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饭预订紧俏
酒泉市春节餐饮市场火热
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酒泉市各餐厅、酒店根据消费者需求,推出丰富多样的年夜饭,目前预订火热,显示出春节期间餐饮消费市场的活力。
“今年的年夜饭有名厨指导、大师加盟,菜品突出家乡味,更具特色。”酒泉饭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春晖说,春节前,饭店充分准备了菜品,并围绕熏猪蹄、熏鸡、熏猪头肉等新菜品进行试营业,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目前,特色卤味供不应求。此外,推出“桌桌有礼”抽奖活动,让消费者在品美味的同时,感受浓浓年味。
“龙凤献宝宴”“祥龙贺春宴”“龙吉祥宴”……在西河川酒店(天脉缘店),更新的菜品为顾客提供了多元选择。同时,工作人员引导顾客根据实际情况点餐,避免餐饮浪费。
“酒店除夕夜的20个包厢、13个雅座和大厅的30个桌餐已被全部预订。”西河川酒店(天脉缘店)餐饮部经理王晓燕说。
据肃州宾馆餐饮部总监赵玉萍介绍,肃州宾馆年夜饭3个月前开始预订,一个月前30多个包厢被全部订完。推出具有酒泉特色的甲鱼糊锅、明炉手抓、清水牛排、酒香牛脊骨等菜品,同时在部分包厢和大厅提供大屏幕,方便顾客看春晚。
记者走访发现,除传统预订方式外,部分餐厅还推出线上预订、到店堂食等。同时,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推出年夜饭优惠套餐,开展“春节不打烊、红包免费领”等优惠活动,尽量满足消费者就餐需求。(酒泉融媒记者陈 燕 殷小乔)
责任编辑:赵瑾
着一口地道的酒泉话、笑容憨厚的李玉和,给人第一印象是踏实。说起制作美食来,他的眼睛里闪着光,火候、器皿、食材、调料……美食制作的每道环节他都有独到见解。
< class="pgc-img">>李玉和出生于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学过厨师,在市场卖过凉菜、电话卡,开过小吃店,但因不懂经营没有赚到钱。2013年,母亲患病,生意失败,李玉和遇到了人生的低谷。为了重新开始,他决定去外地考察学习。每到一地,李玉和就到生意火爆的小吃店坐上半天,仔细观察后厨管理、经营模式、门店装修、菜品设计等。最终,他选择了可复制、轻资产的砂锅连锁店经营模式。
为研制酱肉的最佳配方和清汤的熬制方法,李玉和几乎尝遍了市面上能买到的调味品,最终确定了李家秘制酱肉砂锅的调料配方。他制作的酱肉香嫩熟烂、风味独特。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和的砂锅店从开业就成了吃货们口口相传的“美食打卡地”。靠着对美食的情有独钟,李玉和把“李家秘制酱肉砂锅”做成了酒泉地标美食,并在新疆、内蒙古、云南、山东等地开了近100家加盟店。
尽管生意红火,但李玉和一家人的生活却很简朴。他外出考察学习,坐最便宜的车,住最便宜的酒店。妻子妥海琴从不买品牌服装、高档化妆品。他们对自己很吝啬,但对社区的老人、贫困儿童十分慷慨。逢年过节,把酱的猪蹄、牛肉送给社区老人,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看病、上学,李玉和一出手就是好几万元……有人说他们夫妻太傻,连个办公场地都没有,住的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房子,挣的钱不是分给了合作伙伴,就是捐了出去,到底图啥?李玉和笑着说:“有能力为别人做点事,心里舒坦。”
走进李玉和的家,简单的陈设同餐饮连锁加盟店老板的身份不符,房子不大,没有豪华装修,没有高档家具。客厅里的一大摞红色冲锋衣格外醒目,那是李玉和夫妇定制好打算捐赠的。从白手起家到创业成功,李玉和夫妇始终热心公益事业。
比起和餐饮文化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甘肃陇菜协会副秘书长、酒泉烹饪协会副会长等头衔,李玉和更喜欢蓝天救援队志愿者的身份。疫情防控期间,李玉和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并协调餐饮企业为一线防疫人员送去爱心餐。“我是共产党员,疫情防控的时候,我不以身作则,怎么行?”李玉和说。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学全
责任编辑:王晓娇
天早上吃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是酒泉很多市民的习惯。相传,被称作“中华第一面”的牛肉面,起始于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唐代。因历史悠久,牛肉面已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牛肉面开始融入酒泉人的饮食。酒泉人喜食面食,牛肉面的方便快捷和实惠,使之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饮食。
酒泉城区常住人口17万,牛肉面馆遍布大街小巷。近三年来,“马子禄”、“安泊尔”、“永和源”等兰州著名的牛肉面品牌纷纷看好酒泉餐饮市场,陆续进驻酒泉。由此,酒泉的牛肉面店铺掀起了激烈的竞争,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20年本地品牌受冲击
“亨达”牛肉面馆在我市已经开了许多年。“亨达”创办于1996年,同一品牌在酒泉城区有4家分店。其中一家店的老板郎某告诉记者,当年他们都是酒泉老字号餐饮店“春兰”的学徒,后来师傅从“春兰”出来后开办了第一家“亨达”牛肉面馆。之后,他们几个学徒经过师傅的同意,也先后在城区不同地方开起了“亨达”牛肉面馆,各自独立经营。郎老板坦言,近三年来,兰州的一些品牌牛肉面店进驻酒泉后,他们店里的营业额有所下降,今年最为明显。过去,双休日的营业额能达到每天700碗至800碗,现在只有过去的一半。他的店铺面积127平方米,房租每年12万元,如果房租再涨的话,的确难以为继。郎老板说,过去,“亨达”是酒泉牛肉面行业的大哥大,但在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他对“亨达”的发展前景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只能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记者了解到,由于店铺租金、用工价格等费用的增加,牛肉面的成本也在提升,如果营业额不是很好,有些店铺的确难以为继。在新城区,已有数家牛肉面店铺几经转手,老城区龙腾宾馆附近的一家老店铺也缩小了店面。
品牌店的王牌
全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品牌店的王牌。比如“安泊尔”,是酒泉某餐饮业老板以联营方式引进的。店长周小明告诉记者,自入驻后,酒泉有许多牛肉面店铺想加盟,但他们只联营,不加盟。还有一些品牌店铺是以连锁店的形式在城区迅速扩张。这些品牌店的市场定位各有不同,有的定位于市中心商圈,有的定位于城市周边。
“安泊尔”牛肉面店开业后,在酒泉掀起了一阵热潮。当时,顾客从出餐口排队排到门口,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三个月。作为兰州最受欢迎的牛肉面品牌之一,“安泊尔”是2010年才崭露头角的,算是兰州牛肉面的后起之秀。据介绍,在兰州,该店的人均消费是二十几元,而在酒泉,人均消费为10.2元。周小明告诉记者,他们店仅一张实木桌椅的投入就要1万元,而整个429平方米的店铺,装修投入达到207万元。
这么高的费用让很多本地的老店铺经营者望而却步。牛肉面是最大众的饮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开始普遍注重就餐环境。在酒泉,品牌牛肉面店的环境一家比一家好,一家比一家高档。记者看到,各家店铺为了吸引顾客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不仅增加了为顾客准备的茶水、豆浆等免费服务项目,有的店铺还推出外卖,备有专门的打包盒。老城区商业中心的品牌店铺还推出了24小时营业服务,环境档次、服务质量都比传统的牛肉面店铺高出许多。记者看到品牌店铺里推出了从18元到88元不等的牛肉面套餐,这些套餐正逐步被酒泉人接受。
在市内某品牌牛肉面店内,记者看到中午12点高峰期,店内座无虚席。正在就餐的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中午时间短,一些周边商场的商户和上班族大都选择吃牛肉面,仅一碗牛肉面做午餐可能稍稍简单了些,套餐的推出可以让人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重新洗牌之后的反思
品牌牛肉面店进驻我市,充分彰显了全省牛肉面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我市餐饮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也促进了本地牛肉面行业的发展。那么,我市的一些老牛肉面品牌为何在外来品牌前竞争力较低呢?
行业内人士认为:一是经营模式落后,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营的经营模式,少有联营、连锁等新的经营模式。二是把自身品牌当作消耗品,不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本地某牛肉面店老板说:“如今生意不景气,只能怪自己,多少年保持着一副老面孔,没有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错失了好的发展机遇。现在再投入,已经有点晚了。”三是在经营内容和服务方式上缺乏创新。本地品牌经营者走不出酒泉,看不到发展的差距,而餐饮市场日新月异,消费者口味也在不断改变,经营者不为自己充电,不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也就丧失了竞争力。因此,这些传统店铺在软硬实力方面都比较薄弱,竞争力也很弱,一些老的牛肉面品牌逐渐被市场淘汰,只能封存在酒泉人的记忆中。
□本报记者张燕