加速发展。
例如餐饮服务创新方面,财报指出,从去年开始海底捞在全国各地开设多家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拓展了更贴近日常、更高频的餐饮消费形态。
在外卖方面,今年上半年一人食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为公司带来更多营收和利润空间。具体来看,上半年外卖业务收入为5.81亿元,同比增长23.3%,主要由于2023年下半年起公司提供一人食精品快餐,对收入增长有较大贡献。
分业务收入
当前,主品牌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由于翻台率增长,同比增长13.8%,收入占比仍为95%。而在新品牌孵化和创新上,海底捞上半年在营创业项目共5个,类型包括烤肉、火锅、中式快餐等。
澎湃新闻记者从海底捞方面获悉,子品牌方面,目前小嗨火锅在北京、河北、浙江等地开设了门店,门店数量已增加至10家,未来将逐渐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旗下炸鸡品牌小嗨爱炸于今年8月在太原开业,未来两个月还将在天津、石家庄、绍兴等城市拓展。“苗师兄”创立于2021年,自2023年开始逐步开拓更多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目前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5家。
为支持“红石榴计划”的高效实施,海底捞也在计划进行新一轮组织创新。财报指出,由新任首席执行官苟轶群领导创新创业委员会,在集团层面整合资源,领导和推动新品牌及新业务的孵化与发展。同时由高管团队组成“运营五虎将”,从创业机制、产品创新、供应链保障、运营协同、营销支持五大领域聚焦创新创业项目和公司整体发展。
此外,为实现创业品牌的规模化发展和布局,财报还指出,针对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具体需求,公司将综合运用股权激励等举措,以增强员工参与创业创新项目的积极性,鼓励有想法、有能力、有毅力的员工走出舒适区,投身创业项目。
海底捞近年来已多次发出多元化的信号。据记者梳理,今年6月,海底捞时隔两年多迎来新任CEO苟轶群,在其领导下海底捞已设立创业创新委员会及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其中,前者旨在开发新型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引领海底捞未来朝多层级及多品类方向发展。
创新创业方面,海底捞新品类、新业态的持续推进此前也已成为长期计划。据记者此前报道,海底捞管理层在6月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就提出,目前公司内部做了很多新业态和新品牌尝试,会对创新进行弱监管,保证大家的创新有机会落地,虽然各品牌目前体量还较小,但趋势是向好的。也希望未来海底捞的店长可以管理多家不同业态的门店进行资源共享。
不过,从行业来看,新品牌的打造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变化,开启多元成长曲线是否能对业绩产生提升作用,需要时间的检验。能否做好创新,成为遍布全球涵盖多品类的中国餐饮集团,也将成为新任CEO的重任。
在未来展望方面,此次海底捞在半年报中继续提及,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例如餐饮创业品牌的挖掘、餐厅加盟业态的探索等;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
华社贵阳8月28日电 题:贵州:“数实融合”变革悄然兴起
新华社记者刘智强
在贵州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一场“数实融合”的变革正悄然兴起,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筑牢坚实基础。数字技术加速融入贵州的实体经济,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注入强大动能。
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一个传统的草莓种植基地已借助数字技术建起了草莓“植物工厂”。
所谓的草莓“植物工厂”就是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气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保障并精准控制设施内植物的生长,让单位空间产出更大效益。
这个草莓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徐纬说,通过前期实验,他们获取了大量数据,并用智能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解析。目前,公司已掌握了草莓生长、生病等各项数据,且能通过这些数据设置各项参数,精准控制草莓的生长。这样一来,草莓不仅不易生病,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大小、实现标准化。
走进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记者看到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
在中控室,记者看到操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完成投料、配料等工序。公司品控研发总监李运涛介绍,他们建设的智能工厂借助“中央控制系统”让关键工序设备数字化率达100%,也从源头上避免了因人工操作出现的误差,在自动清洗、加料、控压、预警等生产流程上均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
李运涛说,根据公司测算,相较于传统模式,充分融合数字技术的智能工厂实现了产能翻倍,单吨牛奶制造费用下降22%,产品不良率下降20%,劳动生产效率提升22%。
在贵州旅游业,数智创新正引领新风尚。黑夜为幕,灯光为笔,伴随着瀑布的隆隆声响,演绎黄果树瀑布“山海变迁”的灯光秀吸引了不少游客。一名游客告诉记者:“与白天看黄果树瀑布的感受完全不同,夜观瀑布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流光溢彩中看到这片土地悠远的历史。”
“通过高科技的光影变幻,我们将黄果树瀑布与当地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黄果树瀑布夜游项目负责人李新杰说,新业态推出后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景区周边餐饮和住宿提质升级。
在数字化建设的推动下,如今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已建成“一个中心,四个平台”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包括大数据中心、指挥调度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智慧营销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为景区的发展决策、指挥调度、运营管理、精准营销和智慧服务提供全面支撑。景区有关负责人说,智慧化提效帮助景区在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完)
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8月28日,美团(股票代码:3690.HK)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823亿元(人民币,下同),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为114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36.06亿元,同比增长77.6%。
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8.5%至607亿美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36.8%至152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至25.1%。本季度,美团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商家数再创历史新高,即时配送订单数达62亿单。
本季度,美团团购拓展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品类。在二季度众多假日消费及营销活动的刺激下,消费者对“美团团购,店好多,省好多”的品牌心智明显加强。其中,休闲娱乐类产品的GTV和订单量实现同比双增长。
美团闪购继续扩大优质供给,本季度与更多快消、服装、酒类和饮料等零售实体品牌展开合作,在节日、旅行和露营活动等不同场景下,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即时需求。美团闪购也因此年度交易用户数和年均交易频次再次取得稳健增长,其中,酒类零售的创新模式“歪马送酒”于本季度实现了强劲的GTV增长。
此外,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美团新业务分部的收入同比增长28.7%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74.7%至13亿元,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8.7个百分点至6.1%。
美团闪电仓通过提供在线运营、定价策略、流量支持和履约服务等措施,全链路帮助商家经营提质增效,本季度拓展到更多地区。美团医药也在8月发布了全新数字化解决方案“HEALTH”经营增长模型,旨在帮助药企打造品牌影响力,助力药店提升服务效率。此外,美团医药的线上医保购药服务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青岛等多个城市开通,覆盖数十家连锁药店品牌。
得益于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到店酒旅业务再次实现稳健增长,订单量同比增长60%以上,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近35%,年度活跃商家数亦创新高。
二季度,大众点评发布2024年“必吃榜”,近2800家餐厅中近半数为城市特色餐厅,46%为本地餐饮小店。美团跟随用户发现更多烟火小店,同时持续陪伴上榜餐饮商户的经营成长,让“小商户也有大舞台”。
“本季度,本地商业市场进一步释放了巨大增长潜力,公司各项业务均实现健康增长。”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作为领先的科技零售企业,将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具质价比的多元产品选择、更高效的即时配送服务,也坚定做好广大商家的数字化、智能化小帮手,用科技推动本地商业的效率提升,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